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所需要的成功学(节录自《陈安之成功学批判》)

 爱雅阁 2012-03-04
呵呵,近期看到一篇自认为很有价值的文章,贴在这里与圈子里的朋友共享。
 
 
一、陈安之成功学 = 赚钱学
二、陈安之成功学 = 心态激励学
三、陈安之成功学 = 精英成功学
四、陈安之成功学 = 销售成功学
五、陈安之成功学 = 力量型成功学
六、陈安之成功学 = 费力成功学
七、陈安之成功学 = 盲目成功学
八、我们所需要的成功学



   
陈安之是值得尊敬的。正如王阳所说,陈安之是百年难遇的奇才。
陈安之所倡导的成功学,确实蕴含着许多关于成功的真正道理。
这些道理,我们都或多或少地曾经了解过,曾经也有许多人帮我们总结过。
陈安之的才华在于,他能够把这些道理更明白、更浅显、同时也更深刻地表达出来,并且表达得非常漂亮、非常容易广泛传播。
因此,陈安之成功学就一下子进入了许多人的心中。
陈安之也就成为了华人成功学权威。
然而,陈安之成功学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
陈安之成功学从很多角度来看,都是比较片面的,都是有其局限的。
这些局限,减弱了陈安之成功学所带来的积极作用,甚至有时候,还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接下来准备用较多的篇幅,对陈安之成功学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展开深入的批判,以帮助人们对成功学有更全面的了解。
当然,这些批判只是一家之言,不一定很正确,也不一定很全面。
我们要的,是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陈安之成功学 = 赚钱学

目前的中国,最需要的学问,恐怕是“赚钱学”。
对大部分人来说,赚到足够的钱,是最切实际的人生目标,也是最重要的奋斗目标。
读书、上大学是为了将来能够稳定地赚钱;进修、参加各种培训班、参加各种类型的等级考试、拿各种证书,目的是为了能够赚更多的钱;做直销、找机会创业、努力做到企业的高层位置,目的是为了能够赚大钱。
这没有办法,谁让咱们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基本的温饱虽然已经大致解决了,然而人生的许许多多需要,比基本的温饱更高一点的需要,还没有得到满足。
而这些需要,没有钱、没有足够的钱,是不可能满足的。
陈安之的成功学因此应运而生,准确地抓住了当前大众急于赚钱的心理、渴望了解赚钱方法的心态,把成功学包装、塑造成“赚钱学”。
无论是陈安之介绍自己,还是推广讲师对他进行介绍,少不了会介绍他“25岁开始创业、白手起家,27岁成为亿万富翁”的惊人赚钱速度。
陈安之当然知道这是人们所最感兴趣的,也是他的成功学最吸引人的地方。正如当初他正是被安东尼·罗宾“年纪轻轻就靠个人奋斗,从一无所有到住城堡、拥有私家直升飞机”的传奇经历所吸引,从而彻底投身于罗宾机构的。
陈安之很清楚地知道人们需要什么。
当然,陈安之还不敢明目张胆地把他的成功学直接叫做“赚钱学”。
因为“成功学”还可以多讲讲道理,而且成功的定义又有许多,即便人们学了之后不成功,也不会拿陈安之怎么样。
而如果直接叫“赚钱学”,假如人们学了之后一用、两用还是赚不到钱,那么这个牌子可就砸了。
当然陈安之也知道,就是神仙也拿不出一套让所有人一学就能赚钱的方法(幸亏也不存在这样的方法,否则大家就只学这个方法,其它什么都不学了,那这个世界可就毁了)。
事实上,成功的定义有很多,人们对成功的要求也不仅仅是赚钱,赚钱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成功学所包括的内容也很多,凡是帮助人们达成心愿的方法都可以归在成功学里面。
然而陈安之不可能什么都讲,他也没有能力什么都讲。
然而陈安之知道,目前的中国,人们对成功的渴望普遍集中在“赚钱”这两个字上面。
陈安之一定要让自己的成功学与“赚钱”挂上钩,这样才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这样,他的成功学才能获得成功。
陈安之找到了这个方法,他这样不断地去暗示:“成功学 = 赚钱学”。
陈安之从来不会直接说成功等于赚钱,赚钱等于成功。
说得这样直白是不行的。人们会说你夸大、会说你骗钱,效果适得其反。
然而如果用暗示的方式来操作,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于是,陈安之不断暗示:陈安之成功学就是教你怎样赚钱的,你想要赚钱就赶快来学成功学。
安之机构的所有公开推广课程,陈安之所有的书籍、音像制品,无不一再重复这个暗示。
这样做的效果是惊人的,果然很快就有无数的人迷上了陈安之成功学。
这可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如果说陈安之成功学是一个产品的话,那么,陈安之无疑是找到了怎样去销售这个产品的最佳方法。
仅此一点,陈安之就可以当之无愧地成为顶尖的行销大师。
如果看过陈安之书、上过陈安之课的人都可以很快赚到钱,至少可以把投资进去的钱给赚回来,那么,即使直接说陈安之成功学等于赚钱学,相信也不会有多少人反对。
然而,事实上并不如此。
不要说看过陈安之书、上过陈安之课的大部分人都没赚到钱,就是那些受到陈安之振臂一呼的号召,热情投入安之机构的许多讲师、许多推广精英,他们时间搭进去了、精力搭进去了,真正赚到钱的,却是少数。
就是这少数赚到钱的讲师、推广精英,他们的收入与他们的付出所比起来,恐怕也不一定成正比。
所以,陈安之成功学把自己暗示为“赚钱学”,这似乎有很大的夸张成分,同时也对很多人造成了误导。
说得更彻底些,陈安之成功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打着赚钱的幌子,给人的误解是听了陈安之的成功学,就会开始赚大钱,仿佛陈安之的成功学是赚钱的灵丹妙药。

