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游好去处--石泉汉江燕翔洞

 zsw77792 2012-03-02
 

    燕翔洞坐落于石泉县城南50公里的熨斗镇,燕翔溶洞位于富水河上游河岸的陡峭悬崖下,生成距今已有数亿年的历史。被誉为鬼斧神工的地上龙宫。洞内常年流水,冬暖夏凉。洞顶倒挂钟乳石,地上有笋有柱有钟,千形百态,悬天连地;洞中有厅、有殿、大者可容千人;洞中有洞、洞上叠洞,洞壁有窟、窟中有景。整个洞穴构成一座美丽的水宫石府,堪称西北乃至国内保护最完好、洞内景观最丰富、体量最大的溶洞群之一。经专家考证,燕翔洞洞内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寒武系生态石灰岩溶洞群,生成至今已有5亿年历史,洞内钟乳石、石笋千姿百态,形成的如“黄土高原”“春之花”“秋之实”“长白雪松”“五彩流瀑”“九寨风情”等独立景点达几十处之多。
    汉江燕翔洞生态旅游风景区,是一个生态保护十分完好的景区。沿途汉江相伴,有莲花石风景区、石佛古寺、香柏石岩、仙鱼泉洞、鲤鱼上坡、灵雀山等景观。燕翔洞洞中有水,洞顶倒挂钟乳石,钟乳石千奇百状悬天连地,有石筝、石柱、石钟。洞中有厅有殿,大者可容千人。洞中有洞,洞上叠洞,洞壁有窟,窟中有景。洞中的钟乳石数量多,个体大,形象奇特,构成一座美丽的岩宫石府。燕翔洞在富水河峡谷之中,左右有奇峰耸峙。洞前流水淙淙,山岩绿树葱茏,古木缠藤绕葛,树枝莺鸟号春,田野花草溢彩。
    燕翔洞与长岭大峡谷,苗家古寨、狮子岭、驼峰山、熨斗古镇、灵雀山共同组成一个风光迤逦生态完美方圆0平方公里的自然风景区。她以鬼斧神工的造化,悠久的历史背景,完美的生态环境,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人。她的美,离不开秦岭的蕴育;她的秀,离不开汉水的滋润;她的纯朴,离不开千百年在热土上辛勤耕耘的人民;她的深厚,离不开石泉古城朝朝夕夕的记忆;她的神奇,更是苍天大地的恩赐。
    风光旖旎景色秀
    地上龙宫——燕翔洞沿着悠悠的子午古道,穿越秦岭——这个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山脉,神农氏在这尝百草而济万众,炎帝部落在此生息壮大,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靠它的山水给养而走向辉煌。今天,秦岭又作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的一座天然宝库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它山青水秀,气候宜人,生态条件优越,自然景观独特秀丽,千万种珍稀动植物生息于此。作为地球的礼物,作为中国南北方的分界岭,作为中国的名山,它当之无愧。
    穿行于子午古道,魏蜀相争的撕杀声、飞骑贡荔枝的马蹄声、脚客背负丝绸在走向大都长安的身影、茶马古道的铃音,在崇山峻岭中回荡。及至汉江之滨,一座千年古城——石泉以其清新的秀容展现在面前。石泉因其城南石隙多泉,“泉水清冽、经流不息”而得名“石泉”。石泉自西魏建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迄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和繁衍。秦汉时期的长安坝遗址,清初“湖广填四川”的遗迹——禹王宫、江西会馆,以及现存的清代道光年间的西城门、东城门、南城门还能依稀看到古时石泉的繁貌。
