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化心理学——一个关于人类本能的科学

 满船空载月明归 2012-02-29
        —— 评论《进化心理学>
       作为一本教材,写书评是很难的,因为教材的内容太多了,不容易评论得一一到位。单纯点评书的好坏又不是我的习惯。所以还是随便聊聊这本书,同时对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可能有疏漏或者不严谨的地方敬请指出。至于文中个人观点赞同与否就见仁见智了。
  
  
  
   这几年国内开始流行起了心理学,千树万树梨花开,心理学也逐渐成为了一门显学。走进书店,满眼的什么读心术,心理操纵术放在心理学书籍的架子上,而且还是畅销书,一阵的无语。其实那些只是披羊皮卖狗肉的货色。这是题外话。
  
   自从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以来,进化论经历了长时间的受人质疑之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加入进化论相关的研究中。其实一直一来国内很多人都只是把进化论简单看成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是对自然界残酷生存法则的解释,并没有把进化论看成是科学。毕竟达尔文只是根据他的观察研究提出了进化论,很多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但是正如达尔文说的,在遥远的将来,我会看到许多更加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此打开。国外很早就有了一些进化论和各种领域结合的研究,并且出版了一些有趣的书籍,例如:《自私的基因》、《性别战争》、《我们为什么生病》、《当经济学遇到生物学和心理学》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读本。同时也有一些关于进化心理的,例如《本能》,《生猛的进化心理学》等。但是当你把市面上畅销的一类书翻完之后就会发现,里面说了好多有趣的现象,只有现象和解释,没有太多的证据支持。不同的书之间有重复的内容,有一些隐隐感觉内在关联的内容。是不是有一些基本的原理去解释这些不同的现象呢?
  
   兜兜转转找到了这本——《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第二版,作者是David M. Buss。感觉上这本书就是一个集大成者。
   什么叫集大成者呢?就是一般的书上面有的这里有,一般书没有的这里也有。例如一般书都是挑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诸如为什么人喜欢吃甜食,喜欢吃油炸食品这一类高热量的食物,男人为什么喜欢丰乳肥臀的女人等,但是一般不会告诉你为什么母亲对孩子的抚养投资更多,为什么人是自私的,同时又会做一些帮助他人的事情。同时一般书上也不会有各种严谨的实验设计介绍和各种假说的提出和改进等。纵观全书说的那么多个进化心理的有趣问题,其实最重要最根本的还是这两点:
  
   1、人诞生下来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就是生存和繁殖后代;
  
   2、择偶方面的问题,女人喜欢拥有资源的男人,男人喜欢有繁殖价值的女人。
  
  
  
   为什么人喜欢吃甜食和油炸类高热量食品?因为在远古时代食物缺乏,而甜食和高热量的油脂食品可以提供很高的能量。为什么成年后人体脂肪比例增加?因为在远古时代食物缺乏并且没有冰箱,食物最好的储存方法就是吃下去把能量储存在体内,而成年后作为主要狩猎-采集者和抚养后代的主力,拥有充足的储备是群体能够繁衍的保证。为什么人都普遍喜欢喝酒?那是因为成熟的果实里头都含有微量酒精,这是人类对成熟果实的一种偏好。人为什么喜欢背靠半山别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视野开阔的住所?因为人类都是非洲直立人迁徙到全球各地的。可以考虑这样场景:在非洲大草原,要是背靠一个山头,住在半山,前面一条小河或者一个湖,之后是一片花草树木。多好的一个视野开阔容易发现敌人,有水源,背后安全无忧的居所。对于远古人类来说有这样的住所无疑更能生存下来。一代代的人就会对这样的环境趋之若鹜,于是一个进化的适应器产生了。即使是各种的害怕、焦虑、恐惧情绪和发烧等其实都是适应器的一种,目的就是更好地生存下来。书中说的一个有趣的问题,铁元素是细菌的食物,细菌通过铁元素才能繁殖。人类感染细菌之后就会产生白血球内源介体来减少血中铁元素含量。同时人类会自然的减少食物中铁元素的吸收率。这是人类进化出来的自然抵御细菌的方法。作为一个外行,我只能说这个说法很有趣,可能也是《我们为什么生病》这本进化论与医学结合的名作会讲到的内容。
  
