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媒体

 教技1001施晋晋 2012-03-02

                   教学媒体

(一)媒体与教学媒体

媒体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源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即存储并传递信息的载体和任何物质工具。从广义的角度讲,媒体的范畴是很广泛的,从书本、图片、模型到电影、电视,以及录音机与录音带、录相机与录像带、计算机与各种软件等,只要实现了信息传递都属媒体范畴。

媒体用于存储并传递以教学和学习为目的的信息时,成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传递教育、教学信息的载体和中介,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教学与学习的资源环境。

(二)媒体与教学媒体的发展史

人们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必须借助各种媒体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人类最早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是利用一些信号、简单声音、姿态和手势。后来又逐渐创造出一套非口头语言,如鼓声、火光、图画、音乐和舞蹈及其他形式的图形符号。这就是人类最早、最古老的传播媒体。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从媒体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1、语言媒体阶段

语言媒体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在交流方面特别是在记忆和传递知识以及表达较复杂的概念的能力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语言媒体具有的主要功能是:

符号的功能。语言是实物、现象的声音符号;

促进思维、表达思想的功能。语言能用来概括并形成概念,从而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扩大了认识范围,提高了认识的能力;

具有交流、传播的能力。

由于语言媒体具有符号、表达、交流的功能,因此,语言媒体发展在促进人类社会及教育的发展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即使在发展了多种多样现代媒体的今天,语言媒体仍具有其他媒体不能代替的力量。语言是人类交际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传播媒体。

语言媒体的局限性:语言符号比较抽象,常常需要用手势、表情、体态去辅助。口头语言只能在有限的距离内交流,而且瞬间即逝,难以保存。

2、文字和印刷媒体阶段

从语言的产生到文字的产生经历了几万年。最初采用文字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手写、手抄形式的书本大约出现在3,000多年以前。文字是书写的符号,语言的抽象表达,具有和语言同样的功能,文字的产生还使得语言得以保存,生产、生活经验得以记录下来,使得人们有可能把信息传播得更远更久。在纸张对发明以前,文字的书写和记者非常不便,当时只能将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竹简、金石、木板、布帛之类的物体上。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中国的蔡伦造出了一批良纸。纸是书写文字的方便工具,文字和纸的发明开创了人类信息传播的新篇章,人类除了口耳相传,还可以利用书写文字来传达信息,引起了教育方式的一次重大大变革。

从文字的出现到印刷术的发明又经历了几千年。公元450年,中国在南北朝时期出现的雕版印刷术;公元1045年宋朝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公元15世纪,德国人古腾堡受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影响,发明了效率更高的用金属活字印刷术书籍。从此,书籍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印刷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大量复制、存储并广泛传播,教科书的大量印刷使得大规模公共教育成为可能,17世纪产生了班级授课制,各种类型的学校相继开办,引起了教育的又一次重大变化,教科书成为学校教育的最重要的媒体。

3、电子传播阶段

19世纪末以来,电子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带来一系列新的传播媒体。人们把以电子技术新成果为主发展起来的传播媒体称为电子传播媒体。例如,幻灯、电影、投影、广播、电视、卫星电视、录像、录音、计算机及其课件等等。电子媒体的发展大大增进了信息的存储、传递和人类的信息传播能力和传播效率。电子传播媒体用于教育的优越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电子媒体使教学信息能够即时传播于广阔的范围,扩大教学规模和学习资源,打破时空的限制,为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提供了新的手段;

电子媒体不仅能传送语言、文字和静止图像,而且能传送活动图像,增强了信息的表达能力和教学的直观性,弥补了传统媒体在形象逼真、记忆检索、技能技巧和动作描写等方面的局限,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电子媒体可以记录、再现现场实况。还具有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的能力,从而为个别化教学、继续教育以及教学模式、方法的改进提供了物质条件;

电子媒体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能够实现非线性的资料查询;

新的电子媒体虽然具有上述优势,但它却不能替代传统媒体。比如印刷媒体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教学的重要工具,各种媒体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又有其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应相互补充,取长补短。