当然,公正地说,陈安之成功学也确实让一部分人很快赚到了钱,赚到了比以前多得多的钱。
还有许多人短时间内虽然没有赚到什么钱,可是以后,慢慢对成功的领悟越来越深了,做对的事情越来越多了,相信也会逐渐赚到钱的。
这是陈安之成功学不可否认的作用。
然而,这个社会上很多的培训,比如英语培训、电脑培训、销售管理课程培训,甚至学校的教育等,都对我们的赚钱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他们没有宣称、没有暗示自己是“赚钱学”,凭什么陈安之要把自己的成功学暗示为“赚钱学”?
你自己爱怎么想没人管得了,可是拿出来误导别人就是你的不对了。


二、陈安之成功学 = 心态激励学

课前煽动、课上激动、课后没动。激情有余而后劲不足。
这是网上有人对陈安之成功学课程所作的评价。
这个评价不能说完全正确,但确实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真实感受。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陈安之成功学基本上等于心态激励学,显得过于感性了。
从许多成功学学员的反馈当中,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什么是感性、什么是心态激励。
以下学员反馈摘自陈安之的《绝不裸奔》一书:
“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正准备考研,每当我感到力所不能及而松懈下来时,听陈老师的声音会让我再次坚定信念,努力迎接挑战……”
“此书的每一句话都令人振奋,它使一直低迷的情绪变成健康、兴奋、信心十足。”
“看过陈安之老师的书和光盘,令我对生活更加充满了自信。我坚信: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
“看了陈老师的VCD以后,走出了消极的阴影,有了坚定的信念,对自己重获信心。”
“陈老师讲课声情并茂,内涵丰富,反复看其VCD,我受到了一定的启发,现在有强大的欲望想成功。”
“我觉得陈安之老师的话,在我心中燃起了一把火——把我渴望成功的强烈心给燃烧得通红通红。”
……
可见,看陈安之的书、听陈安之的课,其最大的作用无非就是振奋了精神、燃起了自信、增强了行动力。让人感到对未来更有把握、更有希望。
陈安之的演讲善于激发人们对成功的欲望,并从此以为成功变得很容易,从而对人生的热情和自信都大增。
这些,都是感性的心态激励的效果。
陈安之自己很少主动谈到成功学的激励作用,他更强调的是成功的方法、成功的规律。
还是王阳看得比较透彻,干脆就把成功学叫做“励志成功学”,真是一针见血。

某种意义上说,陈安之成功学,主要内容就是一种暗示,或是一种催眠。
当你接受了这些成功学道理,你就会不由自主地从内心中升腾起一股冲劲、一股激情,从而大大激发了你的行动力。
行动力增强了,离成功很可能就近了一些。
这就是陈安之成功学的致命吸引力。
每个人内心中都拥有着非常强烈的成功欲望,只是在过去,人们以为成功会很艰难、离自己很远。
陈安之只是做了一件事情,他让人们看到成功其实是不难的,成功其实是很简单的,每一个人都很有可能取得辉煌的成功。
他让每个人一直埋藏在内心深处的那团成功之火猛烈地燃烧了起来,一直烧到了身体之外。
所以陈安之给人们这样一个很强的暗示:你只要看我的书、参加我的课程,你就能实现对成功的强烈渴望——或者更直白地暗示为:你就能很快拥有你一直梦想的巨大财富。
这成了一种暗示、成了一种催眠,让人不知不觉地投入到对自己梦想的强烈欲望之中去——当然,这样的结果其实并不坏。
看来,陈安之对暗示、对催眠还是非常有研究的。

然而问题就在于,这种暗示、这种催眠的作用是会不断削减的。
很快,当这些暗示、催眠不再起作用的时候,你又会回复到原来的状态之中。
所以,陈安之特别强调对他的书要反复阅读,对他的CD要反复听,对他的VCD要反复看,甚至还要反复听潜意识CD,每天不断地暗示自己、不断地激励自己,这样才会有持久的行动力。
当然,还不仅这样。
陈安之深深明白自己的成功学主要是以感性的力量来打动人,所以,在他的课程上,在安之机构推广讲师的公开推广课上,对感性力量的强调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陈安之对演讲有着完美的执着,对音响的要求是顶级的,对会场布置的要求是一流的,对助教们煽情配合的要求是严格的。
陈安之一定要让自己每次演讲都能充分地调动起听众的情绪,要让他们激动起来、狂热起来,这样,才会达到效果。
为什么很多人在听了安之机构推广讲师的演讲之后,都有一种冲动想要去上陈安之的成功学课程呢?
就是因为安之机构的这些讲师,他们的演讲深得陈安之真传,他们非常善于用煽情的成功故事来调动气氛、来感染听众,给听众一种强烈的情绪冲击。最后,他们又非常技巧性地把这种情绪引向陈安之成功学,让人们相信陈安之成功学真的能够帮助自己立刻成功。
然而,如果一个道理真的有用、真的能让人改变,非得要靠这种情绪的冲击吗?
让他安安静静地思考不行吗?
让他从理性上恍然大悟不行吗?
让他会心地点头不行吗?
然而,陈安之成功学没办法轻易地影响人们的理性,因为它更多地是一种心态激励学。
所以,为什么许多大企业的精英,许多企业的高层,他们对陈安之的成功学多少有点儿反感,就是因为他们更希望能够得到理性的启迪、更需要改变自己的认知,而不是改变自己的心态。


