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状况

 尕酒窝 2012-03-05
一、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有想法存误区。从信用社自身来看,受考核办法和经营观念的制约,中间业务在地位上远远低于传统业务,普遍认为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否,关系不大,有些人只顾埋怨客观落后,缺少发展信心,还有的人认为信用社不具备中间业务的发展土壤,中间业务只会使信用社误入歧途,在宣传上也有些人把自已的错误认识和信息传递误导客户,参差不齐的认识使中间业务内部运行环境较差,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从社会方面看,多数农民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封闭以及金融意识、知识缺乏,对于中间业务如何判断和利用不甚了解,在农民的意识中一提到信用社就是“存贷汇”老传统,降低了信用社开办中间业务的积极性和农民的有效需求。
(二)品种:有空间缺开发。受自身资金、机构、人才和技术手段的限制,首先种类单一,仅停留在代理、结算等残缺不全的简单性业务,只能为客户提供中介性质服务,而各种贷款承诺、评估担保、信用卡等新兴业务尚未开展,不能实现品种的多样化和服务的多元化需求,使大量的黄金客户流失;其次档次不高,一般性居多,中高档很少,并且环节多、手续繁、操作性不强,如在代理业务方面,局限于为个别单位代发工资、代收个别机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在结算业务方面,只能为客户提供现金、汇款、转帐结算服务,而且在途时间较长,与广大农民的期望值相差甚远,有的业务只有名目,却无实际内容;第三,范围狭窄,受服务和业务的区域限制,服务对象仅限于开户单位和辖内农户,使中间业务的收益性大打折扣。
  (三)人才:心有余力不足。目前人才匮乏、队伍素质低已成为乡镇信用社发展中间业务的主要障碍,与中间业务的发展不相适应,表现在:一是业务上,中间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要求从业人员既要精通传统基本业务,又要懂得金融非银行业务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金融政策水平,并兼备操作性和理论性,从从业队伍的现状看,难以达到上述要求;二是思想上,中间业务对多数员工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涉及范围广,而现有人才对其认识和掌握尚处于粗浅阶段,思维更新跟不上中间业务的发展要求;三是知识修养上,受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方面限制,乡镇信用社十分缺少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预测、决策和公关开拓能力的复合型、开拓型人才,现有的人才资源仅能维持勉强发展。主要制约是,一方面对中间业务的理解不准确,把中间业务定位于传统业务的辅助,成为招揽存款、应付竞争的手段,另一方面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与手段,尽管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迅速,而目前的发展方式仍保留在简单、粗放、传统的层次上,未能根据形势变化推陈出新,优秀人才极度缺乏使中间业务收效甚微。
(四)机制:有措施不完备。一是管理不规范,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自上而下统一有效的管理和协调,没有专职的机构和人员,使基层信用社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自发性、随机性和盲目性;二是制度不完善,实际经营中无章可循,无制度可依,分工不清、责任不明。上级社没有制定一套完整统一的中间业务操作和管理办法;三是激励机制落后,目标不明确,有的社把吸收存款的多少作为衡量中间业务开展好坏的唯一标准,有的社忽视中间业务带来的效益功能,为了业务竞争,中间业务收费少或不收费,有的社中间业务考核办法弹性较大或流于形式,在分配上不能体现多劳多得,难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差距:可比较难改进。近年来,尽管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方面有所进展,但差异较大。一方面社与社之间发展不平衡,沿海发达地区发展较快,并且创出不少成功经验,但从全国来看,很多地方开展得不够理想,有的社甚至是空白,有些地方只是把中间业务作为拉拢客户,应付竞争的服务手段,成了一种无偿提供的服务内容,没有经营意识。另一方面,由于信用社起步晚,层次低,种类少,市场占有率低,无论从思维观念,硬件装备,组织机构,利润效益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三、拓展中间业务的对策和建议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自觉发展中间业务
首先,要给中间业务重新定位。信用社要想实现中间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把中间业务置于资产、负债业务的同一水平线,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要认清中间业务信用社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在市场开拓上要放开胆量。信用社发展中间业务起步较晚,虽然有其他商业银行的经验作为参考,但是具体工作中仍然有许多我们无法预测到的因素存在。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没有足够的胆识和勇气,我们就会出现原地踏步甚至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所淹没的危险。因此,我们应当做到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律、资金运动规律、社会生产经营情况等调查摸底,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积极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比如,现代农民渴求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便捷的金融资讯、余额查询、转帐结算等服务,信用社发展“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就很有前途;例如,随着农民经纪人的崛起,他们“带”着农产品走南闯北,对信息的需求十分强烈,信用社适应要求,发挥信息交汇点作用,开办信息咨询、咨信评估业务十分必要;另外目前商业银行普遍上收机构,必然留下市场空白,信用社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团体单位批发性代理业务肯定会受到欢迎。总之,我们应当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加强自我管理的基础上,放开胆量去开拓市场,争夺优质客户源。
(二)加强内部管理,促进规范经营。一是联社必须抓好机构设置,建议设置中间业务的专门机构,协调上下左右关系,负责组织、指导和规划中间业务的发展,并实施检查、监督和考核的职能。对内:制定具体的操作和管理办法,研究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对外:开展市场需求调查,根据动态变化情况制定开发新的品种,统一形象,扩大宣传,争取客户。对于乡镇信用社,要按照效率、精简的原则,组成业务主干系统,由整体素质较高的人员从事中间业务的开展。二是建立健全中间业务的各项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建立中间业务的财务制度、会计制度、稽核制度、考评制度、授权制度等。三是要注重中间业务的风险防范与控制。目前诱发中间业务风险的因素很多,如从业人员操作不当或工作失误、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带来信息不准确等所以,应当设立预警机制,密切注视市场动态和客户情况变化,资金流动有无异常,手续审查是否齐全等早期报警信号,并据此对出险部位与后果做出判断和预测
(三)突出品种开发,明确主攻方向。信用社发展中间业务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面出击,而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有选择性地发展具有自身优势的业务领域。当前要着重于重新清理评估现有产品,对业务量小,收益差,无发展前途的产品要停办,对有一定市场前景的产品进行补充、重组和挖掘使用,并且要规范手续费的收取标准,应该收取的手续费必须收取。同时更要积极依托传统优势拓展中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