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使学生离成功更近一步

 卫启云 2012-03-07
他使学生离成功更近一步
——学生眼中的李德仁院士
程盼盼

  人们常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那些教书育人、德高望重的老师,李德仁院士就是这样一位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老师。

  引导学生进军前沿

  引导学生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是李德仁力求尽快把学生带到科技发展最前沿的第一步。他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指导学生找到合适的选题,为其把握研究方向,并及时提出建议。

  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袁修孝,如今已是武大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回忆起自己完成博士论文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航空摄影测量正在走下坡路,但李德仁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科研经费紧张、硬件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迎难而上,认真筛选选题,积极引导学生进军这一前沿研究领域。

  “李老师多年来一直站在学术发展的最前沿,有着一般人所不具备的渊博学识和丰富经验。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他结合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和以往实践的经验给予我们很多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在关键阶段及时给予正确指导和把握,这使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

  李德仁敢于把博士生用在前沿,让他们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科研实践中锻炼成长。他还十分注意将学生推向国际舞台,让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宣读,让国际同行来评价。

  很多人都说李德仁的研究生中“强手云集”,其实很多学生“进门”时并不一定出类拔萃,但因为他善于将学生带到科技前沿,占据有利位置,使学生有跨越性的进步。

  营造平等宽松环境

  “做李院士的博士生既有压力,但同时又是幸福的。压力来自于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幸福源于他为我们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良培的话,代表了李德仁的学生们的共同想法。

  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宽松的学术环境、平等待人的态度、无微不至的关心,使学生们在李德仁的麾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自由成长成才。

  要真正达到自由的境界,必须有长期的积累作为基础。李德仁常给学生举一个例子: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位教授在校7年没写一篇论文,仍然当着教授,后来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没多久就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要做一流学科,要攻克难题,不能靠偷人家的,要自主地去思考问题,这就需要打好基础。”

  平等相处,因材施教,使学生受益匪浅。“李老师常和我们一起讨论学术问题,他从不会说你应该怎么做,而是让你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有时碰到学术观点不一致的问题,他也从不轻易否定我们的观点,而是鼓励我们到新的领域去探索和实践。”学生们如是说。

  今年读博士研究生一年级的李微在攻博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有一篇学术论文被EI检索,“这与李院士对我情况的了解是分不开的。”她告诉记者,对新招收的学生,李德仁会多次与其交谈,摸清学生的想法和基本特点,然后再给学生拟定适合其特点的研究方向,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使学生能更快地学有所成。

  倡导团结协作精神

  “一马当先,万马奔腾。”李德仁和他带领的学术团队,已成为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

  事实上,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一直是李德仁所追求和积极倡导的工作状态,也是他始终坚持的工作理念。“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的学生经常会在不同的场合听到李德仁这样提出希望,“做学问,搞科研,一定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

  李德仁牵头研发的“吉奥之星”系列软件,因其广泛的适用性和产生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而被业界所熟知和称道。它成功研发的“秘诀”之一,就在于充分发挥了团队的作用。目前“吉奥之星”的主要技术骨干包括多位教授、博导、博士后、博士、硕士,已成为国内GIS研发领域实力最强的团队,使我国的GIS产业有了强大的人才储备。

  “李院士就像一块磁铁,将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我们学会如何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这是学生们发自肺腑的感言。

  通过这些博士生学习、科研的真实事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走过的道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拥有一位严谨笃学、不断创新的优秀导师,无疑使他们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如今,在李德仁率领的上百人规模的团队中,就是最年轻的一批也能挑起国家、国防和省市重大项目的重担。这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正在不断绽放出朵朵奇葩……

  《中国教育报》2006年2月15日第3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