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叙述的手法

 莫内 2012-03-06

关于叙述的手法:

 

   1.顺叙:

   叙述技巧之一。指按照人物成长过程或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是一种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顺叙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按人物成长或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叙述;二是按人物活动或事物发生发展的空间顺序叙述,如由远及近,由上到下,先内后外等。三是时空结合。

   作用:使文章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有头有尾。能突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读起来顺当。

  

   2.插叙:

   叙述技巧之一。指作者有意将正在进行的叙述中断,插入另一段叙述,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作用:插叙可以起到丰富情节、扩展内容、交待人物、说明因果、联结关系、造成波澜、深化主题的作用。插叙的内容必须与原叙的内容密切相关,并应注意不能喧宾夺主;还要注意处理好插叙与顺叙之间的衔接、过度和照应。如《羚羊木雕》中在叙述我与母亲关于羚羊木雕的矛盾冲突时,插入一段我与万芳的关系,让读者感觉到我送羚羊木雕给万芳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插叙的种类:根据插叙内容的性质可分为追叙、补叙和逆叙三种。

   1)追叙:

   插叙之一。指插叙的内容是对过去的人、事、物的追忆。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以“我”与母亲回乡搬家见到闰土的情节为主线,文中插入一段关于“我”和闰土少年时代的往事,即是追叙。

   2)逆叙:

   插叙之一。指插叙的内容是由近及远、由今及古的回溯。

   3)补叙:

   叙述技巧之一。在叙述的过程中或在叙述的结尾,对情况或事件作某些解释、说明或交待,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使其更为严谨、细密、圆合和富有主体感。

  

   3.倒叙:

   叙述技巧之一。指把事件的结尾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叙述,然后再使文章的叙述回到“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一一道来。倒叙并非把整个事件倒过来叙述,而是把某个部分提前告诉读者,完整的故事仍按顺叙来写。倒叙的部分往往是人和事的症结所在。

   方法:回忆、因果倒置、后事前提

   作用:运用倒叙可以使文章中心突出,造成悬念,渲染气氛,形成波澜,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而避免结构上的平铺直叙。

 

叙述的线索:

 

       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如《回忆我的母亲》

    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以人物为线索。如《夜走灵官峡》

    4.以事件为线索的。如《皇帝的新装》

    5.以物为线索的。如《七根火柴》

    6.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如《荔枝蜜》

    7.有以某一问题为线索。如《驿路梨花》一文以“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引起悬念。

 

 

    从线索来看,小说就是使用多种线索交替往复,讲述故事。包括主线与支线,明线与暗线。依靠线索,构建作品整体结构。

 

 

 

 

关于小说中的议论:

 

       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在表现重大题材尤其是事关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事件时,适当地比较自然地加入作家对于事件的看法与评论,形成一定量的议论篇幅,不仅不会减弱小说的表现力,而且还会使小说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当然,它的表现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即不一定要像论文一样纯理论地展开,可以是夹在叙述中进行,也可以在景物描写的过程中带进感想与看法,可以是借小说中的人物来议论而表明对某一重大事件的观点,也可以直接从作家的角度展开议论给读者以理性的思考。

       小说中议论的自然和谐的运用,如能做到如影随形般地密合贴切,则会使小说更多地增加哲理性与纵深度。如何得当那是其他的话题了。

       例子参看《保卫延安》第一章第三部分前11个自然段。

 

 

关于小说中的抒情:

 

 

        抒情也是人物思想、观点、立场的流露,是人物对审美客体的评价,表现着对所叙之事的褒贬和评价。抒情往往与叙述、描写、议论配合运用。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寄情于景,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寄情于议。

     抒情在文章开头的应用,能使文章充满抒情色彩,能构成一种意境,具有生动、美妙、形象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沉浸在情感的熏陶之中。

     在记叙、描写中穿插几点抒情,有助于理解、理清作品的思路,增强文章意脉。如:《荔枝蜜》。

     叙述中文中的抒情的穿插能激人奋起,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春》的结尾。

     综上,在小说中,抒情的使用可以配合人物语言描写,从而反映人物心理状况,性格等方面。

 

 

关于详略:

 

 

    

         写文章时不平均使用笔墨,需要详时,不惜笔墨,淋漓尽致;需要略时,惜墨如金,不枉加一字。文章中能表现主题的重点材料写得就详。记叙则不厌其详。如果详写人,就得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外貌等重点描写,使读者如见其人;如果详写物就抓住物的特征描绘出此物的形状、声音、颜色、用途等,使读者如睹其物;如果写景就抓住景的特点,从不同角度细致描绘色、形等,使读者如睹其景;如果详写事,就抓住事物来龙去脉,将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详尽地叙写,使读者如临其中。如《在烈日和暴雨下》(选自《骆驼祥子》),第一、二段。

     为了突出重点,节省笔墨,一些并非重点但又必不可少的地方,则用简笔略写。详写和略写在一篇文章中往往兼而用之。

         又如《在烈日和暴雨下》对烈日和暴雨写得不厌其烦,但对那个坐车人前后只提了两句:“正在午后一点的时候,他又拉上了个买卖”,“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甚至这个坐车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连一个字也没提。不写这个坐车人也不行,因为祥子不可能拉着空车在这样的天气里挣命。繁简配合使用,各得其宜,相得益彰。

 

关于描写:

 

 

    1.人物

    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姿态、神情、服饰等的描写

       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因为人物是靠动作活起来的,人物的行为完全受其思想意识制约。

    语言描写(用得最多也是最难用好的描写):人物语言一般有对话和独白两种。对话是人物之间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独自的讲话。人物语言能透露出人物的社会地位、思想观点、性格特点、职业特点、心理状态等。

    心理描写: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臆想、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是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包括直接心理剖析,即作者让人物所思所想的内容直接呈现于外;幻境心理剖析:即通过追忆、幻觉、梦境等描写人物情绪、愿望,用以显示人物思想意识变化的曲折心理过程。

 

 

    2.环境

    自然环境: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伏笔)。

    社会环境:即设定,不说了……

    场面环境: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或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按角度而言,还可以分为正面和侧面描写,两者交替使用往往更能突出人物形象,矛盾冲突等。

 

 

    就描写而论,刻画人物时,往往多种手法同时运用,以环境配合心理,用动作、语言、外貌的搭配写出人物的话外之音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