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鉴赏〗唐代诗词赏析:《其他篇》508首<201-220>

 雨中笠翁 2012-02-28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唐代诗词赏析:

《其他篇》508首<201-220>   

精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201孙光宪——《酒泉子》
202孙光宪——《菩萨蛮》
203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204唐无名氏——《菩萨蛮》
205唐无名氏——《菩萨蛮》
206唐无名氏——《杂诗》
207唐无名氏——《醉公子》
208唐玄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209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10王昌龄——《出塞》
211王昌龄——《春宫怨》
212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213王昌龄——《塞上曲》
214王昌龄——《塞下曲》
215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216王翰——《凉州词》
217王绩——《野望》
218王建——《调笑令》
219王建——《新嫁娘词三首》
220王湾——《次北固山下》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201孙光宪——《酒泉子》
 

空碛无边,万里阳关道路。
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
香貂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白。
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
曲槛小楼,正是莺花二月。
思无憀,愁欲绝,郁离襟。
展屏空对潇湘水,眼前千万里。
泪掩红,眉敛翠,恨沉沉。
敛态窗前,袅袅雀钗抛颈。
燕成双,鸾对影,偶新知。
玉纤澹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
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

【作者】:
五代词人孙光宪,自号葆光子,字孟文。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县东北)人。后唐时为陵州判官。后又在南平国任御史大夫等职。降宋后,任黄州刺史。《花间集》共收他的词61首。是五代词人中存词最多的一位。著有《北梦琐言》等集。
【注释】:

   空碛(qì):空旷的大沙漠。
   阳关道路:原指阳关通往西北地区的大道,这里泛指通往边塞的道路。
   萧萧:马鸣声。
   陇:陇山,古代防御吐蕃侵扰的军事要地。
   香貂戎衣:用貂皮缝制的战袍。
   胡霜:胡地的寒霜。

【赏析】
    这首《酒泉子》抒写了征人怀乡思亲之情。上片写出征途中的愁苦。下片写征人对妻子的怀念。以征戍生活为题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离苦。这种题材,在《花间集》中是罕见的。从艺术上看,全词境界开阔,于苍凉之中又见缠绵之思。而两地相思之情,同时见于笔端。深得言情之妙。
     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三:“三叠文之《出塞曲》,而长短句之《吊古战场文》也。再谈,不禁酸鼻。”按:汤评虽不免推崇过高,但从“再读,不禁酸鼻”的话来看,确实指出了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
    《花间集注》:“绮罗”三句,承上香貂戎衣,言畴昔之盛,魂梦空隔也。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202孙光宪——《菩萨蛮》
 

月华如水笼香砌,金镮碎撼门初闭。
寒影堕高檐,钩垂一面帘。
碧烟轻袅袅,红战灯花笑。
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
花冠频鼓墙头翼,东方澹白连窗色。
门外早莺声,背楼残月明。
薄寒笼醉态,依旧铅华在。
握手送人归,半拖金缕衣。
小庭花落无人扫,疏香满地东风老。
春晚信沉沉,天涯何处寻。
晓堂屏六扇,眉共湘山远。
争奈别离心,近来尤不禁。
青岩碧洞经朝雨,隔花相唤南溪去。
一只木兰船,波平远浸天。
扣船惊翡翠,嫩玉抬香臂。
红日欲沈西,烟中遥解觿。
木绵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
铜鼓与蛮歌,南人祈赛多。
客帆风正急,茜袖偎樯立。
极浦几回头,烟波无限愁。

【作者】:
    五代词人孙光宪,自号葆光子,字孟文。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县东北)人。后唐时为陵州判官。后又在南平国任御史大夫等职。降宋后,任黄州刺史。《花间集》共收他的词61首。是五代词人中存词最多的一位。著有《北梦琐言》等集。

