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上海人和新上海人

 情系故乡 2012-03-02
 

 

老上海人和新上海人

 上海原本是个小小的乡村岛屿,本乡本土的人很少,通常自称本地人,本地人是原汁原味的上海人,他们纯朴、本分、安居乐业,无论是农民、工人,是教师、医生等在机关里做事的,还是在上层领域当干部的,或者是学者,相比较来说,本地人也是基本本色和外乡移民有所区别。为此,对上海人不可片面的一概而论来评说。
 
 上海确切地说是移民城市。解放前30年代、40年代战乱中,全国各地特别是江浙两省的人群,大批大批地涌进这个小小的岛屿城乡,众多的人群里贫富均由,富的开厂、开店;中层的做些小买卖;穷的打工,做些低微的杂事,社会中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往往被人看不起,他们很苦。外国人进入上海后,十里洋场也由此而起。
 老移民也所谓老上海人,他们原籍生活的地形、生活环境不同,使得他们的个性差异很大,然而统统混杂到上海,经过几十年的摩擦,形成了当今上海人的特性。比方说,浙江省宁波人,他们的家乡依山旁水,为此他们胸怀宽广眼光远、 吃得起苦又节约,封建礼教也很讲究,宁波人办事爽快,“乌龟碰石板,硬碰硬。”当时他们的祖先来上海大都是做生意的。绍兴人,我们都知道,绍兴师爷赫赫有名,精明能干,在上海他们多数开店为生;浙江省这两大人群在上海占很大比例。其次是苏北人,也就是说江苏省长江以北的,他们大多数很穷,不是他们好吃懒做,而是他们的家乡地势不好,十年九年荒,为了生存,大批大批的来到上海,他们很勤劳,吃得起苦,为此,社会上最起码的工作大都是苏北人包揽了,上海滑稽把苏北人当做笑料来演戏,其实这是很不好的,不尊重苏北人,没有他们,每个生活的常人何以生存? 
 老上海人群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界人士,多年来,相互之间各自吃过亏、受过欺压,各自懂得保护自己,渐渐形成了当今的上海人,他们精明、有胆略,他们善良,宽大、热情,他们往往不大会和他人计较,敢于付出,不图回报,这就是海派风格。
 
 新上海人,改革开放后,政策的宽容,使得大批大批的中外人士来到上海,当然各个领域都有,贫富都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机遇,造就了新的一大批“新上海人”,他们有的在上海拼打了二三十年,已经扎下了很好的根基;晚来的也在努力。新上海人,他们为自己的选择感到骄傲,然而,从我接触到新上海人来看,他们有老上海人初到上海的心理起伏,有对老上海人的一种防备和偏见,其实这是多余的。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和新上海人的付出分不开的,为了自己的家园更美好,为了自己的祖国更强大,何须分老上海人、新上海人,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这就是我对新老上海人的领会。
 
 下面三组老上海人在当时上海的营生画面,这个侧面和今天的主流其本相似,只不过社会制度不同,环境不同,当今的新上海人要幸福、快乐的多啦!只要刻苦勤奋,新天地将属于你们、我们、他(她)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