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的心痛”,痛在哪里?

 熟年人生 2020-10-07

早晨,听到电台传来俞书记给市民小秦父亲病情关切的讯息。直到乘车赶到西区老年护理医院给丈母娘送菜归来的路上,还在思索俞书记那段意味深长的话:“你的心痛也是大家的心痛”。

市民小秦父亲患晚期癌症缺乏稳定的医疗环境,这是上海进入老年社会后普通老年人普遍缺乏良好医疗条件的一个典型案例。市委书记体察民情,所以才能说出“大家的心痛”。

上海普通老年人一旦因中风或其他原因全身瘫痪,需要到护理医院医疗,但是市区的病床往往一床难求。如患上晚期癌症所有医疗措施无法救治的话,人性化的临终关怀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这个更是属于稀缺资源,难以得到。老年社会的医疗护理需求已经大大超过现实供应的能量,故造成“大家的心痛”,已是不争事实。

产生“大家的心痛”的主要根源,俞书记的微博中已经点题:“遭遇一些制度缺陷的伤害”。这个制度缺陷就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养老体系还不够健全,社会养老福利保障制度还有待完善和改进。一方面,市区两级政府已经在养老财政扶持上投入了一定人力和财力。如,浦东新区政府,“十一五”期间就共投入养老补贴资金达2亿多,比“十五”期间增加5倍左右。但是,与日益快速增长的养老需求,还是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我们的医院、养老机构在加快建设老年病床,包括一些社会机构也在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事业,但是,发展还是处于不平衡状态。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事业还没有得到政府切实有力的扶持。

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在《熟年革命》一书中指出:人生最后十年、二十年的活法,是决定人的一生是否活得精彩的关键所在。老年生活是衡量个人一生幸福的最重要阶段,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国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方面。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上海老年人口增长进一步加速,预计到2015年,本市老年人口要占到30%。老年人口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纯老家庭和独居老人现象更加突出,非户籍老年人的服务更不可忽视。因此,要解决在老年服务事业中“大家的心痛”,上海迫切需要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步伐。

探索适应国际性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养老服务政策和制度。需要不断适应和满足本市在创新驱动和发展转型时期中的“五大”特点。一是作为经济总量已经比较发达的大都市,财政扶持应继续加大深度和广度;二是作为老年人口已经占较大比重的城市,财政扶持更应适应不同层次的老年需求;三是作为“四个中心”建设关键时期,养老服务需要为加快集聚优秀人才、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提升经济建设的安定社会环境服务;四是作为改革开放领先城市,如何以创新驱动作为主线,继续在养老的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大胆探索,争取在全国率先开创养老新的局面;五是作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又是积极打造世界级城市的上海,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应该跳出本市行政地理的空间范围,应该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与国际接轨,充分吸纳国际先进养老理念,充分利用长三角城市群的养老资源,同时应研究和适应城区和城镇两种不同模式的养老格局,实施公共服务的均衡布局。

上海应当结合实际充分借鉴和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积极实行“三个结合”。

紧密与家庭养老结合起来。鼓励有条件的子女照顾和护理好老人,政府给予适当的资金补贴和时间照顾。

紧密与住房政策结合起来。鼓励和扶持独居老年人通过住房调换(或几个独居老年人集中居住等),来相应改善独居的困境;鼓励和扶持子女和老人居住一起或靠近居住等。对与老年人居住一起的低收入家庭,可以提早享受政府提供的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鼓励和扶持有多余房屋可以租赁给年轻人居住的老年人,租赁房客(年轻人)愿意承担养老义务的,可以给与适当服务券补贴;倡导微型的养老组合形态等。

紧密与医疗护理密切结合。结合这次医疗护理保险改革,将“临终关怀”纳入养老财政扶持范畴。社区医疗卫生中心或社区中建立“临终关怀机构”的 ,或社会组织专门从事“临终关怀”服务的,政府应当进行购买服务。

            201231

媒体刊用:

“大家的心痛,痛在哪里”?

     ——《新闻晚报》2012年3月2日评论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