【注释】:
 木棉:落叶乔木,产于两广。
 铜鼓蛮歌:皆以娱神之歌乐。
 祈赛:皆祀神也。 祈:求 赛:报。
 茜:绛色。

【赏析】
    木棉花开,春光大好。铜鼓蛮歌声中,忽见一帆,飘然而来,船上红袖偎樯,顷刻间消失在烟波江上。几番回头,令人不胜怅惘。这首词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南国风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花间集注》:彭羡门《广州竹枝词》云:“木棉花上鹧鸪啼,木棉花下牵郎衣。欲行未行不忍别,落红没尽郎马蹄。”深得此词之意。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铜鼓声中,木棉花下,正蛮江春好之时。忽翠袖并船,惊鸿一瞥,方待回头,顷刻隔几重烟浦,其惆怅何如。“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倚江楼”。文人之遐想,有此相似者。
   《栩庄漫记》:南国风光,跃然纸上。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203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赏析】:
    这一位诗人,历史上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真是可惜!最后两句惝恍迷离、缥渺奇幻,简直不是人间话语。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204唐无名氏——《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砣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作者】
  本世纪初,大量五代写本被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随之而重新问世的唐五代民间词曲,或称为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辞。它们是千年词史的椎轮大辂,内容广泛,形式活泼,风格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敦煌词的辑本,有王重民的《敦煌曲子词集》,饶宗颐的《敦煌曲》,任二北的《敦煌歌辞总集》等。

【注释】
    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休:罢休,双方断绝关系。
    参(音申)辰:星宿名。参星在西方,辰星(即商星)在东方,晚间此出彼灭,不能并见;白天一同隐没,更难觅得。 
北斗:星座名,以位置在北、形状如斗而得名。
即:同“则”。

【赏析】
    此词写爱情的盟誓,充满了磐石般的信念和火焰般的热情。它以不可实现之事,示不可变异之心,新颖泼辣,奇特生动,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汉乐府民歌中有一首《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其命意与构思或为此词所本。但《上邪》是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此词中的誓言发自男方抑或女方,却任人想象,因而更见灵动活泼。不言而喻,此词的抒情主人公是在两情最为浓烈与炽热的欢娱之际向对方陈词的。发愿于“枕前”,表明他们是已结连理的伉俚。而所发誓愿多达“千般”,则见出主人公发愿时为激情所驱滔滔不能自已,作者再现于笔端的只不过是其中的片言 语罢了:他时而指譬日月星辰(“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三更见日头”),时而引喻河流山川(青山烂、黄河枯),时而又从生活中信手拈来实例(“水面上秤錘浮”),而它们无一例外,都是绝无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借以比况拳拳爱心的坚贞不渝,是极为确切而又富于联想的。作者省略了比喻之词,而直接托出喻体,一气排开,直贯到底,不稍停顿,使人于目不暇接之际留下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这正是此词在艺术上显著特点。同时,此词无意象文人词那样追求含蓄蕴藉之致,其抒情方式以直率、热烈、大胆、泼辣见长,遣词造句亦不假雕饰,形同白话,充分表现出民间歌辞的拙朴、自然的本色。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205唐无名氏——《菩萨蛮》
 

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
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
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
一面发娇嗔,碎挪花打人。

【注释】:
    檀郎:晋代潘岳小名檀奴,姿仪美好,旧因以“檀郎”或“檀奴”作为对美男子或所爱慕的男子之称。
   挼:揉搓。“挪”的异体字。

【赏析】
     这首《菩萨蛮》,生动地描绘了折花美女天真娇痴的神态,讴歌男女间的爱情。写得流丽自然,面又细腻入微。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
     杨升庵曰:此词无名氏,唐玄宗尝称之。盖又在《花间》之先也。《词品》“美人”作“佳人
”,“须道”作“只道”,“一面”作“一向”。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206唐无名氏——《杂诗》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释】:
著:吹入。
等是:等于。
杜鹃:鸟名,即子规。


【赏析】:
这是歌咏游客居外不得返乡之情的诗。节令转换,季节新来,但自己仍羁旅漂零,听杜鹃啼血,令人心惊。诗的节奏独特,首两句节拍为“一、二、三”,然而却谐绝句平仄韵,这是绝句中少见的。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207唐无名氏——《醉公子》
 

门外猧儿吠,知是萧郎至。
刬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
扶得入罗帏,不肯脱罗衣。
醉则从他醉,还胜独睡时。

【注释】:

    猧(wō):一种供玩赏的小狗。
    萧郎: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
    刬(chǎn):光着。
    冤家:女子对男子的爱称。

