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软件产业:现状与对策

 jeaniewu 2012-03-06
中国软件产业:现状与对策
新经济导刊
2004-6-11 9:11:39
新经济导刊
    软件产业作为极其重要的战略性、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与灵魂,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是智力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2000年国务院18号文件从投融资、税收、技术、出口、收入分配、人才、装备及采购、企业认定、知识产权保护、行业管理等多个方面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三年多来,在国家各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国务院18号文件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软件产业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软件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软件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日益显示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带动作用。
软件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和渗透作用日益增强
  近年来,尤其是国务院18号文件颁布实施以来,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成绩斐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渗透作用显著增强,突出表现如下:
  1.软件产业发展迅速,规模和影响力持续扩大
  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以30%左右的年均增长率持续高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我国软件产业总额仅为43亿元,1999年为440.5亿元,2000年为593亿元,2001年为796亿元,2002年为1100亿元,2003年则高达1600亿元,同比增长45%;软件出口约20亿美元,同比增长33%;国内软件市场总额达到1435亿元,其中,软件产品销售额为805亿元,软件服务630亿元。
  各类嵌入式软件和应用软件成为我国软件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2003年应用软件在中国软件产品中占70%,增长率超过65%。软件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以及对全球软件产业发展的贡献度也明显加大。2003年软件产业总额占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为8.5%,占世界软件产业总额的比重也逐步提高,2000年为1.20%,2002年增加到1.91%,2003年则达到2.58%。
  2.软件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管理与创新能力增强,综合竞争力有显著提高
  目前我国从事软件与服务业的企业超过10000家。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认定软件企业9301家。截止到2003年11月,全国共有1267家企业获得系统集成商资质认定,其中一级资质64家,二级资质261家,三级资质620家、四级资质322家。2002年确认了106家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2003年动态调整为172家。从软件企业规模来看,2002年从业人员超过1000人的有25家,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有192家,超过10亿元的有19家。从软件企业CMM评估情况来看,我国通过CMM2级以上的企业有50多家,其中东软集团、大连海辉、大连华信通过CMM5级评估。另外,软件企业在研发投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3.软件产品结构变化明显,国产软件市场份额有所增长
  我国软件产品发展迅速。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共登记备案软件产品20428个。软件产品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应用软件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工具(平台)软件在市场中的份额逐步下降,中间件软件的份额持续上升。在工具(平台)软件市场上,Linux在诸多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盈利模式已经形成,并进入到企业级应用,特别是在服务器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
  国产软件市场份额有所增长。在国外品牌的产品仍然占据高端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等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同时,国内品牌软件在财务软件、管理软件、防杀毒软件、中文信息处理软件及部分行业应用领域等已占据优势,中文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东软、天融信、瑞星等民族软件企业已先后推出了企业级防杀毒软件或高端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产品。在管理软件市场上,用友、神州数码、东软金算盘、博科等国内品牌基本上占领了管理软件的大部分市场。在中间件市场,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势均力敌。
  4.软件出口快速增长,出口类型多样化
  随着国务院18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我国软件出口工作顺利推进,软件出口快速增长。1999年我国软件出口只有21亿元,2001年增长到60亿元(7.2亿美元),2002年达到124亿元(15亿美元),2003年达到20亿美元。软件出口地区包括日本、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其中,对日出口成为主流,欧美出口有待进一步扩大。从软件出口类型来看,出口多样化特点明显,既有外包加工,也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还有大量随设备的嵌入式软件出口。其中,外包出口比重最大,出口层次明显,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从软件出口地区和企业来看,上海、北京、深圳、大连等为软件出口的主要地区;2001年软件出口超过100万美元的企业很少,2002年则近100家,增速明显。另外,为促进软件出口,我部还会同国家发改委确定了北京、天津、上海、西安、大连、深圳等6家国家软件出口基地。
  5.软件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截止2003年底,我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达到60多万人。在人才教育方面,到2002年底,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中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软件工程专业的有982所,其中本科院校485所,专科院校498所,计算机及软件专业在校生达71.85万人,另外与软件相关专业的在校生约有48.26万人。我国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5所高校办了示范性软件学院,2002年招生超过人1.5万人。同时积极开展在职软件与应用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并与跨国IT公司积极开展软件与应用培训的国际合作。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初步建立了相应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造就了一批优秀的软件人才队伍,并不断地发展壮大。
  6.软件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我国积极推动软件产业基地建设。2001年6月,国家正式认定了北京、上海、大连、成都、西安、济南、杭州、广州、长沙、南京、珠海等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并给予了支持,在研发与引进软件新技术、创新开发软件新产品、加速软件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与带动作用。
  7.顺应软件发展潮流,积极推动以Linux为代表的开放源代码软件发展
  顺应软件发展潮流,国家大力支持Linux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关键Linux软件和应用系统的研发,积极推动Linux等开放源代码软件发展,在Linux软件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取得了群体性突破,涌现出了中软Linux、红旗Linux、永中Office、Red Office等一批优秀Linux软件,并在电子政务等重要领域得到推广应用。
  在Linux的国际合作方面,2003年9月8日,中日韩信息通信部长会议上三国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日本国总务省及韩国情报通信部信息通信领域合作安排》。以此为基础,2004年4月3~4日中国、日本、韩国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联合举办了“首届中日韩三国IT局长OSS会议及首届东北亚OSS推进论坛”,取得了业界瞩目的成果,签署了《中国信息产业部、日本经济产业省、韩国情报通信部开放源代码软件合作备忘录》,充分体现了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三方通力合作,共同推动OSS发展的决心,引起了软件产业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对促进东北亚乃至全球OSS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我国软件产业在快速发展中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整体规模不大;企业规模较小、出口能力弱、国际竞争力不强;投入严重不足,融资渠道不畅;软件人才尤其是软件管理和开发的高层次人才短缺;软件核心技术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弱等。
