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浮漂的灵钝划道杠

 记忆中的老屋 2012-03-05

 

    调高钓低--灵,调低钓高--钝,这是掌握钓事中浮漂灵钝的一道杠子

    台钓界,有关浮漂灵顿之战长期备受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有两个关键词:“剩余浮力”和“归零点”,这两个涉及浮漂灵钝的唇战不休的问题时至今日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在众说纷纭和褒贬不一的情况下,我的主张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我所用的拿来,无我所取的摒弃,钓无法则,适者生存。

1,“剩余浮力”与浮漂的灵钝关系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那么钓事中浮漂的剩余浮力应该是指鱼就饵时把露出水面的示目(钓目)漂体拉入水中所用的力,或者说是被鱼拉入水中的示目漂体所排开水的重力,换个角度说也就是在钓事中浮漂没入水的那部分示目漂体本身并不产生浮力,简言之就是鱼没咬钩前浮漂的剩余浮力根本就不存在,只有在鱼咬钩且拉动水面示目漂体部分入水,这时才产生剩余浮力,剩余浮力的大小取决于鱼拉力的大小和浮漂示目体入水的多少,由此可见浮漂的剩余浮力是鱼事中的一个动态变数。

    从狭义上讲,浮漂的剩余浮力就是在钓事中调目确定后漂尾露出水面的示目漂体那部分的浮力,但这种浮力还没有转换为浮漂的剩余浮力,只有当鱼儿就饵向下拉动浮漂,浮漂露出水面的示目体有一部分或全部没入水中,并排开一定量体积的水后,这时被拉入水中的示目体才产生浮力,这种浮力才是钓事中浮漂的剩余浮力,在这个条件下,剩余浮力就变成了一种向上的牵引力,这个牵引力的大小取决于鱼向下拉力的大小,而不是取决于剩余浮力的大小。

    当鱼没有就饵下拉浮漂时,具有剩余浮力的示目体露出水面,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没有排开水的体积,就不具有浮力,同时浮漂也没有向上的牵引力,这时,钩饵悬浮也好,卧底也罢,子线松驰也好,绷紧也罢,与剩余浮力毫不相干;鱼就饵斜向拉动时,浮漂上送,具有剩余浮力的露出水面的示目体仍然露出水面,不排开水的体积,浮漂的浮力任然不会增大,这时,剩余浮力也不是向上的牵引力。

    那么,剩余浮力能否决定钓组的灵钝状态呢?个人认为决定灵钝状态的不是剩余浮力而是调目与钓目之间的搭配差,道理非常简单,“调目”数减去“钓目”数,目数越大,说明挂饵后示目入水体积越多,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排开水就越多,相应的浮力也就越大,向上牵引力也就越大,钓组也就越灵敏;所以,调整钓组的灵钝状态就是调整调目与钓目之间的配置差,而不是调整剩余浮力的大小。

2,“归零点”与浮漂的灵钝关系

   “ 归零点”之说是台湾廖心阳大师首先提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浮漂的最佳灵敏状态;台钓界最初提出“归零点”的理论是:空钩半水调平水,然后一目一目地减铅,减至超出一目时,此时,浮漂与水面的相互交溶点就是该支浮漂的最佳灵敏点,也就是浮漂动态上下行趋势的最佳“临界点”;为什么要寻找浮漂的浮力中心点呢?曾多次举办学习班传授台钓技术的台湾钓鱼高手廖心阳先生认为:浮漂调至最灵敏处是“归零点”,采取寻找浮漂浮力中心点的方法,不但能精确地测试浮漂的灵敏程度,而且还可鉴定这支浮漂的使用效果,找到浮漂浮力中心点并调试出精确的漂坠钓组结构,鱼吃饵时不但漂的反映极为明显,而且浮漂上下沉浮的幅度因浮力和沉力相等;所以不难看出,台湾钓法的高灵敏度,主张在于找出浮力中心点,也就是台湾钓鱼高手习惯称之的“归零点”,即浮力=下沉力,两者之间互相抵消的“归零点”。钓界对此理论有赞同,有反对,更有甚者发表《枪毙归零点》论;钓界也有人主张浮漂的归零点就是浮漂在调水平位置上的“浮力归零点”。
    
