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1课时)
主备人:
【课程目标】: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讨论这种微生物的应用价值。
【课程重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课程难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培养基的分类(按物理性质和功能分)及判断依据
2、纯化微生物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描述稀释涂布平板法
二.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阅读P27课题背景与(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纤维素 纤维素酶 组成 由???组成多聚体 由???,???,和???组成 分布 棉花、木材、作物秸秆等 微生物细胞内 作用 和果胶构成植物的??? 水解过程: 实验验证纤维素酶的作用
实验组 1cm×6cm滤纸条,pH为4.8、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10mL,1mL纤维素酶 对照组 结论 〖思考1〗实验分析:P27的小实验是如何构成对照的?
在一支试管中添加纤维素酶,另一支试管不添加纤维素酶;尽管醋酸-醋酸钠缓冲液用量不同,但都能维持相同的pH。
〖思考2〗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温度为25℃,其它反应条件最适宜情况下,在1min内转化1mmol的底物所需要的酶量。
三、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阅读(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的相关资料,回答:
(1)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是什么?
(2)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是什么?
四.实验设计:
阅读P28实验流程图,补全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
土壤取样→_____→梯度稀释→→。
1、阅读资料一思考:
(1)为什么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素分解菌?
(2)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滤纸应该埋进土壤多深(参考P28资料一)?
2、阅读资料二和资料三,讨论回答:
(1)刚果红染色的方法有几种?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染色过程 优点 缺点 这样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 是操作繁琐,加入刚果红溶液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的混杂问题 1、由于纤维素和琼脂、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出现假阳性反应,2、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长时间的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形成明显的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 (2)资料二
①、所用的这个培养基有哪些营养成分?选择培养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
②、能设置对照试验进行对照吗?
(3)为什么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的微生物?
五.结果分析与评价
1.为了确定分离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________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__________发酵和____________发酵。
2.纤维素酶测定方法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所产生的_________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六.巩固练习
1.寻找纤维素分解菌应到(??)
A.富含无机盐的环境中? B.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
C.湿润的环境中 D.池塘中
2.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
A.乳酸菌??B.硝化细菌?C.分解尿素的细菌?D.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3.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结果是(???)
A.均会出现透明圈????????????B.均不会出现透明圈
C.方法一出现,方法二不出现????D.方法一不出现,方法二出现
4.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有选择作用,原因在于()
A.NaNO3B.KCl C.酵母膏D.纤维素粉
A.可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B.可以减少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C.所用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D.所用培养基是平板培养基
6.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少
C.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
D.对照组可用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临猗中学生物科学案年级:高二班级:姓名: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