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有波:忠魂归来兮

 许鸿宾 2012-03-06

忠魂归来兮

   西平的朋友们,你可知道半个多世纪前,我们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抗击日军侵略的豫南会战?你可知道,就在宝严寺塔旁边,曾经有一座豫南会战阵亡将士的公墓?

     那是春节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躺在宝严寺塔周围的残碑断碣,从那时起,开始了我追寻碑碣主人事迹的历程。

  说实在话,在这之前,我还真不知道豫南会战。因为在我所学习的大学历史教材中,提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会战不过七、八次,而中学历史教材提到的也只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枣宜会战。而对于指挥豫南会战的第5战区司令长官汤恩伯,也只知道他在河南搜刮民脂民膏。在网上一搜,让我大吃一惊,也上我汗颜: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共组织大规模会战二十三次,汤恩伯指挥的豫南会战歼敌九千多人。

     躺在宝严寺塔旁边的碑碣与豫南会战阵亡将士公墓有关的有六块:其一是国民革命军预备第十一师师长蒋当翊为牺牲将士写的碑文,通过蒋的碑文,可窥豫南会战之概况:

        陆军预备第十一师豫南会战阵亡官兵公墓纪念碑

   在民族独立解放战争中,师于民国卅年一月二十八日,以遂平为警戒地区、西平为防御地区,与大举北犯之敌激战两昼夜,血肉相博,山川震眩。我战士精忠为国,前仆后继,壮烈牺牲者百余人,伤者五百余人,敌则倍之,并毙敌首一,挫其锋锐,获致相当战果。因遂西北决战境地,为贯彻我方企图,计于初步任务达成后,即奉命主力西移,击其侧背,施行歼灭战,敌所以奔溃之速者。在此豫南会战,既竟念我阵亡官兵,蹈汤火赴死难,尸填壑沟,血流川渠,杀身舍生实成仁而取义也。呜呼!英灵浩荡,正气磅礴,追维壮烈,不禁泪下。爰建公墓,皈依忠魂。用镌贞珉以垂千古。

蒋当翊志。中华民国三十年二月

   其二是时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汤恩伯的亲笔题词“预十一师阵亡烈士墓:铁血忠魂”。

 

 

     其三是题词为“浩气长存”的一块碑,惜其落款被当年的“革命小将”毁坏,已不可辩认。(曾经听当地一位长者说,题词者是当时的国民党县长朱国衡)

    

    其四,是一块残碑,只有“阵亡将士公墓”几个字。

 

  其五,是“陆军预备第十一师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

  还有一块断碑,只剩下“族英雄”三个字了。

  看到这些残碑断碣,我唏嘘良久:一是有感于当年红卫兵小将的无知,竟然将为保家卫国而捐躯的将士们的公墓和墓碑破坏;二是感叹西平有关领导的漠视,竟然让这残碑断碣沉睡于古塔之旁,使民族之英灵无所归依、英雄之魂魄不得安宁!

  从那以后,我数次到宝严寺塔,去拍照、去瞻仰,并将照片和感言登于博客之上。

  清明节的第二天(节日那里烧香拜佛的人太多),我又骑车去了宝严寺,放眼一望,果然,烧香的人已经开始了,好在,人还不多。我到塔的东面,恭恭敬敬地向着那些残碑断碣三鞠躬,在心中默默地祈祷,祝愿烈士的英灵安息,呼唤英雄的魂魄回归:回来吧,你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我的举动,引起了一些游人的关注,我向他们讲解,和他们一起读碑文。他们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他们是为国牺牲的,应该将这些碑碣整理安放,将其作为缅怀历史、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而这并不需要投入多少,将来还有可能成为西平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呢!

  一位老太太告诉我们,建公墓的时候,她七、八,公墓就在宝严寺塔的南面,牺牲了有一百多人,还有一位营长。

  人们的关注使我略感宽慰。是的,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将士们的鲜血没有白流,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但,我还是希望,不久的将来,在古塔的旁边,能开辟出那么一小块绿地,将士们的墓碑,纪念塔、褒奖抗日将士的题词,将屹立在那里,供人们凭吊、瞻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