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异兽复合造型之我见

 楼兰映画 2012-02-29

民间异兽复合造型之我见

 

——读《中国民间美术造型》、《山海经》、《中国神话史》

 

在民间美术的造型中,有许多奇诡、神秘的复合造型。在阅读相关书籍时,我总是直接将目光投向那些妙趣横生的图像,尤其是那些非人非兽、亦人亦兽,或是所谓“四不像”的异兽之上。我不得不惊叹于民间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变化多端的造型手段,同时也迷醉于潜藏在这些民间艺术品背后的内涵——神话传说。千百年来,人们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及至今日,神话传说、有关宗教的崇拜和信仰正像一条河流伴随着人类的诞生、成长而流淌至今。

 

“动物拟人化造型早已伴随着人类宗教图腾观念和神话意识在人们的心中扎下了根。”(民P85)神话、图腾、信仰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也都为民间美术的造型注入了源源不竭的活力。在原始社会,人们以氏族的形式存在,每一个氏族都有自己信仰的神灵,其以图腾(或称族徽)的形式存在。图腾本系印第安语,意为“属彼亲族”。原始社会的人们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一般以动物居多;作为氏族图腾的动物,如熊、狼、蛇等,即是该氏族的祖先,这些神圣的动物图形便是他们顶膜礼拜的对象。

 

在岁月的流逝中,人们在自己的的精神世界中孕育了无数的复合造型,而后,又用勤劳的双手将这些异兽的幻像付诸实际,成为了可供万民顶膜礼拜的偶像。这些复合造型往往都是绚丽而美好的、所透露的意味往往都是善良而积极的。悲剧与痛苦几乎不存在于民间美术中,因为无论是原始的先民,还是后世受政府和生活压迫的底层人民,都身处在各种苦难的生活中,他们盼望的是美好、富足、衣食无忧,所塑造的形象自然是乐观向上的。

 

我简要总结了一下,这些复合的图形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人和动物的特征拼合而成的复合造型,其中包括动物拟人化造型。

 

首先谈谈动物拟人化造型。先民们的创作使得动物像人类一样直立行走、或是有如人一般的灵活手脚、如人一般的衣帽鞋袜。常见的手段是将动物的头部与人的身体相结合,也有更精细的、将五官整理成为亦人亦兽、非人非兽的形态,奇诡生动、惟妙惟肖。我们所见的最早形象可能是马家窑文化中的人形蛙纹(民P105),还有《山海经》中记载的羊首人身、龙首人身(龙本身也是复合而成的异兽)等等的形象,流传至今的陕西刺绣和剪纸中还有人鱼复合形、人面狮、人面鹰等。

这些动物拟人化的异兽造型由古至今一代代流传下来,先民们以这些异兽为祖先,赋予它们最初的意义是保佑氏族部落的强大安康,其中含有巫术和神话的意味;在现代的语境中,我们可以看到属于当今社会的全新的拟人化“异兽”,即是吉祥物。这些吉祥物多为兽首人身的形态,可爱乖巧,反映了人们对吉祥的观念和信仰。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会诞生出不同的吉祥观念和信仰,随之而来的吉祥物也各有千秋。但纵观古今,无论民族,人类对吉祥美好始终有着不尽的需求,因而这些代表着吉祥、富饶、强大、具有神力的异兽也随着人类的繁衍而生生不息、永无止尽。

 

除了动物拟人化造型,人与动物特征的拼合还表现出千奇百怪的形态,比较典型和广为人知的是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像,《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女娲抟土造人,又与伏羲婚配,是人类的始祖。郭璞注曰:“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再看流传于世的伏羲女娲交媾图(以唐代绢本设色的伏羲女娲图为例),造型基本是固定的。女娲在左持规,伏羲在右持矩,二者由胸以下均是蛇身,相互缠绕,胸之上则为人身,衣服冠饰,无一不全。这种人首兽身的造型似乎极适用于上古的神灵,昆仑山的西王母也有过类似的化身。

 

此外,半坡彩陶中还有相对抽象得多的人面鲵鱼纹彩陶,使用的几何线条粗犷而抽象,具有浓烈的原始信仰与巫术的意味。《中国民间美术造型》提到了W·沃林格作品《抽象与移情》中的一些概念,有关于民间美术和原始美术对抽象、几何形式造型的强烈倾向,我摘录于下,或许会对以后的学习研究有所裨益。

“他们在艺术中所觅求的获取幸福的可能,并不在于将自身沉潜到外物中,也不在于从外物中玩味自身,而在于将处在世界的单个事物从其变化无常的虚假的偶然性中抽取出来,并用近乎抽象的形式使之永恒,通过这种方式,他们便在现象的流逝中寻得安息之处所。”

