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歌 灸疗三字经

 图书 馆员 2012-03-04

艾灸歌

出自《扁鹊玉龙经》
中风瘫痪经年月,曲鬓七处艾且热。耳聋气闭听会中,百会脱肛并泻血。
承浆暴哑口喝斜,耳下颊车并口脱。偏正头疼及目眩,囟会神庭最亲切。
风劳气嗽久未痊,第一椎下灸两边。肺疼喘满难偃仰,华盖中府能安然。
喉闭失音并吐血,细寻天突直无偏。瘰疬当求缺盆内,紫宫吐血真秘传。
霍乱吐泻精神脱,艾灸中脘人当活。食积脐旁取章门,气癖食关中脘穴。
脐上一寸名水分,腹胀更直施手诀。关元气海脐心下,虚惫崩中真妙绝.
呕吐当先求膈腧,胁痛肝腧目翳除,肩如反弓臂如折,曲池养老并肩髃
泄泻注下取脐内,意舍消渴诚非虚,气刺两乳中庭内,巨阙幽门更为最。
忽然下部发奔豚,穴号五枢宜灼艾。肺俞魄户疗肺疾,疟灸脾腧寒热退。
膏肓二穴不易求,虚惫失精并上气.五痔只好灸长强,肠风痔疾尤为良.
肠痛围脐四畔灸,相去寸半当酌量.赤白带下小肠腧,咳逆期门中指长.
大敦二穴足大指,血崩血衄宜细详。项强天井天柱,鼻塞上星真可取。
人门挺露号产疒貴,阴跷脐心二穴主。妇人血气痛难禁,四满灸之效可许。
脐下二寸名石门,针灸令人绝子女。肩髃相对主痿留,壮数灸之直推求。
腹连殗殜骨蒸患,四花一灸可无忧。环跳取时须侧卧,冷痹筋挛足不收。
转筋速灸承山上,太冲寒疝即时瘳。脚气三里风市,腰痛昆仑曲月秋里。
复溜偏治五淋病,涌泉无孕须怀子。阴中湿痒阴跷间,便疝大敦足大指。
癫邪之病及五痫,手足四处艾俱起。风拄地痛足髃疼,京历付阳与仆參。
心如锥刺太溪上,睛痛宜去灸拳尖。历节痛风两处穴,飞扬绝骨可安痊。
脾虚腹胀身浮肿,大都三里艾宜燃。赤白痢下中膂取,背脊三焦最宜主。
臂疼手痛手三里腕骨肘髎中渚。目骨更取穴譩譆,肩背痛兼灸天柱
腰俞一穴最为奇,艾灸中间腰痛食。醉饱俱伤面目黄,但灸飞扬库房

从《扁鹊玉龙经》谈今天的针灸
扁鹊是中医学的开山鼻祖。世人敬他为神医。古人说他有透视功能,其实读过《难经》的人就可以知道,他是望诊达到登峰造极的一种外在体现,应该是他实践的正悟。究竟有多神?从《扁鹊玉龙经》可以完全体现的出来。
     从以上《扁鹊玉龙经》中可以看出,扁鹊治病神就神到一针即可治愈。然而现在临床上有如此神奇效果的就太少了,我认为是用针和得气上不得其法。用针是用针长度和取穴方法上有误差。例如:环跳穴,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2.0~3.0寸取穴。其实这个穴位4寸的针可以完全扎入。扎针的深浅决定针是否可以得气,要因人而异要灵活运用。扎针时如果不是身体侧卧与身体垂直取穴,必定要影响正常的行针和正常的得气。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在针刺穴位后,经过手法操作或较长时间的留针,使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行针者则觉得针下沉紧;称为得气。这种针感产生的程度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往往和疗效有密切的关系。人体上的穴位除了奇经八脉上的穴位不受季节时辰影响外,基本上所有的穴位都受以上两种因素影响。所以了解穴位归属与哪经最重要。《内经》还指出气温变化时针刺的深浅及对疗效的影响,春夏天温日明,人体气血充盈,卫气趋向于表,故血易泻,气易行,针刺当浅,疗效较好;反之,秋冬天寒日阴,人体气血沉向于里,针刺当深,疗效相应较差。所以季节的变化影响得气。另外还要看扎的针是否是真正的穴位,其实有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患者感觉不到针的进入才是真正的穴位。如果在行针中突然感到患者身体产生了震动,这针不管深浅就不要在行针了,这是针灸得气最关键的地方。

