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药性口诀大全

 寂静的感觉 2012-03-07

中药药性口诀大全

核心提示:最新的中药药性口诀大全45.半夏味辛,健脾燥湿,痰厥头疼,嗽呕堪入。 46.藿香辛温,能止呕吐,发散风寒,霍乱为主。 47.槟榔辛温,破气杀虫,祛痰逐水,专除后重。 48.腹皮微温,能下膈气,安胃健脾,浮肿消去。 49.香薷味辛,伤暑便涩,霍乱水肿,除烦解热。 50.扁豆微温,

45.半夏味辛,健脾燥湿,痰厥头疼,嗽呕堪入。

 

  46.藿香辛温,能止呕吐,发散风寒,霍乱为主。

 

  47.槟榔辛温,破气杀虫,祛痰逐水,专除后重。

 

  48.腹皮微温,能下膈气,安胃健脾,浮肿消去。

 

  49.香薷味辛,伤暑便涩,霍乱水肿,除烦解热。

 

  50.扁豆微温,转筋吐泻,下气和中,洒毒能化。

 

  51.猪苓味淡,利水通淋,消肿止渴,阴汗自遏。

 

  52.木通性寒,小肠热闭,利窍通经,最能导滞。

 

  53.车前子寒,溺涩眼赤,小便能通,犬便能实。

 

  54.地骨皮寒,解肌退热,有汗骨蒸,强阴凉血。

 

  55.木瓜味酸,温肿脚气,霍乱转筋,足湿皆用。

 

  56.威灵苦温,腰膝冷痛,消痰痃癖,风湿皆用。

 

  57.牡丹苦寒,破血通经,血分有热,无汗骨蒸。

 

  58.玄参甘苦,消肿排脓,补肝益肺,退热除风。

 

  59.丹参味苦,痈肿疮疥,生新去恶,祛除带崩。

 

  60.苦参味苦,痈肿疮疥,下血肠风,眉脱赤癞。

 

  61.龙胆苦寒,疗眼赤疼,下焦湿肿,肝经热烦。

 

  62.五加皮温,祛痛风痹,健步坚筋,益精止沥。

 

  63.防己气寒,风湿脚痛,热积膀胱,消痈散肿。

 

  64.地榆沉寒,血热堪用,血痢带崩,金疮止痛。

 

  65.茯神补心,善镇惊悸,恍惚健忘,兼除怒恚。

 

  66.远志气温,能驱惊悸,安神镇心,令人多记。

 

  67.酸枣味酸,敛汗驱烦,多眠用生,不眠用炒。

 

  68.菖蒲性温,开心利窍,去痹除风,出声至妙。

 

  69.柏子味甘,补心益气,敛汗润肠,更疗惊悸。

 

  70.益智辛温,安神益气,遗溺遗精,呕逆皆治。

 

  71.甘松味香,善除恶气,开郁醒脾,心腹痛已。

 

  72.小茴性温,能除疝气,腹痛腰疼,调中?胃。

 

  73.大茴味辛,疝气脚气,肿痛膀胱,止呕开胃。

 

  74.干姜味辛,表解风寒,炮苦逐冷,虚热尤堪。

 

  75.附子辛热,性走不守,四肢厥冷,回阳功有。

 

  76.川乌大热,搜风入骨,湿痹寒疼,破积之物。

 

  77.木香微温,能滞和胃,诸风能调,行肚泻肺。

 

  78.沉香降气,暖胃追邪,通天彻地,卫气为佳。

 

  79.丁香辛热,能除寒呕,心腹疼痛,温胃可晓。

 

  80.砂仁性温,养胃进食,止育安胎,通经破滞。

 

  81.毕澄茄辛,除胀化食,消痰止咳,逐寒暖胃。

 

  82.肉桂辛热,善通血脉,腹痛虚寒,温补可得。

 

  83.桂枝小梗,横行手臂,止汗舒筋,治折足痹。

 

  84.吴萸辛热,能调疝气,心腹寒疼,酸水能治。

 

  85.延胡乞温,心腹卒痛,通经洛血,跌扑血崩。

 

  86.薏苡味甘,专除湿痹,筋节拘缠,肺痈肺痿。

 

  87.崩蔻辛温,脾胃虚冷,泻痢不休,功可立等。

 

  88.草果味辛,消食除胀,截疟逐痰,解瘟辟瘴。

 

   89.常山苦寒,截疟除痰,解伤寒热,水胀能宽。

 

  90.良姜性热,下气温中,转筋霍乱,酒食能攻。

 

  91.山楂味甘,磨消肉食,疗疝催疮,消膨健胃。

 

  92.神曲味甘,开胃进食,破积逐痰,调中下气。

 

  93.麦芽甘温,能消宿食,心腹膨胀,行血散滞。

 

  94.苏子辛温,驱痰降气,止咳定喘,更润沁肺。

 

  95.白芥子辛,专化胁痰,面浮肿胀,利水能安。

 

  96.甘逐苦寒,破症消痰,面浮肿胀,利水能安。

 

  97.大戟苦寒,消水利便,腹胀症坚,其功瞑眩。

 

  98.芫花寒苦,能消胀蛊,利水泻湿,止咳痰吐。

 

  99.商陆苦寒,赤白各异,赤者消风,白利水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