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教师的建议》笔记之六

 沙枣花香那棵树 2012-03-08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之六: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欣赏:

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有这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要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 。。。。。

30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深信,对于这类儿童,正是前面说过的“第二套教学大纲”能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对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曾试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一些书。

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地手段。学生思考的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得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笔记:

30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深信,对于这类儿童,正是前面说过的“第二套教学大纲”能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苏氏的第二套教学大纲对于“后进生”的作用,如今被人们有点歪解了。现在许多的学校对于“后进生”实行分层教学,但是这种分层教学,是潜意识的认为这部分学生智商低,学不了较难的知识,学简单些,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部分孩子智商并不低,只是行为习惯较差一些,如果能纠正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也当然提高。所以某些学校的分层,应该是在学生行为习惯上的分层(为了便于管理的需要),而不是学生智商学习上的分层,那么这种分层管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利与弊孰重孰轻?

那么,究竟该如何认识苏氏的“第二套教学大纲”呢?先打个比方吧,一群学生都要到达A地目标,其中一部分学生从东面走,到达了目标,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可能要从西面、北面、南面走,也能到达目标。从东面走的学生被认为是好孩子,听话的孩子,按照成人的要求走的孩子。那么另一部分孩子,怎样能到达目标,这就要靠我们成人给他们以指导,发现他们的特长,发现他们能够从西面、北面、南面同样也能到达目标,他们的智商绝不亚于从东面走的孩子。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了,这是需要教师的慧眼的,这是需要教师运用“第二套教学大纲”来教会他们的。

“第二套教学大纲”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思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