【赏析】
    这首词题为《醉公子》,即咏醉公子。诗人着意于“醉”,刻画人物内心活动,极有层次,写得辗转多姿,曲折有致。于朴素自然中,体现深厚的情味。
    《怀古录》:此唐人词也。前辈谓读此可悟诗法。或以问韩子苍,苍曰,只是转折多耳。且如喜其至,是一转也。而苦其今夜醉,又是一转。入罗帏是一转矣,而不肯脱罗衣,又是一转。后二句自家开释,只是一转。直是赋尽醉公子也。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208唐玄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注释】:
伤麟:《史记·孔子世家》载:鲁国人捕获到一只麟,孔子流泪叹道:“麟出而死,吾道穷也。”梦时同:《礼记·檀弓上》:孔子曰:“余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

【赏析】:
    诗中赞颂了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用世精神,对他的一生不得志深表叹息。就诗而言,并不算好,只因是皇帝写的,便作为五律的首篇。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209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作者】:
    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注释】:
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辅:护卫。
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赏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210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者】: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郎。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適、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注释】:
但使:只要。
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赏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清沈德潜《说诗ㄧ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他这段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归纳的全诗的主旨基本是对的,但这个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为什么这样平凡的思想竟能写成为一首压卷的绝作呢?原来,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你看这开头一句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独指横吹曲辞》里不是就有《关山月》吗?《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了这“关”和“月”两个字。“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例子举不胜举。看清这一点之后,你就明白这句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
    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平凡的悲剧,平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示出很不平凡的意义。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诗歌之美,诗歌语言之美,往往就表现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说,就表现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确切最关键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211王昌龄——《春宫怨》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作者】: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郎。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適、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注释】:
未央:汉宫殿名,也指唐宫。
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

【赏析】:
    诗写春宫之怨,却无怨语怨字。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诗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虚此实彼,言近意远:似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实弦外有音的手法。题为“宫怨”,但全篇并无怨意,以正衬反,是诗的一种常用手法。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212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作者】: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郎。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適、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赏析】:
   《青楼曲》第一首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两个场景:一个是白马鞍上的将军,正率领着千军万马,在长安大道上前进,渐走渐远,到后来就只见马后扬起的一线飞尘;一个是长安大道旁边的一角青楼,楼上的少妇正在弹筝,那优美的筝声并没有因楼外的热烈场景而中断,好象这一切早就在她意
料之中似的。前面的场景平静,给人以优美的感觉。这两种不同的意境,前后互相映衬,对照鲜明。

    诗人是怎样把这两个不同的场景剪接在一个画面上的呢?这就是通过楼头少妇的神态,把长安大道上的壮丽场景,从她的眼神中反映出来。表面上她好象无动于衷,实际上却抑制不住内心的欣羡,于是就情不自禁地一路目送着那马上的将军和他身后的队伍,直到飞尘滚滚,人影全无,还没
有收回她的视线。“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我们仿佛还听到她从筝弦上流出的愉快的乐声。这少妇跟马上将军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如此关注他的行动呢?这可从《青楼曲》的第二首中找到答案。原来那马上的将军是她的夫婿,他正立功回来,封侯拜爵,连他部队里许多骑将都爱到封赏。“春风得意马蹄疾”,他们经过驰道回来时,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去了。把这两首诗合起来看,前一首描绘的当是一支皇家大军凯旋归来的场景。由于这次胜利的不平常,连皇帝都亲自出迎了,作为将领的妻子,她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诗人未用一句话直接抒写她内心的激动,只是写她从楼头看到的热烈场景,读者却可想象到她面对这热烈场景时的内心感受。

    这正如北宋诗人梅尧臣对诗创作所概括的两句话:“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长杨是西汉皇家射猎、校武的大苑子,建章宫是汉武帝建造的,都在西汉都城长安的近郊。盛唐诗人惯以汉武帝比唐玄宗,此诗也如此。诗人是借用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画卷反映盛唐时期的现
实面貌。

    这幅描写大军凯旋的历史画卷,使人联想到唐代前期国容威赫,实力强大。试想一支千军万马的军队,如果没有统一的指挥,严明的纪律,怎能够旗帜鲜明、队伍整齐地前进,连楼头弹筝少妇都丝毫不受惊动?诗里还反映了唐代都城长安的一片和平景象,不言而喻,这支强大的军队,维护
了人民和平美好的生活。从楼头少妇的眼中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尚武风气。唐代前期,接受了西晋以来以及南北朝长期分裂的痛苦教训,整军经武,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与强盛。“聘得良人,为国愿长征。”(敦煌曲子词)在这盛极一时的封建帝国里,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

