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季中的中国传统哲学

 若谷有道 2012-02-29
"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式心灵”,不知道各位看到这个题目后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在我看来,哲学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关于心灵的学问。
        我希望把哲学的“哲”字改一下,把“口”变成“心”。这个字现在已经不用了,但在古代典籍里会发现这个字——上面是“折”,下面是“心”,与“哲”字相通。我希望把“哲”字改成上“折”下“心”,这样非常能反映出哲学的特点——它就是关于心灵的学问。
        有一个从天上走下来的人——庄子,曾经被称为古今第一才子。现在的任何才子——我不知道谁是才子——如果跟他比的话,简直没法比。还有一个天才,叫惠子。庄子和惠子之间的辩论,经常让我想到哲学完全是没有对错或者是非可言的。
        相信各位都知道这个对话:差不多这个季节,在春天,在河南,因为两个人都是河南人,暖洋洋的,他们去春游,经过一条小河。那个河不是现在经过污染的河,很清澈,有鱼在水里游。庄子看到鱼在水里游泳,就觉得鱼真的是很自在,也很快乐。他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这时候他的朋友惠子跟他叫板:“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回答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两个天才之间的对话,使用了同样的逻辑、同样的辩论工具,谁是对的,谁是错的?没有谁对谁错。这就是他们两个不同的心理,是他们对于生活和世界不同的理解。可以说,这就是他们两个人的选择。在哲学家看来,生活很大程度上就是选择,心灵的选择。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简单地用是否、对错、善恶、美丑等去衡量生活,它应该是很多元的,同时也是很开放的。 
        因此,我想为各位呈现一个比较多元的,也比较开放的中国人的心灵世界。今天我只能讲小小的一部分,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拍电视剧可以拍成九九八十一回。
        第一回讲什么?当然不能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从那之后吧,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2200多年以前。那是一个很激动人心的时代——春秋战国时代,也可以说是中国人心灵奠基的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用这八个字来形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的盛况,这种盛况在中国历史上几乎再没有出现过。当时出现了太多的学派,我希望列出四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我很愿意把这四家放到一个道具里,这个道具是四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美。当把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放在这四个季节的时候,我发现和春天秋天相对应的,正好是对整个中国人心灵影响最深刻的两个学派——儒家和道家,另外两个学派影响较小一些,是属于夏天的墨家和属于冬天的法家。请原谅我没有提到佛教,因为2000多年以前,佛教还没有传到中国。 
        各位一定很好奇:你是根据什么把这四个学派归属于这四个季节的?根据我感受到的这几个学派所拥有的心灵的温度。和每个鲜活的生命一样,古代圣贤们也有或热或冷的心肠。儒家和墨家是比较热的,道家和法家是比较冷的。
 
儒家仁爱如沐春风

    想到春天,第一个感觉是“温暖”,第二个感觉是“发生”,还有一个是“爱情”。春天属于儒家,属于孔子和孟子。

    跟孔子有关的一部书是《论语》,这本书当然不是孔子写的,是他的弟子和弟子的弟子们编辑的,是他们与老师对话的记录。古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论语》气温。说读到《论语》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论语》为什么是温的?因为儒者的心灵是温暖的。如果要画孔子的形象,不管怎么画,这个形象一定是温的。应该是温文尔雅的,应该是“温良恭俭让”的,应该是“色思温”的——这些都是《论语》里的字句——一定不能把他画成很酷的形象。因为我们要看的不光是一个形体,还要有一种气象,一种精神气质,从心灵里面外放出来的东西。

    这种心灵的温度,来自于一个字,就是“爱”。儒家的哲学就是爱的哲学。不过这个“爱”不是狭义的男女之间的爱情,是对于全世界的爱。

    儒家用来表达爱的观念,就是“仁”。很简单,就是两个人。但不要只理解成两个人,因为这里的“两个人”指的是全世界。

    这里面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什么叫两个人?不只我是人,你也是人,这就是两个人。各位可能会觉得太简单了,但是如果仔细地品味一下,比如我们有没有把我们之外的人当做人?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说,我们有没有把尊敬的领导同志看做是人?生命是否经常被名分化了?当说领导就是领导的时候,我们就忽略了人跟人的观念。再比如,我们有没有把我们爱的老公或老婆当做是人?各位会想:老公就是老公。因此对老公有很多权利,有很多限制。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老公除了是你的老公,他也还是一个人?这就是我说的“两个人”中所含的第一方面的意思。

