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慎思精析巧“仿写”

 MouseHappy 2012-03-07

 

仿写,从94年起,成为一种新颖而具创意的高考题型。它可以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能力,一石几鸟,确实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它把知识点能力点交叉融合起来命题,乍一看好象容易做,有话说,但要稳准得分,确有一定的难度,它给了“考生更多的思考时间”。笔者在复习备考中引导学生作了如下思考:

一、分析题型

从语言表达方面看,它既可以考查学生对修辞、语言风格的鉴别感受能力,又可考查对句式的模仿能力。从思维能力方面看,既可考查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又可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考查的重点看,注重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试题尽量回避名词术语,用“要求”标题答题的切点。从构题形式看,既有限制性(例句的提示),又有较大的活动空间,是形式上的约束性与内容上的创造性的结合体。

二、明确题意

此类题看似容易,其实并不简单。如98年高考题,此题有两个难点。一是暗含考点多,看是只仿写两个句子,其实涉及了几个考点:修辞方法,语言的简明清晰与连贯,句式的选择。一道简单的仿例造句题,竟然包含了这么多的考点,且又是如此巧妙。二是综合要求高,这些要求包括:1、必须以“时间”作为开头;2、要求两个句子的句式要相同,都是结构较为复杂的复句;3、两个句子大体对称,近乎对偶句。4、两个句子不仅语意要简洁明白,而且还要衔接得好。5、字数的限定。要同时满足这些要求,实属不易。

三、弄清“格式”

要仿写好此类题,必须弄清哪些具体要求,这就要认真揣摩例句的隐含。如94年全国试题第22题,句式要求是“如果没有……没有……哪里”等词语重复,并列的两个否定句+反问句的复句结构。98年全国高考题第33题句式要求是写比喻句,还要符合“本体+好比+喻体+本体意义”,即一般主谓句+兼语句的复句结构。

四、选好“对象”

我们在做仿写题时,满足语言形式上的要求并不难,关键是要认真思考内容。如94年高考题例句中“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就是你在仿句中要表现的“人物”的等级,由这句暗示你去选“对象”。98高考题是通过打比方,反映出对时间的认识。我们说“时间”是“流水”、“光阴似箭”,这都不能符合题目的要求。例句中“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是“作用”,梯子的作用是供人登高,书籍也能使人登上知识的高处。“箭”的特点是快,“流水”的特点是一去不复返。可以说,这“等级”、“作用”是我们选好对象(内容)的出发点。

五、悟通关系

就同一话题(98年高考“时间”,99年高考时间“五十年”连续设两个比喻,这就要认真分析例句中间的结构关系。98年高考题所给的两个例句,它们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在每一个比喻句的内部,前后的词意又必须衔接;99年高考题要仿写的第一处两个句子,前一个句子中比喻,后一个句子的意义特点又是前低后扬,从“有冷色也有暖色”可以看出,前者表低落,后者表扬起;第二处仿写的句子又要前后照应,“长河永远奔流”照应“像一条河”。这样精细思考,悟出题干(例句)的内在逻辑联系,我们就能准确答题了。

六、严防误区

在答题中,要谨防走入几个误区:

一是比喻不当。如“时间如同光阴,它总是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悄悄溜走”。这个仿写句,喻体就是本体,比喻根本不能成立。

二是句式不合要求,如“时间好比溪流,它能提醒我们去享受生活。”此句比喻虽然成立,但解释语不能配对衔接。又如“时间好比一架验钞机,它能检验一切事物的真伪。时间如同一本无字的书,它教会我们怎样对待生活。”这两个比喻句,在衔接上有问题:两个比喻句对“时间”本体意义的揭示不是基于同一认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