这段话让我陷入了深思,那些在陶土上匍匐了千万年的纹路隐藏着神秘莫测的涵义,仿佛在等待着通灵的巫师将它们唤醒。

 

在西南的少数民族中,还有许多流传、演变至今的人兽复合图形,往往都表现了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祖先的想象。苗族在这些少数民族中属于比较典型的,贵州、湖南的苗绣中就有人首龙身和人首鱼身的异兽,以及《苗族古歌》中歌颂的人首蝶身的“蝴蝶妈妈”等,贵州台江施洞苗族的刺绣纹样中就较多地出现了这种形象,“蝴蝶妈妈”是苗族神话中天地混沌之时的创世之祖,即苗族的母祖大神榜妹留。这些形象也反映了苗族的历史传说、创世纪神话和对动物的崇拜。

 

 

二、由几种动物特征拼合的复合造型。

 

这种造型涉及到一种非常有趣的猜想:在原始社会中,存在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他们为了生存而互相争夺食物、水源,互相征讨。强大的氏族会吞并弱小的氏族,在获得劳动力和生存资源之后,强大的氏族往往会给这次征讨的胜利加上一些印记。每个氏族都有代表自己祖先和信仰的图腾,于是胜者将败者图腾上的动物的某些器官加到自己的图腾上,以示自己氏族的强势和壮大。长此以往,强大的氏族部落不断地获得胜利,于是他们的图腾也随之不断地丰富,被它所庇佑的人民不断地修饰和美化,不断地被赋予更为强大的力量,具有数个动物的特征。或许,龙的形象就是如此这般地积累而成的。“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是宋代学者郭若虚所总结的“龙有九似”。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这是一个具有多少个氏族血缘的图腾。仿佛,我们可以在冥冥中触碰到那个极其遥远的时代,看到古战场中的硝烟和散落的干戈。风沙滚滚,将历史的兴亡更替一层层覆盖在黄土之下,而那些逝去的英雄们则以另一种形式永久地存活下来。千百年来,龙的形象逐渐被赋予了吉祥的意味,但最初的含义却是征服和杀戮,这种对比不禁令人深思。不过,从历史的另一层面上考虑,在远古的部落中,征服代表着胜利,自然也意味着吉祥;龙不仅是异兽,还是瑞兽。

    除了龙,中国的神话中还常常出现异兽“四不像”,甘肃泰安出土的彩陶纹上有犬鱼复合图纹,而苗绣中“集大成”的形象则更多:有集合了龙头、龟身、凤尾的“龙凤龟”(民P110),有的面目手足皆为人形,腋下有双翼,跳跃于龙身或鱼背(民P78);有的人形手掌异常尖锐巨大,伸出三指,如鸟爪一般(民P78);有的龙牛头蛇身,只有两爪;还有人面狮身、类似麒麟的庞然大物(民P79)……千奇百怪,不胜枚举。

 

在阅读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的同时,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顺着这些神秘而生动的图案追根溯源,在历史的脉络中摸索出那些美丽的传说,探寻这些造型的本来面目。这本书给我提供了许多兴趣点,然而等我想要深究的时候,却感觉所知甚少。于是我又找到《山海经》和袁坷先生的《中国神话史》。《山海经》是一本包罗万象、内容丰赡的远古百科全书,其中描述了许多造型奇诡的生灵,反映了先民们几乎所有对人鬼神仙的幻想,中国所有的神话故事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根源。而《中国神话史》的作者袁坷先生曾专门做过《山海经》的校注和深入研究,在这本书对其有精到的论述和总结,《山海经》的内容也几乎贯穿全书始终;此外,《中国神话史》里还涉及到很多少数民族的信仰和神话,这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内容。

 

掩卷沉思,感慨良久。在历史进化的洪流中,这些千奇百怪的异兽复合造型在演变发展的同时,仍保持了本真的质朴,如窖藏的古酒,历久而弥香。无论是传世的古画、青铜或者器皿上的图形,还是苗家姑娘闺阁中飞针走线的绣花纹样,都是异兽存世的见证。正从尘封的远古向我们走来。这些异兽的形象,长久地活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给予人们精神上的慰藉;即使是在现代的喧嚣嘈杂中,它们也在顽强地生活着。

 

我忽然想起了《山海经》里的刑天,正如陶渊明所吟:“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刑天直立不倒,已挺立了千万年的光阴;而那些奇诡神秘的异兽,是潜伏在历史、民间、神话中的一群精灵,代代相传,不死不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