三、陈安之成功学 = 精英成功学

陈安之成功学,到底是适合多数人的成功方法指南,还是仅仅适合少部分精英的成功规律总结?
从陈安之成功学的出发点来说,他是希望这个学问能够适合多少人的,所以才提出“让每个中国人都学会成功学”这个宏大的使命。
成功学中的许多理念,是适合多数人的,比如“过去不等于未来”、“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等等。
然而,如果更深入一点了解,就会发现,陈安之所重点宣扬的成功学观念,基本上都是针对少数精英的。
比如“要做就做第一名”、“成功者决不放弃、放弃者决不成功”、“成功者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不敢做的事、做不到的事”等等。
陈安之说,成功者只占人群的3%
既然只占3%,那当然就是少部分的精英了。
所以,陈安之成功学主要是给那些想要成为3%的精英们看的,或者说,陈安之成功学仅对这3%的人起作用。而这3%以外的人,即使他们了解了成功学,但是基本上也就会停留在了解阶段,而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
陈安之认为,只有第一名才能成功,所以“要做就做第一名”。因此,他的成功学理念就以要求第一名那样来要求人们,要别人按照第一名的方法去做。
然而事实上,大部分人所追求的成功,是一种普遍的成功,是大家都能过得比现在好一些的成功,而不是只有一两个人才能获得的成功。
例如,许多人从事房地产都赚了大钱,并不是只有一两个人赚到钱;许多人从事IT业、互联网都赚到了钱,并不是只有一两家公司赚钱。
我们不需要竞争出第一名,我们需要的是共赢。
现在的中国,缺乏的是生活的自由,许多人没有办法摆脱基本的生活困扰,大多数人是为了改善生活而追求成功,而并不是为了获得第一名、不是为了要比别人厉害才追求成功。
大众更需要的是一种共赢的成功规律,而不是成为第一名的成功学。
而事实上,成功的规律也说明了并不是只有成为第一名才能称为成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拥有像北欧那些高福利国家的人们一样的生活水平,对生活、对养老不需担心,而多少又能有些闲钱的话,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成为第一名,并不是所有人都想成为第一名。
“要做就做第一名”,这种观念只适合于精英型教育,是更上一层楼的理念,而并不适合目前中国普通群众对温饱、对相对舒适条件的追求。试问,
如果这个国家各行各业只有做第一名才能很好生存的话,那么,其余的十多亿人恐怕都没好日子过了。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应该追求一种大众的成功,并不一定是所有人都成功,而应该是大部分人都能够成功。
让所有人的目标都瞄准第一名、让人们误以为一定要做到第一名才有好日子过,这种理念是不具有普适性的。
这个观念应用到对奥运会选手的指导、对有雄心的大公司的追求上是有帮助的,这适合运用在“高手过招”的状态,大家都是高手,差一点就有天大的差别。但是对于一般民众来说,这种观念更多地是误导。
如果只有第一名才能成功,这样的精英成功学并不是大多数人所需要的。


把成功的目标定位在追求成为第一名,这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不现实的。或者说,这样的定位是不符合大众需求的。
大众追求的是一种摆脱贫困、实现相对自由的成功,而不是那种万人景仰、舍我其谁的成功。
对于多数人来说,这样的精英成功学是属于好高骛远、大而无当的成功学。   
“要做就做第一名”、“只有第一名才能成功”并不是我们所真正需要的。
大众需要的是普遍成功,是许多人都能一起获得的成功,而不是精英成功,不是需要决出最后胜利者的成功。
正因为大众的需求与精英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成功学的研究也就可以分为两大块:摆脱落后与追求卓越。
摆脱落后是大众的一致心愿,只有先摆脱落后,求得一定程度的幸福自由,才能更好地去追求卓越。
我们应当针对这两个领域形成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成功学体系。
而事实上,当前的中国社会更需要的是大众成功学,而不是精英成功学。


四、陈安之成功学 = 销售成功学

陈安之声称自己是五项世界销售纪录的保持者,后来他的学生徐鹤宁刷新了他其中一项纪录,现在应该是四项世界销售纪录的保持者。
虽然我们并不是太清楚陈安之的这些世界销售纪录具体包括哪些,但是,毫无疑问,陈安之是一个世界顶尖的销售员。
连世界销售之神汤姆·霍普金斯都这样评价他:“在我过去35年里300万学生中,陈安之是最优秀的。”
可以这样说,陈安之最值得骄傲的资本,应当是销售能力。
那么,他所研究总结的成功学体系,无疑也是与销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可以说,陈安之成功学,是关于销售的成功学,可称为“销售成功学”。
这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说明:

