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轮复习知识大串讲系列(六)——人口与城市

 皓皓001 2012-03-01

【线索一】  人口与城市的发展变化

1)人口增长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产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产业革命后,增长速度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人口持续增长势头居高不下,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已保持相对稳定。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然后是出生率下降,最终导致自然增长率的下降,从而完成从“高高低”向“低低低”的转变。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受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文化观念、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生产力水平是决定性因素。

2)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

乡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范围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差异显著。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发展速度趋缓,一些大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增长速度快,城市数量剧增,大城市规模膨胀。

【线索二】  人口与城市的空间结构

1)人口迁移与人口合理容量

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此外,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也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多种影响。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民工流为例: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流出地区的人口压力;增加经济收入,加强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等。加剧流入地区(城市)的交通、住房、就业压力,导致人口流出地区出现留守儿童、留守家庭现象。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人口自然增减(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机械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不能超过其环境承载力。人们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来衡量一个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人类应谋求合理人口容量,使人口增长与区域资源、环境相协调。(2)城市功能分区及其成因

城市功能分区受历史、经济、社会、行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线索三】  人口与城市相关图表

人口、城市的相关内容与地理图表密切关联。人口与城市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如人口增长、城市化等多用统计图表来表达;人口与城市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组合,如人口迁移、人口分布、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位等宜用规划图、布局图、示意图等来呈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