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中国3D产品用户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

 tuiguangid 2012-03-01

2012年,随着中国首个3D电视频道的开播,以彩电和播放器为代表3D终端市场呈现“先行一步、不断走热”的趋势。为了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对3D产品的需求状况,促进3D产业界完善3D技术、丰富3D内容和终端产品,灵基咨询联合慧聪网、百姓家电网等媒体,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发展中心、国美电器、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有限公司等有关产学研机构的支持下,于2012年1月1日-2月20日开展了“2012中国3D终端消费趋势调查”活动。

本次调查活动,主办方采用手机报调查、网络问卷调查、邮件问卷调查和网络舆情监测调查多种手段,调查内容涵盖3D关注度、3D美誉度、3D消费倾向、3D消费趋势等多方面,对象包括普通消费者、媒体记者、技术专家、企业人士等,旨在全面反映3D消费市场的现状和走向,促进企业更好地了解和满足消费者的诉求。

通过调查,得出以下结果:

一、3D认知度有待提高,终端消费潜力巨大。

近年来3D电影的走俏让消费者对3D有了直观的认知,再加上2012年央视3D电视频道开播前后媒体多方宣传的作用,目前消费者对3D的认知度在不断增强,但总体看还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仅有65%的消费者在影院或者卖场、家中等地方看过3D内容,95%消费者表示受制于高清机顶盒、数字化整转、3D电视等方面的制约,在自己家中目前无法收看3D电视频道。

截至2012年2月8日,《中国3D电视试验频道》开通地区分别为:吉林、山东、青海、宁夏、内蒙古、江苏、湖南、浙江、广东、广西、新疆、河北、陕西等22省、自治区的部分城市,以及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合肥、六安市、厦门、武汉、太原、运城、铁岭、泉州、漳州、龙岩、哈尔滨、双鸭山、宜宾、绵阳等城市。

从覆盖来看,尽管很多消费者目前还看不到3D电视频道,但他们对购买3D终端还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95%的消费者表示目前家中没有3D电视,而在近期准备购买电视的人群中,有超过85%的消费者明确表示希望电视中配备3D功能。无论从市场保有量还是更新换代需求来看,3D电视的消费潜力都是十分巨大的。

3D电视在2010年未上市前就已经吸引了中国消费者的眼球,这在彩电行业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上市之后3D电视在平板电视中零售量渗透率就开始迅速走高。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有限公司调查显示,2011年全年3D电视累计的渗透率到达14.4%,2012年1月(元春市场)的周度零售监测数据显示已经突破30%。

对于购买3D电视的原因,63%的人表示“直接一步到位,不想短期内再去更换电视”,32%的人表示“电视台开播3D频道,希望尽快体验”。由此可见,终端的“先行一步”和内容的不断丰富是消费者购买3D终端的两大主要原因。

二、3D消费终端美誉度整体良好,丰富内容是消费者最大诉求点。

结合调查问卷和舆情监测系统监测数据来看,关于3D终端的信息达到7295条,新闻网页共4908篇,占67.2%;论坛共有1999篇,占27.4%;博客共388篇,占5.3%。从倾向性来看,正面信息占据总体信息量的47%,中立信息占41%,负面信息占12%。

消费者对市场上的3D终端产品基本持满意态度。对3D不满意的消费者大部分并不是对终端不满意,86%的消费者认为3D内容缺乏以及获取渠道少、获取成本高是他们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目前的3D频道以综艺和纪录片为主,消费者真正喜欢观看的影视剧、体育赛事内容极度匮乏。调查显示,有52%的消费者希望看到3D影视剧,17%的消费者希望看到3D体育赛事。

从美誉度趋势来看,由于3D频道开播前后媒体的大力宣传以及消费者缺乏对3D的理性认知,1月1日-2月12日之间,3D终端美誉度走势较为平稳;1月12日之后,3D美誉度则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这与3D频道开播一段时间之后,消费者对3D的整体优缺点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有关。

三、外资品牌关注度、美誉度高于内资品牌,国内品牌价格优势明显。

从监测结果看,消费者对以三星、LG、索尼、夏普为代表的外资品牌3D关注度、美誉度高于国内品牌。53%的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希望购买外资品牌产品,认为外资品牌电视质量可靠,品牌信誉度高;44%的消费者表示国内品牌产品性价比高,可选择面广;3%的消费者对品牌没有特定倾向。

