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店对联怎解析?

 雪峰读书 2012-03-02

     

                   酒店对联怎解析?

 

    自古至今的对联中,不少是描述酒文化的。有的悬挂在酒楼门前,有的张贴于酒席厅内,它是一种雅致的陈设,也是诗化了的广告。同时,更是一种文学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解析起来非常有趣。

    旧时代的对联多以对仗、对偶的句式,形象而又凝练地概括与表现了酒的内涵、饮酒的乐趣、酒楼的品味。当然,酒联并不都是挂在酒楼之上的,也有不少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上的。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有的则是从从历史名诗中截取出来的,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们说,酒联同其他对联一样,都可以解析为“浅深皆成趣,雅俗均可赏。”有的酒联以飞鸟化凤,游鱼成龙作烘托,极力夸张自己主张的酒好。如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主选人赠酒联写到:“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酒糟抛河,游鱼得味成龙。”归国后,主管部门也赠了一副:“风来隔壁三家醉;雨过开瓶十里香。”

    所谓酒联俗的那些也十分有趣。见一家酒店对联:“早进来,晚进来,早晚进来;多吃点,少吃点,多少吃点。”横批是“不厌其饭”。文字顺构思巧,可惜有点儿拽衣乞求之相。还有“座上不乏豪客饮;门前常扶醉人归。”不但使人读起来有味,而且还非常逗趣。如果说是上述酒联有些低俗的话,那么要比“福”字倒写进步多了。

除此以外,以醉写人、以醉寻乐的酒联也不少,但醉态不雅,所以“醉”字入联一般还需要做点艺术加工,或幽默,或调侃,或以醉眼看世界。如,“入座三杯醉者也;出门一拱歪之乎”,“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这样的酒联多带有自嘲的意味“开琼筵以坐花;飞羽殇而醉月”,“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是一种醉眼惺忪观风月之意。“怀中倾竹页;人面笑桃花”,“一束莲叶穿心过;两条桃花上来”,以容颜的变化和景物的交映,间接地描绘出了酒酣而未到醉状之态。还有“美酒饮至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之类的酒联,含义含蓄模糊,颇有点儿自我伤感的意味。但也不尽然,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取其趣。

    酒联有趣,但也不乏因酒联而得福之例;相传清代浙江嘉兴的“东兴酒店”生意萧条,濒临倒闭。后乾隆皇帝到此题了“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的酒联,才使东兴酒店起死回生。其中“酒管”谐音“酒馆”,“喝罢”谐音“喝吧”一语双关。同时,还巧妙地嵌酒店“东兴”之名号,自然贴切。

    清乾隆三十八年,乾隆皇帝与纪晓岚微服私访至承德下板城,突闻酒香扑鼻,君臣二人抬眼一望,只见路边一店酒旗高挑,上写“庆元亨”三字。遂进店畅饮,酒兴之余,乾隆帝出了个“金木水火土”上联,纪晓岚才思敏捷,巧对“板城烧锅酒”下联,实为妙对,乾隆帝于是御笔书写此妙对,并钦赐庆元亨酒楼,自此,板城烧锅酒与庆元亨酒楼名扬天下。

    为人臣子的纪晓岚对出的下联“板城烧锅酒”,五个字的偏旁是“木土火金水”,依序正好受乾隆皇帝上联中的“金木水火土”所克,形成了一种上克下、君克臣的关系,此正为该联的绝妙之处。

    从现代的观念来看,酒店的酒联既是一种人们所熟悉的文学形式,也是商家进行宣传、推销的广告方式。这两点往往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令人回味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