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轮复习知识大串讲系列(八)——区域定位与区域特征分析

 皓皓001 2012-03-01

【线索一】 区域定位(在哪里)

区域定位是区域特征分析的前提与基础。区域定位要利用经纬度、海陆轮廓、参照性地理事物等确认区域位置,描述区域位置特点。

区域位置决定了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影响区域的人文特征。如一旦确定了某区域的纬度位置与经度位置,就能根据纬度位置推断出该区域所处的热量带以及控制这个地区的气压带与风带;结合其海陆位置,可推断出该区域的水分状况,也就了解了该区域的气候特征;进而根据逻辑推理能够得知该地区的水文状况、植被状况、土壤状况,还可以分析得出该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等。

【线索二】 区域特征分析

区域特征分析是因地制宜地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区域特征分析的基本线索包含三个逐层递进的层次:有什么(在这个区域当中,有哪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怎么样(这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有何突出特征)→为什么(该区域内的地理要素有何联系?如何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对区域内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的判断与推理是区域特征分析的核心所在。

1)地理分布(有什么)

解题时,要根据图示信息从总体上把握该地理分布属于“点”“线”“面”中的哪种分布趋势。“点”状分布一般呈“众星拱月”状,描述角度为位置、疏密(多少);“线”状分布主要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描述角度为走向、递变方向,描述时要关注折点,分段进行;“面”状分布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地理事物,描述角度为位置、形状、面积大小、延伸方向。如塔里木盆地的城镇(“点”状分布)、交通线(“线”状分布)的分布特点:山麓冲积扇→水源→绿洲→绿洲农业→形成聚落,发展成为城镇→交通线多呈环状沿绿洲延伸。

2)地理特征(怎么样)

区域内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该区域突出的地理特征。如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可判断某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进而结合地形可以分析该区域的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以及植被类型、土壤类型等;根据人地关系,可推断出某区域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地形、气候条件可确定区域农业类型;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因素,可以推断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及工业布局。

3)地理成因(为什么)

地理成因一般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侧重于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人为原因突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地理成因有不同的思维线索,常见的地理成因有以下几种。

①地形成因: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角度分析;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对应的外力作用(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

②气候成因:主要影响因素有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洋流)。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下的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决定因素;局部地区气温和降水发生改变是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下垫面因子影响的结果。

③水文、水系特征成因:一般从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分析。地形影响河流流向、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气候决定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汛期长短、有无结冰期及结冰期长短;流域内的植被状况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径流的季节变化。

④环境问题成因: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和植被)+人为原因(侧重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⑤自然灾害成因:天(气象、气候、常见天气系统)+地(地形、地质、地貌、植被等)+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线索三】  区域差异比较

不同区域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也存在较大差异。

区域差异比较的线索:①依据区域的整体性特点,层层推理自然环境差异:位置→气候(结合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②按照“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自然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③从产业活动(农业、工业等)、交通运输、城市化水平、人口状况等方面比较人类活动的差异。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如图表分析法、要素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