灸疗三字经

人之身,价无边。若有疾,体难安。
去病法,有多端。用艾火,最简便。
取艾叶,日曝干。搓成球,名艾炷。捻成条,叫艾卷。家常备,解急难。
艾炷灸,着肤燃。虽苦痛,力拔山。得脓坏,功效显。顽痞症,方可痊。
艾条灸,甚舒坦。温通经,热驱寒。虚可补,实可泻。陷可拔,凸可按。
闭可开,脱可敛。治百病,反掌间。寒暑易,邪风传。起病急,症状险。
速灸治,病不掀。高热危,灸大椎。怕风寒,风门关。痰咳喘,肺俞痊。
食不洁,易腹泻。肠绞痛,苦不堪。急灸脐,肚中暖。不间断,便自干。
脓疮疖,肿热痛。灸患处,自然平。治肺痈,灸前胸。脓血去,肺气通。
心有疾,灸后背。气血开,诸症退。肝血淤,寻肝俞。黄疸消,肋痛除。
脾胃虚,食纳减。免疫低,灸中脘。肾病重,灸腰眼。浮肿退,周身暖。
便不舒,灸天枢。溲淋漓,寻中极。精不固,关元堵。带不止,暖小腹。
乳有痞,乳根取。经不调,三阴交。婴幼儿,苗初长。擅投药,易受伤。
灸身柱,健神经。除百疾,保安康。治乙脑,百会烤。火力足,疗效好。
结核病,甚烦心。对患处,日日薰。乙肝病,颇难愈。灼肝俞,配三里。
气不足,气海补。血不旺,膈俞畅。肝气上,太冲降。肾水寒,烤涌泉。
灸风隆,痰饮行。崩漏恼,隐白好。休息痢,肠俞愈。肠痈凶,阑俞攻。
畏寒人,补命门。头眩晕,百会薰。拔气陷,力千钧。上星专,清鼻渊。
迎香攻,嗅自通。曲池穴,清血毒。诸般疹,一灸无。胸中闷,寻内关。
艾火近,立时安。命将休,关元灸。气欲散,神阕敛。诸般癌,最耗人。
常著艾,正气存。欲长寿,灸三里。保健康,功无比。灸从久,莫间断。
此一言,值万贯。艾火香,上古传。护万民,登鹤年。

 
 百草之王艾条的功效,作用,用法

艾条又名(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温灸养生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特制成艾条,点燃后放入温灸器中滚动于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面色,散发健康神采。
艾条的功效
  温经散寒,行气血,逐寒湿。用于风寒湿痹,肌肉酸麻,关节四肢疼痛,脘腹冷痛。
艾条的作用
  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温灸养生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特制成艾条,点燃后放入温灸器中滚动于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面色,散发健康神采。配合能量释放按摩,按摩中着重全身各部位的协调,身体系统与精神意识的和谐,同时在人体的背部用中医刮痧、拔罐、舒经活络精油按摩方法,可疏通经络、淋巴排毒,以达到舒缓压力、放松神经、调节五脏六腑的效果。它能充分改善气滞血淤、肿胀酸麻,使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解除疲劳,享受轻松,达到内外和谐完美统一的最高境界。 温灸养生在身体方面有六大功效。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逐疲;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阴阳、保健防病。温灸养生在美容方面有两大功效。面部皮肤方面:可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老化细胞代谢,新细胞再生加强,淡化色斑,减少皱纹,使肤色红润白嫩,延缓衰老。眼部方面: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延缓眼部的松弛老化现象,使眼部恢复光彩。
艾条的用法
1、穴位艾灸
  取艾条一支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又不致灼痛或烧伤皮肤为宜,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要灸的穴位或患处,进行熏烧)、回旋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也可以配合各种艾灸器使用,如温灸盒、温灸架等,主要是为了固定艾条、使用方便。
2、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条,用胶带捆成一排,距离皮肤10~30mm,上下来回艾熏。
  如痛经,用6根艾条,来回熏小腹至肚脐,一周2次,一次30~40分钟,促进小腹的血液循环。
  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条从颈部风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钟左右。在艾熏时,一定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不能受凉。
  如腹部受凉、腹泻等,可以用几根艾条熏小腹至肚脐的位置,可以祛寒。
  如小孩子遗尿,同时伴有手脚冰凉、面色苍白、舌质淡、舌苔白等症状,可以用1~2根艾条熏肚脐及周围,熏5~10分钟,然后再到背后熏脊柱及肾,可以补气、补肾、祛肾寒。
  如有口臭,舌质暗紫或者舌苔发黑,说明脾胃寒气非常重并伴有经络淤阻,可以用3~5根艾条熏小腹到肚脐周围,每天20分钟,隔天一次,坚持一周,口臭就会消失。
3、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条前要喝生姜红枣桂圆羹,以养生补阴。用3片生姜,10粒红枣(去核),10粒桂圆(去核),加水煮15分钟,倒入粉碎机打成糊状喝下。
  (2)将生姜切成薄片,上锅蒸软后备用。
  (3)夏季用6~8根艾条(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点燃。
  (4)将蒸好的姜片贴在后背上。点燃的成排艾条,保持离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离,上下慢慢移动,通常熏30~40分钟。
  (5)在小腹及肚脐的周围都贴上姜片,上下熏20~30分钟。
  (6)在双小腿的外侧、内侧,从脚踝至膝部上下、来回各熏30~50下。

