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全面解析与应用嫌电脑反应慢?点了一个大程序,电脑读了半天盘都没动静?好吧,CPU换酷睿i7、内存弄成8GB,什么?改善不怎么明显?看来你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让疯狂博士来为你讲解突破极限,改进电脑响应速度的方法吧,SSD(固态硬盘)就是今天的主角。
玩家的梦想:“一点就开” 就目前CPU、内存和显卡的性能水平来看,对付多数日常软件简直是小菜一碟,那为什么我们还是不能享受到“一点就开”的超快响应速度呢?为什么游戏载入时间还是很慢呢? 很简单,对于存储设备来讲,机械结构硬盘的反应速度是远远赶不上内存的,很多时候都是CPU和内存在等硬盘。也就是说,别说换酷睿i7了,你就是换10核心服务器CPU+100GB内存,如果还是用传统机械硬盘,系统响应速度永远也没法再提升。 要想电脑响应快,升级SSD比CPU更有效 归根到底,传统的温切斯特架构机械硬盘就是电脑响应速度的瓶颈所在。那好,换10000rpm的超强机械硬盘总行了吧?对不起,由于机械架构的原因,传统机械硬盘的寻道时间只能保证在毫秒级,想再快几乎是不可能的了,而寻道时间直接决定了随机存储时间,换句话说就是响应速度。 既然机械硬盘无法再提供更高的随机存储速度,那就该我们的SSD(固态硬盘)上场了。由于采用NAND闪存芯片,所谓的“寻道时间”已经达到纳秒级,因此能提供远超机械硬盘的随机存储性能,实现“一点就开”不再是梦想——这比你把处理器从双核升级到四核、内存从2GB升级到4GB对于系统响应速度的提升大得多。 体验闪电般的速度 说那么多不如直接来体验一下。本博士特地选择了两套系统来进行比较,一套是采用Pentiu E5200+2GB内存+SSD的组合,另一套是Core i7 2600+8GB内存+机械硬盘的组合。来看看,到底电脑响应速度的瓶颈在哪吧。 SSD与CPU对系统响应速度的影响对比 ![]() 不可思议吧,在这些测试中,价值2000元的Core i7 2600表现还不如300多元的Pentium E5300?这可不是CPU的功劳,也与内存大小没太大关系,是磁盘性能拖了整套系统的后腿。单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使用体验来看,这套响应速度更高的“低配”电脑反而更好,磁盘性能对于整套系统的用户体验影响实在太大了。 读懂SSD有学问 SSD规格看明白 既然了解了SSD的优势,那如何去选购SSD呢?从目前市场中SSD产品的情况来看,不少产品存在“虚标”性能的问题,一款30GB的千元以下入门级SSD动辄标注285MB/s读速度、275MB/s写速度的规格,这牛也吹得太离谱了。到底该如何看懂SSD的性能测试、如何判断厂商是否“虚标”,这就是本博士接下来要给大家讲解的内容。 “虚标”的奥秘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款SSD的HD Tune测试数据图,分别是空盘和长期使用并存储了很多零碎数据两种状态下所测得的性能。 ![]() ![]() 你看到了什么?空盘的性能是不是明显比填满数据时好得多?不单是持续读取的速度,与SSD响应速度密切相关的IOPS性能,也是空盘的时候得分很高,数据满了之后就大幅度下跌了。 SSD出现这种现象,其中的原因与主控芯片、固件设计以及闪存颗粒都有关系,而影响最大的则是主控芯片与固件设计(限于篇幅不能全部细细道来)。厂商所标注的高的离谱的读写速度,基本上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在SSD出厂状态下测得的(这只反映了主控芯片的速度,例如SandForce主控芯片,在使用数据压缩技术的情况下实现如此的读写速度并不奇怪,这与闪存颗粒、闪存通道数以及核心数反而没有多大关系)。而对于用户来说,SSD在装有数据的状态下反映出来的性能,才是最有实际意义的,从严格意义上来讲,SSD厂商是在玩偷换概念的擦边球。 估算SSD的实际速度 虽然主控芯片、固件设计都会对SSD性能造成影响,但影响最直接的还是SSD所采用闪存颗粒的数量以及颗粒内Die(核心)的数量。 SSD使用的颗粒数量对性能影响很大 简单地打个比方,大家都知道硬盘可以通过组建RAID0来实现带宽的叠加,内存也可以通过多通道的模式来提升带宽,SSD其实也差不多,内部的闪存颗粒越多,就相当于使用的通道越多,带宽自然也就越高,对于每个颗粒来讲,Die的数量越多,带宽也会越高。 ![]() 主控芯片决定了SSD的最高性能 就目前的主控芯片以及外部接口(例如SATA 3Gbps)的性能上限来看,还不是SSD硬盘最大的瓶颈(至少千元以下SSD不是)。例如SandForce主控芯片大约能提供285MB/s读速度、275MB/s写速度的性能,但根据采用闪存颗粒数量的情况,SSD的实际性能会受到限制。我们可以来简单估算一下主流SSD硬盘的速度上限(商家可不会让你拆了硬盘去数颗粒)。 例如采用6通道的SSD读速度大约就为30MB/s×6=180MB/s;采用8通道的SSD读速度大约就为30MB/s×8=240MB/s(只是大约估算)。 目前常见的低端SSD闪存颗粒单颗容量多为4GB或8GB,所以,我们可以大约估算一下不同容量SSD的性能。例如,某款64GB的SSD,采用16颗4GB颗粒,使用8通道(不一定是一个颗粒对应一个通道,也可能是2对1),读取速度上限大约为240MB/s。 那么看到这里,你知道那些30GB的SSD敢标称285MB/s读速度是多么大一个“忽悠”了吧(它标注的根本就只是主控芯片的速度上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