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两个故事。 一群狼正在长途奔袭中,准备围猎。寒风中,一只老弱病狼逐渐被落在队伍末端,不时发出痛苦的哀鸣。头狼不允许哪怕一丝一毫的声音,它停了下来,十几条狼心领神会地围在了两个“失败者”周围,转瞬间,尸骨难寻仅剩狼毫飘荡。一个更有纪律的野狼群继续出发了…… 还有两只海豚,它们发现了鱼群,并没有着急觅食而杀将进去,而是发出吱吱的呼唤声,更多的海豚围了过来,渐渐形成了球状。而后,海豚分成几个小组,有秩序地冲进去,受惊的鱼群跃出海面,舞蹈一般地落入海豚的嘴中。中间的海豚吃饱后,会回撤至外围,替换“织网”的伙伴,直到每一条海豚都吃饱…… 这是时下两种企业文化:群狼和海豚,你会选择哪一个团队? 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2月27日的《金陵晚报》。一个洗碗工,在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工作,把客人吃剩的、酒店准备倒掉的食物拿回家,准备给正在上大学的、瘦弱的儿子补补身体,被以 “盗窃酒店财物”为由开除了,这些财物包括 “客人吃剩的一些鱼丸子、半盘烤鸭,一块瘦肉。” 不忍复述。 诚然,狼性企业文化以刚性制度为准则,强调行为统一和执行严明,字典里只有 “可不可以”,没有“合不合理”。在这样的团队里,只有强弱,没有对错决策者不关心酒店里每天浪费多少食物、不关心对客人过剩食物的处理是否合适、不关心弱势员工是否有切身需求,高高在上的金领宛如头狼,怎么会在乎一个洗碗工群体的难言之隐,怎么会在乎一个洗碗工儿子的成长?所谓效率,所谓纪律,所谓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餐桌上,竟然容不下一副人心的碗筷。 我其实更喜欢海豚文化的企业。在这样的企业里,它可以严格考核洗碗工,无论质与量,无论工作时间、态度和碗筷上洗洁剂的残留达标否,它还关心这些大姐、阿姨的劳动福利,关心这个组织的最容易被忽略的成员的家庭困难,即便是五星级企业,它也知道,五星不仅仅是给予装修豪华、饮食精细,还有最重要的人文关怀。 没有人愿意被当做一个庞大机器上孤单的、随时可以被废弃的零件,即使是 “为稻粱谋”。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织细胞,承担着复杂转型中国的 “减压器”作用,在当下,所谓对立与割裂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假若这家南京的五星级酒店能请回这位47岁的洗碗工,假若总经理能亲自去看一看那位农家子弟大学生,假若餐饮部能有更具人性和可操作性的残剩食物处理方案,我们就会感受到人性的烛光,看到各阶层互助、温暖、分享社会进步的可能。 和谐共生,善为先。企业如是,社会更当如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