    第二方面的意思,指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关系,最后都可以简化为两个人的关系。儒家非常有智慧,这种智慧就在于他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人的理解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骨髓里面。我们生活中的基本观念,都是来自儒家。如所谓五伦是指父子、君臣、夫妇、兄弟和朋友这五种最基本的关系。这五种关系基本上可以涵盖这个世界上人和人之间最主要的关系,都可以纳入到“两个人”的关系里面。

    在儒家看来,我们该怎么样处理五伦呢?很简单,就是“爱”。但要特别说明,儒家的爱并不是平均分配的——这是儒家的核心主张——根据我们关系的远近,爱有轻重、厚薄的不同。这种远近经常是用“内”和“外”来表示的。五伦中,父子和兄弟明显是属于内的,因为他们有血缘关系;君臣和朋友明显是属于外的,没有血缘关系。夫妇关系是非常奇怪的,它是内的还是外的,很难进行简单归类。它不可能是内的,夫妻之间不可能有血缘关系,但是他们共同制造出一种血缘关系,这样的关系非常复杂、非常尴尬,因此也是非常难处的关系,不内不外。

    因为关系的不同,在儒家看来,爱的表现就不一样。简单地说,内的关系通过一个“情”字来表现,父子和兄弟之间不讲道理,讲的是感情;外的关系则通过一个“理”字来表现,君臣和朋友之间是要讲道理的。对于夫妇来说,有情有理,感情好的时候讲感情,感情不好的时候讲道理,这是我们生活中的经验。

    要特别跟各位说,这个“爱”是指向你之外的外部世界,不是爱自己,是爱别人,爱这个世界。儒家的爱是没有边界的,但是它有一个秩序。这个秩序是亲亲、仁民、爱物。亲亲就是爱你的家人,不要在你的家人还没有安顿的时候就去安顿别人。第二是仁民,要爱百姓、你的邻居,所有的人,哪怕是你不认识的人。最后一个是爱物,人还没爱过来,你就去爱狗,这不符合儒家的精神。最后达成的理想结果,即整个世界是一个大家庭,“爱”把所有的人和物连接为一个整体,这就叫“万物一体”,这是儒家理解的爱的最高境界。

    
    儒家对于爱的理解,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有这样几句话。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还有一句话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儒家的爱的方式。孔子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朴实的话,有一个学生问他:老师,你的志向是什么?他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很简单的十二个字,这就是爱。我们读儒家的时候,就觉得进入了爱的世界。正是因为有爱,让儒家有了温度,让人感觉很温暖。
墨家兼爱炽烈灼人

    如果儒家的温暖碰到了墨家,那一下子就要打折扣了。在墨家看来,儒家这个温度算什么?温吞吞的,完全不过瘾。墨子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人,没有人知道他姓什么,有人说他就姓墨,有人说他不姓墨,只知道这个人比较黑,但是他的心是红的,像火一样热。

    墨子原本是学儒家的,但是正像荀子说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墨子把爱的温度不断加热。他认为爱是没错的,但是有区别的爱就是错的。各位知道,生活中的很多矛盾就是因为有区别的爱。因此墨家最重要的主张是无差别的爱。墨家把这个理念称为“兼爱”,既是指普遍的爱,更主要的是指无差别的爱。

    
    墨子曾经说过一些话,比如说:视人之国若己之国(把别人的国家当成自己的国家);视人之父若己之父(把别人的爹看成是自己的爹)。这种精神是什么精神?我后来想了半天,想到一句话:这种精神就是永远不拿自己当外人的精神。他到一个地方去,马上就是勾肩搭背,就是兄弟,就是姐妹。但是这个世界内和外的分别太根深蒂固了。一个不拿自己当外人的人,他的结果就是里外不是人。所以墨家具有一种空想,或者说理想的色彩,昙花一现,从汉代以后就夭折了。因为它太热了,人们不喜欢,人们喜欢躲到一个比较凉快的地方去。
道家无为大爱不爱

