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篇荣获全国文华艺术院校奖、第八届“桃李杯”舞蹈大赛学术论文评比三等奖。
深圳艺术学校舞蹈科副教授王芳
[摘要]新世纪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需要一批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创造性艺术人才。我们舞蹈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而给予充分的关注。论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发其创新能力的前提;论者结合舞蹈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舞蹈;教学;创新意识
21世纪是全面创新的世纪。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稳步增长,文化建设也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为此,我们需要一大批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创造性艺术人才去建设新时期的新文化。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论者在近年来舞蹈教学中一直思考、求索并付诸实践的一个问题。现将有关想法提出来与同行们交流、研讨。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活跃思维,探求知识,必须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这种教学氛围是建立在师生关系平等基础上的,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营造。
首先,教师要从内心承认每个学生都是有创造欲求的。由于每个学生的人生经历不同,社会境遇不同,其创造欲求的表现程度也有所不同。如果学生对一个动作或一个舞段的内容有不同的理解或“另类”的表现,教师千万不要急于指责学生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而是应该冷静地想想学生的想法有没有一点道理,特别要判断学生有没有值得肯定的闪光点。如果其中有闪光点,就应进一步给他们提供条件、创造机遇并给予直接帮助,激发他们的创造激情,使其继续向前发展。
其次,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式。不能只认为老实听话、埋头苦学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而那些喜欢发表独立见解、不完全按老师的意图行事的都是不好的学生。要把“师道”的“尊严”建立在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形成创新意识的基础上。
第三,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对于学生发表的见解,即使是暂时看来幼稚可笑、甚至荒诞不经的念头都要有宽容精神,要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成熟起来。教师不要成为压在新笋头上的磐石,而要成为唤起羽鸽飞翔的鸽哨。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没有独立的思考和大胆的提问,就永远不会有“创新”。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激发新鲜、好奇的学习心理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刚刚接触的未知领域总是充满着“新鲜感”和“好奇心”的。在舞蹈教学、特别是在舞蹈编创的教学中,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新鲜感”和“好奇心”,要将其引导到正确的途径上来。要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学会创新。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和创编过程中,我们要时时注意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创新欲望。事实上,“新鲜感”和“好奇心”不一定都能导致好的结局。当学生遇到困难甚至遭逢挫折之时,往往就既不“新鲜”也不“好奇”了。这时教师应主动、热情、耐心地对待,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找出克服困难的办法;绝不能采取不冷不热、不理不睬的态度。有些学生的“好奇心”中具有鲜明的“个性”,这是创造性想象的一种可贵品质。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发展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强化自己的特点。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在激发并保护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上下功夫,需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没有现成的公式和定理,只有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才能真正激发、引导并保护好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形成发现、质疑的提问机制
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是创造性思维闪动的火花。我们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鼓励学生大胆发现并质疑问题,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逐新求变的创造性思维。这就需要我们形成一个鼓励发现、质疑的提问机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抓好学生以下几个能力的培养:
1、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培养。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方面,创造性想象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或认知惯性,开启学生的思维空间。当我们指导学生分析一个舞蹈作品时,在给定的框架下,应允许学生自由想象,通过不同的联想得出不同的答案。还可以让他们分析作品的成败得失,优劣长短。
2、高水准鉴赏能力的培养。对舞蹈作品或其他艺术作品甚至是生活中的艺术美之鉴赏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是否有能力去发现质疑乃至解决问题,也决定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品质是否丰厚。因此,通过艺术鉴赏课,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多看作品,并指导他们分析作品,有助于培养他们高水准的鉴赏能力。
3、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散性思维是指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线索,向不同的方向思考,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和最捷途径。这其中也包括反向思维能力。在第六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中,我创编了一个舞蹈作品《心愿》,作品表现一个山区孩子渴望读书、走出大山的内心世界。同样的题材,我让同学们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新创,结果编出了风格迥异,动态别具的作品。使同学们觉得生动有趣并且受益匪浅。
以上三个能力的培养,将在舞蹈教学中形成有效的发现、质疑的“提问机制”。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将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都得到逐步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设计多样、多变的实践练习
练习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手段,教师应设计多样、多变创造性的练习,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条件。艺术教育的特点之一是练习时间多于教学时间,教师只有设计好多样、多变的练习,才能把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学生通过多样、多变的练习,不仅可以巩固专业知识,打好专业基础;而且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养成创造品质。
我在舞蹈教学中多次给学生设计多样、多变的练习。比如在创作舞蹈《扇韵》、《祈雨》等作品时,就多次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她们参与设计动作,并让她们试讲为何要这样设计。还有一些为歌手伴舞的练习,我也尝试用歌词和音乐的内容,启发学生自主地创编舞蹈,并要求她们互相讲评、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实践练习中,学生一般都能综合运用新学到的知识,身体力行地进行艺术实践。这些多样、多变的练习由于摆脱了机械单纯的模仿,将有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当然,如何设计多样、多变的创造性练习,还是一个有待深入探索的课题。
总之,在近几年的舞蹈教学工作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这项工作的意义十分重大,但它并不神秘。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人人既是创造之才,时时既是创造之机,处处既是创造之人。”只要我们在艺术教育工作中,应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加以训练,把握好专业知识接受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造性素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有机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