    个人认为,在浮漂处于静止状态和单一的理想环境下上述理论可能成立,但在实际的鱼事中,影响浮漂的灵敏因素太多太多,当挂饵后你能测出最佳归零点吗?那么,浮漂的最佳状态又是不是取决于挂双饵空钩调平水就是“归零”了呢?我认为任然不是,这只能算是一般意义下的“负重归零”,原因是你不可能保证做到每一次挂饵的重量、大小绝对一样,既然每次挂饵有差异那么你就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所谓归零;我认为“归零点”的划分应该在调目,你调的是几目,这个被你在具体钓事中选定的“调目”就是这次这支浮漂归零点的界线,它不是固定在浮漂标尖上的某一目数,而是随着钓组重量的变化在浮漂标尖上下移动,具体的归零点存在在每一次钓事的调目数确定之中,我们不能也无法硬性规定它在哪里,有了调目,再用钓目来调整浮漂的灵钝。

3,为浮漂划出一道灵钝杠子  
  
    虽说灵钝之解众说纷纭、派别林立,“旱钓”时看过很多大师和钓友的文章,“鱼事”中也有过很多茫然和体会,但个人认为灵和钝的设定取决于垂钓者在调漂过程中对调钓关系的具体运用和对鱼情水情的准确研判上。

    调目和钓目的设定是调漂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调目是调目,钓目是钓目,它们是台钓中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必然的联系;我形象地认为调目是“砣”、钓目是“秤”,是一种“公不离婆,秤不离砣”的关系。

    所谓调目,即空钩离底调漂(亦称空钩半水调漂),浮漂露出水面的示目数即为调目。

    所谓钓目,即双钩挂饵到底(底钓)或到一定的泳层后(浮钓),浮漂露出水面的示目数,即为钓目。

    一言以蔽之,调漂就是指通过增减线组中的铅坠重量来确定浮漂露出水面所需的示目数。

    鱼事中无数次证明:调漂时,漂尾露出水面的目数多,统称调灵敏,相反而言调目越少则越迟钝;而在找底后施钓的时候,露出水面的目数少,统称钓灵敏,同理钓目越多则越迟钝。同时,还需掌握漂的形状对浮漂灵钝的影响,漂身短的浮漂灵敏度高,漂身长的浮漂稳定性好,硬尾漂的鱼讯信号传递灵,软尾漂的鱼讯信号传递稳,实心漂尾的鱼讯语言真实,空心漂尾的鱼讯语言夸张,所以还要根据具体的鱼情水情选择适合的浮漂。

    鱼事中,钓灵或钓钝,主要取决于在调目与钓目的增减上,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调钓关系的具体运用大致有以下四种:

      (1),调灵钓灵----增加调的示目,减少钓的示目;
      (2),调钝钓钝----减少调的示目,增加钓的示目;
      (3),调灵钓钝----增加调的示目,增加钓的示目;
      (4),调钝钓灵----减少调的示目,减少钓的示目。

    调灵、钓灵,浮漂反应就更灵;调钝、钓钝,浮漂反应就更钝。

    实际垂钓中我的口诀是:钓目小于调目就灵,钓目大于调目就钝。也就是说: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越少越迟钝;钓的目数越多,越迟钝,越少越灵敏。

    总之,浮漂的灵与钝不能单从调目或钓目的高低来判定;浮漂灵钝的判别点应从调目、钓目关系的具体运用上去甄别;调高钓低--灵,调低钓高--钝,只要掌握了这个灵钝杠子即可;自台钓传入大陆以来,钓坛上灵钝之战从未消停;在灵钝问题上不宜过分精细纠缠,特别是野钓,否则你会陷入一片迷茫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