第一,陈安之的成功学作品中,含有大量与销售有关的内容。
陈安之前期写了两本比较有影响的书,一本是《21世纪超级成功学》,另一本是《21世纪超级推销学》。
21世纪超级推销学》毫无疑问全是关于推销方面的,这是陈安之的老本行了。
而影响更为广泛的《21世纪超级成功学》,一举奠定了陈安之华人成功学权威的定位,是其成功学体系的开山之作,这本书写些什么内容,基本上就可以决定陈安之成功学讲的是什么内容。
在《21世纪超级成功学》一书中,主要的内容是前面六章,而在这六章中,第四章是“行销学”,第五章是“领导力”,这似乎与纯粹的成功学没有多大关系,完全可以放入《21世纪超级推销学》一书中。
在该书第六章“备战21世纪的必解问题”中,有许多问题直接是讲销售方面的,如“怎么做才能成为 Top Sales?”、“怎样才能更了解顾客的心理?”、“业务员怎样增强拜访陌生顾客的信心?”等等。
在第三章“成功法则”中,就有更多的内容是直接与销售相关的,如“成功等于顾客满意度”、“服务就是要做到超越顾客的期望”、“你一定要了解顾客对你的期望如何”、“企业经营者最重要的3件事”、“每一个人都需要靠顾客转介绍来生活”,等等。
只有第一章“成功的定义”和第二章“成功的步骤”没有直接的与销售相关的标题,然而其中所举的许多例子,基本上离不开销售和企业管理。
所以,在这整本成功学的代表作《21世纪超级成功学》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内容是与销售直接或间接相关的。
可见,销售在陈安之成功学体系中所占的分量有多重。
21世纪超级成功学》这本专门论述成功学的书都尚且如此,陈安之以后所陆续出版的作品就更离不开销售这个主题了,具体的例子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相信凡是阅读过陈安之的书、看过他的VCD的人都一定会有这个印象。

第二,陈安之的成功学理念,对销售人员的吸引力最大。
陈安之的许多成功学观念,基本上都是针对销售人员的,比如“卖产品不如卖自己”、“物超所值十倍以上”、“最好的人才是免费的”,等等。
这些成功学观念,首先被各行各业的企业管理者和销售员中广为传诵,然后才逐渐扩散到各种职业的人们。
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陈安之首先是一个超级推销员,他的思想,主要是来自于他的销售实践之中,当然也就会对销售人员有最大的吸引力了。
陈安之成功学之所以会在销售人员当中传播最为迅速、最为广泛,是因为里面的很多方法直接是教导人们如何倍增业绩、如何更好地把产品卖出去、更多地把钱收回来,那些正愁缺乏这方面指导的销售员们,自然就会对这些方法如获至宝了。

第三,陈安之所培养出来的,统统是销售员。
陈安之是顶尖推销员,他运用成功学方法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统统是推销员。
一个人如果想加入安之机构,更近距离地向陈安之学习成功学,只有一个方法,就是首先成为机构的推广人员;如果业绩好了,可以升级为讲师,而讲师所做的,无非也是销售课程;业绩再好一点,可以升级为核心讲师,这样,才能有更多机会向陈安之本人学习。
所以,陈安之所亲自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一个不是销售员。
换句话说,陈安之似乎并不接受任何一个非销售人员来做他的学生。
因为陈安之强调成功是实践出来的,而他所指的实践,似乎只有一个含义,就是销售。
既然陈安之成功学只愿意培养销售员、也只能培养销售员,那么,还不如称为“销售成功学” 显得更直接一些。

总结来说,陈安之成功学中大部分的内容,是指导人们如何在销售上取得成功的,陈安之成功学的主要思想,是关于怎样获得销售成功的。因此,陈安之成功学,基本上相当于销售成功学。
然而,即便怎样强调销售在人生当中的重要性,即便怎样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一切交往都可以称之为销售,销售也仅仅是人们生活当中的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内容。
销售仅仅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销售人员需要成功,从事其它职业的人们也需要成功,他们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成功学指导,而不仅仅是关于销售的指导。
每个人的人生之中,还有其它许多方面需要获得成功,需要得到成功学的指导,而不仅仅是与人交往的销售这个方面。
因此,陈安之成功学片面地强调销售上的成功,而忽略了许多其它方面的成功,这并不是一个完善的、适合多数人的成功学体系。


五、陈安之成功学 = 力量型成功学

从性格类型来说,人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活泼型、力量型、完美型、平和型。
每种类型各有其特点,也就是说有着相应的优缺点,每个人基本上都是以其中一种或两种类型的特点为主。
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的性格类型是天生的,也是很难改变的。
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的性格偏向于哪种类型,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劣势,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学习、工作、生活。
既然每种类型的人都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都有着与其它类型所不一样的特点,那么,更有针对性的成功学方法应当要根据不同的性格类型来分别给予不同的指导。
然而陈安之成功学并没有去做这种针对性的指导工作。
陈安之成功学并没有给四种性格类型分别提出适合它们的成功学指导体系。
事实上,陈安之成功学更多地是适合用来指导力量型的成功学。
也就是说,陈安之成功学仅仅相当于力量型成功学,而对其它三种类型来说用处不大。
力量型的主要特点是行动力强、凡事以达成目标为重、没有生活而只有工作。
而陈安之成功学恰恰是为力量型所安排的。
理由有如下几点:

第一,陈安之对成功的定义是“达成所设定的目标”。
在四种类型之中,只有力量型是对目标最敏感的,凡事围绕目标进行。
其它三种类型的人当然也有自己的目标,但他们不是特别喜欢刻意去设立目标,更不喜欢每天都提醒自己目标是否达成、离目标还有多远。
除了力量型之外,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生活只剩下目标,没有人愿意用那些充满压力的目标来取代自由随心的生活。
既然其它三种类型不喜欢设立目标,那么,他们当然也就没有不喜欢那种刻意去争取的成功了,他们更希望成功来得自然而然。

第二,陈安之要求成功者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最大量行动。
四种类型之中,力量型的行动力最强,想到的事情马上就会去做最,他们不喜欢拖延。
其它三种类型不喜欢有目的地“采取行动”,他们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们要根据自己的心情来做事情,他们不愿意去采取那些缺乏乐趣而仅仅是为目标服务的“行动”。
这三种类型的人竟然不喜欢采取行动,那么,从陈安之成功学来看,他们似乎也就与成功无缘了。

