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禹抑洪水而天下平

 中医360 2012-03-07

禹是值得歌颂的。禹广为传颂的故事,是三过家门而不入。“四千个日日夜夜的思念,却换不来你一次回眸。三过家门,依稀又见你远去的背影。”诗说。

    早先,1992年,“世界文化名人”第3组,其中主打1/3金币,表现的就是禹。但那上面的禹,尽管衣着平淡,但神采飞扬,帝王将相之色,多于平民英雄之相。

    于是,就有“大禹治水”大铜章问世。

    说是大铜章,其实“章”的色彩已经完全被异化,或者用“异型”来重新定论。通常意义的形状,或方,或长方,或圆,或椭圆,或三角,或八角,等等,在“大禹治水”面前,都平淡无奇,它选用的,是一种叫“锸”的形状。“锸”还是木制的,出现于远古时代,我们没有见过,我们甚至无法想像。传说大禹治水有3件宝:河图、开山斧、定海神针。其中的开山斧,大概就是木制的锸。因为“锸”之形,我们走近大禹,走近大禹治水的年代,走近“大禹治水”大铜章。

    大禹与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禹还是孩提时代,就从父亲鲧口中知道了水。那水不是涓涓细流,也不是一弯静月,而是波涛汹涌,而惊涛骇浪,“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鲧以他的实在,他的勤奋,他的努力,踏踏实实以“堵”的方式,奔波于洪水之间。但最终,水没有堵住,他的一条命,最后被堵在黄泉路上。大禹,就是在这种公愤与亲情的纠结中,临危受命,开始他的艰难地理水之程。只身一人,后面是浩浩荡荡27万治水大军,随身携带的,还有那把挖土或铲土的木锸,还有那顶偶尔可以遮挡风雨的草帽。大禹从父亲身上继承的,是不屈不挠的精神,没有继承的,是顽固不化的保守。大禹用他的聪明,他的睿智,通过长时间的调研,最后制定出以“疏导”替代“堵截”的方法。于是,满脸乱须,疲惫而苍老的大禹,在眉宇之间,浮出淡淡的笑容:南北9条大河,滔滔洪水,按他的规划设计,按新开辟的河道,伏伏帖帖,流入大海。从此,九州大地,风和日丽,歌舞升平。“大禹治水”大铜章,正面图案,简简单单只设计有3个元素:饱经风雨侵蚀且阅尽人世沧桑的大禹,一把陪伴大禹走遍千山万水的木锸,还有就是败也于此它成也于此的滔滔洪水。“大禹”二字无言,却把所辛酸苦辣集于其中。


相比之下,更喜欢“大禹治水”的背图,更喜欢背图上“三过家门而不入”那个平淡的画面。只是一个背影,从高高堆起的草垛中走过,从绽放一树细花的青树中走过。步态虽然坚毅,但依旧透露出一种悲凉。不是他不想回头,而是他不敢回头,他怕回头的那一瞬间,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或潸然泪下,或号淘大哭,半生的努力,一生的打拼,或许就在这一刻,前功尽弃。他只能迈着这样坚定的步伐,义无反顾,走向更远的远方。“三过家门而不入”画面的设计,又似中国画中的扇面,是女子手中摇的团扇之面。可能是摇在大禹夫人手中的那把吧,此时,她正倚在窗台之上,远望着夫君远去的背影。想弱弱地一声把他喊回来,却不敢。男人有男人的事业,儿女情长,会毁了他的一生。那个孤单远去的背影,是夫人永远的恨,也是夫人永远的爱。

状如团扇“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画面,也似一轮满月,银光四射,多少年后,依然照耀在相传葬有大禹尸骨的大禹陵上。大禹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绍兴城东会稽山,整个建筑群,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当然,在大铜章的章面,我们只能看到大致的轮廓,群山环抱,奇峰林立,流水潺潺,林木郁郁。但,对大禹始终的敬仰,始终的尊崇,依旧在章面流溢。历史典籍载:“其德不违。”(《史记》)“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兵甲,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淮南子》)“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史记?太史公自序》)从这个角度,大禹,不就是天上那一轮满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