    石泉处处碧山幽水、奇峰秀岭、繁华蔓草、修竹茂林,组成了一个少有的自然生态宝库。秀美的山川、悠久的历史,蕴育了石泉久负盛名的八大古景——银屏秋月、汉江晚渡、石磨鱼梁、马岭朝阳、饶峰晚照、烟波灵洞、天池瑞莲、霹雳神峰。在这璀灿的繁星拱卫下,燕翔洞如日月当空,熠熠生辉。
    在石泉东南的熨斗镇,燕翔洞位于富水河上游河岸的陡峭悬崖下,是一个寒武系古生石灰岩溶洞群,生成距今已有数亿年的历史。燕翔洞自然风景区总面积40平方公里,主景区3.68平方公里。燕翔洞目前已开发的主洞深1000米,洞内面积约2万平方米,洞内有7个自然门,洞高0.5米至30米,洞宽2米至40米。据考证,燕翔溶洞实际长度应在10公里左右,是西北乃至国内保护最为完好,洞内景观最丰富,体量最大的溶洞群。燕翔溶洞洞中有水,洞顶倒挂钟乳石,钟乳石千形百态,悬天连地;地面有笋,洞中有石柱、石钟,奇形怪状;洞中有厅、有殿、大者可容千人;洞中有洞、洞上叠洞、洞壁有窟、窟中有景。洞中的钟乳石形象奇特,有的形似石舫;有的仟陌纵横,宛如一派水田;有金山银山、有孔明碑、有石冰川、还有石狮、石虎、石罗汉……万千景观,构成一座美丽的岩宫石府。
    燕翔洞外,沿富水河峡谷上行,奇峰耸立,流水淙淙,两岸绿树葱茏,古木缠藤绕葛,树枝莺鸟啼早,田野花香溢彩。长岭峡谷横亘一侧,肖家古寨高耸驼峰之巅;灵雀山寺钟声缈缈,古老的筒车悠悠旋转,散发着浓浓的乡情。
    燕翔洞所处的熨斗古镇就在山侧,其距今已逾上千年的历史。现存古街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当地民风古扑,在咿咿的士方言中穿行古街,仿佛时光倒流,令人流连忘返。当地餐饮特色极为突出,无论山珍野味、无论荤素、无论酒水,全源于自然均施以当地特色,实为天下美食。在这里听汉剧吃特色,使人凝在川中,划木船听渔歌,又似是身临江南别景。秦巴汉水的蕴育,石泉古城的历史积淀,赋予燕翔洞、熨斗镇浓郁的的历史文化神韵和独特的秀美风光。
    汉江恰似一条洁白的绣带,将石泉县城与燕翔洞紧紧连为一体。沿汉江水路前往燕翔洞又是一派奇丽风光。沿江两岸路经莲花石风景区,鲜鱼泉洞、鲤鱼上坡、石佛古寺、香柏石崖、洞沟瀑布等景观,其中尤以莲花石景区为最。莲花石位于石泉城东10公里处的汉江两岸,是独特的江岸型喀斯特地貌石群区,两岸岩石在汉江鬼斧神工的冲刷下,生出奇特的万亩石莲来。其卧、其挺、其花开者,其含苞者,恰如少女百姿;荷开如锦,莲叶如瀑、质如凝乳、香如流水!穿行期间,次第佳境,恰似在天上仙池徜徉一般,其景美不胜收。古诗有云:“白石磷磷出水崖,烟波万里两岸花;汉江日暮青如许,恰似风进荷叶家。”
    陕南是“丝绸之源”,川陕栈道就由石泉经过。丝绸、茶叶等古有的商品运输,途经石泉过汉江时,由于莲花石峡高水缓,两岸之间仅数十米宽,所以来往客商都从这里过江,从而形成了莲花石景区又一独特的人文景观——莲花古渡。古渡风采、桂花老街,穿行于斯,不禁让人步入悠悠历史的青卷之中。
    在莲花古渡与燕翔洞风景区之间是截汉江碧水于一臂的喜河水库长达几十公里的库区,它联结东西,将莲花石景区和燕翔洞风景区融为一体。从莲花古渡乘舟直下,沿汉江水路,秦巴山水,犹如百里画廊,美景无限,及至燕翔洞奇观,游人早已如痴如醉了。
    燕翔洞拥秦巴两脉之精彩,纳三秦大地之风华,随子午古道而名华夏,因汉江清流而达四海。她用自己的隽永、秀丽、深沉、神奇,吸引着我们走近她、亲近她、拥抱她……
    山水画廊——汉江三峡