  
  
   既然人诞生下来就为了生存和繁殖,那为什么人会自杀?这是困惑很多人的问题。这个与进化完全矛盾的行为为何在进化中得以保留下来?进化心理学实验揭示了那些自杀的人普遍都是一些能力急剧下降(或者个人认为自己能力急剧下降——个人认为)的人,包括:知道自己健康状况不好,丢脸或失败,对成功求偶不抱希望,感觉自己成为了家庭的负担等。自杀可以减轻家庭负担,让家族中携带自己相关基因的人更好生存下去。然而个人认为这一说法和实验目前还不够完善,自杀不一定是一个适应器,可能是指副产物,因此不能解决适应性问题,不具有特别的功能,只会伴随某些适应器的发生作用而产生,因此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人能够生存下来,到了成年就会遇到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儿子啊,是时候找个女朋友然后结婚生子了!“”哦。。。”没错,就是择偶的问题。一说到这个问题男同胞就头痛了,为什么?丈母娘的刚性需求啊,房子,车子。。。反正头痛就是了。于是很多人就要问,为什么现在社会的女人都这么现实?为。。。什。。。么。。。?估计这种话语会出现在全国各大排档吃饱喝醉的男人的口中。这时就不得不提在进化心理学史上鼎鼎有名的Trivers的亲代投资和性选择理论了:
  
   1)为后代投资更多的一方(一般为雌性,但不完全是)在择偶时会更挑剔;
  
   2)投资更少的一方在争夺异性时会更具有竞争性。
  
   因为女性在婚后往往要承担十月怀胎的痛苦,并且在小孩出生早期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抚养小孩。所以女性在择偶方面会更谨慎。女性在择偶方面进化出了特定的偏好,例如女性比较偏好那些慷慨的男性,为什么?因为慷慨一般代表掌握资源比较多。总结起来的就是要么有资源的,要么未来会拥有资源的,并且愿意往自己身上投资资源的,有能力保护自己和子女的,适合当父母的,能和自己合得来的,健康的。各位如果把这个看成是标准教程,那就错了。这个只是一般的研究结果,适合普遍的情况,但是不一定适合特定情况。对于个体择偶标准,可能会因为一个方面的优秀而愿意去忽视其他方面,个体择偶并不可能出现理论上的最优情况。正如社会心理学研究一样,结果永远是一个小于1的百分数,不可能是百分百。至于男人呢?男人喜欢什么样的女人?丰乳肥臀!是的,男人都喜欢腰臀比接近0.7的女人,为什么?因为好生育啊!是的,男人的择偶偏好重点在于两个,一个是生育力,一个是繁殖价值。简单解释一个就是24-25岁,合适的腰臀比;另外一个就是年轻。所谓的貌美,巴斯告诉我们,这也貌似是适应器。就是皮肤光洁,形体对称。有人提出了寄生虫假说来解释这个情况。私以为看看就好了。可能是我太业余了,也可能是我的考虑太现代了,没有考虑到远古适应器进化出来的年代的情况。男同胞可能要问:“男人在婚姻中要投入那么多,凭什么?”付出必有回报,生物不可能进化出只付出而没有收益的行为。男人愿意给出婚姻的承诺主要有那么几个原因:1)有助于吸引一个更迷人的配偶——不想结婚鬼才和你在一起;2)增加吸引异性的成功率——原因同上;3)增加父子关系的可信度——正所谓孩子的老妈必然是TA的母亲,孩子的老爸不一定是TA父亲,结婚了天天在一起才能有保障;4)提高子女的存活率——远古时代没有父亲照顾的孩子非常容易夭折;5)通过亲代投资促进子女的成功繁殖——得以将自己的基因传播下去。这就是男人承诺结婚一般不能说的秘密。
  
  
  