  把握机遇,努力实现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
  当前,随着软件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软件产业正在酝酿着历史性的创新变革。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使得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软件市场垄断格局正受到挑战,新拓展的业务使软件产业结构进行变革性的调整,Linux等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兴起更是为自主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从国内来看,软件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信息化建设正稳步推进,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软件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形势,把握机遇,理清思路,以人为本、务实创新,加大国务院18号文件等政策落实力度,促进产业快速发展。我认为当前在落实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应着重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落实产业政策,完善产业发展环境
  软件产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尽管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政策贯彻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依然存在软件政府采购、投融资体系和机制建立、软件出口以及软件市场监管等不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落实国务院18号文件等产业政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绝非任何一个部门能独自完成的。另外,还要对政策落实情况做经常性的督促、检查等具体工作。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18号文件等产业政策,信息产业部专门召开了部长办公会,成立了落实18号文件工作办公室。今后,办公室将积极转变职能,认真推动18号文件的落实工作。各级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以及我部授权的认定机构也一定要明确定位,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性、服务性工作,特别是“双软认定工作”。
  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加强行业管理, 维护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加大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新的反垄断,反倾销调查诉讼和协调机构。加强软件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项目规范化管理,软件企业和产品的认证工作力度,提高软件产品和信息化工程的水平和质量。
  2.产用结合,以用立业,带动产业发展
  坚持产用结合,以用立业,鼓励应用,拉动内需,以信息化工程带动软件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在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中积极采用信息技术,共同营造软件产业发展大市场。通过若干项国家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组织实施软件产业化项目。积极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大老工业基地带来的机遇,通过利用软件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鼓励政策和技术装备政策,促进传统行业、骨干企业在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中积极采用软件技术。
  在重点行业中,选择一批重点企业建立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和示范生产线,鼓励和引导软件企业与应用行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重点开发大型行业应用软件,行业应用中间件,工业自动化软件,嵌入式软件等产品。对使用财政性资金的软件产品,信息化工程实施政府采购,政府优先采用国产软件产品和服务,帮助全社会使用正版软件和国产软件,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国产软件产品体系,提高市场份额,拉动软件产业快速增长。
3.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扶持骨干和重点企业,打造中国优势品牌
  实施大企业工程,积极扶持骨干和重点软件企业。通过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理顺产权关系,完善监督激励与业绩考核机制等措施,加强软件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吸收和借鉴符合国际惯例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通过自主开发和国际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增强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国家科技经费重点支持包括操作系统、大型数据管理系统、网络平台、开发平台等基础软件和共性软件;加强软件标准的研究和制订,逐步完善软件标准化体系,重视软件评测工作,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引导、鼓励软件企业合理分工,推动企业间联合、兼并,发挥企业群体作用,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和服务化,从而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企业,打造中国优势品牌。
  4.以Linux为突破口,加快核心软件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步伐
  以自主研发Linux安全操作系统和重点安全软件产品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发展我国自主的基础核心软件、支撑软件、工具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等,加快核心软件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的步伐。以软件工程化为目标,以重大软件技术和产品创新为重点,以骨干和重点企业为主体,建设一批国家软件工程中心,力争在基础共性软件方面取得突破;解决好基础核心软件、公用应用平台和专用应用系统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逐渐打破垄断,立足我国国情和软件产业的现实基础,积极探索新型软件应用模式。
  5.加大软件出口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鼓励企业“走出去”,扩大产品出口,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推进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和软件园区及出口基地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发展软件出口联盟等方式,积极推动软件出口,鼓励软件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主动开拓国际市场,提升我国软件产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推动软件出口基地建设,为软件出口提供支撑,建立海外开拓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建设远程协同开发平台或海外营销与技术支撑体系,扩大软件出口。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软件出口企业在境外设立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及服务机构;同时还积极发挥软件行业协会和进出口商会的作用,支持软件出口企业在境外开展宣传、推介和参展活动。积极引导和鼓励软件企业,在继续保持对日出口高速增长的同时,扩大对欧美出口的份额。
  6.创造良好的软件人才培养环境,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体系,注重发挥优秀软件人才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人才是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与技术应用的关键因素。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推动作用,创造良好的软件人才培养环境。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培训要统筹规划,认真组织实施。要建立并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多元化培育多层次人才。
  首先,与高等院校合作,增设软件技术应用的相关专业,健全学校的基础人才培养体系;其次,形成以企业为核心,政府、学校和科研单位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第三,形成人才的终身教育体系。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学校教育型转向终身学习型,发挥社会力量,开展在职继续教育,要进一步加强软件从业人员在职培训和资格培训工作。第四,要加强高端软件人才和“软件蓝领”的培养,优化人才结构,实现从“橄榄型”到“金字塔”型的转变。要通过杰出青年评选等活动形式,积极鼓励和表彰软件产业的优秀青年人才,充分发挥其为产业发展作贡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模范带动作用和榜样力量,为软件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