第三,陈安之要求成功者“坚持到底、决不放弃”。
无论是与人打交道也好,做事情也好,最有韧性、最能克服困难、最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类型,无疑非力量型莫属。
在四种类型中,活泼型最虎头蛇尾、最缺乏坚持度;平和型最顺其自然,该放手时就放手;完美型最能体贴,绝不愿对他人有半分勉强。
陈安之既然说“成功者决不放弃,放弃者决不成功”,这样看来,也只有力量型才能成功了。

第四,陈安之说,成功者“要做就做第一名”。
要做成第一名,意味着必须要超越第二名,意味着要设立众多的竞争对手,要一个一个、一批一批地超越对手。
在四种类型之中,只有力量型最充满斗志、最喜欢挑战、喜欢竞争。
活泼型只对好玩的事情有兴趣,然而竞争毕竟很有可能是残酷的,所以并不适合他们。
平和型最顺其自然,谁想做第一谁去做好了,他们是不会刻意去竞争的。
完美型最容易心慈手软、妇人之仁,竞争一到白热化,就会于心不忍而败下阵来,没办法与别人深入竞争。
这样一来,最喜欢竞争的力量型自然稳操胜券、所向披靡了。
而事实上,真正激烈的竞争往往都是出在两个力量型之间。

第五,陈安之说,“世界上最伟大的成功秘密是努力”、“今年要比去年努力四倍以上”。
要说到哪种类型最像老黄牛一样,努力不懈地工作,那就非力量型莫属了。
力量型有一种天生的冲劲,天生就闲不住,就算没有事情,他也非得找出些事情来做。
在一个单位中,如果你看到一些人总是非常努力,什么事情都抢着干,总是加班加点,生活、娱乐什么都顾不上,而且不怕脏不怕累,这样的人多半是力量型。
活泼型喜欢娱乐,对沉闷、反复的工作不感兴趣,所以不会很努力。
平和型最懒,能坐下来就绝不站着,能躺下去就绝不坐着,所以努力不是他们想要的。
完美型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比较认真,但对于那些工作所需但却不是自己所感兴趣的事情,就会颇感头痛,恨不得甩手不干,即使努力也非自愿。

当然,陈安之成功学之中还有许多成功理念,都可以说是完全针对力量型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事实上,陈安之成功学也最能得到力量型的认同与追捧,那些一接触到成功就如获至宝、就下定决心痛改前非、甚至因此而热情投入安之机构的人,大多是力量型。
按照陈安之成功学的理论看来,似乎只有力量型的人可以获得成功,其它三种类型的人都永远与成功无缘。
然而,事实是否如此呢,是否其它三种类型就不能获得成功呢?
当然不是这样。
每种类型都有其成功的规律,每种类型都有其成功的方法。
每种类型都有着其它类型所不具备的优势,只要发挥这种优势,不管什么类型,都同样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功。
事实上,正如前面所说的,陈安之成功学等于销售成功学,因此,陈安之所总结的许多成功理念,都是针对如何获得销售上成功的。
对于销售这个职业来说,力量型比起其他三种类型来说,确实更容易成功一些(当然也并不绝对)。力量型在这个职业中更有优势,从销售职位上做到高层的,往往也是力量型所占的比例最大。
然而,我们这个社会上,有千万种行业,销售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职业罢了。
对于每一种类型来说,都有许多的职业是最适合他们的,他们在这些职业中最容易取得成功。
这个社会上有活泼型、力量型、完美型、平和型四个类型的人。
陈安之成功学是针对力量型的。
我们也需要为其他三种类型研究出适合他们的成功学体系。
成功并不是力量型的专利。