在具体品牌方面,选择希望购买三星品牌产品的消费者占18%,选择索尼的有11%,选择LG的有10%,选择夏普的有8%,选择松下的有6%;国内品牌方面,选择康佳的有12%,选择海信的有10%,选择创维的有9%,选择TCL的有7%,选择长虹的有5%,选择海尔的有1%。

63%的消费者表示希望3D电视的价格在4000元-6000元之间,选择在8000元-15000元这个价格段的消费者总共只占23%。从尺寸方面看,46-47英寸、50-55英寸都是消费者比较喜欢的尺寸段,消费者不太愿意选购40英寸及以下和55英寸以上的3D电视。

2010年3D电视上市伊始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型号较少,且售价高昂,3D电视在当时尚属高端产品,没有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庭。经过短时间的发展,3D电视无论是产品的丰富程度还是价格,都有了颠覆性的变化。中怡康数据显示,元春市场3D的产品尺寸仍以42英寸、46英寸、47英寸、55英寸为主要尺寸,4者之和占全部3D产品零售量的74.9%。

从2010年至今,上游液晶面板价格一路走低,3D面板的供应价格也随之下降,再加上国产品牌陆续在3D电视领域投入新的产品后,3D电视的价格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日趋亲民。

以42英寸为例,在2010年10月3DLED电视和2DLED的价格比高达1.82,这样的价格对比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3D电视的选购。根据中怡康对市场研究分析发现,像3D这样的新产品上市后一旦价格和原先2D产品比值缩小到1.3以内时,3D新技术产品将被消费者快速接受。到2011年12月,42英寸3DLED电视与42英寸2DLED的价格比值已经缩小到1.3以内。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价格因素也在逐渐消失。

由于50英寸左右、4000元-6000元价格区间的3D电视基本上为国内品牌占据,因此尽管国内品牌关注度和美誉度不及外资品牌,但在实际选购方面,国内品牌还是有一定的价格优势的。在选购产品方面,消费者一般会综合考虑品牌影响力、美誉度以及产品性价比等多个方面。

四、主动快门式3D与偏振式3D认知度不高,技术特征不决定购买行为。

目前市场基本上分为主动快门式和偏振式两大类3D电视机。主动快门式3D电视机在技术实现上,需要显示面板的刷新率达到100Hz或更高,3D画面分解力较高,但眼镜较厚重,需要供电,容易出现频闪、串扰等问题,显示时亮度衰减比较明显;偏振式3D电视机利用滤光技术没有频闪的特点,画面分解力降低一半,但亮度衰减不太明显,无源3D眼镜轻薄舒适。

从监测结果看,偏振式3D技术在关注度上高于快门式3D技术。偏振式3D技术在关注度上的信息量达1639条,其中从数量看,新闻网页共1046篇,在三类中占了64%的比例,是绝对多数;论坛网页以522篇位列第二位,占32%;博客为71篇,占4%。从倾向性来看,其中正面信息占34%,中立信息占53%,负面信息占13%。

快门式3D技术信息量有1118条,其中从数量看,新闻网页共698条,占62.4%;论坛网页有356篇,占31.8%;博客有64篇,占5.7%。从倾向性来看,其中正面信息占47%,中立信息占45%,负面信息占8%。

从调查结果看,消费者对两大3D技术并没有清晰的认知,对各自的优劣势也不甚明了,高达82%的消费者不知道主动快门式3D与偏振式3D的区别。中怡康公司2012年1月(元春市场)的周度零售监测数据显示,快门式产品占全部3D产品零售量的58.2%,略比偏光式产品比重稍多。在选购产品时,消费者对3D技术特征不是特别敏感,他们对品牌、价格、娱乐功能更为敏感。值得一提的是,消费者对3D电视配套产品眼镜,佩戴的舒适度和厂商赠送的数量以及购买价格也比较在意。由此可见,3D产品竞争力的体现是产品的综合实力,单一技术特征很难决定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五、蓝光BD需求激增,价格片源仍是消费障碍。