    汉江三峡位于石泉县城南10公里处,从汉江莲花古渡而下,峡谷狭长,两岸青山对峙,峡中水域崔嵬蜿蜒,形成凤凰峡、柳溪峡、香柏峡三峡。此间,凤凰峡以莲花古渡和朵朵石莲著称;柳溪峡则以悠久的后柳古镇和鎏金蚕而闻名;香波峡则以巍巍的香波崖和画壁山而领秀全境。峡中,两岸群峰如翠屏展开,汉江则像一条绿色的绸带在峡谷中飘拂,别有一番秀丽和傲人的气质,有“秦巴山水画廊”之美誉。
    川蜀重镇——熨斗镇
    熨斗古镇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从安康入汉中和由陕入川的重要商贸货栈之一。古镇上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风貌古街区、古戏楼、关帝庙等,是陕南民风、民俗和羌族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并富有西北地区独有的陕南水乡吊脚楼,一派古色古香,典雅别致;在古镇游览,可欣赏古建筑,观赏特色歌舞表演,品尝和欣赏陕南水乡的饮食、酒釀、茶道、茶艺、以及参观婚礼、龙舟赛、抢鸭子、摸鲤鱼等地方游戏表演。古镇上集市繁荣,民风淳朴,令人回味无穷。
    人间仙境——富水河
    富水河发源于西乡县,流经石泉县熨斗镇,经汉阴县注入汉江,全长54.2公里,是汉江的重要支流,自古以来水资源就极为丰富。水质纯粹、清澈,像一颗藏在深山里的冷翡翠。嘉庆年间,石泉熨斗一带用作汲水灌溉的筒车多达六十多架,浇灌水田两千多亩。目前,熨斗一带恢复了一部分筒车,富水河畔又呈现出一幅筒车悠悠,稻花飘香的田园景象。河畔的西北第一洞燕翔洞、燕栖湖和富水河漂流,将使富水河闻名遐迩,也将使富水河成为一条真正的“富水河”。
    人文历史放光华
    生态民俗迥异:
    燕翔洞风景区一带与关中地区仅隔百十公里,但这里无论气候、生态、文化、生活习性、风俗习惯等方面,都与关中地区有很大的差别。天空常显云蒸霞蔚,云雾飘渺;地面常见江河纵横,水网环绕;乡间总是咿呀方言,炊烟袅袅;吊脚楼白墙青瓦;农家餐河鲜山珍……一派北国江南的秀丽景象让人产生无限神往。 历史文化深厚:石泉县境内主要居住有汉、蒙、回、壮、白、土等民族,民风淳朴,民俗多样,深受湖广移民文化影响。听汉剧饮米酒,使人疑在川中;划木船听渔歌,又似是江南别景。当人们寻找子午道的遗迹时,魏蜀相争的撕杀,飞骑贡荔枝的马蹄声,脚客背着丝绸走向大都长安的身影,茶马古道的铃音都会向你涌来。历史给石泉赋予了浓郁的历史文化神韵。清时张峻迹撰写的《石泉县志》记载:“云雾山,邑北,相传鬼谷子隐此。”以鬼谷子文化为依托的云雾山鬼谷岭是石泉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奇峰秀岭,山泉溪流之间,名花异草作渲染,古观古庙、名人遗迹点缀期间,大小景观百余个。观原始森林之貌,赏祥云秀野之景,品鬼谷文化之韵,探幽谷洞天之谜,成为燕翔洞人文风光旅游的主要特点。     旅游内容丰富:
    汉江燕翔洞生态旅游风景区有九大景区100多个景观点,是石泉县旅游资源相对比较集中、特点也十分突出的区域。聚集了优良的山、水、溶洞、古镇以及宗教、移民文化于一体,环境优美,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游客可尽情体验民俗风情,享受山林野趣,观赏溶洞奇观。在这里,游客既可以得到身心方面的放松休息,又得到了精神的慰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