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陶瓷器

 爱雅阁 2012-02-29

     粉彩瓷器具有笔意隽逸、色彩粉润、装饰手法丰富、格调高雅的特点。为釉上彩瓷重要品种之一,是清代宫廷陶瓷的主要装饰手法,在中国陶瓷中享有盛誉。粉彩瓷器创烧于清康熙年间,盛于乾隆时期,是在明五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色彩柔和淡雅,层次深浅不同,并有五彩不具备的中间色调,器物画面更加形象生动。 

图片

清道光.粉彩花果纹碗
图片

清道光.荷花纹碗
图片

清道光.墨地粉彩百花盘
图片

清光绪.粉彩花卉纹盘
图片

清光绪.粉彩双凤纹盘
图片

清.粉彩无双谱茶壶
图片

清.黄地开光粉彩山水方形提梁壶
图片

清咸丰.粉彩荷塘鸳鸯纹马蹄碗
图片

清光绪.松石绿地粉彩花鸟纹盖碗
图片

清宣统.粉彩鱼云龙纹捧盒
图片

清宣统.粉彩百碟纹赏瓶
图片

清光绪.兰科地云龙纹梅瓶
图片

清光绪.粉彩龙凤纹玉壶春
图片

 中国白陶与原始瓷器

    在中国的早期陶器中,白陶值得人们关注的原因,不仅是它有着优美的造型和洁白的外观,更重要的是因为它的制作原料和当时各种泥质或砂制陶器的制作原料大不相同。有充分的研究资料表明,白陶原料的化学成分非常接近瓷土、高岭土的成分。由于瓷土和高岭土的含铁量分别只有1.59%和1.72%,远远低于其他陶器原料中的含铁量,从而使这种陶器的颜色呈白色。

图片

山东潍坊出土的龙山文化白盉陶。

    白陶器的器表多为素面磨光,只有少量印绳纹。商代(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后期是中国白陶器高度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白陶器,胎质纯净细腻,器表刻有饕餮纹、夔纹、云雷纹等各种精美图案。从某些白陶器的型制和器表装饰看,显然是在仿制同时期的青铜礼器。由于白陶的烧制工艺技术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和当时的其他陶器比较起来,白陶有着胎质坚硬,外观洁净的优点,从而受到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青睐。在夏(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7世纪)商时期,白陶的主要型制是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盉、鬹、爵等酒器和豆、钵等食器。

    白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性,在于其对瓷土的运用。尽管烧成技术并未达到瓷器的效果,却为原始瓷器的产生积累了技术经验。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原料及其处理技术,提高烧成温度和器表施釉技术,创造出了原始瓷器。

图片

模仿青铜器造型的白陶鼎

    原始瓷器的形成起码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是原料的选择和加工,主要表现在氧化铝成分的增多和氧化铁成分的降低,使胎质呈白色;第二是经过1200℃以上的温度烧成,胎质烧结致密,不吸水,击之发出清脆的金石声;第三是在器表涂上耐高温的釉,烧成后胎釉结合牢固,厚薄均匀。

图片

江苏常州出土的春秋时期的原始瓷簋,高12厘米。江苏常州市博物馆藏。

    釉的发明和使用是原始瓷器出现的必备条件。最初或许是一种偶然,是在密封得很好、窑炉温度较高的窑室里,在燃烧的过程中,燃料上的柴灰掉到了器物表面上,和瓷土中的长石融化在一起,在器物表面自然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釉面,从而启发了当时的陶工。陶工们用烧好的草木灰,拌入被稀释的瓷土泥浆中,最后涂在尚未烧制的器物表面,最早的灰釉便由此产生。这种含有草木灰和微量铁质的釉,在氧化焰中烧制呈黄色或褐色,在还原焰中烧制则呈青色或青绿色。高温釉的发明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创举,比世界上最早发明低温釉的西亚还要早很多年。这种有橄榄绿、绿色、青绿色、青色、黄色、褐色等多种釉色的高温釉具有沉静、含蓄、雅素、温润的特点,这些特点后来发展成中国瓷器特有的风格。

    原始瓷器常见的型制有尊、钵、瓮、罐、豆、簋等。原始瓷器的胎质比较坚硬,颜色多呈灰白色和灰褐色,少量胎质为纯白稍黄。器表釉色以青绿色最多,并有一些豆绿色、深绿色和黄绿色。原始瓷器的成型工艺,和硬纹印陶一样,多采用泥条盘筑法,盘筑成型后,用印有各式纹饰的拍子拍打,一方面使泥条紧密粘紧,另一方面又装饰了器表,最后经过刮削,再上釉烧成。器表的釉下除少数为素面外,多饰有方格纹、叶脉纹、锯齿纹、弦纹、席纹和S纹,并有一些圆圈纹和绳纹。

图片

商代青釉弦纹瓷尊,高18厘米,口径宽19.6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出现在商代的原始瓷器,有坚固耐用、器表带釉、不易污染而易清洗等优点,除在黄河中下游一些地方有少量出土外,大多在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出土。                      转自:平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