4、教学媒体的发展趋势

媒体及相关设备更加小型化和智能化;

电子传输系统急剧发展和增加;

各种媒体信息的数字化,媒体的融合、媒体的交互功能更强以及各种信息网络的发展。

(三)教学媒体的特性和分类

媒体是人体的延伸,例如,印刷品是眼睛的延伸;话筒是嘴巴的延伸;广播是耳朵的延伸;电视是耳朵和眼睛的延伸;计算机是大脑的延伸。

1、教学媒体的共同特性

(1)固定性:这是指教学媒体可以记录和存储信息,以供需要时再现。

(2)扩散性:这是指教学媒体可以将各种符号形态的信息传送到一定的距离,使信息在扩大的范围内再现。

(3)重复性:这是指教学媒体可以重复使用,如果保存得好,这些媒体可以根据需要,一次次地被使用,而其呈现信息的质和量稳定不变。

(4)组合性:这是指若干种教学媒体能够组合使用,相互促进信息表达的效果。

(5)工具性:这是指教学媒体与人相比处于从属的地位,是人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工具。

(6)能动性:这是指教学媒体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可以离开人的活动独立起作用。有时甚至可以代替老师上课。

2、教学媒体的个别特性

(1)表现力:指教学媒体表现事物的空间、时间和应动特征的能力。不同媒体的表现力不同。

例如,言语、文字是借助语义、语调及音响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来表现事物的特征;电影电视录像能够以活动的图像呈现正在变化中的过程和动向,能够调解事物和现象所包含的时间因素(快动作慢动作),能够从各个角度表现事物的行政、方位、距离等空间特征;幻灯投影和图片在表现空间特征方面和电影电视相似,但他们是以静止方式而不是活动的方式来反映事物的特征。

(2)重现力:指教学媒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把存储的信息内容重新再现的能力。不同媒体的重现力不同。

(3)接触面:指教学媒体把信息同时传递到学生的范围。如电视和无线电广播接触面很广,幻灯、录像、板书则只能限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如教室内。不同媒体的接触面不同。

(4)参与性:指教学媒体在发挥作用是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不同媒体的参与性不同。

(5)受控性:指教学媒体接受使用者操纵的难易程度。不同媒体的受控性不同。

3、经验之塔

美国教育家戴尔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当学习是由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戴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按照它们的抽象程度,划分为3大类11个层次,归为一个经验之塔来进行描述:

(1)做的经验:包括三个层次: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

(2)观察的经验:包括六个层次:观摩示范、学习旅行、参观展览、电视、电影、录音无线电静止画面。

(3)抽象的经验,包括两个层次:视觉符号、言语符号。

经验之塔强调了视听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其主要论点是:

塔的底层经验是最积极、最具体的红,学习者最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

教育应该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上升到抽象性的理念。有效的学习之路,必须充满具体经验。教育最大的失败,便是学生记上许多抽象的法则与概念,而没有具体经验作为他们的支柱。

教育不能止于直接经验,而必须要上升到理论,发展思维,形成概念。概念可供我们推理之用,是最经济的思想工具,它把我们探求知识的智力大大大为简化、经济化。

位于塔中部的是替代经验,它们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而且易于培养学习者的观察能力。

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媒体,可以使得教育更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

经验之塔理论所阐述的是经验抽象程度的关系,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4、教学媒体的分类

按印刷与否分类:印刷媒体、非印刷媒体

按传播范围分类:人际交流媒体、大众传播媒体

根据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流动的相互性分类:单向传播媒体、双向传播媒体

根据媒体对学生的影响分类:呈现刺激、要求反应、控制教学环境

根据媒体呈现的形态分类:听觉媒体的、印刷媒体、听觉——印刷媒体、静止图像投影媒体、听觉——静止图像投影媒体、活动视觉媒体、有声活动视觉媒体、实物媒体、人和环境的资源、计算机媒体。

