玉器的断代 1 (综述)
玉器,自古以来便受到国人的偏爱,收藏古玉器时,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每一时期玉器的不同特点,那么古玉器的断代又是如何划分的呢?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掌握:
从玉器造型品种的起始演变断代。新石器时期共有3 0 余种造型,分两大类,一类是饰品,如坠、环、手镯、戒指、项串等;一类是礼品,如琮、璧等;夏商时期,出现了礼仪专用的玉器,还出现了大量以鸟兽鱼虫为标本摹作的写实和神化形动物玉器,显示贵族王侯权威的玉器走向鼎盛;西周时期,类别与夏商基本相同,但冒出玉龙、玉凤等神化动物和“六器”中的玉圭,显示统治者权威的玉器逐渐消亡;春秋时期,最兴盛的品种有成组佩玉、专供死者面部盖罩的玉面具,剑饰物等;战国时期,重要的创新器是玉带钩、玉印等,人物和动物造型,多作英文字母的“C ”和“S ”形弯曲;两汉时期,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专供死者陪葬的玉衣、玉枕、玉眼盖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衰落期,品种造型几乎都是两汉的延续;唐代,开始复兴,增加了云彤杯、莲花形杯、瓜棱形杯、三鸠式杯和椭圆形杯等;两宋、辽金、元时期,品种和造型大多延续唐代物;明代玉器除了仿古、伪古及立体器面等数量较多和形式变化较大外,其他品种大都延续宋元物;清代,保留明晚期遗风,清晚期大都适应商品需要和小市民意识而作,纹饰内容多用“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给人一种庸俗、华而不实的感觉。
从玉器上不同的玉琢磨痕断代。最多的琢磨痕是穿孔,凡铁器出现以前的,无论其大小,若是一面穿钻成孔的,其孔眼都是喇叭形,两面穿孔的,越往接口处孔眼越小。凡此类孔眼玉器就可断定为战国前后的玉器。从琢玉技法上,公元6 0 0 0 年以前的玉器,至今未发现一件琢饰纹图的,新时代晚期个别有纹饰也很简单。商代开始普遍有纹饰,战国开始出现镂雕活环套并逐渐成熟。汉代开始,出现更多的立体器皿作品,宋元代开始已能制作重达千斤以上的大型玉器。
从玉器上的纹饰图案去断代。纹饰手法有阴刻,剔地阳文、浮雕、镂雕和圆雕五种,可依据这种手法及出现的年代来断代。
从各时期玉器的用料断代。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玉质有青玉、黄玉、墨玉、灰白玉等,其中以淡黄色的黄玉最为常见,也常见岫玉;商周时期,玉器多为青玉,也有白玉、墨玉、岫玉及绿松石、玛瑙、水晶等珠形制品;春秋战国,玉质为青玉和黄玉,白玉少见;汉代,玉质除青玉、黄玉外,墨玉,白玉开始兴盛,成为玉中上品;唐代,玉质除青玉、黄玉外,白玉也很多;宋元时代,玉质有白玉、青玉、墨玉、玛瑙等,其中多是青玉和白玉;明清时代,玉质以新疆软玉为主,也常见青玉、绿松石及少数翡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