   常用家庭温和灸方法:
  将艾条一端点燃,让燃端靠近皮肤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温热。将艾条慢慢上提,距皮肤3~4厘米,保持不动。灸时,温热感会使皮肤发红却不灼痛,局部、远端部位还有酸、麻等舒服感觉。
  要点:每次选3~5个穴位,每个穴位灸5~10分钟,过多易疲劳,过少达不到温热效果。
  艾灸经验:
  开始,艾条燃端距穴位不能太远,不然温热感出现太慢。
  艾条上提时,速度要快,避免热感中断;患者感觉太热,可上、下、左、右或回旋移动艾条,以连续地温热刺激穴位。
  为局部皮肤感觉迟钝者、小儿、老人施灸,可将左手中、食指张开,放在受者穴道两旁,从而感知其局部受热度,随时调节。当患者有痒、发热、痛感时,用手指揉、搓、按帮助缓解不适。
  家庭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2.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大一点。
  3、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大;久病、体质虚弱、老人、小儿,灸量宜小。
  4、出现晕灸,须立即停灸,让患者头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或喝点温开水,重者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
  5、精神紧张、大汗、劳累或饥饿时不宜灸,妊娠期妇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艾灸的实用操作『视频』
 
熟记艾灸三字经快速成为艾灸高手

人之身,价无边。若有疾,体难安。去病法,有多端。

用艾火,最简便。取艾叶,日曝干。搓成球,名艾炷。

捻成条,叫艾卷。家常备,解急难。艾炷灸,着肤燃。

虽苦痛,力拔山。得脓坏,功效显。顽痞症,方可痊。

艾条灸,甚舒坦。温通经,热驱寒。虚可补,实可泻。

陷可拔,凸可按闭可开,脱可敛。治百病,反掌间。

寒暑易,邪风传。起病急,症状险。速灸治,病不掀。

高热危,灸大椎。怕风寒,风门关。痰咳喘,肺俞痊。

食不洁,易腹泻。肠绞痛,苦不堪。急灸,肚中暖。

不间断,便自干。脓疮疖,肿热痛。灸患处,自然平。

治肺痈,灸前胸。脓血去,肺气通。心有疾,灸后背

气血开,诸症退。肝血淤,寻肝俞。黄疸消,肋痛除。

脾胃虚,食纳减。免疫低,灸中脘。肾病重,灸腰眼

浮肿退,周身暖。便不舒,灸天枢。溲淋漓,寻中极

精不固,关元堵。带不止,暖小腹。乳有痞,乳根取。

经不调,三阴交。婴幼儿,苗初长。擅投药,易受伤。

身柱,健神经。除百疾,保安康。治乙脑,百会烤。

火力足,疗效好。结核病,甚烦心。对患处,日日薰。

乙肝病,颇难愈。灼肝俞,配三里。气不足,气海补。

血不旺,膈俞畅。肝气上,太冲降。肾水寒,烤涌泉

丰隆,痰饮行。崩漏恼,隐白好。休息痢,肠俞愈。

肠痈凶,阑俞攻。畏寒人,补命门。头眩晕,百会薰。

拔气陷,力千钧。上星专,清鼻渊。迎香攻,嗅自通。

曲池穴,清血毒。诸般疹,一灸无。胸中闷,寻内关

艾火近,立时安。命将休,关元灸。气欲散,神阙敛。

诸般癌,最耗人。常著艾,正气存。欲长寿,灸三里

保健康,功无比。灸从久,莫间断。此一言,值万贯。

艾火香,上古传。  护万民,登鹤年。

灸疗三字经

【艾灸科普】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灸疗三字经-轶名X

【艾疗三字经】将传统中医穴位名与病症精密的结合在一起,简单易学,容易上手,知道什么病,然后直接找穴位,艾灸相应的穴位就可以了,妈妈在也不用担心你的感冒啦!让我们来熟悉艾疗三字经!
【古人言】
人之身,价无边。若有疾,体难安。祛病法,有多端。用艾火,最简便。祖先辈,屡实践。曰“圣火”,功非浅。取艾叶,日曝干。搓成球,名艾炷。捻成条,叫艾卷。家常备,解急难。
艾炷灸,着肤燃(1)。
虽苦痛,力拔山。得脓坏,功效显(2)。
顽痞症,方可痊。艾条灸,甚舒坦。温通经,热驱寒。虚可补,实可泻。陷可拔,凸可按。闭可开,脱可敛。治百病,反掌间。寒暑易,邪风传。起病急,症状险。速灸治,病不掀(3)。
高热危,灸大椎(4)。
怕风寒,风门关(5)。
痰咳喘,肺俞痊。食不洁,易腹泻,肠绞痛,苦不堪。急灸脐,腹中暖,不间断,便自干(6)。
脓疮疖,肿热痛。灸患处,自然平(7)。
治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