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电话进入战国时代

 马陵野叟 2012-03-01
            作者:马陵野叟 
                                一、 VoIP电话红灯频闪

  2006年10月15日,国家信息产业部办公厅发给海滨区人民法院的一份文件,又一次将包括北大方正宽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方正宽带)在内的成千上万个VoIP电话运营商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它再次表明目前在各地风起云涌的Viop电话都是非法经营!但是奇怪的是,尽管早在2005年以来,信产部已经在多种场合数次声明,VoIP电话仅仅在六大电信运营商中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家搞试点,除这两家试点以外的所有单位都无权经营此项业务。时至今日,《电信法》的有关规定和信产部的这些声明都成为一张废纸,VoIP的经营商反而在2006年至今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
  信产部的上述文件缘起于一场诉讼。
        2006年初,北京的薛百鹏看到方正宽带开始发展VoIP业务,并在网上公开征求代理商,于是就注册成立了北方中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月28日,薛百鹏与方正宽带正式签约,成为方正宽带开展此项业务以来的第一家代理商。随后,薛百鹏在全国各地相继发展了十余家代理。
  经过三个月的试用,薛百鹏发现近8成的宽带网络不能使用该产品,客户纷纷要求退货,薛百鹏与方正宽带数次交涉不能解决问题,双方起诉到法院。海淀区法院在审理中发现方正宽带仅有提供互联网接入的经营资格,是否可以同时经营VoIP电话,法院拿不准,发函要求信产部作出解释,因此有了上面提到的这份文件。信息产业部在文件里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七条和第九条的规定,经营该业务要取得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北京北大方正宽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展VoIP业务并未申请也没有获得相应的基础电信业务许可证”。该文件还指出:“擅自经营电信业务的,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依职权责令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处非法所得3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文件最后表示:“接入公用电信网的电信终端设备、无线电通讯设备和涉及网间互联的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取得进网许可证。目前,VoIP设备暂未列入电信入网许可证的范围。”
  文件的最后一条,等于给目前所有的VoIP运营商下了封杀令。
  然而事实是,所有有关VoIP的经营禁令,都没有了任何意义。“法不责众”用在这里也许非常合适,VoIP的发展似乎已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将要冲破所有不利于它的禁令而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电信法》和监管部门信息产业部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尴尬。

       二、攻城掠地,群雄并起

  基于IP的语音技术(Voice over IP,简称VoIP),俗称宽带电话,最先由以色列于1995年研制,是将模拟的声音讯号经过压缩与封包之后,以类似电子邮件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最后再解码为语音,也叫网络电话或IP电话。虽然早在2000年国内就有人从事地下VoIP业务,但是它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是自2003年以后,被称为颠覆传统电话的一场革命,并成为全球电子商务的趋势之一。虽然它的通话质量目前还不能与传统电话相媲美,但是其价格优势仍然对广大的市民阶层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根据赛迪网顾问的分析:从2003年到2006年,中国VoIP通话量一直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将在长途通话领域超过传统电话占主导地位。
  面对汹涌而至的VoIP浪潮,固话运营商出于本能拼命阻截,由于VoIP电话最终还要靠传统电话线联接终端用户,于是各地的电信和网通都在设法进行干扰,据报道,河南电信、网通、铁通都曾采取过行动,加强对VoIP电话的拦截,一经发现,就会对其进行干扰和封杀,甚至直接切断互联网接入服务。一时间将VoIP话吧和虚拟运营商搞得焦头烂额。 电信运营商理直气壮的告知话吧老板,如要继续经营,必须付给他们一定的费用。
  这样做并没有档住VoIP地下运营商疯狂发展的脚步,在北京,经常会有一些人走上门来推销VoIP电话,北京人俗称为“扫街”,他们挨家挨户进行推销,要你预付一定的话费,然后给你安装一个IP电话或网关,有的甚至免费送IP话机,只要你答应成为他的用户。对于这个行业,地盘的概念相当重要,地盘就是用户,早期哪怕赔本也要占有。能够在行业中最后脱颖而出还是靠用户的拥有量和通话量。
  最早进入中国开展VoIP电话业务的Tom-Skype公司,据说在中国的用户数已突破2500万,但是他们的经营至今还是非法的。据业内人士估计,在中国从事地下VoIP业务的不下一万家,仅仅在北京就有数千家之多。

