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客运专线桥梁沉降观测
2012-03-04 | 阅:  转:  |  分享 
  
总第230期

2008年第5期

交通科技

TransportationScience&Technology

SerialNo.230

NO.5OCt.2008

客运专线桥梁沉降观测

方筠。

(1.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渭南714000;2.长安大学

肖玲。

西安710064;3.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昌330013)

摘要客运专线元碴轨道对线下工程的沉降所引起的轨道永久变形做出了更加严格的限制,为

保证无碴轨道的稳定性,需严格控制桥梁工程的工后沉降。介绍无碴轨道桥梁沉降的观测方法,

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和控制工后沉降,将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控制到限值范围内,以确保

无碴轨道的安全。

关键词桥梁工程沉降观测评估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的永久变形只能通过扣件

进行调整以恢复其正常的几何形状。由于扣件的

调整量非常有限,因此,线下工程工后沉降能否控

制在规定范围之内,是无碴轨道能否在线路上进

行规模铺设的关键。目前的要求是在无碴轨道施

工完成后,墩台均匀沉降量不超过2Omm,相邻

墩台的沉降差不超过5mm_1]。因此必须对桥梁

实施沉降观测,通过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路基

工后沉降,评估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定无碴轨道

的铺设时间,确保元碴轨道结构的安全。

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桥梁的每个墩、台均要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

收稿日期:2008—05—04

志应尽量靠近地面(水面)。

(1)桥墩观测点原则上应设在墩身上,每

个墩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每个墩的墩身四角,观

测点距地面(水面)高度应在1IT1左右,特殊情况

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方便观测、利于测点保护的

原则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桥台观测点原则上应设在台顶(台帽

及背墙顶),每台数量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

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桥梁基础沉降变形的

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应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观测结果

具有基本的统一性,以确保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

观测的结果更有可比性、沉降量更真实。具体原

则为“五定”: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

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固

肋安装的要求,即轴线偏位为L/6000,拱圈高程

为4-L/3000,对称点高差不能超过L/3000。本

桥的跨径为336rn,可得轴线横向偏位允许偏差

为5.6cm(拱顶),拱肋标高允许偏差为±11.2

cm,对称点高差允许范围为l1.2cm。

另外通过对缆索吊装塔架、扣索架的平面位

置的偏移观测,发现塔顶偏位值均在7cm以内,

主塔和扣塔的沉降、后地锚的位置偏移形变、各个

拱座的纵向水平位移观测等变化均在1cm以内,

在拱肋安装过程中均不需进行额外调整。

5结语

在亚洲现已建或在建的同类型桥梁中,太平

湖大桥是主跨居于第一位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提

篮拱桥,其施工环境差、技术难度大、科技含量高,

已在施工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该桥主拱肋吊装从

2006年3月底至6月底顺利结束。在安装过程

中,由于加强了线形的测控和优化调整,确保了拱

桥建成后的轴线和设计轴线相吻合和受力最合

理,主拱肋合龙后线形流畅,竖向标高和轴线偏位

以及应力均符合设计要求。实践证明所采用的测

控技术非常成功,可继续指导太平湖大桥的后续

施工,其成果全面完善了大跨径桥梁的无支架缆

索吊装体系,可供同类型桥梁借鉴。

参考文献

[13徐君兰.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

出版社,2000.

[2]廖金平,张浩,陈伟.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预制

吊装施工拱肋线形控制[J].辽宁交通科技,2005

(7):68—70.

[3]邹效平.钢管混凝土拱桥吊装过程中的线形控制

[J].公路与汽运,2003(5):57—59.

2008年第5期方筠肖玲:客运专线桥梁沉降观测21

定;观测人员要固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

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2沉降观测频度

每阶段的沉降观测,在开始时一般可每周观

测1次,以后视2次观测沉降量的变化情况,可适

当调整沉降观测的频度,但2次的观测沉降量差

值不宜大于1mrn,桥梁基础沉降观测频度

见表1。

表l墩台基础沉降观测频次

3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3.1观测资料整理

采用统一的沉降观测记录表,做好观测数据

的记录与整理。

根据观测资料,及时绘制每个观测标志点的

荷载一时间一沉降曲线,见图1。

荷J

载望三塑J

/}时间t

q



t2—\降量

I’t3~一

图1沉降与时间关系曲线·

3.2分析评估前的资料收集

(1)桥梁沉降及变形观测资料。

(2)桥梁地段线路纵断面图、工程地质纵横

断面图、桥梁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沉降计算报告等

相关设计资料。

(3)施工过程、施工核查、施工记录和原材料

检验情况等施工资料。

(4)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抽检情况等监理

资料。

3.3评估分析方法

桥梁基础沉降分析评估应采用曲线回归法。

对于预制梁桥,基础沉降应按墩台混凝土施工后、

架梁前及架梁后3个阶段进行;对于原位施工的

桥梁,基础沉降应根据实际施工状态及荷载变化

情况划分阶段。

根据桥梁实际荷载情况及观测数据,应作回

归分析及预测,综合确定沉降变化的趋势,曲线回

归的相关系数应不低于0.92。首次回归分析时,

观测期不应少于桥梁主体工程完工后3个月;对

于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的桥梁,不应少于1

个月嗍。

两次回归结果预测的最终沉降的差值不应大

于8mm。2次预测的时间间隔一般不少于3个

月;对于岩石地基的桥梁,不应少于1个月。

桥梁主体结构完工至无碴轨道铺设前,沉降

预测的时间应满足以下条件:

s()/3(t=。。)≥759/6

式中:s()为预测时的沉降观测值;s(t—oo)为

预测的最终沉降值。

3.4评估标准

根据实测沉降观测资料推算的工后沉降应符

合下列标准:

(1)桥墩台均匀沉降量≤20mm。

(2)相临墩台沉降量之差≤51Tlln。

22方筠肖玲:客运专线桥梁沉降观测2008年第5期

4结语

通过各施工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

校核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

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确定桥梁工

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元碴轨道要求。

观测期内,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

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

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

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梁变形作系统的评

估,确认桥梁基础沉降变形等符合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杜永昌.高速与客运专线铁路施工工艺手册[M].北

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E2]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Es],北京:中国铁道出

版社,2004.

[3]朱海涛.桥梁工程实用测量[M].北京:中国铁道出

版社,2004.

SettlementObservationforPassengerTransp0rtati0nSpecialLineBridge

FangYun,_.XiaoLing。

(1.ShaanxiRailroadProjectProfessionalTechnologyInstitute,Weinan714000,China;

2.ChangAnUniversity,Xi''an710064,China3.JiangxiV&TCollegeofCommunication,Nanchang330013,China)

Abstract:Non—ballastedtrackofthepassengertransportationspeciallinehasmorestrictrestrictfor

thepermanenttracksettlementtoguaranteeitsstability.Thepaperintroducedtheobservationmeth—

odforthesettlementofthebridgesinthenon-ballastedtrack.Usingthesettlementobservationdata,

itcananalyze,predict,andcontrolthesettlementtoguaranteethetracksafety.

Keywords:bridgeproject;settlementobservation;appraisal

论文摘要撰写要求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

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篇幅以150字左右为宜。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本文的研究目的或要解决的问题。

(2)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

(3)主要结果及结论。

(4)本文的创新、独到之处。

英文摘要中宜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所做的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结论;能用名词做定语的就不要用

动名词做定语,能用形容词做定语的就不要用名词做定语。尽可能用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

~《交通科技》杂志社

献花(0)
+1
(本文系大帅的图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