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文

 莫内 2012-03-06

观课议课中相互滋养,共同成长

河间市第一中学    张新颖

摘要:生态取向的学者认为,虽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风格是个人化的,教师在其实践中也大多处于孤立的状态之中,但是,就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教师发展其专业知识与能力并不全然依靠自己,而会向他人学得更多,教师并非孤立地形成和改进教学的策略和风格,它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文化或教师文化。观课议课既依赖学校的教师之间的互相合作,又发展教师之间的互相合作,致力建设相互滋养和润泽、共同发展和成长的校园生态。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教师不仅育学生、育同事,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乐园,也是教师共同成长、不断创造的家园。

关键词:课堂教学,听课评课,观课议课,相互滋养,共同成长

 

目前,仍然有很多教师在听评课时都追求面面俱到,从导入到结束各个教学环节都认真听、认真记、认真评。这种听评课方式看似全面,但重点不突出,往往如蜻蜓点水,不管是对开课教师还是对听课教师都帮助不大。主题式观课议课一改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的做法,每次观课议课活动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使研究更有深度。为了让一线教师了解观课议课的内涵,提高课堂研究能力,本文着重就观课议课的含义、操作程序以及相关要求等方面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听评课是教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作为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一名新教师来说,往往注重到了如何上课,可却忽略了如何听评课。听评课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对于听课,许多学校都有这样的要求:每月不少于4节,并在课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往往一些教师为了完成这一的任务,每月按数量要求听课。然而听课记录寥寥几笔,听到哪儿记哪儿,课后思考和交流也不多,这样课虽然听了,感触也有了,可没即使梳理,又有什么受益呢?

事实上,听课评课作为一种发现、思考和提炼的教学研究活动,直接对我们教学的关注焦点做出反应,从而更能有效地促进听课者和上课者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具体的教学活动,千变万化,思考教学问题,仅仅用技术性方法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注意行动中的知识在专业知识的地形中,既有实践者能有效运用以研究为基础的理论和技术的坚硬的高地,也有技术手段不能解决的情况复杂的沼泽。困难就在于,不管其技术效果如何好,高地上的问题对绝大多数顾客和社会成员来讲总是相对次要的,而沼泽却总是绝大多数人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我们教育研究活动就注重在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反思中,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常见的方法有:写教后记(本人教学过程的体验审视),听课评课(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辨别分析)。它们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教师提高发现问题的敏锐性。

那么如何有效的听课呢,下面就具体谈谈:

1、听课前要做足准备工作。至少应预先熟悉教材内容,同时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是我执教这一节课,我要怎样上?最好能够拿出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正所谓留心天下皆学问。要想听课真正学习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懵懵懂懂地听,不了解教者和学生情况,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

2、在课堂教学阶段,听课老师应该集中精力,坚持四到耳到”――仔细聆听师生对话;眼到”――认真观察教师教态、表情、肢体语言、板书、所用教具及学生反应与表现;心到”――边听边认真思考,把授课者的理解、感悟及教法与作比较;手到”――记录教学流程、重点、难点、板书、师生交流情况、教学中的亮点及自己触景生情碰撞出的火花

3、新课标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关注老师的教,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毕竟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者应该关注的是: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还要看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表现、态度和习惯,等等。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本质是学而不是教;而且教师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

在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课内交谈讨论时,老师可以观察学生使用语言能力,意思表达是否清楚,音调的准确与否,音量的大小强弱,是否流畅自然;有无随声附和、人云亦云、滥竽充数的现象;听学生质疑的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积极主动精神是否得到了发挥;是否有口无心、混乱嘈杂的现象等等。

接着说一说评课。在评课环节上,教师应在听课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剖析,理出头绪,从全课的角度逐个分析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要客观、公正,要避免亲疏心理、随流附和的从众心理和消极应付的心理的干扰。评课主要是给人以总结梳理听课感想的时候,在这一过程中要善于进行分析、比较,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注意吸收他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教学;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关注执教者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准备情况。

评教学内容的组织处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组织处理教材,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布局合理、新旧知识连接有序解,知识结构层次化,课堂张弛节奏适度,形成波浪式的教学过程。

评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判断、推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善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意志、作风等,突出能力的培养。

评教学方法:成功的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优秀教师更善于采用灵活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判断、推理、应用。

评师生配合: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师生的配合默契,课堂秩序活而有序。教师幽默恰当的导入,创设合理的提问,生动活泼的讲解,往往能把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谐,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评基本概念的掌握: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采用类比、推理、观察、分析、建构等方法启发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评课的真正目的是让执教者更加清楚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缺陷,让旁观者更加明确值得发扬和借鉴的经验,达到扬长避短、博采众长,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评课时还应根据执教者和学生特点,提出有助于执教者提高教学水平的个性化建议。

正如萧恩所说,当我们的听课整合理论与实践、思想和行动时,它就是一种思想和行动的对话,通过这一对话过程我变得更有技巧。当听课和评课结合,在听评课中反思,总结,我们就能在此过程中真正的学到些什么,在此过程中真正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怎样观课议课》

2、《有效观课议课》长沙星城商讯网

3、《为了教师的批判精神关于观课议课文化的对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