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孺子牛”演绎的故事

 小袤 2012-02-28

“孺子牛”演绎的故事

 

孺子是古时对小孩子的称谓。孺子牛是《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的一个典故:春秋时期,齐景公有个庶子名叫荼(shū),齐景公非常疼爱他。有一次齐景公和荼在一起嬉戏,齐景公作为一国之君,竟然口里衔着一根绳子,让荼牵着走。不料,儿子不小心跌倒,把齐景公的牙齿拉折了。齐景公临死前遗命立荼为国君。景公死后,陈僖子要立公子阳生。齐景公的大臣鲍牧对陈僖子说:“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所以,那时“孺子牛”的原意是指,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这个千古传颂的爱子故事,后来成为人们赞誉的美德。

 

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和拓展。

 

鲁迅《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而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

人们之所以把老师称作孺子牛,认为这是当之无愧最贴切的比喻。我国历来有师生亲如父子的传统美德,老师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就像孺子牛一样辛勤地耕耘,为把孺子培养成才,心甘情愿地做出奉献、鞠躬尽瘁,不图回报。

 

郭沫若在《孺子牛的质变》里,提到洪亮吉[1]《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指出但这一典故,一落到鲁迅的手里,却完全变了质。在这里,真正是腐朽出神奇了。



[1] 洪亮吉(公元17461809年)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