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蘑菇街CEO:借社会化购物去魅Pinterest

 风-2012 2012-03-06

从蘑菇街、美丽说到花瓣网、堆糖网再到淘宝、360、腾讯、开心网相继推出哇哦、我喜欢、读图·知天下等产品,Pinterest这家2008年创 立于美国加州的图片分享类社交网站在国内掀起了一股近乎全民参与的“CopytoChina”狂潮。但无论是商业模式的全盘模仿,还是仅仅借鉴其“瀑布 流”的图片呈现方式,如何在Pinterest的神话下走出属于自己的本土化道路,却是国内创业者必须自行寻找的答案。

3月1日(上周四),目前月度访问次数位居行业第一的蘑菇街发布了一款名为“蘑菇自由团”的产品。而这款被蘑菇街CEO陈琪称为“真正意义上的Social Shopping”的产品,或许也正是“中国学徒”们尝试去魅Pinterest的开始。

No. 1议题:高成长性背后的疑虑

蘑菇街的网站是在去年情人节正式上线的,据说到今年情人节前夕,你们已经十倍完成了去年年初的目标。在你看来,能获得如此高成长性的原因有哪些?

陈琪:2011年初刚开始做,目标其实定得很小。当时,我们想着每天能有500来个注册会员,到年底能积累到十几万的注册会员就很不错了。结果到五 六月份发现这个目标定得有些过于保守了,还调整过一回,改成30万注册会员,每天15万左右的访问量,但还没到年底,就已经有300万注册用户。

现在,蘑菇街的注册会员数超过600万,平均每天160万UV(独立访客数量)、8000万左右PV(页面浏览量),我还没来得及制定今年的目标呢(笑)。

至于原因,我觉得一个肯定是团队给力,我们70来个人扛这样一个网站,并不是一般公司都可以做得来的。其次,我个人之前的经历也有一些帮助作用。从2008年帮老婆打理琳琅国货论坛到后来做卷豆,在这个领域里我已经有三四年的积累,这跟其他刚刚开始做的人还是会不太一样。

第三,是借了新浪微博的势。因为它就像是一个突然出现的时间窗口,只要你提供高质量的内容进去,就可以迅速积累用户并变大。第四,也是我自己觉得最 重要的,是淘宝平台的开放。我一直认为淘宝开放平台是几大开放平台中最好、空间最大的一个。它这几年的发展给了我们这种模式以成长空间,特别是落实商业模 式的机会。

那在整个高成长性的结果背后,你觉得蘑菇街接下来的发展会有任何问题吗?

陈琪:当然会有。如果你做过论坛,就会知道真正能长期提供高质量内容的用户其实是很少的,需要有编辑团队不断地去对内容进行整理、提炼。早期,蘑菇 街的做法是通过晒货、搭配、专辑、达人等频道来对图墙里的内容进行分类,但这样做,主要的流量还是集中在图墙。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给用户提供更加深入 和广泛的服务,去满足他们更加强烈和坚实的需求。如果仅仅做图片展示、为他们的购物行为提供“参考”,就太单薄了。

No. 2议题:去魅Pinterest

蘑菇街是国内比较早借鉴类Pinterest瀑布流式图片呈现方式的网站之一。现在很多人看到“瀑布流”就觉得是Pinterest的翻版,你认为 在蘑菇街的成长经历里,Pinterest或者说瀑布流的重要程度如何?在整个商业模式上,蘑菇街和Pinterest到底有多大区别?

陈琪:如果以现在的结果为一百分来算,没有瀑布流,我想应该也能做到八十来分,最不济就用方块叠方块的形式来展示图片,其实也没有那么大的差别。跟我前面说的几个因素相比,瀑布流可能占了20%的重要性,新浪微博占40%,淘宝的开放和团队自身则是绝对必要的条件。

说到蘑菇街和Pinterest的区别,在我的产品理念里,用户的第一心理状态往往是决定一切的,它决定了你的商业模式、用户价值、能做多大规模, 等等。比如,同样是一个姑娘,她在论坛上看八卦时,这个UV对广告主来说可能只值1分钱;但三秒钟后,她小小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心理状态,打开淘宝准备购物 了,这时这个UV可能就值1块钱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用户大致是抱着一种“来翻翻看找找看最近有什么新鲜好玩的东西值得我去买”的心理状态来蘑菇街的,这跟你单纯为了看一些好看的图片 而去Pinterest或者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购物需求(比如我今天就想买个榨汁机)而去淘宝,是有明显区别的。当用户只是单纯有一种想逛街买东西的想 法,但对于买什么完全没概念的时候,蘑菇街可能就更适合她们了。

No.3议题:社会化购物(Social Shopping)如何落地?

蘑菇街在几周前上线的小组和上周四发布的“蘑菇自由团”,看似都是一些想超越瀑布流之外的新尝试,你的主要考虑和这两款产品目前的主要运营方式是什么样的?在你的理解中,真正意义上的SocialShopping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陈琪:蘑菇街小组大概是在三周前上线的,它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前面说到的当用户量越来越大时,不可能只提供给所有人一种很单薄很千篇一律的产品。所 以,我们现阶段的想法是先让拥有不同相似度的用户聚集到不同的群组里去,然后通过讨论再把需求反映出来。与图墙相比,它显然是一种更深入的社交形式,也需 要更长时间的培育,在这方面我是有比较长期的心理准备的。

目前,我们对群组申请的限制比较严格,通常一天最多只通过5到10个小组申请,而且对于用户来说,她也至多只能申请成立1个小组,同时参与管理5个小组。我们想用这样的方式首先尽可能保证每一个群组的质量。

至于自由团,它其实是基于用户原来在图墙上看到某个商品会点一下“喜欢”把它收藏起来,现在你不仅可以“喜欢”它,而且喜欢的人一旦超过50个还可以“求团购”。当人数达到一定量时,我们原来负责官方团购的一部分员工会去跟商家谈,请他们来响应用户求团购的需求。

这里有一个前提是这类求团购的商品并不是用户急需或者非买不可的,而是“喜欢”但可买可不买的,如果能通过团购便宜几块钱,说不定她就买了。所以, 我们想先用这种方式一方面先把需求刺激起来,另一方面去了解商家端的想法,等两端都有了一定积累可能还会加入一个由用户扮演的“团长”角色,让整个求团购 的过程变得更加社会化。

我之所以称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Social Shopping产品,是因为相比之前用户来蘑菇街逛,看到喜欢的图片点链接去购买,这中间用户彼此Social的成分其实很弱,充其量只能算是 Reference Shopping,即通过参考别人的购物成果来为自己做购物决策。而在自由团里,用户是先有Social的行为再有Shopping的行为,她们更像是在 做真正的团购,先抱成一团然后去跟商家沟通、交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