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CHINESE中文网讯,一年一度的“国考”在不知不觉中又来临了。对于众多的考生来说,不免充满着期待与忐忑。近年来,公务员考试过热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现象之一,在就业艰难的情况下,很多人寄希望于稳定又待遇不错的公务员职位,这就造成了公务员门槛越来越高的现象。
据统计,2011年国家公务员报名人数达到了1415138人,最热职位创下4961:1纪录。2003年“国考”报名人数为8.7万,2011年报名数是2003年的16倍。用千军万马挤独木舟来形容言不为过,这给公务员考试增加难度之外,也给广大的考生树立了难以企及的目标。
公务员考试过热其实也折射了中国的国情及现状。随着每年大学生的毕业需要找工作,而滞留在上一年未就业的大学生加入进来,给就业增加了越来越多的难度,人们不得已转向了“国考”的大队人马,以期获得就业机会。再者,由于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及淘汰频率,很多人通过比较后,发现公务员收入稳定、待遇不错,虽说现在很多地方准备筹划实行公务员合同制,但相对而言,公务员依然是“铁饭碗”。
而且,对于中国人来说,很多家长会有一种传统的求稳求仕的思想,哪怕是一个小科员的公务员,那也是“官”那也很稳。从而导致很多学生一毕业,就一头扎进公务员的漫漫“考”路中。在公务员考试过热的现象背后,对于个人家庭以及整个中国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都会影响到经济。
来看一看一个“公考”学生的一笔账,以一年为例:参加公务员省考、国考三到四次,报名费每次90元;交通费平均300元;资料费600元;各种辅导班 3000元;置装费700元……这仅仅是个例。还不包括在这一年中,不工作所间接损失的费用,以及食宿费和杂七杂八的费用。有些考生甚至做起了“考霸”,哪里有“公考”就跑到哪里。甚至从最南边到最北边,最东边到最西边,只要资格达到,就不会错过任何机会。
同时,由于人们对于公务员考试的过度热衷,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人们对于创业的热情,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阻碍。试想,如果人人都转向“考公”而不是创业,私人投资的空间减小,创业环境每况愈下,随之就业机会也跟着减少,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而且很多名牌大学的学生也加入“考公”队伍,对于中国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都会产生影响,从而导致高端产业在人才方面的某种“滞后”。再者,纵观这几年的公务员考试,很多学生毕业两三年还在奋战公务员,一心一意做“学生”,这又一程度上减少了“贡献社会”的力量。
当一职位过热时,势必会出现一种“不平衡”,即其他的职位缺少人才,缺少相应的选拔力度。毕竟,社会是由各种领域、工种组成的,社会价值亦是由不同的职业创造出来的,社会精英应该分散在不同的行业。按照一般的经济发展规律,精英人才多数应集中在经济领域,事实上发达国家亦是如此。中国面临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经济需要精英,需要人才,来推动经济发展,但在经济领域很多精英却在流逝。
国家增加公务员名额,对于鼓励就业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毕竟公务员人数是有限定的、会饱和的。过于庞大的公务员队伍会要求财政开支的相应增加,从而抬高行政成本,加重人民的负担。同时,国外媒体认为“目前中国‘公务员热’折射出人们对社会环境和市场体系的信心不足”。
针对公务员过热现象,国家出台了相应政策,例如加大对考生基层经验的要求,一些省考对于“三支一扶”考生的加分等等。但并没有给过热中的国考起到行之有效的“降温”作用。此外,国家还应该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在政策和资金上加以扶持;为大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完善健全公务员考试制度等等。
其次,因为公务员的优于其它职业的福利,也使得人们对于公务员考试的热衷。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于普通工人的福利提升,对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引导人们对于公务员的正确认识及理性报考。以目前情况来看,公务员过热在短期内还将持续下去,而国家对于不同社会部门的均衡发展也将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