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汉衔尾龙玉环赏析

 书楼寻踪馆 2012-02-29

西汉衔尾龙玉环赏析

(2012-01-10 00:01:45)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物

西汉衔尾龙玉环赏析

(图1)                     (图2)

上世纪九十年代,安徽天长三角圩汉墓群中出土一件白玉衔尾龙玉环(图1),现藏于安徽天长市博物馆。玉环圆形扁平,断面呈长方形,微凹。通体透雕,首尾相连弯曲成环。龙上唇前伸上翘,下唇向后翻卷,龙舌、下唇与近尾部相连。杏眼带梢,背鬃向后飘拂与龙身相连。龙体素洁,仅雕两卷云纹,意为龙鳞。体现着西汉龙形玉器革新飞跃的艺术风格。

               西汉衔尾龙玉环赏析
                                 安徽天长市博物馆藏:西汉  白玉衔尾龙玉环                        

能与之媲美的是笔者所藏的另一件同时代而出自冀南地域的衔尾龙玉环(图2)

大约在2001年秋,笔者在燕赵文化市场无意间淘得这件龙环。当时这件龙环的摸样很是委屈:上半部被厚厚的一层灰皮覆盖,完全不见玉质,几不透光;下半部呈黑色,仅些微开窗处褐绿透质。因品相不甚完美,也无可参照的标准器比较,得藏后并未清理,不曾做深入研究,仅当做一般器物束之高阁。

直到2007年5月,亦于燕赵文化市场购买到《中国古玉器图典》,翻阅学习时看到了藏玉安徽天长市博物馆的衔尾龙玉环图片,恍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找出旧藏玉环比较,造型规格近乎一致,不禁心头暗喜,终于找到标准器的参照。但因藏件沁态过重,不敢盘摩佩戴,只是偶尔拿出来把玩欣赏,查阅天长汉墓群出土资料,考量另一件馆藏玉环的历史背景,以积累更多的信息资料。

在这个过程中,玉环藏件似乎渐渐风硬,玉性慢慢开始恢复。直到两年前,意图将这件龙环做自己的胸佩,才尝试过水出灰,还原玉性。过水腻滑如鳅,出灰若临秋霜。以白布包裹贴身佩戴,小心盘摩褪却灰皮,直到现在的这种状态(图3)。

西汉衔尾龙玉环赏析

( 图3 )

笔者所藏这件西汉衔尾玉龙环,内质亦为白玉,因受沁因由,表面呈绿褐色,迎光透视方见白玉本质。根据沁态判断,受石灰、水和褐铁矿地质影响较大,表面细密蚀斑蛀孔现象明显。器扁平体,透雕,首尾相连,卷曲如环。直径5.3cm,厚0.4cm。与天长博物馆馆藏藏玉环规格大体一致,纹饰略有不同:馆藏玉环素身,仅于体中部刻两道象征性云纹(鳞纹);截面呈长方形,微凹;吻部有钩须;个藏玉环以三条细阴线装饰龙身,截面弧状隆起,吻部无须。(图4)

西汉衔尾龙玉环赏析
( 图4 )

这两件衔尾龙玉环共同的特点,着重体现在造型“重于神而简于形”的艺术风格:其艺术表现,重于整体造型和首部的处理,用线刻和透雕等技法把龙体琢成一个大圆和若干小圆的多圆图案组合,显得分外活泼挺劲。龙首张口露齿,上唇前翘,下颌翻卷,脊鬃后扬,威武有神。整体构思奇妙,龙首昂居顶端,龙眼琢成杏核状,阴线刻出眼角,画龙点睛,炯炯有神。这样就从布局、色彩、雕刻等方面突出了龙的头部,十分抢眼。龙身边沿露出两个飞翼和一只角,腹部上收,尾部内藏,底部又形成一个月牙形空白,使整体更富有变化,更富有立体感。纹饰简单而不失精美,雕工精湛更举重若轻。体现着自然灵蕴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通过对这两件衔尾龙玉环风格的赏析,我们可以得到诸多启示:

1、汉代是中国玉文化发展的辉煌时期,旧的传统逐渐让位于新的意识。人们崇尚、喜爱美玉之风更盛,实用性、装饰性玉器大量出现,道家幻化观念广泛浸入艺术创作之中。玉器的材质、品种、纹饰以及雕琢技艺等方面均超过了以往时期。这和汉帝国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昌盛、交通顺畅密切相关。汉代玉器的辉煌成就为其后历代琢玉工艺的发展打下了厚实的基础。本文展示的两件衔尾龙玉环正体现了这方面的宝贵价值。

2、西汉时期,玉佩饰已从战国时期争门斗艳、华丽出众的造型,逐渐转变为浑厚朴实,动感十足的风格。整体造型已由战国的双面对称雕法转变为不对称的工法,大量采用镂空技术,展现飘逸的造型特色,摆脱拘泥工整的表现手法。

3、在继承战国刀法犀利的高难度技巧基础上,为强调朴实的艺术风格,玉器琢工更讲究用心。如馆藏玉环龙身截面微凹与个藏玉环截面微凸的设计,都是为了增强采光的视觉效果,平凡之处独运匠心。流线、委婉、轻柔的阴线刻纹,似乎也有道教文化符箓的影子。

4、盛汉疆土扩充,交通、贸易相当发达,文化信息的传递灵敏。两件玉环横跨黄河南北,不同地域,相同风格,包蕴着艺术疆域开阔的内涵。 

后记:笔者把安徽馆藏衔尾龙环做为博客头像,每每与自藏做胸佩的龙环比较,更领略大汉玉作空灵飘逸之隽美。叹曰:灵犀无声唤润玉,矫龙一跃竞千年!/筑玉听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