   好了,生存繁殖问题说完了,进化中人生在世两件大事就已经完结了,那其他问题都是浮云了。看看书上的目录,剩下的几章讨论的是亲代抚育、亲子冲突、亲属关系、合作关系,利他行为、攻击战争、两性冲突、地位声望社会支配等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都可以用之前的理论来解释的。先来说说亲代抚育和亲子冲突问题。亲代抚育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母亲对子女的照顾比父亲多?这个问题有两个比较邪恶的假设可以部分解释。1)因为父子关系的不确定性!还是那句话“孩子的老妈必然是TA的母亲,孩子的老爸不一定是TA父亲。”在那远古的时代,父亲一般要外出狩猎,然后人类是体内受精动物,结论你懂的。不确定性造成了父亲对子女的投资会比较谨慎。2)第二个假设就是择偶机会的代价假设。在亲代抚育中男女性的投入精力资源等直接导致了在其他择偶机会的丧失。而男性的繁殖活动的可变性远比女性大,因此吊死在一棵树上所丧失的择偶机会必定比女性多,所以长期进化出来的机制就是——男性照顾子女的投入比女性少。而亲子冲突也可以从两方面解释,1)基因水平上,因为亲子只有50%的基因是一致的,差异导致冲突的可能性。2)第二个原因就是在资源上。子代想得到的亲代资源要求往往比亲代给予的要多。于是冲突产生了。资源的争夺冲突不单是亲子冲突的原因,也是家庭不同亲属之间冲突的原因。想想现在那么多大家族的遗产争夺战吧。综上所述,一切问题产生的根源都是资源问题以及如何利于自己的基因拷贝传递下去的问题。亲属关系、合作关系和利他行为等问题都可以用Hamilton的内含适应性理论和互惠利他理论来解释。内含适应性理论可以简单地用公式“c<rb”表示,意思是利他者的受惠者的收益b乘以受惠者携带的利他者基因的概率值r之后,要大于利他者付出的代价c。而为什么男人比女人普遍具有更大的攻击性,获得社会地位的动机更强?因为男人的繁殖活动的可变性更大。女人一生能生育的孩子的数量差别是不大的,但是男人则不同,只要争取到更多的“配偶”男人一生可以生育的后代的差别是很大的。这种可变性使得男性的竞争更剧烈,因此男性更具有攻击性,和期望得到更高的社会地位。开玩笑地说:在远古时代,一个男人的成功在于能扩大后代数量在种群或者群体中的比例。
  
  
  
   基本上把全书的内容和核心理了一遍,完了吗?没有。所谓人无完人,书也没有完美的书。进化心理学还处在发展过程中,书中很多内容都是实验假设和实验内容的总结,对很多问题的解释还很不完善,因此书中必然有很多的瑕疵。举个例子说同性恋问题。既然人类的终极目的就是生存和繁殖,那为什么会进化出同性恋这种完全和现存繁殖策略背道而驰的机制?书中提出的轻微可遗传和亲族利他主义并不具有严谨的说服力。又例如亲属关系中祖辈对孙辈投资的问题。其中的跨文化研究只涉及美国、德国等西方文化的国家,其中的研究结论认为:祖父对孙子投资是最少的,外婆是最多的,因为男性面临父亲身份的不确定。这个结论显然和中国现状是相反的,因此这个现象是文化特殊现象还是进化出的适应器还是很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再例如食物香料的抗菌假设——香料能够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或者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并且能阻止毒素的生成。所以不同地区的人的香料偏好是和该地区的微生物有关的。研究的结果只能说明两者具有相关性,并不能说明具有因果关系。书里有太多的假设是这类的相关性研究了,两者相关并不一定说明两者存在因果关系。所以还得期待更多的研究更多的假设的提出和验证。
  
  
  
