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员工流动率一“超标” 企业全员被“连坐”
2012-02-29 | 阅:  转:  |  分享 
  
员工流动率一“超标”企业全员被“连坐”连坐可减少流动VS连坐不够人性化某晋企留人新招引争议

炎夏快来了,晋江企业的广大HR们也开始犯愁了:车间里越发酷热,新一波工人流动高峰期又要来了。

相形之下,晋江某企业人力资源的江经理则显得淡定许多。因为从去年年底,该公司专门针对工人流失现象,出台了一项规定。据江经理统计所得,自去年年底实施该项制度以来,该公司的员工流失率下降了不少。哪怕对于即将到来的炎炎酷暑,江经理也有信心工人的流失率不会受其影响。

让江经理信心倍增的制度是:公司里但凡有某个班组、某个车间甚至是某个中心的人员流失率达到总人数的6%以上,该班组、车间乃至中心所有的员工都要接受一定的处罚,即针对公司人员流失,推行责任追究“连坐制”。

□现象

流动率超6%全员齐罚款

江经理坦言,推行此项制度的最终目的自然是为了留人。“留人的方式有很多,企业所提供的薪酬待遇、工作生活环境自然很关键,但同事之间的感情维系也很重要。”

江经理认为,如果一个员工所处的部门,同事之间关系友好,互相关心帮忙,工作氛围轻松愉快,那该部门的人员流动率必然也会相应降低。但事实上,企业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尤其是一线工人,生活习性各有不同,在工作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竞争、矛盾和摩擦,一旦与同事相处不睦,很多工人都会选择离职。

于是,江经理想到了一个法子:给每个车间定一个上线,一旦该月该车间人员流失率达到6%以上,则该车间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一线操作工,所有人员都要罚款。

而且,江经理强调,6%的流动指标不仅仅是以车间为计量单位,而是以整个公司为单位。例如,该公司的涤纶一部包括3个车间,如果是一车间的流动率超过该车间总人数的6%,那么该车间所有人员要“连坐”接受罚款;但如果是整个涤纶一部当月的流动人数超过了涤纶一部3个车间总人数的6%,则涤纶一部所有人员都要接受罚款。

同样的道理,如果该月整个公司的流动人数达到公司全体员工总人数的6%,那么该月该公司全体员工都要接受罚款。以此类推,实行“连坐制”。

“通过这种类似于‘连坐’的处罚机制,将所有员工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员工自然会慢慢关心起某车间乃至同系统的同事来。”江经理表示,该制度推行后,员工就不能再仅仅只顾着自身的利益,或者是团结自己的老乡小团体,欺负排挤同车间的其他同事,而是要团结所有同事,以防自己所在的车间流动率超过6%,

“不仅仅是自己所在的车间,包括车间与车间之间,每个中心与中心之间,一旦有员工产生了离开的念头,大家都要努力去规劝开导他,打消他离开的念头。因为每一个人员的离去,都有可能导致该车间该中心乃至公司的流动率达到6%以上。而这种政策推行久了,员工彼此之间会慢慢养成互相包容关心的习惯,工作氛围好了,流动率自然也降低了。”江经理道出了此制度的意义所在。

□观点

企业:“连坐”可以增强员工意识

江经理表示,正因为多数员工都没有这种“部门稳定人人有责”的自觉,他才想通过这项制度增强员工的这种意识。“企业留人是一项大工程,单凭企业和管理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所有员工一起努力。”

而据江经理透露,自去年年底该公司实施这项政策以来,也有少数车间或者是部门因为员工流动率超过6%,导致该部门所有员工都被罚款,但至今公司未曾接到过员工对此项政策的抗议和反驳。

“但效果已经显现了。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公司员工的流动率比往年同期相比,都有一定比例的下降。”江经理表示。

员工:能不被罚是最好的

记者私下采访该公司几名一线工人。其中一名工人小陈今年4月份时,曾因为该车间的人员流动率超过6%被罚过款。“罚的款不多,相对公司给的超产奖、工龄奖等各项福利补贴,其实只能算是象征性的罚款,当然能不被罚是最好的。”小陈坦言。

至于会不会因为担心被罚款而多关心周围的同事,小陈透露,自4月份车间主任向大家告知了因为自己车间的流动率太高全车间被罚款后,明显感觉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强了一些。

至于其他还没被“连坐”的员工则纷纷表示,目前还没有切身感受,等被罚到了再说。

同行:管理没有定律

据记者了解,目前多数晋江企业在杜绝员工流动这一问题上,一般是采用将各个部门的流动情况与该部门管理人员的绩效挂钩在一起,员工流动率越高,该部门管理人员所要接受的处罚力度就越大,但一般不会“波及”各个部门的普通员工。

“身为部门管理,有责任及时发现部门下属的情绪波动和变化,并采取相应的留人措施,如果部门员工流动率过大,则表示该部门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管理人员理应反思和接受处罚。但如果波及该部门的一般职员,则可能招致负面情绪。”晋江某体育用品公司人力资源钟总监认为,管理人员有责任和义务管理好部门人员,确保部门人员稳定,这在管理人员的岗位说明书里都有写。但普通员工没有这个责任,“每一名员工都要团结友好同事”,这毕竟只是企业希望的一种理想状态,却不是普通员工的职责所在。

“管理没有定律,很难界定这项制度是不是正确,总之,只要适合自身企业的就是好制度。”多数HR同行对该公司推行的“责任追究连坐制”予以此评价。















































献花(0)
+1
(本文系杨广瑞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