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睿智人生:莎士比亚的人生智慧总汇(一)

 荷花小女子 2012-03-02
睿智人生:莎士比亚的人生启迪智慧总汇(一)
 
文/陈书凯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睿智人生:莎士比亚的人生启迪智慧总汇(一)

目录

书籍简介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1“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到处可见如此智慧的语言,这也是他能成为一代大师的秘密。本书精选了莎士比亚作品中最经典的台词,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并引入现代观念来作出全新的阐释,让此书更贴近生活,使读者得到最大的收益。... 
 
     
 第一部分:人生智慧
 
        这是对人性的诠释:我们总是在期待某个慷慨的人会凭白无故地送给我们什么东西,但往往忽视了这一现象的背后可能是一个圈套。社会上曾流传了一段时间的“短信圈套”就是这么做的。行骗者采劝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先将一些“奖品”免费寄给你,给你一些甜头,让你割舍不掉。
 
 
01、前言(1)
02、天上不会掉馅饼
03、善良使人美丽
04、命运由自己掌握
05、诚实是人生的财富
06、不要为往事哭泣
07、事物的本质重于外在
08、迎向光明面
09、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10、大智若愚
11、辩证地看待问题
12、勇于面对未知
13、无惧承担责任
14、野心为最大的敌人
15、寻找最适合的角色
16、犯错与宽容
17、以史为鉴
18、犯错与教训
19、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20、不要相信奇迹
21、聪明反被聪明误
22、生存还是毁灭
23、坦然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
24、女人并非弱者
25、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26、嫉妒是可怕的
27、勇于面对直觉
28、不要轻视自己
29、走出自我迷失
30、找到动力来源
31、虚荣心作祟
32、正确的金钱观
33、想收获,先播种
34、心存希望
35、勿对人性失望
36、积极地看待问题
37、邪念使人失去理智
38、不尝试永远不会成功
39、成功者唤醒自己
40、简单是金
41、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42、定下一个方向
43、追寻自己的梦想
44、注意自己的名誉
45、贫富不能决定人生价值
   
01、前言(1)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是英国文化的象征与骄傲。莎士比亚一生共写了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2首长诗和其他诗歌。他的戏剧流传至今已有近500年,是全世界出版最多、流行最广、演出也最多的作品,对世界文学及文化的影响深远。

马克思赞誉莎士比亚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同时代的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莎士比亚的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上的各种文字。

莎士比亚善于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喜怒哀乐。其艺术世界非常丰富,塑造了无数不朽的典型人物,如: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安东尼、夏洛克等,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角色,他们的性格随着剧情进展而变化。

在一出出精彩绝伦的诗剧中,我们不只感受到莎士比亚流畅运笔的魅力,更会为莎士比亚对人类自然天性的掌握赞叹不已。在其精粹的对白当中,对话的韵律、独白的气魄、引人深思的插科打诨、双关语的运用等都能领略出莎士比亚的艺术才气。每次重读莎士比亚的作品,都像初次阅读般充满新的发现。阅读或观赏莎士比亚的作品,在儿童时期大概觉得有趣,而其精彩之处则要等成年之后有了人生的阅历,才能完全体悟。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这是莎士比亚的经典台词,也是他能在艺术天地里自由飞翔,成为一代艺术大师的秘密。

本书精选了莎士比亚作品中最经典的台词,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并引入现代观念来作出全新的诠释,借此希望此书能更贴近于人们的生活,阅读后使人们能获得更大益处。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及翻译者对莎士比亚作品理解的不同,中文的莎士比亚作品有不同的译本,本书引用的莎士比亚的原文尽量选择最贴合原意的译本,因此可能与你手中的版本有些差异。

另外,除非说话的人与该剧的名称相同,否则,引文为何人所述在本书中均有所标识。

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因这本《莎士比亚的人生启迪》而学会像莎士比亚一样思考问题,培养出莎士比亚所具有的诚实、宽容、谦虚等伟大特质,享受美好的人生。

陈书凯


02、 天上不会掉馅饼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魔鬼为了要陷害我们,使我们受伤害,往往故意向我们说真话,在小事情上取得我们的信任,然后在重要的关头使我们掉入圈套。

《麦克白》第一幕第三场

这是对人性的诠释:我们总是在期待某个慷慨的人会凭白无故地送给我们什么东西,但往往忽视了这一现象的背后可能是一个圈套。

社会上曾流传了一段时间的“短信圈套”就是这么做的。行骗者采取“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先将一些“奖品”免费寄给你,给你一些甜头,让你割舍不掉。赢得信任后,他们说还有更好的奖品没有领,但由于物品价格昂贵,邮寄费和手续费较高,要求你自己支付这部分费用。当你按对方要求汇去高额费用后,他们就消失了。

过去还常常听说在火车或者长途汽车上有人装作喝饮料中了大奖的傻子,傻子只知道咕咚咕咚地喝饮料,却不懂得怎样去兑奖。旁边有一些眼尖的人看到傻子所喝饮料的中奖金额为几百万,于是就大呼“傻人有傻福”。当傻子中了几百万的消息传开之后,车上的所有人都不禁为之心动,也忍不住一边认同“傻人有傻福”的道理,一边好奇加羡慕地去一观究竟。此时,周围的一些人便煽风点火地闹着要从傻子手中购买那个将空的饮料盒。在大家你争我夺之际,就会走出一个“主持公道”之人,此人必定道貌岸然,他会告诉大家,即使傻子不懂得怎样兑奖,但饮料盒却仍归傻子所有,谁想拿走中了大奖的饮料盒就必须付给傻子几百或几千元的费用。此时持币观望者有之,蠢蠢欲动者有之,但是最后买走饮料盒的人必定不是那些从一开始就煽风点火的人。最后花高价买走饮料盒的人会欢天喜地地以为天上掉下个大元宝,但是很快他就会发现手中的“元宝”只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空饮料盒,其价值至多不会超过一毛钱。直到此时,他才幡然醒悟,其实自己才是真正的傻子。

谈到骗子,人们总是恨之入骨,但是在生活中骗子们却总是屡屡得逞。有人说是因为骗子过于可恨,过于狡猾。骗子固然可恨,但他们骗人的伎俩却不见得有多么高明,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大多数骗子都不过是抓住了人们期望不劳而获的心理。本来,世界上就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就如同天上不会掉馅饼一样,但是很多人却总是期望奇迹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们将之称为上天对自己的恩赐,孰不知,这些所谓的奇迹只不过是披着上天恩赐的光环,骨子里却干着骗人坑人的勾当。

生活中的街头骗术五花八门,而且这些骗术也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程度的发展在不断地进行着花样翻新。不过无论其披着怎样华丽的外衣,只要你坚信一点:天上不会无缘无故地掉下馅饼,这样你就不会掉进骗子们精心设计的陷阱了。

其实大多数上当受骗之人并非不够聪明,相反,这些人在生活中经常表现出一定的小聪明。不过,他们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小聪明,所以才不愿意踏踏实实、辛辛苦苦地耕耘劳作。是啊,谁不知道一点一滴地积累直至收获是一个非常辛苦、非常漫长的过程,谁不愿意在不经意间就拥有丰富的果实呢。但是真正具有大智慧的人知道,任何伟大事情的成功都不会一蹴而就,在面对天上掉馅饼的诱惑时,只要动脑子想一想:奇迹怎么会无缘无故地发生?种种事情之间是否过于巧合,以至于像是有人精心安排过的一样?奇迹也许会发生,但会发生在这些妄想不劳而获与爱占便宜者身上吗?

综合人们上当受骗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被骗虽然与骗子的存在有着密切联系,但真正决定自己是否上当受骗的往往来自自己心灵的迷惑和思想的迷惑,而所有的这些迷惑无非来源于一个“贪”字。

譬如说,世人皆爱名与位是因为在名的后头有利可图,而位后头也有利可图。但利是无尽的,佛已入龛,就要接受香火,时间久了,脸就黑了。过分贪图身外之物,自己就会被外物蒙蔽了,看不清自己也让他人看轻。因此,希望在社会上得以平安无事地生存,就千万别让自己掉入这种陷阱。

其实,避免上当受骗也很容易:驱除不劳而获与爱占便宜的心理!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某件事看上去对你太有利而显得不真实时,你就要小心了,免得落入圈套而后悔莫及。hakespeare, 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是英国文化的象征与骄傲。莎士比亚一生共写了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2首长诗和其他诗歌。他的戏剧流传至今已有近500年,是全世界出版最多、流行最广、演出也最多的作品,对世界文学及文化的影响深远。

马克思赞誉莎士比亚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同时代的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莎士比亚的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上的各种文字。

莎士比亚善于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喜怒哀乐。其艺术世界非常丰富,塑造了无数不朽的典型人物,如: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安东尼、夏洛克等,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角色,他们的性格随着剧情进展而变化。

在一出出精彩绝伦的诗剧中,我们不只感受到莎士比亚流畅运笔的魅力,更会为莎士比亚对人类自然天性的掌握赞叹不已。在其精粹的对白当中,对话的韵律、独白的气魄、引人深思的插科打诨、双关语的运用等都能领略出莎士比亚的艺术才气。每次重读莎士比亚的作品,都像初次阅读般充满新的发现。阅读或观赏莎士比亚的作品,在儿童时期大概觉得有趣,而其精彩之处则要等成年之后有了人生的阅历,才能完全体悟。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这是莎士比亚的经典台词,也是他能在艺术天地里自由飞翔,成为一代艺术大师的秘密。

本书精选了莎士比亚作品中最经典的台词,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并引入现代观念来作出全新的诠释,借此希望此书能更贴近于人们的生活,阅读后使人们能获得更大益处。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及翻译者对莎士比亚作品理解的不同,中文的莎士比亚作品有不同的译本,本书引用的莎士比亚的原文尽量选择最贴合原意的译本,因此可能与你手中的版本有些差异。

另外,除非说话的人与该剧的名称相同,否则,引文为何人所述在本书中均有所标识。

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因这本《莎士比亚的人生启迪》而学会像莎士比亚一样思考问题,培养出莎士比亚所具有的诚实、宽容、谦虚等伟大特质,享受美好的人生。

陈书凯


03、善良使人美丽

心里的瑕疵是真的污垢,无情的人才是残废之徒,善即是美。

安东尼奥,《第十二夜》第三幕第二场

玫瑰受欢迎是由于花儿的美丽及芬芳,并不是因为伤人的刺,不是吗?即使小白花没有艳光四射的形态,但也自有一番可爱的娇憨:它干净、纯洁的色彩,没有受到任何尘埃污染的、天真无邪的气质,这些自然的特性多么让人心生欢喜呀!

莎士比亚相信,外在的相貌其实是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善良使人美丽。拥有一颗善良的心,远胜过任何服饰、珠宝和妆扮。善良所带来的美丽,不仅发自内心,溢于言表,并且持久高贵。所谓相由心生,说的就是一个人的相貌是可塑的,人的心灵对他的外表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来改变自己的相貌。

善良能使人美丽,美好的品行能帮你塑造美好的外貌。你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动人之处都会存在心里,点点滴滴积累起来,渐渐改变你的眉目、鼻子和嘴巴,慢慢地令你周身透出可亲、动人和美丽的光芒。真正的美,是从心灵深处散发出来的,它是善的代名词。这样的美,才会热烈、持久,不管你是18岁,还是80岁,都一样充满迷人的魅力。

你可能有这样的体验,一个人如果仅仅外表亮丽,内心和行为却卑俗不堪,这样的漂亮,不仅不会让人觉得可爱,反而会引起别人的憎恶。这种“美”,就如同人类在地球用肉眼欣赏月亮的朦胧,是不真实的,一旦用望远镜看到月球表面光秃秃的岩石,寸草不生的环形山,就会明白现实和幻想的差距竟如此之大。

有时候,你也会发现,美丽竟能如此容易:一个并不完美的外表,因为有了美丽的灵魂,折射出的美感竟是如此动人心魄。而一个人,不管是否漂亮,是否聪敏,若其心底盘着一条毒蛇,无论如何也难以让人喜欢。

大自然就是如此奇妙,我们曾经做过的一切,并没有随风而逝,它悄悄溜进我们的内心,化为岁月。岁月又彷佛一把刻刀,在日里、夜里,给我们的面孔刻下印记,使真正的美丽成为永久。


04、命运由自己掌握

往往当我们因为自己行为不慎而遭逢不幸的时候,我们就会把我们的灾祸归咎于日月星辰,好像我们行恶也归咎于命运注定,当傻瓜也是出于上天的旨意,做无赖、盗贼、叛徒,都是受到天体运行的影响,酗酒、造谣、奸淫,都是某一颗星在那里操纵似的……明明自己和别人偷情,却把好色的天性归咎到另一颗星的身上!