3D的升温给蓝光产业带来了契机。由于蓝光碟机价格高、片源少,消费者此前对蓝光的认知度并不高。随着3D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蓝光碟机消费需求呈现升温趋势。调查显示,有55%的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3D播放器,其中希望支持蓝光格式的占到67%。

从监测结果来看,监测期间3D蓝光播放器的信息量达到了821条,其中正面信息占38%,中立信息占56%,负面信息占6%。据统计分析,负面信息主要涉及的事件仍是“价格高、片源少”这一老问题。从美誉度上看,3D蓝光播放器与3D电视一样,呈现先平稳后下降的趋势。

监测结果显示,消费者对3D蓝光产品的价格关注度最高,其次才是品牌、功能和其他如片源等,占比分别为46%、28%、11%和15%。价格方面,关注千元以下3D蓝光碟机的消费者占73%,对1000元-3000元持关注的消费者为22%,仅有5%关注3000元以上的3D蓝光碟机。

从品牌来看,外资品牌相对内资品牌更受欢迎,松下、索尼、先锋的3D蓝光产品是消费主流产品,国内企业华录因产品性价比较高也受到消费者重点关注。

与蓝光碟机不同,3D互联网机顶盒是全新的产品,消费者对其认知度不高。从监测和调查结果看,市场上仅有几款3D互联网机顶盒在售,但价格也高达近3000元,价格不输甚至高过蓝光播放器。

从播放器大类来看,希望购买索尼播放器的消费者占18%,松下占15%,三星占12%,飞利浦占10%、先锋占9%,华录占14%,乐视占8%,其他占14%。

灵基对未来3D终端消费趋势的研判:

一、健康3D产品将受欢迎。

在观看3D电视节目时,由于人眼聚焦在屏幕平面,而感觉到的物体却在屏幕的前面或后面,与实际观看习惯不相符合,观看时间过长,可能产生头晕、目眩、眼痛、头痛的感觉,部分人甚至会恶心呕吐。由于当前的3D电视机是利用双图像3D成像的原理进行3D显示的,会引起观看者双眼的聚焦调节与会聚冲突,使观看者产生视觉疲劳。

从调查和监测趋势来看,有97%的消费者表示担心观看3D电视而带来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家长对青少年长时间观看3D电视可能带来的健康问题存在较大的忧虑。因此,绝大多数消费者表示希望厂商开发更加护眼、健康的3D产品,同时希望增加有关提示功能,提醒消费者观看3D电视的时间不宜过长。未来,在面板技术、眼镜技术或健康功能上有所创新,从而减少3D电视健康隐患的产品,将受消费者的欢迎。

二、3D整套解决方案将受欢迎。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3D内容缺乏是制约3D普及的最主要因素。也就是说,丰富内容是消费者目前最大的诉求点。由于目前3D频道开播的城市有限,消费者观看3D电视内容的门槛较高,因此为消费者提供除3D电视之外的配套产品就显得格外重要。

从调查来看,买3D电视赠3D播放器、3D片源和眼镜,在3D电视中植入3D视频内容提供商的应用等举措都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未来,消费者也更倾向于购买能提供观看3D内容一整套解决方案的产品。

三、裸眼3D将受欢迎。

受制于技术瓶颈,目前主流的3D电视都需要消费者佩戴专业的3D眼镜来观看,在观看舒适度、可视角、观看人数等方面,都存在先天缺陷。调查显示,95%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裸眼3D电视。目前,外资品牌东芝、三星、LG等都在研发甚至已经推出了3D裸眼电视,国内品牌在这方面进展较缓慢。未来,裸眼3D将成新的消费趋势。

四、小屏幕3D将受欢迎。

尽管从体验效果来看,大屏幕3D效果远远胜过小屏幕3D效果,但大屏幕3D属于家庭共享式娱乐,而小屏幕3D则属于个人娱乐。未来,个人娱乐市场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调查显示,有96%的消费者希望在手机、PAD等小屏幕设备上添加3D功能。广电总局也表示,未来将继续推进3D频道的落地入户工作,特别指出将在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网络中传输3D电视信号。由于CMMB终端为屏幕在7英寸左右的小屏幕终端,因此无论是政策倾向还是消费需求都将拉动小屏幕3D的发展。

http://www./?mod=news&category=1&mark=NDAyOHwxMzMwNTY3NzE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