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减少交易次数和寻找自己的“短板”

 天地人和w 2012-02-29

减少交易次数和寻找自己的“短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巴菲特曾经说过,如果商学院的学生毕业以后,拿一个卡片来打洞,买一只股票打一孔洞,那么,终其一生,一定是卡片上洞洞最少的学生成为巨富。

   “钱在这里从活跃的投资者流向有耐心的投资者。许多精力旺盛的有进取心投资人财富渐渐消失。”

    从我自己的交易单上可以看到,获利最多的月份交易次数往往是最少的;相反,出现亏损的月份往往伴随着频繁的交易。

    无论是来自投资大师的教诲,还是自己的实践都充分说明减少交易次数的重要性,这是从无数次金钱损失中获得的深刻教训。频繁的操作,不但使得自己迷失方向,从一个弹坑跳到另外一个弹坑,却无法躲避亏损射来的子弹,更别说带来交易税、手续费的巨大费用支出。

    由此我们可否从限定自己开始,一个月交易次数一开始最多不能超过3次,习惯以后每月逐渐减少,慢慢的把少操作、不操作当成一种习惯。

    股市最终取胜的关键不是靠技术而是取决于你的心态。不追涨杀跌,不频繁交易,这是一个成功投资者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它有多少块长木板,而是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如果围成木桶的木板绝大多数都是长的,惟独有一块是短的,那么木桶里的水就会从短木板处流走。这就是传统的木桶理论,或曰“短板效应”。

 股市中“长木板”相当于投资者的长处或优点,而“短木板”相当于人的短处或弱点。一般来说,投资者大多数都是有一定投资技能的,有的擅长基本面分析,有的擅长技术分析,有的擅长估值分析,但为什么会常常出现投资失误呢?原因就在于投资的最终收益往往不取决于投资者擅长的方面,而是取决于投资者最不擅长的方面。

 在所有的“木板”中,最短而又最重要的那一块,莫过于投资者与生俱来的人性弱点。这些弱点包括缺乏耐性、贪婪恐惧、浮躁冲动、患得患失、随波逐流、眼红手痒、不甘寂寞,等等。一句话,总是跳不出圈外,从而总是迷失自己。

 可以这么说,只要你是一个心理正常的投资者,那么以上人性的弱点肯定会或多或少的在你身上体现出来。但是在投资中,它恰恰就是那块“短木板”,往往是致命的。而成功的投资人生,就是不断克服“短板效应”的过程。

 但是,做比说难上万倍,知与行的距离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经历一轮完整的牛熊转换,不经过金钱的累累亏损,你是绝对体会不到的,因而也是很难成熟起来的。一旦你知了也能行了,而且成为一种习惯,那么,你会发现成功的投资其实是,既简单又快乐。    (文/佚名  图/选自《刀刀漫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