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高中数学选修系列3、4的认识(2)

 大树66 2012-03-06

对高中数学选修系列34的认识

选修课程中系列3、系列4基本上不依赖其他系列的课程,可以与其他系列课程同时开设,这些专题的开设可以不考虑先后顺序。系列3和系列4是为对数学有兴趣和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而设置的,所涉及的内容反映了某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应用意识,有利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的认识。其中的专题将随着课程的发展逐步予以扩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进行选择。根据系列3内容的特点,系列3不作为高校选拔考试的内容,对这部分内容学习的评价适宜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由学校进行积极的、有意义的、富有创造性的开发与探索,学校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这在一定程度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学生可自主选择,让学生各尽所能,各有所长。

课程设置和编者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展,学到自己想要的数学,但在具体到学校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很难按照预期的目标完成。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办法保证选修系列34的全面实施。

我校及周围兄弟学校也只在系列34中也只选讲了系列四中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几何证明选讲》当中的部分内容。之所以这样也主要是由于陕西2010年高考方案出台后形势所迫,由于学校生源差,高考任务重,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估计高考,而和高考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也就无暇顾及。即便是上的内容,由于高考所占分值少,考查难度小,只是轻描淡写的上一部分。因而,高考方向不变,选修很难开展。

为什么会出现难以开展的局面呢?结合自己所见所闻及一些思考,谈如下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1、高中教师对选修系列34多数专题的内容陌生。由于现在大多数学校,教师年龄偏大,以前大学所学内容遗忘,同时学校教学任务重,教师缺乏足够的进修学习机会和自学时间,因而很难在短期内全部弄通教材。造成系列三四选讲师资缺乏,无法开展。

2、新课程高考评价的影响。对系列3的评价方式新课标“关于课程设置的说明”的表述是:“根据系列3内容的特点,系列3不作为高校选拔考试的内容,对这部分内容学习的评价适宜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由学校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这就让学校在系列3课程的开设方面具有了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本校师资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开设哪一专题课程或者是否开设该系列课程.并且,因系列3课程的学分由学校进行评定,也就不致于对希望在文、理方面发展的学生获取进一步深造机会产生任何影响.所以尽管课程设置者初衷很好,但大多数高中都没有按规定做.因此新课标这种宽松的要求,是当前系列3开课现状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3、新课程的内容大部分抽象难懂,有限的课时,对学生不会有太大的收益。由于高中学生的年龄及认知水平,对抽象的、难懂的问题总有一个较长的认知过程,但高中数学本身内容多,课时紧,又加之高考任务重,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作保证,因而,即便是上了,恐怕也只有少数优等生才能消化,对大多数学生可能是收效甚微,还有可能挫伤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4、在课标中要求,专题可采用走课制,让学生自主选择。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学校校舍紧张,教学场所无法保证,同时给学校的管理造成巨大的压力,甚至有时显得有点混乱。因而很难组织开展。

结合以上实际,我认为,按照《课标》的要求,顾及学生发展,开设应当是必要的,但结合学生实际,应当对教材的内容需要进一步删减,使其少而精,让学生能接受,有时间接受;同时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在评价机制上,如高考的考查、大学的录取等,作适当的调整,真正做到科学有效,使学生真正终生从中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