                         六、陈安之成功学 = 费力成功学

陈安之最看重的成功因素,恐怕非“努力”莫属。
陈安之说常常劝导人们:“今年要比去年努力四倍以上”、“世界上最伟大的成功秘密就是努力”。
他还说:“一个人不成功,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不够努力”。
可见,“努力”在陈安之成功学当中,占有多大的分量。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陈安之成功学,就是教导人们如何更努力的成功学,就是激发人们持续努力的成功学。
然而我们说,这种过分强调努力的成功学,实际上是一种“费力成功学”。
因为陈安之成功学对努力的要求太高,往往超出了常人所能承受的极限。
陈安之成功学认为,如果你想成功,就要超越别人,就要比别人更努力。
可是事实上每个人都已经非常努力了,你要比别人努力,别人也要比你努力,这样比拼努力的结果,自然是超出了自己生理和心理所能承受的范围,结果就是大家都感觉到很费力!
适度的努力对成功来说是必要的,然而如果过分努力以至于费力了,那可能就会引起厌恶情绪,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事实上,连陈安之本人也厌倦了他一直以来所不断努力的演讲,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慢性咽喉炎的困扰。
如果我们能亲眼看到陈安之的演讲,就会看到陈安之有这样一个习惯动作:每讲完一段话,就会立即把话筒移向一边,以免咽炎所引起的咳嗽声传了出去。
由此可见陈安之的慢性咽炎有多严重,他再也没办法向以前那样高强度高密度地持续演讲了。
另外很有可能就是对于陈安之本人来说,他有着比演讲更热爱的事情,比如去经营企业、去生产“安之牌”服饰什么的。
也有可能这样高频率的演讲已经开始让他觉得腻烦了——就如一个很喜欢吃巧克力的人,你要让他把巧克力当饭吃,努力地吃,连吃几天,不腻才怪,因为生活中除了巧克力还有许多其它东西也要去吃的,努力地吃巧克力却剥夺了他吃其它食物的机会,也就会给他带来很大的痛苦。
即使一个热爱游泳的世界冠军,你让他天天练习游泳十个小时,也总会有厌倦的那一天。
一个热爱唱歌的人,你非逼着他每天唱十个小时,唱不了几天他就会不想再开口。
一个人如果要靠一件事情上刻意地、不断地努力来满足成功的渴望,这无论如何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只是可悲程度的多少而已。
在安之机构要成为讲师,必须要非常努力地练习演讲。对于那些本来就很喜欢演讲的人,这不是什么难事,不演讲反而会让他觉得难受。
而对于那些仅仅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快速赚钱而其实并不太喜欢演讲的人来说,这就是一种受罪了,越努力越会觉得痛苦。
即使对于那些热爱演讲的人,让他们每天不停地演讲,每天演讲数个小时,连续几年不间断,甚至看样子还得一辈子这样讲下去,即使再喜欢演讲的人,也会对此深恶痛绝。
因为这确实不是人干的事情,而应该是机器干的事情。
安之机构首席讲师徐鹤宁,应当算是机构最努力的人,可能也是最热爱演讲的人,然而,如果你知道她每次演讲必定随身带着润喉药、带着治疗慢性咽炎的药水的话,那么,你就会相信她不可能长期这样讲下去。
因为这种付出实在太大!因为这样做简直是对生命的摧残!
如果说只要付出一点努力就能挣到相对令人满意的钱那也就罢了,但在安之机构,对大部分人来说,所付出的努力却要远远多于所得到的回报。
所以,满怀希望而来,最后却不得不失望地离开,这在安之机构也就成了一种非常普遍的形象。
陈安之成功学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成功秘密就是“努力”,认为一个人只有充分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因此陈安之往往把不成功的人归结为他们不够努力,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努力,所以不能获得成功。
陈安之这样的想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事实上,除了少数比较懒的人外,大多数人都是很愿意努力的。那些曾经加入安之机构的精英们,哪一个是不努力或者不愿付出努力的?
然而他们还是不成功。这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安之机构本身的问题。
正如以前我们的国家很穷,现在慢慢开始变得富裕了,这并不是因为现在的人比以前努力了,真正改变的并不是人们的努力状态——以前的人在艰难中甚至有可能付出了更多的能力,而是这个国家本身,是这个国家的制度发生了变化。
在欧美等许多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高,工作时间少。而在我们国家或者其它一些落后国家,人们非常努力地工作,甚至因此而严重地损害了自己的健康,然而生活水平还是比欧美国家差很远。
这并不是努力和不努力的原因,不是说富裕的国家是因为努力,落后的国家是因为不努力。
再说到与一个人的前途密切相关的考试,事实上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大部分都非常的努力,并不是说越努力的人成绩就越好,并不是说那些考不上好学校的人就一定都不如那些考上好学校的人努力。
事实上成绩的差别最重要的是认真程度的差别,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比较认真、比较能集中精力、不容易分心,所以成绩好。
其次,一个人的聪明程度也比较能影响学习成绩,学习上的尖子往往都比其他人要聪明一些,事实上他们不见得就比其他人更努力更认真,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会更一好些。
所以,努力并不是最重要的。

陈安之自己不是也开始厌倦这种费力的成功方法了吗?
他之所以逐渐把重点转移到《成功全集》的推广中来,就是为了可以建立起一支稳定而庞大的推广兼消费团队,然后只要有什么新产品、有什么新课程,随便发个消息,就会涌过来一大批购买者,根本就不用再去费力推广。
就像安利体系那样,可以一劳永逸,从此尽情地去享受、放松,而不再需要奋力拼搏了。
连陈安之都觉得自己所做的工作费力,连陈安之自己都想摆脱这种过度努力的状态,可见,陈安之成功学确实是一种相当费力的成功学。
这种费力的成功学,当作过渡性、阶段性的成功指导是可以的,如果当作终极的成功指南,恐怕是要累坏不少人的。

我们大多数人应该追求那种自然而然的努力,这种努力应该是一种对自己所热爱事情的一份自然而然的投入,而不是不断强迫自己、人为的努力。
道家崇尚无为而无不为,一切要追随自己内心的真正需要。
就像我们热爱一个异性,我们会发自内心想要做许多事情来让对方开心快乐,我们不觉得这样的付出是什么努力,因为这是很自然的、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而如果我们要强迫自己去讨好一个并不喜欢的人,就会觉得很累。不喜欢做却要求自己做好,这就叫作努力——我们不应该追求这样的努力。
正如许多的年青人喜欢踢足球、喜欢打篮球,他们打球是为了运动、为了娱乐,当然他们也很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球技,但是大多数人只是希望自己的球技自然而然地提高,因为他们只是为了轻松娱乐而并不是特别愿意为了提高球技而弄得自己很辛苦、很累。
只有少数人才会非常刻意地努力训练、愿意吃那种苦,而只有更少数人才愿意为了提高球技而放弃许多其它的东西,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身体的健康。
当我们提到努力的时候,这里一定有一种很刻意的成份,这里一定包含让我们牺牲某些东西、割舍某些东西的意味,一定会有着我们并不情愿的、非得强迫自己的成份在里头。
所以,刻意的努力是一种我们内心深处所反对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始终不会长久的。