爱德蒙,《李尔王》第一幕第二场

亲爱的勃鲁托斯,这过错并非由于我们所属的星辰,而是我们有一种任由命运摆布的习惯。

《裘利斯·凯撒》第一幕第一场

人们通常喜欢把不如意的事情,归结为命运的捉弄——除去命运对他的不公,他所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成功的。这样他就可以让自己活在安乐之中,可以认为自己是成功的,无可挑剔的。曾有位哲人说过“凡是阻碍人们的东西,人们总会称之为命运”。

负责任地想一想,将所有不如意之事都归结为命运捉弄的做法实在是一种最牵强的借口。如果人们真要如此的话,那其实很简单:人们永远都不必费心地努力付出,只要呆头呆脑地等待着上天的恩赐就可以了;如果遇到困境,人们就坐在那里埋怨命运之神降临到自己身上的不幸;如果犯下错误,那同样要把罪过归结到命运的头上;等到最后一无所成、寸步难行之时,再埋怨“为什么上天不把成功的机会赋予我”。

事实上,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掌握的。我们以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所谓的命运并不会对我们起任何作用。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们所想像的事情总是美好而且看起来似乎可行的,然而,这种美好的假相却多半不能实现。你在做错了事情的时候,不要总是埋怨命运。

其实命运非常地公平,在埋怨命运不公之前,你能否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做事的方法正确与否呢?要想做一个最出色的自己,就不要消极地听从命运的安排,命运之神从来就不存在,每个人的命运都由自己把握,能够把握住自己命运的人,可以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收获累累硕果。那些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上天的人,只能在百无聊赖中等待命运的捉弄。


05、诚实是人生的财富

最重要的启示是:诚实对待自己,你必须这么做,因为黑夜将在白天之后出现,你也不能欺骗得了其他人。

波隆尼尔,《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三场

在这个世上,一万个人中不过只有一个诚实的人。

《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二场

诚实是一项社会话题,诚实赋予一个人公平处世的品格,使人们彼此之间的相处不再尔虞我诈。

有人把欺骗他人和说谎话当成一种使自己获利的手段。在他们眼中,除了赤裸裸的利益便没有其他,而由这些人构成的人际关系必定是互相利用和欺骗的。在这些人心中,欺骗和说谎是一种必须的手段,甚至是一种值得研究和探讨的生财技巧。譬如一些企业,为了增加产品的销售额,不仅大肆夸大产品的用途和质量,而且还采取刊登虚假广告或者寻找“托儿”的方式来加以宣传和制造声势。更有甚者会采用不符合规定的原料来制造产品,还有一些企业会销售已经过期的产品,甚至一些生产食品、药品的厂家也这样做。在这些商家眼中,利益最大化是他们的根本目标,也是惟一目标,诚实的品质已经一文不值,他们就这样一点一点地亲手埋葬自己的诚实和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也有人说自己不够诚实是环境所迫、形势所逼。其实正是由于他们这些不诚实的人的存在,整个社会大环境才变得多了几分污浊,少了几许清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更加缺少应有的坦诚和信任。所有的理由都是自身不能坚守高尚品质的托辞,从根本上说,这些人并没有把诚实这一品质当成一种宝贵的财富来珍惜,一旦遇到“适宜”的条件,谎话张口便来。

当人们利用欺骗手段谋求利益或者为自己的欺骗和说谎行为寻找某种借口时,他们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心灵的宁静和思想的正直,他们拥有的身外之物或许在不断增加,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变得日益空虚。

与诸多外在的财富相比,诚实这一高贵的品质带给人们的益处虽然无形,但却是巨大的。诚实是人一生当中最值得珍惜的财富,而且是一项与生俱来的财富,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坚守这一品质。但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却少之又少。“坚守”二字,读起来顺畅,做起来却甚是艰难,如果没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断难实现。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尽可能地做到不为一己之利而采取欺骗的手段伤害他人,这便是对诚实品质的坚守。当人们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不论其获得的物质财富如何,至少其拥有的精神财富是一般人所不可比拟的。


06、不要为往事哭泣

无法挽回的事,就应顺其自然;事情做了就算了。

麦克白夫人,《麦克白》第三幕第二场

麦克白原本是一个万人敬仰、品性卓著的英雄人物,可是由于野心的驱使,他谋杀贤君,残害忠良,鲜血染红了整个苏格兰大地,给国家和整个民族都带来了极其深重的灾难,而他自己原可宝贵和光荣的一生也因此毁灭。当已做下许多恶事之后,麦克白及其夫人的内心都感到了几分不安,而麦克白本人更是每晚恶梦缠身。用麦克白自己的话说,这种感觉就是“可是我们的心灵却把我们折磨得没有一刻平静的安息,使我们觉得还是跟已死的人在一起,倒要幸福得多了”。为了安慰丈夫,麦克白夫人说了上面那句话。也许麦克白夫人的话只是一种作恶多端之人对自己犯下恶行的逃避和推脱,但是这些话对于那些经常懊悔已经过去无可挽回之事的人却着实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即使对于麦克白本人也有一定作用——与其在这里空发痛苦、懊悔之意,还不如从现在动手,开始改变自己的不足之处。

既然事情已经无可挽回,那只能顺其自然,沉浸在已经发生却无可挽回的事情当中,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影响对眼前事和将来事的正确处理。莎士比亚在创作《麦克白》一剧时倾注了巨大的心力,他既对麦克白本身具有的智慧和品性感到骄傲,同时又为他野心膨胀之后所犯下的种种恶行感到痛苦和惋惜,但是他却不提倡人们因为沉浸在过去的事情中而不正确面对现实。

有些人终日为过去的事情而悔恨,为过去的失误而惋惜。孰不知,沉溺于过去的事情之中,是事业成功的一大障碍。

如果海伦·凯勒的父母一直为海伦·凯勒幼年生病时没能得到正确的救治感到痛苦和懊悔,而不去想办法替女儿寻找合适的教师,那就不会有后来莎莉文女士与海伦·凯勒的一段伟大而感人的师生缘,海伦·凯勒本人或许终生就只是一个脾气暴躁、性格怪戾的普通聋哑女子了,而绝不会成为一个到全球各地巡回演讲的、不断激励他人的、伟大的海伦·凯勒;如果爱迪生总是沉浸在过去失败了的试验中不肯思考下一次应该如何试验,就不会有失败十万多次之后的成功,历史上就会少了一名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幸福的发明大师,而整个世界的人类文明发展会因此而减慢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或许我们不能取得诸如海伦·凯勒或者爱迪生等人那样伟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却可以学习他们那种不为往事哭泣、勇敢面对现实的精神和勇气,我们可以像他们那样活在今天,忘掉过去,努力把握眼前的一切。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就像打翻了的牛奶,为之哭泣、埋怨、沮丧都已于事无补,你只能接受现实,把不幸和忧虑忘掉,继续前进。因为,就算是这些过错和疏忽都是起因于自己的过失,但那又怎么样呢?谁没有犯过错呢?

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你不能重新开始,也不能从头改写。为过去哀伤,为过去遗憾,除了劳心费神、分散精力,没有一点好处。

惟一可以使过去有价值的方法,就是分析过去的错误,寻找原因,并从错误中得到教训——然后再把错误忘掉,重新振作起来,去做下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希望在未来!

你是否曾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莎士比亚提醒我们,不要为已经发生的错误而自怨自艾或忧虑悲伤,你应该尽快将它忘掉, 生活也正是如此,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忘掉错误,然后带着微笑面对接下来的生活。正如麦克白夫人所说的,“事情做了就算了”。

不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这会让你的生活轻松快乐许多,更会让你把握更多成功的机会。


07、事物的本质重于外在

名字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

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第三场

莎士比亚非常清楚地知道,重要的不是事物的外在,而是事物的本质。拥有这种接人待物的态度,可使你摆脱对人、对事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在哲学领域,关于事物的本质及外在的研究是极为深刻的。可是关于事物本质及外在的认识并不仅仅存在于哲学领域当中,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随时要面对类似的问题。能否透过外在表象看清事物的本质,将直接决定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能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能否以内在的品质和能力走向成功。

记得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在孩童嬉戏的公园里来了一位卖氢气球的老人,他的手中拿满了五颜六色的气球。看到老人手中的气球以后,几个白人小孩一拥而上,每个孩子都挑选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气球,然后开开心心地追逐着放飞的气球跑开了。当这些活泼可爱的白人小孩跑开之后,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怯生生地走到老人身旁,他的声音很低,而且表现得极不自信,他问老人可不可以卖给他一个气球。老人当然愿意了,而且他还用尽可能柔和的语气告诉这个孩子,只要他喜欢,就可以拿走任何一个气球。

听到老人充满鼓励的话语,这个黑人小孩鼓起勇气拿了一个黑色的气球。老人一开始对这个小孩的选择感到很惊讶,因为在他看来,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更喜欢五彩斑斓的彩色气球,可是随即他从孩子充满自卑的眼神中找到了答案。

就在老人思索的同时,黑人小孩手中的气球已经在微风中冉冉升空,迎着微风和阳光,那孩子显得十分开心。老人一边看着上升的气球,一边用手拍了拍孩子的后颈,说:“孩子,你要记住,气球能够升起,不是因为颜色,而是因为气球内充满了氢气。”

气球升起与它的颜色无关,只要它里面充满了氢气就能升起。任何事物都一样,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只是它的本质,而与外在的表象无关。比如说,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因素,不是种族、出身,而是他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对人们周围的环境来说,某些看似艰难险阻的逆境,反而会为人们的成功创造重大的机会,而那些看似平坦的道路实际上却充满了艰辛。

道理很简单,可是其意义却非常深刻,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悟出其中滋味。即使人们知道其中的道理,但当面对事物的本质与外在存在的矛盾时,也常常被其表象所迷惑,这就要求人们凡事都要透过表面看清本质。


08、迎向光明面

邪恶的事物里头,也藏着美好的精华,只要你懂得怎样把它提炼出来。譬如说,我们的坏乡邻吵闹得我们早早起身,这可是既养身又珍惜了光阴。再说,邪恶好比是我们外在的良心,是我们全体的牧师,告诫我们应该好好儿准备末日到来。这样,我们从野草里采来了蜜,从魔鬼那儿居然获得了道德的教训。

《亨利五世》第四幕第一场

1415年秋天,在阿金库尔战役中,英国国王亨利五世率领军队奋力对抗法国军队。那天清晨,亨利五世率领的部队已经经过几番征战,士兵们几乎筋疲力尽,而且战场上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水,瘟疫又在士兵当中逐渐漫延。但是一场大战即将来临,他们不得不面对士气高昂、装备精良、数量又超出自己5倍的法国军队。也许这场战役是亨利五世一生中最后一次在战场上驰骋,他的士兵们也已经做好了血洒疆场的准备。可是在亨利五世的脸上却看不到一丝落寞和悲观,他惬意地享受着清晨的阳光,而且还将自己的这种积极情绪传递给了所有的士兵。

虽然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如对方,但是亨利五世及其率领的士兵仍然以无限的激情和自信精神饱满地投入了战斗。在靠近法国阿金库尔村的一片狭窄的耕地里,亨利五世的军队排好了阵形:侧翼是弓箭手,中间是盾牌兵。这次的任务十分艰巨,享利五世的对手是法国骑兵——欧洲大陆最优秀的三万名威武的武士们。这场战斗的最终结果令所有人感到吃惊——亨利五世取得了胜利。但是亨利五世却说,从一开始他就相信自己会赢,结果他真的做到了。

在困顿的环境中保持乐观的精神并非一件容易做到的事,但如果你成功地做到了,你就不会被艰难险阻打倒,而且你的积极乐观还会感染你周围的每一个人。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不会一帆风顺,不管我们的处境有多困难多黑暗,我们也要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能有重见光明的一日,让人生达到真善美的境界,并将快乐与欢喜散播到世界上的每个角落!


09、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波洛涅斯,《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三场

波洛涅斯在《哈姆雷特》一剧中其实是一个以聒噪而闻名的角色,以上语言从他口中说出来实在是具有一定的讽刺意义,不过他的这句话却对人们的生活着实具有深刻的意义。莎士比亚本人也认为“沉默寡言便是好男人”,这在《亨利五世》第三幕第二场中不难看出。

你可能听说过奥斯卡得奖人的致词不准超过45秒钟这一规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早期的奥斯卡发言就像一些冗长枯燥的大会报告。1931年,一个获奖者在台上滔滔不绝,台下听众或被催眠或外出,等那些人回来,那个获奖者竟然还在讲。那年是奥斯卡颁奖第一次通过电台直播,所以全美国的听众都见证了冗长发言的乏味和仪式制作人的无能。于是,以后的奥斯卡颁奖就有了以上的规定。1949年因扮演哑巴而获奖的简·怀曼(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前妻)给人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她说:“这一次我因为没有开口而获奖,我十分感激,所以今天我最好还是闭嘴。”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不要让人觉得听你说话是一种忍无可忍的受罪。食物虽美味,多吃会伤肠胃;话语虽好听,说太多也会让人讨厌。最深刻的真理,往往是最简单和最朴素的。简短的谈话未必是最好的,但最好的谈话总是简短的,如果话讲得太多,就是妙语也会变成赘言。

很多爱发言的人显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经常唧唧喳喳地说个没完没了,认为自己非常合群,善于社交,并富有生活乐趣。但也许他周围的人都希望他住嘴,以便别人能够插上一两句话。

喋喋不休的长篇大论和漫无边际的闲言碎语不仅不会为说话者的脸上贴金,而且还会使其本身的魅力降至最低。人们虽然都喜欢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但是当交流和沟通变成一方无休无止的漫谈时,只能引起他人的反感。