       三、受害的最终是用户

  薛百鹏与方正宽带签约后,除预付方正宽带通话费外,先后投入90多万元进行公办场地的整修及广告宣传,方正宽带提供给他的IP电话也都带有入网标志。直至与方正宽带打官司时,他才知道方正宽带至今还在“非法经营”,其提供的产品按照信息产业部的文件,也“未列入电信入网许可证的范围”。薛百鹏这才傻了眼。让薛百鹏想不通的是:如此多的运营商在非法经营,为什么没有人管?他到信息产业部上告,不让他进门,最后打信息产业部的投诉电话12300,对方要他找其属下的电信管理局,电信管理局说他们只管正规的六大运营商,其它他们管不着,让他找国家工商总局。经过十几天的折腾,从工商总局到北京市工商局再到北京市电信局,没有一家受理薛百鹏的投诉。
  薛百鹏告诉记者,如果在网上搜搜他的名字,到处都是骂他“骗子”的,当然这些二级代理商也有其难言的苦衷,他们下面的那些终端用户将最终为打不通的VoIP电话买单。
  北京海淀区法律服务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初挡不住几位推销人员的诱惑,所里安装了两部IP电话,基本就没有正常使用过,经销商的电话也打不通了,预付话费全泡了汤。全国这样的用户不计其数。

   四、信息产业部:“失察”背后的两难选择

   薛百鹏起诉方正宽带一案,2006年年底,海淀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方正宽带经营VoIP电话的行为是“无效民事行为”,双方签订的合同无效,方正宽带总计要付出十万八千元的赔偿金加诉讼费。方正宽带于2007年1月上诉至北京市一中院,但是不久,方正宽带撤回上诉,接受了一审判决。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无人监管?信息产业部虽多次表态却又只打雷不下雨?
  为了逃避监管,运营商也在与政府、民众玩起了“过家家”式的游戏,你不让经营VoIP电话,我就换个名称叫NGN电话、网关不叫网关,起个名字叫“商务猫”。
  面对这些简单而又可笑的伎俩,信息产业部不是看不懂,其“不作为”的背后,可能有其难言的苦衷。
  时至今日,网络电话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市场调研公司Frost & Sullivan曾推出报告说,到2008年,全球VoIP通话量将占全部通话量的75%。有人预言,基于网络的基础语音业务早晚会趋于免费。传统电信运营商对于VoIP电话“做了是自杀,不做会他杀”。民众用户对固定电话多年的垄断早就深恶痛绝,固话业务面对咄咄逼人的移动电话和网络电话早就步步退缩。因此网络电话有着强大的用户支持。
  来自于技术专家方面的声音:著名电信专家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教授曾经表示:封杀VoIP就是阻碍技术进步!
  也许管理高层更高的战略眼光在于:按照WTO的要求,入世6年之后,到2007年12月,中国基础电信业务将在全国范围内对外开放,面对中国这块巨大的市场,TOM-skype目前运营受阻,Google、MSN、YaHoo在窥视,英国Iphox网络公司花费600万欧元巨资冠名中超联赛五年,其本意还是觊觎中国网络电话市场。虽然这些国外巨头没有牌照不敢冒进。但是一旦放开经营权,这些资金雄厚、技术成熟的大鳄将会横扫中国市场,如果这时对正在地下试运营的国内群猴们手出重拳,岂不等于替这些虎狼之师清扫战场、将国内市场这块肥肉拱手相让?一方面是亟待占领的市场和技术的研发,一方面是法规的刻板和严肃,权衡利弊,政府牺牲了后者。所谓“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中国地下VoIP运营商之所以能够生存,正是对这一“俗语”的最好注释。

2007年3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