根据媒体的物理性能分类:电声类媒体、光学投影类媒体、电视媒体、计算机类媒体。

()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1、学生接受的教学信息更为一致,教学信息传递更加标准化。

2、教学活动更加有趣。

3、提供感性材料,加深感知深度。

4、提供有效的交互。

5、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

6、有利于个别化教学。

7、可促进学习者的发现和探询学习活动。

8、促使教师的作用发生变化。

9、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

 ()教学传播和教学传播过程模式

1、传播和教学传播

传播是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人类利用各种媒体把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接受者的过程。

传播可分为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大类。按传播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新闻传播、教育传播、经济传播、娱乐传播、科技成果;服务传播。

教学传播泛指教育信息的传播活动,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选定合适的教学信息内容,通过媒体,把这些教学信息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过程。

2、传播过程的模式

传播过程是一种信息存宋体和交换的复杂过程。人们为了研究这一复杂过程,往往首先将这个过程简化为若干个组成要素,然后分析这些要素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相互的联系和作用,这样就构成了多种多样的传播模式。

 (1)香浓——韦弗的传播模式

         

这个模式,把传播描述为一种直线性的单项过程包括了信息源、发射器、信道、接收器、信息接收者以及噪声六个因素,这里的发射器和接收器起到了编码和译码的功能。传播过程中,还有一些噪声来源对它起干扰作用。

(2)香浓——施拉姆模式

施拉姆对香浓的传播模式作了改进加入了反馈,强调了只有信息源与信息接受者的经验领域有重叠的共同经验部分,传播才能完成。如下图 :


(3)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在施拉姆提出的循环传播模式中,标明了传播的双向性。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接受者都要根据他们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编码和译码。

本模式的着重点强调传播双向性,传授双方同时是编码者、释码者、译码者。

(4)贝罗传播模式

贝罗模式把传播过程的要素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信息源、信息、通道和接受者

信息源和接受者:影响信息源和接收者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的传播技术、态度、知识水平、社会系统以及他们所具备的文化背景。

信息:影响信息的因素有:符号、内容、处理

通道:指传播信息的各种媒体。包括了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触觉媒体、嗅觉媒体、味觉媒体。

该模式着重描写了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的基本特征。

3、传播过程基本要素不论哪种模式的传播过程,都包含五个基本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体、接受者和效果。

4、教师在教学传播过程中的任务

作为传播者,教师在教学传播过程中处于发送信息的一端,主要的任务是提供教学信息并对教学信息进行编码以及教学信息再反馈。

提供教学信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选择和收集适当的信息内容,以一种能使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组织和编排教学内容和材料。

对教学信息进行信息编码:把要传递的信息内容比如知识和技能转换为能够传递的信号比如声音信号、文字信号、图像信号等,以便传送出去。

教学信息再反馈:当学习者把接受信息后的反应反馈给老师,老师对学生反应进行译码、分析,然后对教学信息传播的效果再反馈给学生。

5、影响传播者和接受者传播能力的因素

影响传播者和接受者传播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传播技能:语言的传播技能,包括说和写的技能;非语言传播技能,包括了姿势、感情、动作等。教学传播的成功,选择和应用媒体的技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传播技能。

态度:三方面的态度影响传播者和接受者的传播能力:对自己的态度;对学科的态度;对接受者(接受者)的态度。传播者(接受者)对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的自信心,积极的自我意识,对学科的了解程度,是否喜欢这个学科,是否感到它很重要,都会大大影响传播的能力。例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将影响他们和学习者之间的有效的信息交流。

社会文化地位对传播能力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6、媒体使用的符号系统

媒体表征信息的三种符号系统是:数序符号:包括书写、印刷和口语所用的符号,也就是语言符号,语言是有序的,不能打乱;形状符号:包括图画、图表、地图等,是一种实际事物的抽象符号代表;模拟符号:包括音乐和动作的符号,模拟符号可分为视觉模拟符号如动作和听觉模拟符号如音乐。形状符号和模拟符号统称为非语言符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