10、 大智若愚

傻子自以为聪明,但聪明人知道他自己是个傻子。

试金石,《皆大欢喜》第五幕第一场

噢!高贵的傻子!可敬的傻子!彩衣是最好的装束。

杰奎斯,《皆大欢喜》第二幕第七场

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关于聪明人与傻瓜的区别和界限实在是令所有自以为聪明的人感到不知所措。事实上,何止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人们无法确定谁是聪明人、谁是傻瓜,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谁能毫不费力地判断哪一个是聪明的傻瓜,哪一个又是傻傻的聪明人呢。

现代人都太精明了,殊不知,有时候“傻”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莎士比亚以其独特的视角告诉人们,“傻”并不代表愚蠢和无知,它代表着出于自然的意志、天真率直以及超凡的灵感,这种“傻”其实是最大的聪明。有一类人与这样的“傻”无缘,他们过于老成世故,他们总是尽可能地表现自己的“成熟”和“克制”,从来不会在别人面前流露自己的真情。由于成天想着怎样算计别人以及怎样防止被别人算计,这些“聪明人”没有一个是可以真心真意交流的朋友,他们的心胸狭窄到了不敢相信任何人、也不能容纳任何不同观点的地步。与那些天真率直的“傻瓜”相比,这些聪明人活得更辛苦,他们永远都体会不到他们称为“傻瓜”的那一类人的轻松和幸福。

“聪明人”以自己的小聪明为自己套上了沉重的心灵枷锁,为什么要让自己活得那么虚伪、那么疲惫呢?在莎士比亚看来,那些给自己套上心灵枷锁的所谓“聪明人”才是真正的傻瓜,难道不是如此吗?为此,莎士比亚告诉我们要培养我们内心的傻子,去挑战已被广泛接受的智慧,并勇于与众不同——跳出常规去思考问题,做一个轻松快乐的“傻瓜”,只有大智大勇者才能做到这些。

有人喜欢自以为是,讲出许多大道理来掩饰自己的烦恼;看到别人的过失,认为自己绝对不会犯类似的错误,有如此想法却想获得好德行将非常困难。

好德行的第一步,就是要努力看清自己的过失。学了一番道理,用来审视他人是非很容易,用来反省自己是非却非常困难,这需要用很大的自省。任何的不如意、不开怀,都代表你的心境中也有同样的烦恼存在,否则你怎会在乎这些呢?所以要先改进的永远是自己,不要批评、埋怨他人。若我们能够时时省察自己,并且用宽容的心包容别人的过失,这样才有可能改善他人。

真正大智若愚者,一定不会直接展示本身聪明的特质,反而会以谦和的态度达到改善人际关系的目的!


11、辩证地看待问题

腓力普王:真的,贤媳,这一个幸福的日子将要在法兰西永远成为欢乐的节日。为了庆祝今天的喜事,光明的太阳也停留在半空之中,做起炼金的术士来,用它宝眼的灵光,把寒伧的土壤变成灿烂的黄金。年年岁岁,这一天永远是一个值得纪念的良辰。

康斯丹丝:(起立)一个邪恶的日子,说什么吉日良辰!这一个日子有些什么值得纪念的功德?它干了些什么好事,值得在日历上用金字标明,和四时的佳节并列?不,还是把这一天从一周之中除去了吧,这一个耻辱、迫害、背信的日子。要是它必须继续存在的话,让怀孕的妇人们祈祷她们腹中的一块肉不要在这一天呱呱坠地,免得她们的希望横遭摧残;除了这一天以外,让水手们不用担忧海上的风波;一切的交易只要不是在这一天缔结的,都可以顺利完成;无论什么事情,凡是在这一天开始的,都要得到不幸的结果,就是真理也会变成空虚的欺诳!

《约翰王》第三幕第一场

在自己的婚礼上,当腓力普王宣布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良辰时,婚礼上的新娘——康斯丹丝却用最恶毒的语言诅咒了这个众人欢喜的日子,因为在她的眼中,背信弃义的腓力普王实际上在用自己家人鲜血来增加她仇人的力量。所以就这样,同样一个日子,在腓力普王眼中,这是一个“令法兰西永远欢乐的日子”,因为他将在今天获得充足的军事支持;而在康斯丹丝的眼中,这个日子却是一个十足的“耻辱、迫害、背信的日子”,因为她的敌人没有受到处罚,反而还成了自己丈夫家的盟友。

莎士比亚除了要通过恶毒的诅咒来表达积压在康斯丹丝心中强烈的痛恨和不满,或许也要告诉世人一个道理:相同的一件事情,相同的一件物品,相同的一个时间,在不同的人眼里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局外人的观点或许是最深刻和最全面的,因为他们能够辩证地看待事情的发生和发展。

其实不论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要想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要想准确把握事情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必须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而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带着某种偏见来框视问题。越是局内人越需要清晰透彻地了解问题的真相,否则处理起事情来越更容易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面对变幻莫测的世事,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地、辩证地思考一下自己的处境与得失,当你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时就会顿然醒悟:过去的困境给自己带来的不仅仅是磨难,还有在磨难中得到锻炼的意志和勇气,正是这历经锻炼的意志和勇气使自己获得了未来的成功;曾经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显赫的家境和丰富的财产确实令我们有过安逸的享受,可是在享受之后我们却感到无法言说的空虚,同时还有时时困扰我们的怅然若失,我们失去的正是最可宝贵的为理想而奋斗的青春和坚定的意志;在我们得到过去曾经向往的名利时,同时会失去普通人的自由和淡泊清贫的欢愉……

有人说这只能怪我们贪婪而不知足,只有经历过、感受过的人才会有这份透彻的认识,才能辩证地看待人生中的种种成败得失,才会真正地意识到:人的一生不过是一个不断得而复失的过程,得到了不必太骄傲,失去了也不必太计较,只要努力过,这便是收获。


12、勇于面对未知

霍拉旭:喔,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怪事!

哈姆雷特:那么你还是用见怪不怪的态度对待它吧。霍拉旭,天地之间有许多是你们的哲学里所没有梦想到的呢!

《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一场

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失去了信念就会失去人生的理想,好比行尸走肉,虚度年华。拥有信心,生活才会变得格外美好。

面对新事物时,人们总会或多或少地感到害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对未知的事物感到难以控制,对新事物缺乏了解,更无法预期其对自己的最终影响是什么。每当事物超出了自我的控制范围,就会令人感到苦恼。

恐惧未知的事物,不去主动接受新鲜的思维,这样会造成人们思想僵化,让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想法一闪而过。现代世界瞬息万变,社会高速发展,满足现状就是落伍。所以,要不断接受新事物,善于创新进取,才能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敏捷,眼界更加开阔。为了让自己从容面对未知事物,我们需先敞开心胸,以如孩子一般开放的心灵来接受新事物,这样,我们才能够客观公正地分辨出优劣。

莎士比亚的作品充满了想像力,他经常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鬼魂、仙女、精灵、幽灵以及预言等形式来表现剧中人物内心的态度。且不论莎士比亚本人是否是一个有神论者,也不论这些超自然的事物是否存在,我们只需把他笔下的这些事物当作种种未知来看待。面对未知的事物,你是勇敢地面对,还是消极地逃避,你的态度将决定你对这些事物的认知程度、未来的知识面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智慧和勇气。


13、无惧承担责任

你不用害怕富贵;有的人是生来的富贵,有的人是赚来的富贵,有的人是送上门的富贵。

马伏里奥,《第十二夜》第二幕第五场

当上帝因为人类自己犯下的罪恶而决定使人类及其家园全部被洪水冲走时,曾经告诉上帝虔诚的信奉者诺亚要造好一架方舟,并且要在方舟上载满成双成对的事物。权利与责任、苦难与幸福、善良与邪恶等,从诺亚驾着方舟离开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永远互为矛盾的统一体。所有足够理智的人都知道,从来就没有不用付出任何代价的、单方面的幸福和快乐,只有那些贪婪而且糊涂的人才奢望只拥有权利而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只享受幸福而不必承受任何苦难。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好事存在,所以那些不愿意承担责任的人也就从来不会享受到真正的权利。

权利与责任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在责任里面,必定会隐藏着权利;而在权利之中,也必定会存在相应的责任。对于权利与责任的矛盾性和统一性,你会做何反应?比如,因你能力出众,上司突然擢升你为部门主管,你会怎样对待此举呢?是欢喜地勇于承担,还是开始退缩逃避?

请想像一下,一名军官掌握着士兵们的生命时是什么感受,一位医生掌握着病人的生死时是什么感受,而处于不同岗位上的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和地位又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其实,只要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不难发现,我们几乎每天、每时、每刻都处于新的挑战之中,伴随挑战同时来到我们身边的还有机遇。机会必定隐藏于艰难的挑战之后,我们面对的环境愈是艰难,拥有的成功机会就越大,反之亦然。如果我们勇敢地迎接艰难的挑战,而且主动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那么隐藏于挑战之后的机会也会随之而来。如果我们因为害怕和恐惧而逃避挑战,将艰难险阻推到大门之外,那么机会也将从你的窗口飞走。

俗语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要想稳健地承接人生投来的任何变化球,就要“勇于承担”。相信大家除了要学习拿破仑说自己的字典中无“难”字外,更应该以“全力以赴”来勇于承担任何艰难任务。


14、野心为最大的敌人

你一定要听我的吩咐,把野心抛去,天使就是因为犯了野心的罪而堕落。而人不过是创造主的形象,难道能希望通过野心而得到胜利?

伍尔习红衣主教,《亨利八世》第三幕第二场

聪明人都知道怎样基于现实树立科学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周围的环境、合作伙伴的利益以及自身精神品质的培养都将成为自己考虑的对象。但是有一些人却聪明得过了头——他们同样设置了远大的发展目标,但是这目标却大大地超越了现实,甚至说根本就与现实不相符,更重要的是,他们常常会为了自己目标的实现而破坏周围的环境、损害合作伙伴的利益,至于自己内在的精神品质更是伤害得支离破碎。野心太大是这些人的通病,贪婪的野心比任何事物都更能伤害一个人,伍尔习红衣主教就是因为野心太大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与“骄傲”一样,野心是种消极的思想,是能让人痛苦的东西。野心是人生最大的敌人,一个抱着个人野心、私欲,又有很高地位的人,会对社会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甚至给社会带来很大的灾难,当然,他自己也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人们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野心,任何人都不能因为人们存在野心而对人性大加批判,相反,适度的野心或许还有助于人们为了目标的实现而更加努力地拼搏。但是当野心膨胀到一定程度时,这种野心实际上就是贪欲的化身,野心太大的人其结局将会无比地悲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有很多富有野心的人,如麦克白、裘利斯·凯撒、马克·安东尼、理查三世等,他们最后的结局都谈不上美好,其中的原因就是他们的野心太大。

人生在世,其实物质方面可以贫穷,但是精神却不能够贫穷。以诚实著称的威廉·莎士比亚告诉我们,避免把朋友、家人和同事当作我们获取财富和光荣的垫脚石,只要努力工作,尊重你身边的人,成功就会自然而至。

受人尊重是因为自己言行一致,而并非华而不实的外表。追求表面的名声、权位,实际上是内心空虚的表现。如果身居高位却名不副实,别人也会在心底不服气。因为,口服很容易,心服却很难。


15、寻找最适合的角色

全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都只是一些演员,他们有下台也有上台的时候。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

杰奎斯,《皆大欢喜》第二幕第七场      

“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如果你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不能给你带来快乐,而且你对这个工作也没有热情,或者它不是你梦想的一部分,那说明这个工作并不适合你自己的角色,你需要换一份工作了。

换工作可能会引起焦虑,不过一旦想到你将从事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换工作的恐慌又算得了什么呢?况且,如果你对某一职业有浓厚的个人兴趣,你会比那些勉强为了维持生存需要的人更有活力,更能抵挡住困难,也更有竞争力。

选择职业之际,你有必要明确以下几点:

——你的梦想是什么?

——你对什么最感兴趣?

——你做人做事的价值观是什么?

——你具有什么样特殊的天赋?