七、陈安之成功学 = 盲目成功学

人跟人是不一样的,别人能做什么,并不意味着你也同样能做。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定要就一定能”是一个谎言。
人是可塑的,但人的可塑性却是有限的。
因此,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被局限的,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成功,不可能你想获得什么成功就能获得什么成功,不可能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陈安之成功学宣扬“如果你不能,你就一定要;如果你一定要,你就一定能”,从心态激励的角度来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它可以促使人们作出某些改变。
然而事实上,一个人不可能完全地被改变,也不可能随意地改变自己。
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着许多先天的、不易改变的、甚至不可改变的特性。
也许从理论的角度上说,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只要能把所有的潜力都调动出来,别人能做到的,你也一样能够做到。
然而问题在于,调动人类潜力的方法却是有限的。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调动出人类的所有潜能。正如没有任何方法能够把一个男人变成一个女人一样,因为他男性的基因就在那里,即使变性手术也只能改变外观,而不能改变基因。
我们熟知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的故事,乔·吉拉德从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从他的故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世界上并没有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事实上,即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成为乔·吉拉德的潜力,但这个世界上却并不存在使每一个人都成为乔·吉拉德的方法。
即使乔·吉拉德本人,他之所以成功,本身也是有着他成功的潜质的,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潜质,他是不可能获得如此成功的。
事实上,即使他再努力,他也不一定能成为一名最顶尖的技术专家(我们知道,乔·吉拉德本身是卖汽车的,然而即使在卖了无数汽车之后,他对汽车的知识仍然并不是太内行,因为这是他的弱项)。
再进一步说,即使他再努力,他也未必能成为最出色的作家、画家、音乐家等,因为他未必有这方面的天分。
他在穷困潦倒、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为何不去画画、歌唱、写小说,而选择了销售?这是因为,他的潜力是在销售方面,而不在其它方面。他的销售潜力不过是借着这个契机被调动罢了。

再来看看陈安之。
许多人只看到陈安之的光环,会以为他无所不能。
事实上,陈安之之所以获得巨大的成功,也不过是顺势发挥了自己在销售、演讲、推广方面的天赋罢了。
以陈安之世界销售冠军、顶尖演说家的能力,你让他去唱歌、去写小说、去研究数学,他也未必会取得多大成就。
即使在商业经营这个领域,陈安之也未必有很强的能力来经营好一个企业。
一定要的人或许更容易成功。但事实上很多人之所以成功,与他是否一定要不一定很有关系。
刘邦并没有一定要做皇帝,但他还是成功了。
诸葛亮一定要打败曹操,但他却失败了。
你看上了一个女孩子,难道只要你一定要就能得到她吗?
一个人要改变自己并不容易,要改变他人就更难了,一定要在这种时候,往往是顽固的标志。
成功是与一个人的总体因素相关的,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被局限了的,没有人可以达到绝对的成功,无论你怎么要,都不可能脱离你的优势而获得所有的成功。
一个人在这个领域获得成功,并不代表他就一定能够在另一个领域获得成功。
乔丹打篮球非常成功,但去打棒球却没有取得成功。
比尔盖茨从小就狂热地喜爱计算机,这意味着他在这个领域会比较容易获得成功,但如果他在别的领域,要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功可就未必了。

所以,陈安之成功学忽略每个人的天性、忽略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发展潜质,以为只要一个人有足够的意愿,他就能获得成功,这是一种盲目的成功学。
事实上,成功也像爱情那样,你很喜欢一个人,你很想跟他(她)在一起,如果对方不适合你,你就是再努力、再强烈地“一定要”,你也未必能够得到。
在这方面,陈安之成功学跟职业指导方面的学说存在很大的冲突。
陈安之成功学强调了人的可塑性,因此竭力地调动人的潜能,以达成各种目标。
然而职业指导的学说则强调每个人都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如果你放弃自己的优势,而希望以自己的劣势去获得某个成功,这往往是费力不讨好的。
所以职业咨询往往引导人们去发挥自己的优势一方面,尽量避免用自己的弱势来跟别人的优势竞争,这样,成功的希望才会大得多。
事实上,如果一个人能够先认清自己的优、劣势,然后适当地用成功学的方法来发展自己的优势、改善自己的劣势,而不是盲目地去学别人,这样就比较完美了。

陈安之要求人们“坚持到底、决不放弃”。
对于正确的事情,当然应该坚持。
然而,大多数情况是,谁都不知道坚持下去是否真的能够得到自己想要,自己坚持的道路是否真的是错的。
所以,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了解自己所做的是否值得坚持。
有时候,坚持下去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所要冒的风险却很大,这个时候,是否值得坚持就难说了。
有些时候需要坚持,但有些时候更应该懂得放弃。

事实上,陈安之成功学欠缺了最重要、同时也是最难的一环:了解自己、选对方向。
要成功,首先要选择好道路、选择对方向。
只有方向选对了,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事业、找到了自己心甘情愿投入的事业,然后就自然而然地会去努力,然后才会走向成功。
一个人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找准了方向之后才容易成功,而不是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努力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成功来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任何人成功,首先不在于他的努力,而在于他的选择。努力是成功学对很多人的误导,以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事实上,当你的选择是错的时候,越努力离成功越远。
然而,任何一个人成功,做出好的选择是最重要的,但却是最难的。成功学并没有强调这一点,也并没有努力地帮助人们做好这一点。“世界上最伟大的成功秘密是努力”,这是过分夸大了努力的作用,而完全没有看到选择的重要性。
一个人要成功,其实只是两个步骤:第一是要知道如何去做,第二则是能够做得足够好。
事实上大多数人之所以不成功,关键并不在于他们没有努力去做得足够好,而是在于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大众更需要知道的是方法,而不是仅仅一昧地去努力。
当然要做第一名确实是需要非常的努力,多数时候确实是要比其他人更努力。但是,大多数人追求的并不是第一名,追求的并不是最出色,而是能够过上好日子,能够过得舒适。
如果连这种基本的渴求都没有满足,是没有办法去追求成为第一名、成为最好的。
当你方向选对、目标选定之后,陈安之成功学理念就能够帮助你快速地获得成功,因为它懂得如何复制卓越。
然而如果你的方向没选好,那么陈安之成功学的作用可能就不是太大了——至少短期内的帮助不会很大,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哪个方面的卓越,它又如何帮你复制呢?
因此,在陈安之成功学之后,成功学的研究内容将会逐渐转向了解自己、理解他人、如何给自己的人生准确定位这个领域——这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所最先要做的事情。
这个领域的研究,必将更大地突破成功学、心理学、哲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必将更大程度地帮助人们快速成功、获取幸福!