    在这两首诗中,一种为国立功的光荣感,很自然地从一个征人家属的神态中流露出来,反映出盛唐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213王昌龄——《塞上曲》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作者】: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郎。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適、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注释】:
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游侠儿:指恃武勇、逞意气而轻视性命的人。
矜:自鸣不凡。

【赏析】:
     这首乐府歌曲是写非战的。诗由征戍边塞庶几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非战之情。写边塞秋景,无限萧煞悲凉,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劝世上少年、声声实在,句句真情。“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从对塞外景色的描写,表现出羁旅远游者惆怅迷茫的心境。语言简炼,特别是以劝诫游子矜夸马儿的口气反衬出征人的悲哀,十分巧妙。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214王昌龄——《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作者】: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郎。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適、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注释】:
黯黯:同“暗暗”;
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
咸:都。

【赏析】:
   写出征战的残酷,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历史的纵深感。语言简炼,极富表现力。这首乐府曲是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
    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非战思想。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215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作者】: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郎。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適、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注解】:
苒苒:同“冉冉”,指时间的推移。
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暮的人,这里指崔少府。
越吟:楚人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

【赏析】:
    此诗写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这首诗由此人此景联想到彼景彼情,且情景交融,独具特色。
    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216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作者】:
王翰,生卒年不详,字子羽,晋阳人。诗颇壮丽。

【赏析】:

    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唐时属陇右道,音乐多杂有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诸国的胡音。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这体现了唐人以毫不介怀的态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消化和创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国风范。葡萄自汉朝由西域传入中原,但用来酿酒的风气到唐朝还是以西域为盛。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此杯此酒,又有如此洋溢着胡地情调的马背上琵琶弹奏来助兴,几个富有特色的意象交相映衬,就把边地军营的开怀痛饮,渲染得华艳不俗,神采动人,而又淋漓尽致了。即便醉倒了,躺在沙场上,你也莫要取笑啊——这既是微带醉意的话,又是带有沉痛、却能放达的生命体验的话。你看古来征战有几人生还呢?既然生命是从战场上拣回来的,就不妨看得开一点,活得潇洒一点,让它在美酒、奇杯和胡乐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好了。面对茫茫沙场和胡风酒筵,此诗对战争与娱乐、生与死的体验,也带有几分唐人的豪华感和豪放感。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217王绩——《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作者】:
    王绩(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为人放诞纵酒,诗多以酒为题材,表现对现实不满,偶尔也流露出颓放消极思想。有《东皋子集》。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以质朴自然见长。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在闲适的情趣中,也透露出诗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218王建——《调笑令》
 

团扇,团扇,
美人并来遮面。
玉颜憔悴三年,
谁复商量管弦。
弦管,弦管,
春草昭阳路断。

【作者】:
    王建(约767-831)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他写过一些小词,别具一格,《调笑令》,原题为“宫中调笑”,可见本是专门供君王开开玩笑的,王建却用来写宫中妇女的哀怨:“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末句斩钉截铁,守望之情,跃然纸上。又如《江南三台》:“扬州池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纯是白描,别有情趣。
【注释】:

    团扇:圆形的扇子,古代歌女在演唱时常用以遮面。
    并:作“伴”字解。
    管弦:用丝竹做的乐器,如琴、箫、笛。
    昭阳:汉代宫殿名。

【赏析】
    这首小令,描写宫廷歌女的痛苦生活。“谁复”一句,描述被摈弃后百无聊赖的愁苦况味。“弦管”一转,说明春虽再来,而自身却再无召幸的希望。“路断”,绝望之词,情极哀婉。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219王建——《新嫁娘词三首》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作者】:
    王建(约767-831)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他写过一些小词,别具一格,《调笑令》,原题为“宫中调笑”,可见本是专门供君王开开玩笑的,王建却用来写宫中妇女的哀怨:“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末句斩钉截铁,守望之情,跃然纸上。又如《江南三台》:“扬州池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纯是白描,别有情趣。
【注释】:
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
【赏析】:
       此作表现了古代新婚媳妇的干练聪慧与谨小慎微,写得细腻真实,惟妙惟肖。也可看作一首讽喻诗,写新入仕途者因未谐上司的习性,而就教于同僚。


雨中笠翁图书馆编辑
 
220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人。他的诗当时很著名,多有佳篇。
【注释】:
次:住宿,这里指船停泊。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临江,形势险固,因以为名。

【赏析】:
      从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全诗和谐而优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