有人云:少年时努力学业,青年时经营事业,老年时进德修业。终其一生,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拥有许多目标,都在自我追寻着。

莎士比亚也从事过很多工作,最后才找到自己的角色:年轻时,他成为自己父亲的一个谦卑的工人,原本他可以顺着这条路轻松地走下去,在史特拉福,当一名平凡的商人,然后步入婚姻的殿堂,并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从小就热爱文学事业又怀有远大理想的莎士比亚当然不会对这样的生活感兴趣。年轻的莎士比亚决定离开家到伦敦追求他的梦想,但是他的这一决定一经提出便遭到了家中所有人的反对,其中反对意见最强烈的就是他的妻子和父亲。除此之外,莎士比亚也知道,家门之外还将存在着比家人的反对更为严重的障碍,比如独在异乡的困苦、自己对陌生环境的茫然以及别人对自己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外乡人的冷嘲热讽等。

尽管已经充分预料到了追求梦想过程中的一系列艰难险阻,但是年轻气盛的莎士比亚依然决定冒一次险。虽然后来他经历的苦难要比他此前想像得更为深重, 但是他最终取得的伟大成就向世人表明,当初的冒险是正确的,如果没有当初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便没有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在经历了剧院的老板、商人等角色之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伟大梦想,为自己找到了最好的位置,在他创造了无数个脍炙人口的角色之后,他也在人生舞台上为自己找到了最适合的角色。

你现在正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角色是否符合你深藏于心灵深处的伟大梦想?是否适合你未来的发展?如果你渴望自己在人生舞台上扮演更为亮丽的角色,如果你觉得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都不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积累经验,那你就要像莎士比亚一样勇敢地离开现在这个并不适合你的舞台,坚定地迈出第一步,踏上新的奋斗征程。


16、犯错与宽容

别再为你冒犯我的行为而痛苦:玫瑰花有刺,银色的泉有污泥,乌云和蚀把太阳和月亮玷污,可恶的毛毛虫把飘香的嫩蕊占据。每个人都有错。

十四行诗第35首

杰克·C·耶韦尔曾经说过一句令人们的内心不禁为之一动的名言:“献出你自己,学会宽容,乐于赏识和称誉他人,并时刻保持能够使自己得到成长和增加学识的灵活性——这一切便产生了幸福、和谐、美满和事业有成。这就是一个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应有的特征。”当莎士比亚将其当时的两难境遇和心理体验用十四行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周围的一些好事者们便将铺天盖地的猜疑和责难引向了这位多才多艺却又被感情所困扰的剧作家面前。甚至一些人非常直截了当地指出,莎士比亚是为一名“放荡不羁”的青年男子写下的这首诗,而这位青年男子则与莎士比亚的情人有染。

当时无论莎士比亚走到哪里,人们都会指指戳戳、议论纷纷。当然了,人们的这些议论并非捕风捉影空穴来风——莎士比亚确实遇到了一件极为难缠的尴尬事,这件事曾经一度令他感到无能为力。但最终,莎士比亚仍以博大的胸怀对犯了错的人表示了难得的宽容,这使得我们今天重读这首诗时,不仅会感慨莎士比亚在文学方面表现出的才华,而且还不得不为其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英国有句谚语说:“犯错是人性,宽容是神性”。情人的背叛,对于多情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来说造成了十分深刻的伤害。但是尽管如此,莎士比亚仍然愿意原谅自己年轻的朋友犯下的错误,这番博大的胸怀、这份高尚的品质并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具备的。不过,凡是能够对他人的错误表现出足够宽容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取得的成就都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如愿意与政敌为友的美国总统林肯、与犯下罪行者互称朋友的圣雄甘地等。

有些人在错误面前表现得相当正义凛然,他们不允许任何人犯错误,当看到别人犯错时会严加指责,并且对其采取相当严厉和苛刻的态度。可是有谁能与错误完全隔离呢?对待犯错者如此苛刻的行为本身实际上也是一种错误,这种错误就是不够宽容。

假使有人伤害了你,让你不开心。由于你不喜欢吵架,你选择了离开,可是你却没有离开被那人伤害的心境,而是愈想愈生气,没有办法去理会别的事情了。你只顾着生气,在情绪上做文章,这是很浪费时间的。

毕竟,生气也要伤一定的元气。所以,聪明的你,别让情绪控制了你,不妨轻声地提醒自己一句:原谅别人吧!


17、以史为鉴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段历史,观察他以往的行为特质,便可以用同样的猜测来预测他日后最主要的变化。

沃里克,《亨利四世下篇》第三幕第一场

中国古代的唐太宗是一位难得的明君,从他的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中就可以窥得一斑——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无论是人的变化还是事情的发展都会与过去的历史存在一定的联系。据莎士比亚描述,珀西爵士的个人品质实在不能令人多加恭维,因此理查二世预言,已背叛过先皇的珀西爵士将来还会背叛篡位的波林布鲁克。

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都能反映出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现状,而其作品中塑造的一个个鲜活灵现的人物又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历史。莎士比亚以及所有伟大的文学家都不提倡单一地、片面地分析和判断某一个作品中的人物,莎士比亚借助沃里克之口将自己的这一观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莎士比亚对于人性的刻画非常深刻,但是如果脱离整个社会背景以及作品人物的人性历史,即使莎士比亚下笔多么深刻、描述多么传神,也不可能全面而深刻地将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内心发展展示在读者面前。所以,莎士比亚暗示我们要运用智慧和理性去检视历史发展的浪潮,用“以往行为的特质”来塑造我们的位置。

放眼过去,展望未来。莎士比亚既是历史学家,又是未来学家,他给我们指出了看过去知未来的方法。

历史在渐变中发展,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但无论怎么变,怎么增添和废弃,又总是会有所继承。

关于历史的延续性、继承性和发展性,莎士比亚并没有通过长篇累牍的论述来直接向人们说明,而是通过其对希腊青铜时代(《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亚》)、罗马(《裘利斯·凯撒》)和埃及托勒密王朝(《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的描述显示,这些伟大的文明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消逝和灭亡。所有这些文明都经历过初创、继承、发展以及巅峰阶段,当这些文明发展到巅峰时,人们为这种巅峰状态而感到兴奋、自豪,直至疯狂,就在他们由自信变为疯狂的同时,这些文明的巅峰便在瞬间灭亡——巅峰从此不再,一切都将从头再来。

从来就没有经久不衰的王朝,也没有永远如日中天的事业,要想使成功来得更伟大、更持久一些,就必须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史为鉴,要避免犯下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错误,同时也要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在继承历史的前提下超越历史、创造辉煌。


18、
犯错与教训
不要以为我还和从前一样,因为上帝知道,世人也将要明白,我已经丢弃了过去的自己,也要同时丢弃过去那些与我在一起的朋友。

亨利五世,《亨利四世下篇》第五幕第五场

犯下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没有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人一定还会犯下同样的错误。在亨利四世执政时期,身为威尔士亲王的哈尔王子经常与小偷和流氓一起混迹于灯红酒绿的酒吧、妓院等场所,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对其抱有任何改邪归正的希望。但是,当哈尔王子继承王位之后,他却勇敢地做出了改正过去所有错误的决定。当过去的酒友法尔斯塔夫来找他,想要在宫中谋求一官半职之时,他以国王无比至上的尊严向世人宣布与过去的生活、朋友,甚至与过去的自己一刀两断。

亨利五世过去的确犯过许多错误,但是他并没有沉溺于错误之中,而是成功地跨越了自己的过去,成为一代明主,成为“所有基督教国王的借镜”。莎士比亚是想通过亨利五世的成功转变来告诉世人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不过分苛求过去犯下的错误,但是必须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在基督教的《圣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妇女犯下了奸淫罪,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声称必须将她判处死罪,否则就不足以说明诫律的公正和严格。于是这些人把这名妇女带到了上帝面前,要求上帝亲自惩罚他的子民。仁慈的上帝不愿意对一个可怜的妇女施以重刑,但是他又不能违背自己定下的诫律,面对咄咄逼人的居心叵测者,上帝轻轻地说:“她犯下了奸淫的错误,罪当处死,我们当中有谁保证自己从来没有犯过错误,就拿起手中的石头将她打死吧。”上帝说完之后,那些人都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他们表示愿意原谅这名妇女。于是,上帝告诉那名妇女:“回家去吧,以后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

谁都犯过错误,过去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错误已经无可挽回,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现在以及将来再犯类似的错误。

因此,对于自己的错误,光是叹息毫无用处,重要的是吸取教训,采取行动。若认定自己无能为力,那么你的生活便不会得到任何改善。面对生活、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现实,都得积极努力,这样才能拥有绚丽多彩的人生。


19、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在这土岗之上,稍微坐下来休息一下。上帝想让谁得胜,就让谁得胜吧!我的妻子玛格丽特和克列福将军都逼我离开阵地,他们说只要我不在场,他们就会有好运。我真宁愿死掉,如果这符合上帝的旨意。

《亨利六世下篇》第二幕第五场

当妻子和同伴嘲笑自己在战场上无所作为时,亨利六世坐在土岗之上一边自暴自弃,一边为自己的行为祈求上帝。不知上帝能否听到他的话,如果能听到,那听到这样的话时又会作何感想。我想上帝是不会给予其任何帮助的,因为当上帝将亚当和夏娃赶出伊甸园之后,人类的命运就完全靠自己掌握。

有句话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莎士比亚一生之中塑造了无数形象,有的机敏睿智,有的贪婪愚蠢,有的积极乐观,有的消极颓废,亨利六世无疑属于消极颓废这一类型,他软弱地将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于上帝,自己却从来不做任何积极的努力。

人生是短暂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一一经历,很多挫折和遭遇都是不由人的意志而决定的,它们是无法避免的。既然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既然很多挫折都是注定要遭遇的,那我们就不应该害怕。消除这种烦恼的最佳方法便是面对挫折,把这种烦恼当成上进心的养料。努力既成,烦恼远扬。成功是要靠努力的追求得来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什么上帝主宰你的命运。

如果一味地将自己的命运交由上帝主宰,如果上帝真的愿意并且有能量替我们主宰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可以不必付出任何努力,或许我们可以不必面对所有的挫折,或许我们可以不必再饱尝失败的苦恼。可是在逃避掉所有的这些责任与打击的同时,我们还将失去做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的自信、历经风雨磨砺之后的坚强还有依靠自己努力获得成功之后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如果我们的命运真有一天不再受自己的掌握,那我们岂不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失去了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那我们的生活岂不是如同一碗白开水一样淡然无味?如果我们的命运真的仅靠上帝掌握就可以解决一切,那绝不是上帝对我们的眷顾,而是上帝对我们最深重的惩罚。

既然父母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机会,并且尽他们所能地赋予了我们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头脑、良好的教育以及其他种种,而这个社会又以极其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我们,不但接纳我们的优点,同时还接纳了我们身上存在的许多问题和缺点,那我们同样要敞开胸怀接纳社会赋予我们的一切,其中既包括种种喜悦和成功,也包括悲伤和失败的考验。当然了,要想获得幸福并实现成功,我们需要做到的不仅仅是接受,我们还需要用自己的全部努力化悲伤为力量、从过去的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同时还要汲取智慧和勇气,然后用这些力量、智慧和勇气去开拓属于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掌握自己今后的命运!

因此,你应该怀抱远大理想,树立坚定信心,磨砺意志品质,追求不断进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掌握自己的人生。


20、 不要相信奇迹

奇迹已不再了,我们只能承认,事情变得完美,自有它的道理。

坎特伯雷,《亨利五世》第一幕第一场

亨利五世从浪子到“所有基督教国王的借镜” 的转变使大多数人都感到惊奇,在众人大称奇迹的时候,一个身为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人物却称亨利五世的转变并非奇迹,同时这位大主教还说其“完美国王的表现其实是有手段的世俗”。

亨利五世的转变究竟是奇迹还是世俗,这应该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过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却是的的确确地充满了大大小小的、令世人难以想到的奇迹,如鬼魂、精灵、预言性的梦境以及神的干预等等。莎士比亚并非是要通过这些奇迹来宣传鬼怪神灵,而是要借助于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

莎士比亚借坎特伯雷大主教之口表达了自己对于奇迹的理解——事情变得完美,自有它的道理。这道理即是自身的努力,对于身边之事,我们必须尽心尽力:对于天意,在成功时用不着感谢,不可为一时之得而陶醉;在失败时,也不用咒骂,不可为一时之失而自馁。

当运动员奋力一搏之际,为赢得胜利而感谢上天创造奇迹的时候,他应该把更多的功劳归于自己。因为若不是他每天早上起床之后跑五英里,或者在每日早晨练习举重,应该不会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吧!


21、 聪明反被聪明误

公主:聪明人变成了痴愚,是一条最容易上钩的游鱼;因为他凭恃才高学广,看不见自己的狂妄。

玛利娅: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聪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为他用全副的本领,证明他自己愚笨。

《爱的徒劳》第五幕第二场

无论于生活中或者工作上,太过聪明者往往都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在美国,即使是在深夜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即使没有警察,人们也会严格遵循交通标志而行。即使在红绿灯出现故障的十字路口,也没有人争先恐后,通往四面八方的路口上,来来往往的汽车都会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依次行进。

有一个外国人到了美国,他看到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没有警察真是高兴,于是加大油门一路向前冲。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前面是红灯,白天的繁忙在这寂静的夜色中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了,看到道路上零零星星的车辆都规规矩矩地停在了红灯下面,这个外国人不由得在心里说了一句“笨蛋”,他开足马力向前方急速行驶。一路上,这个外国人不知道闯过了多少红灯,他一直都在暗自庆幸自己的聪明,他知道自己要比那些仍旧严格遵循交通规则的美国人节省了很多时间。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快要到达目的地时,他亲手将自己送上了生命的末端——他失去了未来的所有时间,因为在他再一次直闯红灯时,横向来了一辆大卡车,他开的小汽车被大卡车撞得严重变形,当警察赶来时,他早就一命呜呼了。

莎士比亚提醒我们,千万不要自作聪明,变成“一条最容易上钩的游鱼”,“用自己全副的本领”来“证明自己的愚笨”。

具有大智慧者很少会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更不会自作聪明地干一些实际上愚蠢至极的事情。真正的聪明者不需要通过投机取巧来加以表现,自作聪明者常常反被自以为是的小聪明所累。


22、生存还是毁灭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到底哪样算高贵?隐忍在心中,承受这欺人命运的剑伤枪挑,还是拔起剑刀向那无边大海般的磨难搏斗去?

