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翡翠的种水地的争论

 鲜卑拓跋 2012-03-01

                                                                   翡翠的种、水、地的争论


    可以理解这种情况的出现。翡翠本是泊来物,雕琢、鉴赏、交易全凭经验。尚无系统的理论知识,各家之言相互矛盾、重复、交错也再所难免。但就鉴赏、评估而言,名词说法可以不尽相同,但是我们在衡量翡翠等级时就要重视我们使用的维度与具体可操作的标准,使主观偏差尽可能少的出现。

    那么鉴赏、评价翡翠的维度基本可以关注以下7个:种、水、地、色、工、体、瑕及各纬度间的映照搭配在评价后予以一定系数加成。考虑翡翠本身历史不十分久远,所涉及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题材不多,暂不将“断代”中历史时间作为评价的维度。

    作为翡翠原料的价值考量,种、水、地、色、体、瑕。基本价值加成体现在种、水、色、地、体,扣减为瑕。本篇阐述下种、水、地极其关系和价值体现。

    种,说法比较多的为老、新之分。这样的划分方式不科学,也不易操作。在实际鉴定过程中很难就新老作出准确判断,模糊的概念反而使得鉴定结果偏差。对于种的概念,我们认为:就是矿物颗粒大小及其排列状况包括致色离子所在颗粒及分布排列,由此导致的透光程度的不同称种。种好坏的判定依据:颗粒小(肉眼观察,或一定放大倍数下主要颗粒直径均值)排列密集。考虑翡翠本身的不规律,不需要具体量化。这样就不难理解所谓的玻璃种、冰种、豆种等划分等级名称了。颗粒细,排列间隙小,透光率高,就是好种的定性依据。比较形象的定级标准可以概括为:玻璃种(肉眼不见颗粒及分布、透光率极高、起莹、观察接近玻璃的透感,但比玻璃光线含蓄)冰种(肉眼基本不见颗粒,排列间隙小,透光率高、上品起莹、观察接近冰感,但比冰寒气略少)糯种、豆种、马牙种等。以上为颗粒及其排列划分。金丝种、芙蓉种、紫罗兰种、白底青种、花青种、干青种,以上为致色离子所在颗粒及分布排列划分。

    水,透明度或透光程度。物理表现为,仿佛水含其中,通透使得色彩灵动。常说的水灵。有1、2、3分水的划分。即透、半透、亚透、不透。这是翡翠文化价值体现中,灵性、活的因素。是鉴定、评价的重要依据。

    地,容易与种混淆的概念,命名出现交叉。有几种观点:1、地就是种,是评价翡翠的根本依据,是首德次符的原则体现。2、地就是质地,质地细腻与否决定翡翠的价值。3、除绿色以外的其他部分就是地子。其实地子就好比一个舞台,他的好坏决定了缤纷颜色的“翩翩起舞”的综合效果。我们认为:一件翡翠中除颜色以外的部分为地。是颜色分布的载体。以种比为天的话,种水地,就是天、人、地。翡翠是集天地人三才的,美玉。

    光这三可维度就要有一次关系对比分析,初步形成一次价值评估。如何对比分析?以后专门论述。价值评估除了7维度外,要额外考虑,赌石、拍卖等行为造成的成本、市场导向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