   还有吗?有的。回过头来看,为什么很多人在遇到很多事情上会表现出那么多的非理性行为?进化心理学为什么会那么吸引人?许多人每个月一发工资就想买这想买那,最后很快就把钱花得七七八八了。这是因为文明发展的速度比进化的速度快。在远古时候,食物没法长期储存,尤其是肉类,食物要尽快吃完,储存在自己的肚子最靠谱。慢慢地就进化出了一种心理机制——拿手上的是看的,吃下去的才是自己的。有肉尽快吃了,有钱尽快花了。文明社会才那么几千年,而人类从古猿到直立人再到智人有几百万年的历史。所谓的文明在整个人类进化场合中只不过是最终盛宴上的一杯茶时间。适应器是几百代几千代进化出来的,文明是快速发展的,所以说适应器总是不会完全适应现今社会情况的,其实应该叫“ex-适应器”或者“不适应器”才对。 至于为什么进化心理学吸引人? 普通心理学经常告诉我们,这个现象为什么发生,因为他是基于人的xx心理。但是无法告诉我们这些心理机制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机制?进化心理学就是试图去解释心理机制的形成。进化心理学祭出了它的核心工具:适应器。进化产生了三大产物——适应器、适应器的副产品和随机影响。其中适应器是能遗传的、能稳定地发展起来的特性;是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在进化过程中,它们比群体中存在的其他设计特征更加有助于有机体解决生存和繁殖问题。适应器就是这些所谓的心理机制。涉及本质的研究总是那么吸引人的,因为了解了本质就似乎了解了一切,两个字,省事!
  
   书中一开始对整个进化论简史和进化心理学发展简史做了介绍,这一部分我个人是很喜欢的。国内很多人说到进化论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实在很多细节上对进化论都有误解的。而且我觉得有时候对这种理论的大面积普及和粗陋的理解可能是有政治原因的。(就像雷锋一样,那个时代需要雷锋精神,于是抓了个典型把雷锋树立成为那个年代的精神象征。个人认为政治上这种可以人为塑造的东西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毕竟不论是改革或者革命都是很残酷的,改革打破了铁饭碗,引进了市场经济,一切靠实力说话,由市场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某种思想上的依托吧。记得高中生物书上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是:过度繁殖,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突出了“物竞”和“生存竞争”方面。其实,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才是定向的,最后才是适者生存。书中第一部分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介绍还是比较振奋人心。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就是本能系统,其中包括生本能和性本能啊!巴斯在第一章就告诉了我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就是就是在进化论影响下产生的。19世纪中叶《物种起源》出版,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早期只有自然选择学说。后来他从孔雀羽毛和形体等自然选择学说无法解释的现象中研究并提出了性选择理论。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始于19世纪末,是最早的达尔文进化论与心理学结合的产物。原来弗洛伊德这厮也是玩进化心理的,结果就红了那么久,忽悠无数男女。
  
  
  
   看多了进化论和各领域结合的书,就会发现进化论似乎有一种魅力或者说是恐怖的魔力——它似乎可以解释任何问题!现在结合比较多的可能就是心理学、经济学和行为学等。其实很简单,不管心理学、经济学或者行为学都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慢慢建立和完善出来的研究领域,所研究的必定是人类本身的各种情况。而人类现今出现的各种思想、行为总会受到长期进化形成的各种适应器的影响。身上进化出来的适应器在面对不同的情境刺激或者社会输入之后被激活从而产生作用。所以这一切或多或少都可以用进化论解释。此书建议对进化论有兴趣或者对心理学有兴趣的人看看。很多有趣的实验,有趣的现象的解释。看书的时候宜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书中很多说法不一定正确,或者起码没有被证明是正确的。最后,看完了此书之后再次印证了那句话:入门教材就是最好的科普书籍。(国内的绝大部分教材除外!)
  
  
  
   ps:在这本第二版即将看完的时候在网上看到有第三版的英文扫描版,下来一看,国外第三版是08年出的,第二版是04年出的,而第二版是07年引进国内的。我估计我看完这本书的这个2011年年底,人家的第四版已经在修改,快要出版了。虽然说大体框架不会变,但是作为一个前沿的学科很多内容和假设会有很大丰富和完善,有些结论可能是颠覆性的。再次对国内的引进速度悲哀一下。每次牵头出xxx精品译丛一类书籍的时候出得很齐全很及时,之后的新版的跟踪出版就滞后很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