《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

哈姆雷特在为父报仇和重整乾坤的艰巨任务面前,深感自己的软弱无力与犹豫迟疑。他的心理斗争十分激烈,是逃避还是战斗,成为他不可回避的选择。他感到十分疲倦,对未来的光明丧失了信心,从而讲出这样一段流传千古的独白。

这不仅是哈姆雷特的内心独白,而且是整个悲剧的核心,极具哲理性。这也是哈姆雷特为自己也为世人提出的最为严峻的问题,至今仍耗费着众多读者的心力与精神。

生命中总是充满着种种不同的选择,大至人生大事,小至在超市中买生活用品都需要我们做出选择。当然有些选择是无伤大雅的,选错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有些却令人难以下定主意,选错了会后悔,甚至抱憾一生。

人要做出选择的事情愈来愈多,每天会花很多时间在取舍上。选择之所以难,就在于背后的舍弃,多少次都是因为我们舍不得,所以在选择时才会举棋不定。常听到一句话语:“怎可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座森林?”这反映出选择时往往要做出很多的舍弃。我们在做选择时,把眼光放远一点,舍弃眼前的一点点利益,往往可以换来不一样的结果。

人生难免空白和遗憾,够成熟的人才懂得该放弃时放弃。放弃只是为了更好地选择,在放弃中进行新一轮进取,绝非三心二意。做出正确的取舍,才能真正把握命运。

因为,人的心态能决定命运,心理灰暗,生命也会暗淡。悲观情绪会逐渐转为绝望心情,而绝望则会抹杀生命的需求。因为悲观就会失去希望,就会看不见光明而找不到人生的出路。悲观的人多无助,积极的人才不会悲观。

 

 

23、坦然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

一只雀鸟的死生,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注定在今天,就不是明天;不是明天,就是今天;逃过了今天,明天还是逃不了。随时准备着就是了。

《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

莎士比亚把哈姆雷特放在一个基督教环境里,基督教的观念贯穿全剧。虽然哈姆雷特对于将要来临的与雷欧提斯的决斗怀有不祥的预感,霍拉旭也建议他相信这种感觉,他仍然回答说:“随时准备着就是了。”

这里体现了莎士比亚对死亡的看法,人不应过于在意死亡,在需要的时候,应该随时准备迎接死亡的到来。

以勇敢而著称的凯撒大帝曾经说过:“懦夫在死之前已经死过很多次,勇士却只死一次。”在面对不可避免的现实时,我们要学会坦然接受。对于不可避免的现实,往往愈是逃避就愈显被动,当你勇敢地迎接它们时,也许它们会被你无畏的气慨所吓倒。

在《哈姆雷特》一剧中莎士比亚以极其传神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忧郁、延宕的形象,即主人公哈姆雷特。作为一个王子,哈姆雷特原本有一位受人尊敬的父亲,还有一位温柔美丽的母亲,但是这完美的一切很快就被贪婪、残暴的叔父所破坏。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哈姆雷特王子几乎不能接受,可是伟大的理想和人文主义的情怀时时撞击着他的内心,于是他便成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他一度试图以离开自己的国家来逃避这些现实。但是,当哈姆雷特即将与雷尔提进行致命的最后决斗时,他终于决定不再逃避现实,而是要坦然接受眼前的这一切。哈姆雷特的选择流露了莎士比亚个人对于生活的理解:死亡其实并不可怕,如果它总有一天都会到来的话,那我们还不如大大方方地接受它。

莎士比亚劝我们勇敢地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把握现在的分分秒秒,快快乐乐活出生命的精彩。


24、女人并非弱者

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

《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二场

亡故的父王尸骨未寒,不到两个月,原本崇敬的母后竟不等“眼眶内之虚假眼泪干涸”便“敏捷地跃入乱伦的褥中”,哈姆雷特心目中理想的“人”开始模糊为“腐烂的石头”,而他对女性的爱恋则转变成这句话——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

当他以忧郁的眼光审视周围时,女人的软弱让他目不忍睹:自己深爱的奥菲莉娅成了试探自己的工具!因此,他怨恨世界上所有的女人。奥菲莉娅就成了这种怨恨的牺牲品,最终精神崩溃,溺死于河中;他母亲也几乎被他逼疯,如果没有他父亲的亡魂求情,情况可能更糟。

其实,“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这只是对当时社会的写照。但“女性等同弱者”却伴随着这句名言的流传深深烙在人们心中数百年。

弱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需要别人保护及同情。而在现代社会,女人已不是弱者。社会是由男性和女性所组成的,有男人的一半也有女人的一半,并且女人在这一半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有女人之处必定会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做女人并不难,难的是不知怎样做一个真正的女人。女人只要从心底里不轻视自己,找准适合自己的目标,并在这一目标上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让你的风采发挥出来,也一定能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生存,只有这样,你才会变得强大和美丽。

身为女人,不能因社会的变迁而感到无所适从,每个女人都必须从这变化中找出适合自己生存的空间,不要让自卑的心理缠绕着自己。

西蒙波娃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女人是处境造成的,而不是先天造成的。”这可解释成“我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成为‘可怜的女人’是‘处境’造成的”,这也是她在“第二性”中不停阐述的重点。

而传统父权下的男女关系就像是“主”和“奴”,今日女人如此可怜便是因为“主”(男人)不停压迫着“奴”(女人)。若将所有加诸于女人身上负面的用语全部去除,“女人不是弱者”,便自然能从这种处境中跳脱出来了。


25、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当你们呈报这一切不幸的事实时,请你们在公文上老老实实照我本来的样子叙述,不要徇私袒护,不要为我开脱……你们应当说我……像一个糊涂的印度人,把一颗比他整个部落更为重要的珍珠随手抛弃了……

《奥赛罗》第五幕第二场

因为伊阿古的阴谋,奥赛罗害死了自己的妻子,这里的“珍珠”指的就是他忠诚贤惠的妻子。虽然奥赛罗可以选择将所有的罪过都推到伊阿古的身上,但他还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了全责。奥赛罗不愿意将自己定位在受害者的角色,所以他不将所有的错怪罪于他人,包括使他陷入疯狂状态的伊阿古。

奥赛罗是一位大英雄,他因能勇于担负自己的责任而伟大,虽然他也犯了严重的错误,但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无论是出现在神话、电影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他们总是做自己的主人。即使是处理一件小事,不管结局是否正确,他们也一定能担负起自己全部的责任。

成功人士向来给人一种勇于认错的印象。有些人认为认错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情,这是因为他们忽视了认错给人带来的更高的附加价值。面对错误,如果你能不逃避现实,勇敢地对错误负起责任,别人就会觉得你是个值得信赖之人。相反地,如果你经常推卸责任,或者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只会让别人对你失去信心。

只有你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命运的主人,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为了做到这一点,即使面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你也要负起全责来。

一旦你具备了十足的责任感,也就等于有了无形的万灵丹,没有人会对你有所责难。它能使所有人,包括你自己,发现自己的重要性。


26、嫉妒是可怕的

我要报复我的仇恨……我也要叫这摩尔人心里长起根深蒂固的嫉妒来,没有一种理智的药饵可以把它治疗。

伊阿古,《奥塞罗》第二幕第一场

啊,主帅,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牺牲,就要受它的玩弄。

像空气一样轻的小事,对于一个嫉妒的人,也会变成天书一样坚强的确证;也许这就可以引起一场是非。

伊阿古,《奥塞罗》第三幕第三场

可是多疑的人是不会因此而满足的!他们往往不是因为有了什么理由而嫉妒,只是为了嫉妒而嫉妒,那是一种凭空而来、自生自长的恶疮。

爱米利娅,《奥塞罗》第三幕第四场

奥赛罗轻信虚假的表面现象,被嫉妒蒙闭了理智的眼睛,使他落入嫉妒的万劫不复当中,成了嫉妒的牺牲品,以至他和苔丝狄蒙娜的爱情虽战胜了种族的偏见,却未能躲过极端主义者的暗箭,最后酿成悲惨结局。

一位光明正大、品格高尚的主帅,—个挚爱多情的丈夫,却在一名卑鄙小人的唆使下,身陷于内心嫉妒之火的灼烧中,失去了自己的本性和理智,这结局是多么发人深省啊!

嫉妒心理是一种破坏性因素,它的危害相当严重。它如同一柄双刃剑,既伤害别人又伤了自己。嫉妒者的流言、恶语、陷害、阻挠等,往往会对被嫉妒者造成恶劣的后果。而且嫉妒别人实际上是同折磨自己紧紧连在一起的,一个人在嫉妒别人的同时,实际上也在折磨自己,多少嫉妒别人的人最后都喝到了自己所酿的苦酒。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嫉妒者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

治病治本,医治嫉妒心理必须认清嫉妒的危害,学会在感情的激流中驾驭理智的风帆,心胸豁达,待人以诚,把嫉妒化为前进的动力,从根本上切断导病之源,这才称得上是明智之举。

我们绝对要远离嫉妒,哪怕心中产生的只是一点点嫉妒的火星,也要及时将其扑灭,绝不能让嫉妒之火烧毁我们的灵魂,这样才能塑造一个比他人更完美、更有作为的自我。


27、 勇于面对直觉
我希望他再胖一点!可是我不怕他;不过要是我的名字可以和恐惧连在一起的话,那么我不知道还有谁比那个瘦瘦的凯歇斯更应该避得远远的了。

《凯撒大帝》第一幕第二场

有关我自己的事情,应当放在末了办。

《凯撒大帝》第三幕第一场

凯撒有很强烈的预感,他觉得凯歇斯将会对他产生威胁。但是凯撒犯了致命的错误,因为他忽视了那个不断在耳边提醒他要小心凯歇斯的直觉,也忽略了自己心中的那股恐惧感。

凯撒自认为他是伟大的,所以相当排斥害怕的感觉。凯撒认为,从未有任何人会让我产生畏惧感,一旦我对凯歇斯感到害怕,岂不是和我的身份不相称吗?

凯撒终其一生对他内心的直觉都未能敏锐地察觉。在凯撒前往元老院的途中,一名忠实的随从曾经塞给他一封信,信中写的正是刺杀凯撒的阴谋。虽然随从要凯撒为了自己好,一定要马上看那封信,但是凯撒却用以下的理由拒绝了他:“有关我自己的事情,应当放在末了办。”

以凯撒为鉴,你要学会重视自己的直觉,做到防患于未然。因为你的感觉是你值得信赖的预警机制。事实上,凯撒有充分的时间更深入分析自己的感觉。如果凯撒能够将自己的感觉摆在第一位,然后严肃地去看待它,他应该可以适时揭穿布鲁特斯和凯歇斯的阴谋,从而扭转自己的命运。

如果一个人对事物没有任何的直觉反应,那就像一些我们时有耳闻的特殊孩子,对疼痛失去了知觉,将会是一件相当令人惋惜的事。人们的直觉在非常时刻,甚至可以救我们一命。

有些遭遇会带来负面的情绪,这可能会让你感到沮丧。这个时候,你一般会想赶快摆脱这种感觉。但是千万不要这样做,因为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感觉,都是在指引你下一步要怎么走。


28、不要轻视自己

何瑞修:我有逃避的天性,殿下。

哈姆雷特:我可不许你的敌人这般的说你,所以,我也不希望听到你这般的说此刺耳之言。 我知道你不是个逃避者。

《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二场

何瑞修是哈姆雷特最知心的朋友,不仅年轻有为,还是一位饱学之士,但是他的坏习惯就是喜欢自贬身价。当何瑞修说出这番话时,哈姆雷特马上反驳他的说法,哈姆雷特想表明,何瑞修总是贬低自己,这对他来说并不公平。

我们有时也会产生与何瑞修相同的情绪,就算是性格沉稳的人,情绪落差也会很大,有时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自贬身价,看不起自己。就连莎士比亚也有灰心丧志之时:“我的诗为何了无新意?连丝毫的变化也没有?”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其他人对你的看法,至于你对自己优缺点的描述,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人对你的印象。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建立可靠的形象,由里到外始终如一。就某种程度上来说,谦虚是一种美德,而且所有人都能接受。可是一旦谦虚过了头而自我贬低,后果就和吹牛一样糟糕。如果还希望别人会针对你的谦虚发出异议,更是不可能的事。

有一些人就是有这种坏习惯,而且你在第一次和他们见面时就能察觉到。他们开口就说:“我这样做可能不大对,不过……”或者是说:“也许我的脑筋不太灵光,但是就我看来……”他们自己很难发现这个毛病,显然这个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了。

如果别人都这样说你,你会怎么想?不用说,任何人面对这种情形都非常气愤。

要记住,自贬身价没有一点好处。有魅力的人绝不会在人前自贬身价。否则你等于替周遭的人增加了负担,他们不得已只好说一些鼓励你的话。最糟的是,他们还在你身上看到了一些原先隐而未见的缺点。

不要自贬身价,成为自己可怕的敌人。即使是开玩笑,也不要看轻自己。


29、走出自我迷失

斯赖:我是一个老爷吗?我有这样一位太太吗?我是在做梦,还是到现在才从梦中醒来?我现在并没有睡着;我看见,我听见,我会说话;我嗅到一阵阵的芳香,我抚摸到柔软的东西。哎呀,我,不是补锅匠,也不是克利斯朵夫·斯赖。好吧,你们去给我把太太请来;可别忘记再给我倒一壶最淡的麦酒来。

斯赖:感谢上帝,我现在醒过来了!