    道家是属于秋天的学派。提到秋天,想到的第一个是月亮。月亮是很无奈的,月有阴晴圆缺;月亮还是一个很大但很冷的地方。秋天还容易让人想到“酒”。酒是非常矛盾的东西,它有水的形体、火的灵魂。人们常说喝酒伤身,不喝酒伤心,其实说的是身和心的矛盾。如果你看医生,他会告诉你不要喝酒,因为喝酒伤身。如果你遇到哲学家,他会说:想喝就喝。因为哲学家最关心的是心灵,心情郁闷带来的伤害要远远超过酒精的伤害。

    还会想到一些生命,首先是老子和庄子的生命。他们两个人是古代的河南人。如果说读《论语》会感觉到温暖,读《老子》和《庄子》则会有一种“清冷”的感觉。读《老子》根本读不到任何的喜怒哀乐,这跟读《论语》、《孟子》是完全不一样的。不仅如此,老子还告诉你最好的相处方式是“不爱”。“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当儒家拼命歌颂仁爱的时候,老子却跟我们说出这样的话。读《庄子》更是如此,庄子的世界从某个角度来看就是冰清玉洁的世界。冰和玉是很冷的。这来自于庄子对这个世界的感觉,来自于秋天的感觉。

    请各位注意,秋天的心灵可以变成一个字——愁。上面是秋,下面是心。这个愁就是道家对世界的感觉,所以道家深深地感到这个世界的矛盾和无奈。想要的和不想要的总是相伴而来。你觉得做了一个好事情,这个好事情瞬间就变成一个坏事情;你觉得得到一个好消息,而这个好消息其实包含着很坏的潜在可能性。这是一个多么矛盾的世界。

    有人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你有没有想到收获意味着什么?死亡。也因此就会想到关于秋天的很多词——“秋风肃杀”“秋风秋雨愁煞人”。所以庄子和老子经常用“无可奈何”“不得已”这样的词,非常矛盾的感觉。即便你成功了,还是面临着矛盾,因为成功的背后是无奈。所以我说秋天是成功和无奈同在的季节,正是这样的同在,才会聚成愁的心情。

    愁是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年轻人是不懂得愁的,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爱上层楼”,就是装深沉。一个人如果真深沉了是什么样子?“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就是真正的愁了。

    这样纠结的矛盾,反映了道家对于儒家的理解。仅仅举出一个例子,就是儒家最看中的那个“仁爱”。爱到底是什么?有一个寓言,有一只海鸟飞到了鲁国的都城,鲁国的君主特别高兴,给它安排房子,安排酒席,安排很多人陪,结果三天之后,这只鸟死了。它为什么死了?难道因为鲁国君主不爱它吗?不是不爱,是因为鲁国君主爱的方式。庄子给我们区分了这两种爱的方式,第一种叫“以己养养鸟”,第二种叫“以鸟养养鸟”。“以己养养鸟”就是以自以为是的方式来养鸟,比如说自己喜欢喝酒,就以为所有人都喜欢喝酒,自己喜欢不醉不归,就要所有人都不醉不归,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以鸟养养鸟”就是以鸟的方式来养鸟。请各位留意一下儒家的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一个字都是“己”,最后一个字都是“人”,推己及人,是儒家的方式。

    生活中的爱,在很多的时候,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对方的权利。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我爱你,你不能抽烟;我爱你,你不能喝酒;我爱你,你要穿我买的衣服;我爱你,你就应该如何如何。给出各种各样的限制。这是爱吗?没有错,这是爱。因此爱的最大特征,是从自我出发。也正因为如此,有时爱很有可能变成一种控制,甚至于变成一种“屠杀”,可称之为“爱的暴政”。很多悲剧就是这样出现的。

    
    当然不仅是人与人的关系,政治也是如此,对老子来说,他更多思考的是一些与政治有关的东西。君主爱百姓好还是不爱百姓好?老子的观点是君主最好不要爱百姓,因为爱百姓有时候就等于残害百姓。爱就是折腾,不折腾用老子的话说就是“不爱”,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庄子也有非常著名的一句话:“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相忘于江湖就是给予彼此更多的空间。这不仅仅适用于爱情,也适用于各种关系,包括君主和百姓的关系。