                         

                          八、我们所需要的成功学

前面,我们从七个方面对陈安之成功学作出了批判,说明了陈安之成功学从多个角度来看都是比较片面、比较局限的成功学,是适合少部分人的成功学,是适合人生某些方面的成功学,而不是适合大多数人、适合人生多个方面的成功学体系。

那么,我们所真正需要的、具有普适性的成功学应该是怎样的呢?
这需要我们深入去了解大众的真正需求。

一般来说,大众所需要的成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需要生活的安全感以及相对自由感。
我们需要生活上的成功,能够不再为目前的生存而忧虑,能够不再为未来的继续生存而担心,能够过上一种比较舒坦的生活,不再感觉活得累、活得苦、活得没有保障。
这一阶段是对生活的基本要求,开始能够不再为金钱而过分担忧,不会有没钱看病、没钱买房、没钱抚养子女、甚至没钱结婚等担忧。
能够大致满足我们对生活的这些基本需求,我们就会感觉到安全、感觉到生活的自由。
然后我们才能够放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
这是目前中国人对成功的最广泛理解。

第二阶段,我们需要更好地享受生活、享受生命。
我们需要心态平衡、放松、能够开始享受生活的美好,能够享受生命自由生长的美好,这是一种生活素质上的成功。
我们希望能够比较自由地享受生活,能够比较自在地追求生活品味,能够自由地休闲、娱乐、满足自己的爱好,培养更多的人生乐趣。
这一阶段包括高品质的生活、保持好的心态与人际关系、追求美好的家庭生活、追求对生活美好的享受与感受、以及保护自己身体的健康。
卡耐基的成功学、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学比较适合这一阶段。

第三阶段,我们需要尽可能地自我实现、完成生命的意义。
有了上面两个阶段的满足,我们才可以把精力更多地放到对事业的投入、对理想的追求、对生命意义的实现上来。
到了这个阶段,我们才需要比别人优秀、追求卓越、追求事业的成功与辉煌,这时才需要我们用尽自己的努力来与别人竞争,来超过别人、战胜别人。
这时需要我们比别人更努力、更投入、甚至完全沉迷在事业(所追求的目标)上。
这时,我们就需要了解和研究如何更快提高自己、如何更好地超越别人、如何获得更大成功的方法。
安东尼·罗宾的成功学、陈安之成功学就比较适合用在这个阶段,通过帮助人们激发潜能来完成高难度的事情、达成高难度的目标。

然而事实上目前许多人是因为第一阶段没有得到满足而去寻求成功学,也就是寻求第一阶段的成功学,他们往往找到的是陈安之成功学,却感觉陈安之成功学没有办法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
这就是因为,陈安之成功学相对来说,更适合于第三阶段的需求,更适合于指导人们获取第三阶段的成功,对人们第一阶段的需求却没有提出太多可供应用的方法。
相对应于这三个阶段,我们所需要的成功学是:

第一阶段,我们需要大众成功学。
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帮助大多数人改善生活的成功学,而非精英成功学、销售成功学、力量型成功学。
当然,说得更直白一些,我们真的是需要“赚钱学”,需要赚到足够的金钱。
而在中国现阶段,真正有效的赚钱途径是职业技能,怎样更快更好地提高大众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这才是目前中国最需要的。

第二阶段,我们需要全方位的成功学体系。
我们需要真正全方位帮助我们平衡人生的成功学理论,来指导我们在人生的各个方面都获得一定的成功。
在这个阶段,赚钱已不是我们最大重要的目标,我们开始重视人生各个方面的幸福。
因此,我们需要爱情成功学、心态平衡成功学、人际关系成功学、教育子女成功学、健康生活成功学等人生各个方面的成功学体系。

第三阶段,我们需要事业成功学、自我实现成功学。
有了足够的生活保障,有了幸福美满的人生,接下来,我们才可以全心地去追求自己钟爱的事业、追求自己人生的完美实现、追求最大的生命意义。
因此,这个阶段我们才真正需要调动内心潜能的指导,需要关于获取事业成功的指南,需要关于实现生命意义的指引。
前两个阶段,我们追求的主要是世俗生活的幸福,而第三阶段,我们则进一步追求的是人生使命的完整实现,追求精神生命的完美释放、追求生命意义的终极领悟。
如果说,第一阶段需求的满足主要通过工作赚到足够的金钱来实现,第二阶段需求的满足主要通过调节心态、调节价值观来实现,那么,第三个阶段需求的满足则主要通过充分发挥自己内在潜能、开启人生智慧来实现。

可以说,任何人、在任何阶段,都需要相应的成功学来指导。
然而陈安之成功学,仅仅适合对某部分人、在某个阶段进行指导,这对大众的广泛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应当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成功学方法,来帮助人们迈向成功。
尤其是要总结出适合第一阶段需求的成功学。
这需要更多的人来共同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