《驯悍记》序幕第二场

醉醺醺的乞丐斯赖在树枝堆中睡着了。此时正好有一位贵族带着随从路过,他下令将斯赖小心地拖回庄园,然后将斯赖放在他的床上,等他一醒过来,就告诉他,他是这里的主人。

一开始,斯赖表明自己其实是个流浪汉。不过,当其他人告诉他,这只是他长年昏睡时所做的梦时,他便相信了,认为自己真的是一个老爷。

斯赖所代表的问题影响很深远,这种迷失自我的人充斥于社会中。现代人更容易出现和斯赖相同的毛病,以外在环境来定位评价自己。

要是你已经陷入斯赖的思考模式中,对自己和其他人都会造成威胁。自我陶醉者必须付出的代价就是牺牲人性,而且太过依赖外在条件。

患有“斯赖症候群”的人既没有生活重心,不珍爱自己,也看不清自己的真面目。因为他们不了解自己,所以只能无穷无尽地追求虚名。

一个人抹掉自我本色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去模仿别人,跟随着别人的脚步跑,把别人的特色误以为是自己应该追逐的东西,这样的人多半都不能成大事。因此,一个人抹掉自我本色等于“慢性自杀”。

你要保持自我,不受外在变化所影响。因为你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为此而高兴吧!归根究底,所有的成功都是一种自我的体现。你只能保持自我、做你自己。


30、找到动力来源

米兰达:唉,那时你是怎样受我的烦累呢!

普洛斯彼罗:啊,你是个小天使,幸亏有你我才不致绝望而死!上天赋予你一种坚忍,当我把热泪向大海择洒、因心头的怨苦而呻吟的时候,你却向我微笑,为了这我才生出忍耐的力量,准备抵御一切接踵而来的祸患。

《暴风雨》第一幕第二场

普洛斯彼罗及幼小的女儿米兰达被胞弟安东尼放逐到远离人烟的荒岛上。女儿成了他活下去的原动力,鼓舞他忍受饥饿,抵抗所有迎面而来的困难。

普洛斯彼罗的法力让他无所不能,不过,他也深深地了解,如果没有爱,没有他的女儿需要他,他的法力将失去意义。除非他为了他所爱的人而存在,否则一切都是枉然,他终究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

在我们的生命中,至少也要有个人让我们为他奋斗,为他付出。惟有心系他人,我们在全力以赴、突破难关的同时,才会感受到这份成就的重要性。

这并不表示你需要对方给你掌声和赞美,甚至对方根本不知道你所做的一切,也不知道你的动机为何,他们的存在对你就是一股动力。对我们所关心的人抱有责任感是世上最重要的事,也是我们活下去的理由。

虽然责任看似包袱,不过它却能使我们收获很多。纵使对方不知道我们为他所付出的一切,就像小孩一样对一切浑然不知,可是我们心里有数。我们在过程中得到了乐趣,这种替对方带来更美好生活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

莎士比亚说道:“一个满足的人,得到了最好的回报。”无数的人之所以有活下去的力量,就是因为孩子、没有经济能力的双亲或是爱人对他的需要。

没有人是一文不值的,他在某个生活中一定扮演着某种关键的角色。只要替自己找到一个付出的对象,你将会得到成就感,享受到被需要的感觉。这会让你度过最困难的环境,就算自己正处于低潮,你也能从别人身上看到你存在的价值。


31、虚荣心作祟

孩子们,在我还没有把我的政权、领土和国事的重任全部放弃以前,告诉我,你们中间哪一个人最爱我?我要看看谁最有孝心,最有贤德,我就给她最大的恩惠。

《李尔王》第一幕第一场

过度的虚荣心导致李尔王误会了忠心于他的小女儿考狄利娅,不但没有把继承权分给她,反而将诚实率直的小女儿驱逐到国外,只是因为考狄利娅不愿意说恭维话来取悦父亲。李尔王把一切财产都分给了虚伪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因为她们会说中听的话。谁料这两个女儿达到目的后却马上背叛父亲,把他赶出家门,李尔王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最终在悲痛疯癫中死去。

虚荣心使李尔王迷失,他无法判断到底谁才是真正关心他的人,因为他急切地希望从他人口中听到肯定的话语。李尔王为虚荣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更成了自己误判之下的受害者。

这一由虚荣心演化的悲剧不仅具有典型性,更具有普遍性。在现实世界里,的确有很多类似李尔王的人存在。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曾言:“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在强烈的虚荣心的驱使下,往往能使人产生各种可怕的动机,这种动机所带来的后果往往是非常严重的。所以,虚荣心是使人走向歧途的兴奋剂,它能燃起一个人的邪念,使人失去理智,最后往往导致终生的遗憾。

所以,你一定要克服虚荣心。下面是给虚荣者的心灵良方:

——调整心理需要,不追求虚幻的满足。

——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要有自知之明。

——要有正确的追求,克服盲目攀比心理。

——珍惜自己的人格、名誉,提高自身修养。

——保持一颗“平常心”


32、正确的金钱观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么一点点,就足够颠倒黑白,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才,可以使异教联盟,国家分裂,祝福罪人,麻疯病人被当作情郎;有了它,在元老会议上,强盗可以封官获爵,受人们的跪拜、颂扬;有了它,鸡皮鹤发的寡妇能够重做新娘。

《雅典的泰门》第四幕第三场

雅典的贵族泰门慷慨好客,乐善好施,挥金如土,家中日日宾客如云。虽然他帮助许多人摆脱了困境,但他分不清谄媚者与朋友,把大部分钱都花在了恶棍与寄生虫身上。一朝黄金散尽,债主盈门,他派人向元老、贵族以及那些曾经受过他恩惠之人请求援助时,那些曾百般躬迎的小人却如躲避瘟疫一样惟恐不及,弄得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泰门悲愤地离开了人群,独自隐居在城外的洞穴里。某天,他正挖树根充饥,无意中发现了一大堆金子,饱经世态炎凉,看透人间虚伪的泰门不由愤怒地说出了上面的话。

莎士比亚通过泰门之口道出了金钱对人性的扭曲。在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金钱是每一个现代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金钱对人诱惑的确很大,很多人在金钱面前迷失了本性。一些人挥舞着手中的金钱,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有人狂叫“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

在正确使用金钱之前,先正确对待自己。请记住:你自己是第一位的,你的精神是第一位的,你所爱的人是第一位的,而金钱次之。

你本身、你的精神及你的快乐远比你的金钱重要,相信你会赞同这一观点。事实上,赚钱的目的并非是钱生钱,而是使你在经济上有所保障,有安全感,并充满快乐。金钱应起到保护你、照顾你的作用,而你的首要任务不是去保护和照顾你的金钱。你应该让金钱更好地为你服务,给你带来内心的平安快乐,而不是让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徒增烦恼。

对钱的平常心,是现代社会平常心的一个标志。没有找到对待金钱的合理态度,没有找到对金钱的平常心,哪有心灵的自由?

安贫乐道,安富乐道,达到特别自在的状态。这个平常心要求你既看重金钱,又看轻金钱。不贪、不奢、不执迷,轻松自在地对待它、玩耍它,这是入世的自在。

金钱是当代社会的一大魔相,是诱使人走入误区的一大因素。在金钱问题上做到洒脱自在,也是一种对心灵的修炼。


33、想收获,先播种

要收获谷实,还要等待我们去播种。

公爵,《一报还一报》第四幕第一场

自古至今,人们通常都依照季节来春耕秋收,所以农民们会在春天播种、插秧,勤快地施肥、浇水、除虫,经过夏季的滋润,秋天自然而然农作物便会丰收了。

因此,收获是要付出代价的:你必须先播下种子,去慢慢灌溉,用理智的心情去等待成功的果实。不要为那些埋在泥土里,看不见的遥远的希望而觉得不耐烦。许多人都等不及真正的收获,就把要播种的种子吃掉。

倘若你期待得到成功,就必先付出勤劳与努力的代价;你期待得到友谊,必先克服自己的自私自利,先要把自己的“心”拿出来;你期待得到爱情,必先学会关爱和宽容……一切都要先下耕耘的苦功,然后才可望收获。

俗语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辛勤的付出就会有丰厚的收获。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只要你能够勤勤恳恳地努力,每天在希望的同时,积极地按照最初设计的规划努力去工作,你的愿望就一定能够实现。也许付出后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看到收获的结果,但你要相信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继续努力以赴,你终究会得到收获的。

“耕耘越多,收获越丰”,这是亘古不易的定律。你期待能够谷实丰收,还是赶快去“播种”吧。


34、心存希望

黑夜无论如何漫长,白昼总会来临的。

马尔康,《麦克白》第四幕第三场

在现实生活中,因身在“黑夜”中而悲观绝望、意志消沉甚至想一死了之的人比比皆是。你若想远离这种消极的负面情绪,就要让你的心看到“白昼”的光明,看到希望。只有在自己的心里点起一盏不灭的明灯,才能让自己从生活的各种磨难中学到应付环境的技能和信心,从而坚定自己的信念,最终走上成功之路。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世界由两类人组成。一类是意志坚强的人,另一类是意志薄弱的人。后者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总是选择逃避而畏缩不前。他们极易受到伤害,从而灰心丧气,总是轻易放弃了自己的希望,等待他们的也只有痛苦和失败。但意志坚强的人不是这样,他们内心有着一股坚强的特质,在面对困难时,他们仍会用内在的勇气来承担外来的压力和考验。

看到希望会帮助你成为意志坚强的人。因为你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有十足的信心看待自己的能力,对于任何困难,从来不会畏惧,你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你会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中掌握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

无论目前是怎样的处境,无论“黑夜怎样悠长”,未来是随着自己的希望、梦想而或成功,或失败,或是原地踏步,毫无进展。你可以放弃希望变得渺小平凡,也可以怀抱希望成就事业,变得伟大不凡。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心怀希望非常重要。如果你意识不到“白昼总会到来”,就会无法忍受挫折和失败,甚至在生活的道路上刚一迈步,就会被逆境给吓退了,只有执著于自己的希望,你才能成为真正的最后赢家。


35、 勿对人性失望

只望血肉之躯能瞬化为甘露, 天条亦无禁戒人类自戕;上帝呀,上帝,人间万物我观之已是乏味, 枯燥, 平淡, 也令我心灰意懒。罢了, 罢了。就像无人管顾的花园被丛草吞没,此事就如此的发生……我心将碎, 因我不能多言。

《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二场

那么世界末日就快来临了。

《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二场

文艺复兴运动使整个欧洲都进入了“人”的觉醒的时代,随着人文意识的觉醒,人们过去对于上帝的牢固信仰渐渐动摇。在“个性解放”的旗帜下,人们往往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为所欲为,在结束了传教士般的禁欲主义之后,被禁锢了多年的人性一下子被不断膨胀的私欲所控制。《哈姆雷特》真实地描绘了文艺复兴晚期英国和欧洲社会的真实面貌,哈姆雷特的叔叔克劳狄斯为权势所诱惑,杀死了自己的兄长,夺取了王位,而且还企图置王子哈姆雷特于死地;王后乔特鲁德,也就是哈姆雷特的母亲因为经不住情欲的引诱,在丈夫去世后不到两个月就委身于克劳狄斯,“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乱伦的衾被”……所有人性的弱点几乎都在顷刻之间暴露在了哈姆雷特这个曾经怀抱理想的乐观的人文主义者面前,他过去视父亲为十全十美的理想君王,母亲则如同圣母一样贞洁,认为世界就是一个“美好的花园”,所以那时的哈姆雷特是一个“快乐的王子”。可是面对父死母嫁王位被叔父篡夺的严酷现实,哈姆雷特迅速对人性失去了所有的希望,痛苦和忧虑使他变成了一个“忧郁王子”。

哈姆雷特对人物或世界的认识实际上是十分偏激的,在他怀抱人文主义理想时,便把整个世界看成是“负载万物的大地”、“覆盖众生的苍穹”,是“一顶壮丽的帐幕”,是“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庄严的屋宇”。那时的哈姆雷特对人同样充满了赞誉,这从他的一句著名念白中就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可是当残酷的现实摆在自己面前时,哈姆雷特过去所有的人文主义理想便在瞬间破灭,而他对于整个世界和人性的看法便与过去的认识截然相反了。世界在他眼中变成了“一所很大的牢狱”,而且还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里面长满了恶毒的野草”,世界变成了“冷酷的人间”,一切都变得“颠倒混乱”。人性中的种种弱点,此时在哈姆雷特眼中都变成了邪恶,人的心灵变得阴暗污浊,即使是能够给予自己爱情的纯洁少女奥菲利娅,在哈姆雷特眼中同样不值得信任。母亲背叛父亲的行为使哈姆雷特彻底失去了对贞洁的信任,也失去了对美妙爱情的理想,他认为“要是地狱中的孽火可以使一个中年妇女(即他的母亲,王后)的骨髓里煽起了蠢动,那么青春在烈焰中,让贞操像蜡一样融化吧。当无法遏制的情欲大举进攻的时候,用不着喊什么羞耻了,因为霜雪都会自然燃烧,理智都会做情欲的奴隶”。

哈姆雷特的偏激和过份悲观,或许表达了莎士比亚本人对文艺复兴晚期混乱社会的一种担忧,而且作为一种艺术形象的塑造,其必然具有一种艺术概括性。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待世界和他人的看法却不应该如此偏激。

世间万物各有其性。一般说来,人应该具有好的人性。所谓“人性”,例如“恻隐之心”就是共同的人性,“慈悲良善”也是共同的人性,“惭愧”、“羞耻”、“爱众”、“合群”都属于人性。而坏的人性也不少,譬如自私、贪婪、害怕强权等就属于人性的弱点。

对于人性中的优点与弱点,人们应该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世纪,人们看待世界和人性的方式应该更趋于积极和乐观的一面,而不应该以消极、悲观的态度来看待事物、看待人性。

很多人只看见这个世界的黑暗面,从而以悲观的态度面对这个世界。也有很多人认为,应该只看人间光明的一面,才可以使自己乐观些、勇敢些。然而,世界是很冷酷的,既然有黑暗面存在,为什么回避它呢?一旦我们必须面临黑暗的时候,岂不是格外的失望惶恐,不知所措吗?