    这是属于秋天的道家的反省。你在获得一种很温暖的东西的同时,是不是也收获了一种有可能让你窒息的东西?这是一个矛盾,是一个纠缠。在爱的里面,你会让对方枯萎。也因此,在儒家的爱之外,道家提出了另外一种爱——“大爱不爱”。这个“不爱”不是真的不爱,而是宽容。宽容是比爱要更伟大的品质。因为宽容,你可以接纳那个不同的生命世界;因为宽容,你的世界就此变得更加开阔和广大;也因为宽容,这个世界会少很多无谓的纠缠,甚至战争。不管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
法家功利冷峻无情

    如果真要说到寒冷的话,当然就是法家了。为什么把法家定为冬天,因为它冷酷的心。当心灵完全被功利占据的时候,生命就只是一个“冷”字。法家偏偏是这样的。法家理解的世界不可能像儒家理解的情感的世界、爱的世界;更不可能是墨家的“兼爱”的世界,很炽热的心灵;同时也没有道家对于世界中矛盾的一种体会。它有的,就是对各种各样关系中功利一面的放大。他拿着放大镜,上面写着“功利”两个字,来看待这个世界。

    父子关系被儒家视为爱的最后的任务,但是在韩非看来,父子关系是要重新理解的。他问:同样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为什么父母对男孩和女孩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因为根据《诗经》的记载,以前男孩出生的时候,放在床上,边上放一块玉,所以叫“弄璋之喜”;生了女孩就放在地上,边上放上一块瓦,叫“弄瓦之喜”。韩非说的情况更悲哀:产男孩的话,就对他很好,如果生了女孩,就把她溺死。韩非说这理由很简单,是因为“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算的是将来的利益。

    韩非说君臣之间也完完全全是一种功利的买卖关系。君主卖的是爵位和俸禄,臣子卖的是身家性命。

    夫妇关系是什么关系?那更是功利关系,完全是相互之间勾心斗角。所以韩非有一篇文章专门讲怎么防备太太的,叫《备内》。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人是谁?是身边的那个人。如果你这样想的话,就会毛骨悚然。兄弟和朋友就更不足道了。韩非还举了另外的例子。他说:比如卖棺材的人都希望人家死,卖轿子的人都希望人家富,其实两个人是一样的,考虑的都是功利,人死了以后棺材才卖得出去,人富了以后轿子才卖得出去。

    这是法家对这个世界的理解,里面没有任何的情感,有的是严刑峻法,是赏罚分明。你听我的,跟着我走,我就赏你;你不听我的,不跟我走,我就罚你。此时人已经变成了动物、变成了机器。所以法家让人想到非常冷酷的心灵。

   
     冷酷的心灵会带来什么呢?看看法家几个主要代表人物的命运,商鞅被车裂,吴起被乱箭射死,李斯被腰斩。这是偶然的吗?也许偶然,也许必然。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塑造出什么样的世界,养育出什么样的生命。一个太冷的生命,一定是被自己的温度给冻死的。就像商鞅,在秦国经营多年,最后要找个地方躲一下秦王追杀,没有任何人敢收留他,因为他曾制定了一个连坐之法,他被自己制定的残酷法令杀死了。
        春夏秋冬、儒墨道法,不同的心灵,不同的季节。其实不同的心灵是每个人的,每个人都会去分享他们的某一个部分。再怎么不喜欢冬天,每个人也都会有一个功利心,都会有功利情结。但是我们的心不会被功利所占满,有时候也会有一颗儒家的仁爱之心,对这个世界有一种承担、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有时候我们也会有像墨家那种侠义的心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我们可能也会有一种对世界的像道家那样很成熟的理解。这些不同的心灵,每个人都可以有,而且在生命中不同的年纪,所拥有的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它们的分量和比重是不一样的。

         其实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故宫中的太和殿,不同温度的东西都会在这个宫殿里并存,万物并行而不互相伤害。儒家是温泉,墨家是热泉,道家是冷泉,法家是你冬天泡温泉之后走出来的那个感觉。这是一种真实的心灵。 

来源:中国文化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