不要希望人类是完美无缺的,你必须面对黑暗,承认很多人都是自私的,人们的善意是有限度的,许多时候,仁爱是有条件的,而人与人之间的好感时常需要建立在彼此的利益上。不要奢望人们一点也不虚伪,你只能希望人们在虚伪之中仍不忘善良,并且希望人们能在该诚恳的时候诚恳,这就够了。

不要对这个世界失望,我们生就这个样子。有优点,也有缺点;有可爱的地方,也有令人失望的地方。能承认这些,我们才可以用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对人生太苛求是不会快乐的!  


36、 积极地看待问题

其实世事并无好坏, 全看你们怎样去想。对我来说, 它是个牢狱。

《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二场


哈姆雷特由于悲观失望,把丹麦看成是牢狱,使自己更加消极,错失了许多报杀父之仇的机会,甚至差一点儿不复仇就自杀了。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问题就在于我们用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它们。在看待事物时,你应考虑事情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如果你总想着事情糟糕的一面,那你就永远也快乐不起来;如果你总想着事情好的一面,哪怕是不好的事情,也会产生良好的愿望与结果。

有些人认为,他们现在的心态是周围环境造成的。但事实上,如何看待世界、把握人生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只要你摆正心态,专心走自己的路,你会发现环境是无法左右你的。

在人的本性中,有一种倾向:我们把事情想像成什么样子,事情就真的会成为什么样子。

一个人所持的心态往往决定他一生的命运。一个积极心态者并不否认消极因素的存在,他只是学会了不让自己沉溺其中。一个积极心态者常能心存光明远景,即使身陷困境,也能以愉悦的心态走出困境,迎向光明。积极心态能使一个懦夫成为英雄,从心志柔弱变为意志坚强。

你的心态是你——而且只有你——惟一能完全掌握的东西,控制你的心态,并且利用积极心态来引导你的思想,控制感情,决定命运。

越来越多的人在高呼心理危机,我们的心态也许真的存在这样与那样的问题,但相信这一切是可以解决的,假如你愿意改变自己,首先得从改变心态开始。只要改变了心态,就改变了“世界”,你就会在人生道路上畅通无阻。


37、邪念使人失去理智

福斯塔夫:我现在才明白我受了你们愚弄,做了一头蠢驴啦。

福德 :岂止蠢驴,还是笨牛呢,这都是一目了然的事。

福斯塔夫:原来这些都不是精灵吗?我曾经三、四次疑心他们不是什么精灵,可是一则因为我自己做贼心虚,二则因为突如其来的怪事,把我吓昏了头,所以会把这种破绽百出的骗局当做真实,虽然荒谬得不近情理,也会使我深信不疑,可见一个人做了坏事,虽有天大的聪明,也会受人之愚的。

爱文斯:福斯塔夫爵士,您只要敬奉上帝,消除欲念,精灵们就不会来拧您的。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第五幕第五场

当福斯塔夫受到培琪大娘和福德大娘等人的联合捉弄之后,不由得羞愧至极,好在他终于认清了自己由于心存邪念而做出了愚蠢的行为,此时的福斯塔夫也算是有一些自知之明。

福斯塔夫本人并不愚蠢,甚至在许多事情上比别人更加聪明,可是他为什么在被捉弄以前没有看清福德大娘等人对他进行的“荒谬得不近情理”的欺骗呢?正如他自己所说,“一个人做了坏事,虽有天大的聪明,也会受人之愚的”。要想理智地看清问题,首先就要保持心灵的清洁,当心中存在太多邪念的时候,理智就会被远远地抛到一边。

在任何环境、任何情形之下,人们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有些人在私欲的作祟和外界的引诱下,常常会因为欲念太多而不能正确地判断是非,理智被欲念所左右,最终不仅欲念不能得到满足,反而会因此而遭受丧失理智的痛苦。

更重要的是,当一个人不能在私欲和外界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完整的理智时,他将要失去的其实远比他想要得到的多。如果在淫欲面前,福斯塔夫能够用充分的理智来克制,他就不会把那些破绽百出的骗局当成真,也就不会做贼心虚地受那些“精灵”的摆布。

其实即使人类发展的脚步已经走过了几百年,人们还是不能避免再犯“福斯塔夫式”的错误。这是因为太多的人仍旧不能克服私欲和邪念的诱惑,一旦理智被私欲所代替,那么受愚弄的后果就不可避免。像生活中那些以身试法的抢劫犯,难道不都是被“无本暴利”的欲念冲昏了头脑吗?最后他们还要怪自己“一不小心”受了他人的欺骗和引诱,事实上,愚弄他们的正是邪念本身。再看那些因为贪图蝇头小利而被人欺骗的人,他们真是既令人同情又让人痛心,他们自己在被骗之后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实在是“贪小便宜吃大亏”。

如果上了当、受了骗之后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还算幸运,倘若执迷不悟、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利益”或“好处”,那最终只能悔之晚矣。


38、不尝试永远不会成功

成功失败,在此一试。

斯兰德,《温莎的风流娘们》第三幕第四场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当时印象极为深刻,所以虽然事隔多年却依然能记得大概:

有一家人的生活十分穷困,不过在经过了几年的省吃俭用之后,他们还是积攒了购买去往美洲的下等舱船票的钱,他们打算到富足的美洲去谋求发财的机会。

为了节省开支,妻子在上船之前就准备了一些干粮,因为船要在海上航行十几天才能到达目的地。孩子们看到甲板上豪华餐厅里的美食都忍不住向父母哀求,希望能够吃上一点,哪怕是残羹冷炙也好。可是父母不希望自己一家人被那些用餐的人看不起,所以在之后的几天里,每逢到了甲板上豪华餐厅的用餐时刻,父亲都要守住自己所在的下等舱门口,不让孩子们看到那些美味的食物。于是,孩子们就只能和父母一样在整个旅途中都吃自己带的一些干面包和饼干。

其实父母和孩子们一样渴望得到豪华餐厅里的美味食物,不过他们一想到自己空空的口袋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旅途还有两天就要结束了,可是这家人带的干粮已经完全吃光了,剩余的两天总不能饿着肚子度过吧。实在被逼无奈,父亲只好去求服务员赏给他们一家人一些剩饭,听到父亲的哀求,服务员吃惊地说:“为什么你们不到餐厅去用餐呢?”父亲无可奈何地回答:“我们根本就没有钱。”

“可是只要是船上的客人都可以免费享用餐厅的所有食物呀!”服务员的回答令父亲大吃一惊,他几乎要跳起来了:“你说什么?我们一家人原本可以不用啃着干面包来度过这次旅途的?”

上面故事中一家人的经历或许值得我们付出自己的同情之心,可是一定有人不由得在心里问:“为什么他们不去尝试着到餐厅去问问就餐情况呢?”是啊,如果他们当时肯问一问就不至于在一路上都啃干面包了,更何况肚子里的饥饿和对美食的向往使得这一家人根本就无法快乐地享受这一次难得的旅途。他们不去问船上的就餐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去问的勇气,因为他们在自己的脑子里早就为自己设了一个限——穷人不可以到豪华的餐厅里享受美味的食物,于是他们就错过了十几天享受美食的机会,而且还失去了一次对美妙旅途的享受。

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没有勇气尝试而无法获得成功的事情其实又何止这些,而且由于勇气不足而错过机会给人们造成的损失又岂是我们所能想到的。也许你几番尝试,最终也不见得就会取得成功,但是如果你不鼓足勇气去尝试,那就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

很多人抱怨上天不赋予自己成功的机会,感慨命运如此捉弄自己。其实机会就在我们身边,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害怕困难和挑战而自行放弃了,而这些机会一旦丧失,就很难重新拥有。这也正是那些怯懦软弱者经常无法成功的原因。很多时候,只要我们积极地尝试过、努力过,纵然没有取得成功,但我们毕竟拥有过为了目标而奋斗的经验,而且我们的精神意志也会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逐渐得到锻炼和提升。


39、 成功者唤醒自己

许多事情之发生,都像是在谴责我,鞭策我那已钝的复仇心志向前!假如一人整天只晓得吃与睡,那他还算是什么东西?他只不过是头畜牲而已。

……

其实,我有足够的动机、心志、力量与办法来完成此事,也有许多明显的榜样在鼓励我。瞧这庞大的队伍,它的统帅是个年轻娇嫩的王子;他仗着勃勃之勇气与天命之雄心,罔顾不测之凶险,拼着血肉之躯奋然和命运、死神与危机挑战。这全为了小小一块弹丸之地!

真正的伟大,并不只是肯为轰轰烈烈之大事奋斗,而是肯在一区区草管中力争一份荣耀。而我呢?我的父亲遭受惨杀,我的母亲被玷污,我的理智与情感均被此深仇激动;而我却无所行动。我该多么的惭愧,当我见到这两万名军士,他们甘心于一念之间,为一虚名而视死如归的步入他们的坟墓;全为了争取一块连埋葬他们尸骨都不足之地。

啊,从今开始,我必痛下浴血之决心,否则一切将枉然!

《哈姆雷特》第四幕第四场

挪威王子浮廷布拉斯的行事风格,不像哈姆雷特那样优柔寡断。他不仅以实际行动证明他是位英勇的将军,而且早已身经百战,即使只是荣誉稍微受损,他也会起而奋战。他的出现震撼了哈姆雷特,这让他想起了自己愚蠢的行为。正如哈姆雷特所说,浮廷布拉斯的勇气与精神向他“宣告”,让他无法继续逃避,他无法不正视自己优柔寡断的行事风格。

当人生遭逢不如意时,大多数的时候,有些人就和哈姆雷特一样,非但不自我反省,反而拼命寻找失败的借口。他们认为一切的错都是这个世界造成的,因为它令人失望,而且又不诚实。他们想办法将一切合理化,告诉自己,反正他们也无能为力,这个情形根本是无可救药了。

可是,不一会儿,剧中又会出现另外一种人,只要他一出现,就如同向其他人宣告,只要肯做,一切都是有希望的。无论何时,只要无法下定决心,例如你不希望自己如此不修边幅,或是像哈姆雷特做事老是一拖再拖,或是你常为自己找借口,你就会希望有人可以出现并提醒你。

这个“告知者”通常原先是处在和你类似甚至更糟的环境中,但是他已经突破重围,而你却仍困在其中。对方很可能对你的处境毫无所悉,但是,只要他一出现,就逼得你不得不去面对自己的缺点。

这个情形就像是他在提示你,告诉你还有更高的理想可以追求。他正如同一面镜子,你可以看到自己的真实面目,找出改善的方法。就像浮廷布拉斯之于哈姆雷特,任何的“告知者”对你来说都等于是潜在的信差。只要你了解了他所传递给你的信息,你的生活就会得到重大的突破。因为你终于知道,只要肯做,无论何时都不会太晚。


40、简单是金

把纯金镀上金箔,替纯洁的百合花涂抹粉彩,将紫罗兰的花瓣洒上香水,研磨冰块使其光华,或是替彩虹加添一道颜色,或是企图用微弱的烛火增加灿烂太阳的光辉,实在是浪费且可笑的事。

萨立斯伯雷,《约翰王》第四幕第二场

当约翰王提出再度为自己加冕的时候,不仅萨立斯伯雷,还有彭勃洛克都向约翰王提出了“在复述中显得絮烦可厌”的建议。

约翰王想再度加冕的原因是基于对“再度为欢悦的眼睛所瞻仰”的向往,可以说他的这种想法完全来自于自己的虚荣心,为了虚荣,他宁愿使十分简单的事情变得更加复杂。而萨立斯伯雷则提出,“那为众人所熟识的旧日的仪式,已经在这次典礼中毁损了它纯真的面目;像扯着满帆的船遇到风势的转变一样,它迷惑了人们思想的方向,引起种种的惊疑猜虑,不知道披上这一件崭新的衣裳是什么意思。”彭勃洛克对于此事提出的意见同样十分中肯,他说:“当工人们拼命想把他们的工作做得格外精巧的进候,因为贪心不足缘故,反而给他们原有的技能带来损害;为一件过失辩解,往往使这过失显得格外重大,正像用布块缝补一个小小的窟窿眼儿,反而欲盖弥彰一样”。

无论约翰王是否接纳两位聪明大臣的意见,萨立斯伯雷与彭勃洛克的明智都已经通过自己的言行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不赞同把原本简单的事情人为地弄得更加复杂。当看到他们二位提出的观点时,也许很多人都能想到现代管理学上著名的法则,即“奥卡姆剃刀”法则,这一法则提出,“如无必要,匆增实体”,其倡导的是“无情地剔除所有无用的累赘。”这就像现代许多高效率人士提倡的那样:让事情保持简单!

莎士比亚是热爱简单的。“我对简单情有独钟”,这句著名的台词经常被引用。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我们不得不认真应对生活带来的种种挑战。我们总希望自己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可以找出最得体最适用的解决方法,却往往不自觉的将自己带入了一个更加复杂混乱的境地。渐渐的,我们忽略了生活的本质,这几乎成了现代人的通病。其实事情本身都非常简单,最好的解决方式也就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却往往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

有一个网球教练对学生说:“如果一个网球掉进草地里,应该如何找?”有人答:“从草地中心线开始找。”有人答:“从草地的最凹处开始找。”有人答:“从草地最深的地方开始找。”教练说:“正确的做法是,从草地的一头搜寻到草地的另一头。”成功就是这样简单,踏踏实实,从一数到十不要跳过就可以了。

是的,简单是金,最伟大的艺术是简单的,就像是“为自然树立的一面镜子”;最珍贵的感情也必定是简单的,就像是人们常说的“君子之交淡若水”……

莎士比亚提醒我们,不要“替纯洁的百合花涂抹粉彩”,也不要“替彩虹加添一道颜色”。


41、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因循观望的人,最善于惊叹他人的敏捷。

克莉奥佩特拉,《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第三幕第七场

倘使做一件事情就跟知道应该做什么事情一样容易,那么小教堂都要变成大礼拜堂,穷人的草屋都要变成王侯的宫殿了。一个好的说教师才会遵从他自己的训诲;我可以教训二十个人,吩咐他们应该做些什么事,可是要我做这二十个人中间的一个,履行我自己的教训,我就要敬谢不敏了。

鲍西娅,《威尼斯商人》第一幕第二场  

只有弱者才会因循观望地等待,优秀之人不会等待成功的到来,而是寻找并创造条件,立即行动,不断行动,让别人惊叹他的敏捷。

永远是你采取了多少行动让你更成功,而不是你观望了多长时间,这些对你毫无意义,因为它们还没有被转化为行动。不管你现在决定做什么事,也不管你制定了多少目标,你一定要行动。

诚然,因循观望或者坐在那里说大话总比起来行动要容易得多,正如鲍西娅所说的那样,“倘使做一件事情就跟知道应该做什么事情一样容易,那么小教堂都要变成大礼拜堂,穷人的草屋都要变成王侯的宫殿了”。正因为做一件事要比知道应该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困难得多,所以人们总是愿意坐在那里侃侃而谈,而不愿意迎着现实的困难起步前行。

可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坐在那里侃侃而谈,那么事情就永远不会取得任何一丝一毫的进展,倘若人人都只知道空谈而不采取实际行动,那么整个社会都无法继续向前进步。所以,莎士比亚提醒我们,马上行动,不断行动,这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行动是梦想的开始,成功需用实际行动换取。“他人的敏捷”是靠行动得来的。你想有所收获吗?最起码要先付出行动。问题就是如此简单。

爱尔兰女作家玛丽·埃奇沃斯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一个时刻像‘现在’这样重要,不仅如此,没有‘现在’这一刻,任何时间都不会存在。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或能量不是在现在这一刻发挥作用。如果一个人没有趁着热情高涨的时候采取果断的行动,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实现这些愿望的可能了。所有的希望都会淹没在日常生活的琐碎忙碌中,或者会在慵懒闲散中耗掉。”

生活中,有美丽的愿望当然是好事,但一味地空想、观望,非但不会有所收获,而且会耽误了你的进取。世界上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人或事,你也不要在这上面存有幻想。

人们总是希望得到美好的生活,但是他们却不愿意为此付出代价。很多人甚至连一丁点儿的行动都不愿意付出,只是盼望着天上能够掉下馅饼,多么愚蠢而可悲的事情啊!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赶快启动你的机器,马上行动,不断行动,开始人生的航程。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将理想与现实画上等号。萤火虫不断地飞舞才会让人发现其光芒,而人就是由于不断行动,才展现出生命力及活力。

人生没有机会供你等待观望。你要作出决定,不断行动!不断行动才会产生结果,不断行动是一切成功的保证。你只要一步步地去做,你也会惊叹于自己的敏捷。


42、定下一个方向

许许多多的事情只要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不妨分头进行,就像从各个不同的方向射出的箭,射向一个目标。

坎特伯雷,《亨利五世》第一幕第二场

坎特伯雷大主教建议亨利王把主要兵力集中于国内防守,以免只顾着四面出击,而“叫恶狗扑身,丧尽了咱们民族的勇敢与政治上机警的英名”。坎特伯雷大主教通过一系列排比句,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观点,“扎紧藩篱,不许野狗钻进来”。

坎特伯雷清醒地认识到了当时的政治形势,不论他对当时的军事战争情况是否有深刻了解,但是仅凭他提出的“集中目标、合力实现”这一观点,我们就可以了解他的英明和智慧。

无论是在军事战争还是在其他情况下,如果不能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如果所有人不能朝着这个共同的方向而努力,那最终的结果就只能是失败。只有在确定了共同目标之后,不断地朝着这个既定的奋斗方向而努力,事情才有成功的可能,这也是所有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先决条件。

如果目标不够科学和明确,人就会像一只“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飞乱撞,也许今天会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会计师而找老师学习,明天又会为了成为一名文学家而到处搜集材料,到了后天又不知道在为了什么样的不确定的目标而忙碌了。缺少明确的目标,还容易使人们的精力过于分散,时间分配也显得杂乱无章,通常只能是空忙一场一事无成。

所以,莎士比亚提倡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定下明确的目标,然后再围绕着这个奋斗方向而踏踏实实地不断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获得成功不再是纸上谈兵。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自恃才智过人、样样精通,于是就不屑于像一个“普通人”那样一步一步地向着一个方向努力奋斗。既想达成这个目标,又想完成那个心愿,同时又想使另外一个理想变成现实,于是就四面出击。结果在哪个方向上都没能取得太大进展,而那些他们认为“普普通通”的人,通常却能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在某一领域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的原因就是“普普通通”的人比样样精通的人更能坚守在同一个方向上不懈奋斗。所以说,无论你具有多少能力和才华,你都得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一个特定的目标上,并且自始至终坚持这种做法。

明确的目标能使你看清使命,产生动力。目标明确了,对自己心目中喜欢的事物便有一幅清晰的图画,你就会集中精力和资源在你所选定的方向和目的上,你也会因此更加热心于你的目标。

目标能使你集中精力,把握现在。目标对目前的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也就是说,现在所做的,必须是实现未来目标的一部分,你才能重视现在,把握现在。

成功人士都会把全部的精力只集中于一点,执着地追求自己的事业。如果这条路行不通,他会试着去尝试其他的方法,但他们的目标是专一的。不管他们所做的是什么,都是朝着这个明确的目标前进。

莎士比亚提醒我们,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做事,但一定要“环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目光始终要盯着一个方向,把你所有的箭都射向一个靶子。


43、 追寻自己的梦想

大理石或王子镀金的墓碑,没有比我这些有力的诗活得更长久。

十四行诗第55首

这是莎士比亚作品中最优美的句子之一。通过他的154首十四行诗,莎士比亚向人们传达了这样一种愿望:即使大理石、镀金的墓碑都会腐朽,但是他用心撰写的诗篇却会亘古流传、永垂不朽。

当人们在茶余饭后细细咀嚼莎士比亚的诗句时,不由得对他的这一愿望会心一笑——莎士比亚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这一愿望,如今,已经流传于全球各个地区的莎士比亚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莎士比亚能够活到今天,我想他一定会为自己美好愿望的实现而感到开心不已。事实上,在他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他就一直坚定不移地相信这个梦想一定能够实现。直至今天,我们仍称他为不朽的莎士比亚,他的名字将随着他不朽的作品继续流传千秋万代。

梦想是任何成就的试金石。有梦想才能成就事业,这是千真万确的,尤其当梦想与特定的目的、毅力及将梦想转化成事实的炽烈欲望结合时,梦想更会显出强大的力量。

任何一个想在事业中成功的人,都必须对自己的未来抱有热切的梦想。只有如此,才能确保那种炽烈渴望胜利的心境,而这正是成功的根本要素。

每个人都想成功,都会祈愿拥有它,但只祈愿不会带来成功,如果能把梦想成功的心态,变成熊熊燃烧的希望之火,然后订出追求成功的明确方式和计划,并且以毫不认输的毅力来支持这些计划,如此一来,便会带来成功。

一个想做成“什么人”或“什么事”的梦想,便是成功者飞翔的起点。一有挫折就放弃梦想,变得怠惰,缺乏雄心斗志,这样的人是永远也不会成功的。

心理学家曾明确指出:“当一个人满怀希望并真的准备好去做一件事时,这件事自然会出现。”莎士比亚心中已准备好让自己的作品超越时间,流传下去,不仅如此,他还不断努力,坚持创作,于是他的梦想实现了。

也许有人会想:“我又不是莎士比亚。我什么都不是。我连一封感人的信都写不好,更别说是不朽的文学作品了!”但是没有关系,你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努力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这样你也会变得伟大与不凡。


44、44、注意自己的名誉

福斯塔夫:啊!她用贪馋的神气把我从上身望到下身,她的眼睛里简直要喷出火来炙我。这一封信是给她的。她也经管着钱财,她就像是一座取之不竭的金矿。我要去接管她们两人的全部富源,她们两人便是我的两个国库;她们一个是东印度,一个是西印度,我就在这两地之间开辟我的生财大道……

毕斯托尔:我身边佩着钢刀,是个军人,你倒要我给你拉皮条吗?鬼才干这种事!

尼姆 :这种龌龊的事情我也不干;把这封宝贝信拿回去吧。我的名誉要紧。  

《温莎的风流娘们》第一幕第三场

谢天谢地,但愿你这屋子里没有男人!可是半个温莎城里的人都跟在你丈夫背后,要到这儿来搜寻这么一个人,这件事情却是千真万确的。我抢先一步来通知你,要是你没有做过亏心事,那自然最好;倘然你真的有一个朋友在这儿,那么赶快带他出去吧。别怕,镇静一点。你必须保全你的名誉,不然你的一生从此完啦。

培琪大娘,《温莎的风流娘们》第三幕第三场

有人问上帝:“亲爱的主,请你告诉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上帝回答他:“孩子,成功从来就没有秘诀。”来人不死心,仍旧追问:“那么实现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求您一定要告诉我。”上帝告诉他:“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直、公平、诚信,所有这些都来自于你对名誉的态度。”

无论是事业的成功还是生活的幸福都离不开良好的名誉。林肯做律师时,他的生活一度陷入极其贫困的境地,当时有人花重金请他为一位犯了罪的人进行无罪辩护,虽然凭借林肯的才能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他却拒绝了对方的要求。他说:“我不能做这件事情。因为在法庭上进行陈述时,我的心中一定会忍不住这样想‘林肯!你是说谎者,你是犯罪者的帮凶!’我相信,那时我会忘形,而这样高声地说出来!”正因为十分重视自己的名誉,所以无论在生前还是生后,林肯都受到了世人的敬仰。

良好的名誉是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最重要资本。有些人知道名誉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始终尽可能地保持自己心灵的洁净,不把信义和正直当成一件商品来出售,也不会为了金钱、势力和地位等出卖自己的人格,不会做损害自己名誉的事情。所以他们最终即使不能获得更多的金钱和更强的权势,但是他们在周围人心目当中的地位却是不可撼动的,他们至少拥有实现未来成功的最深厚资本。另外一些人则无视名誉的重要性,他们把眼前的金钱和权势当作最根本的追求对象,为了这些他们甚至视名誉如粪土。结果呢?当他们失去了最根本的人格操守的同时,也失去了周围人对自己的信任,最终他们拥有的一切也将如失去根基的大厦一般轰然倒塌。


45、贫富不能决定人生价值

当我是一个穷人的时候,我要谩骂,说富有是惟一的罪恶;要是有了钱,我就要说,只有贫穷才是最大的坏事。

《约翰王》第二幕第一场

约翰王的个人品质实在令人无法恭维,他说的话简直可以用“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形容。约翰王认为贫穷与富有是决定一个人好坏的惟一标准,这一谬论其实用他自己的亲身实践就可以得到证明:他本人最后拥有的财富并非一般人所能拥有,但是他的品质修养却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推崇和尊敬,这对于富有的他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尖锐的讽刺。

其实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这种外在的财富与内在的品质之间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人们更不能因为自己是穷人就大肆抨击有钱人是“为富不仁”,也不能因为自己的腰包中有一些金钱就嘲笑穷人是“人穷志短”。

真正的品质高洁者不论贫富都会显现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他们赢得众人尊敬的不是金钱,也不是权势,而是内在的高尚品质。有的人家徒四壁,但是其内心却无比充实,别人与其在一起时也能感受到他的博学多知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社会发展的一个促进;有的人虽然家境富裕,但是其言行举止却极不入流,他们的内心有如荒芜的沙漠,缺少纯正心灵的滋润;有的人真的是人穷志短,越穷他们越是自暴自弃,成天干一些偷鸡摸狗的勾当,结果就越是被人看不起; 有的人富有却不乏仁慈,他们的财富靠的是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日积月累,他们理财的智慧和高尚的品质一样值得人们学习和颂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