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句“中国没有干不出来的东西”:全场轰动!

 老彗星 2012-03-08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近年来频频遭遇贸易壁垒,在小组讨论中,政协委员们对此多有议论。在万钢看来,中国的高新产品出口的影响大了,自然会引起一些戒备。 「反观来看,随着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我们引进产品的门槛也越来越高。30年前引进桑塔纳,那是人家淘汰的;现在要想在中国卖车,不是全球首发就很难卖。」

  「今天,我作为科技部长说一句大话,我们没有你们能够限制得住我的东西。我们今天既然能上天,能下海,就没有干不出来的东西。今天我们进口的高新技术产品,说句不好听的话,不是我们不能做,只不过现在我们没有做。实际上,对中国高新产品的限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万钢部长的一席「豪言壮语」,立即引来委员们的热烈掌声。

  万钢继续说:「从新中国建国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来看,你有哪件东西卡住我们了?没有一件东西能卡住我们,最多只能延缓一点,却是卡不住的。」万钢表示,对国内高科技产品的壁垒越来越高,这需要华人朋友做工作,让对方打消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怀疑。

  青年科学家待遇要改善

  「刚毕业留校工作的博士工资有多少?说出来可能都没人信。」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姚凯伦在小组讨论时指出,高校里青年教师、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待遇亟待提高。他举例说,学校里刚毕业两三年、做基础研究的博士、博士后,如果没有留学背景,名义工资是4000多元,扣税后实发只有3000多元;副教授的名义工资是5000多元,实发只有4000多元。而如果有留洋背景,被列入引进海外人才计划,工资就要多出四五倍。「拿高工资就一定是高水平吗?我看不一定,其实不少国内博士的水平更高。」
  万钢表示对这一问题早有关注,针对35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青年教师,特指那些刚读完博士、博士后的青年人才,「这是创新能力最活跃、创新慾望最强的人生阶段,要给他们压更多的担子,能够独立承担科研任务,给他们更多成长的机会,改善他们的待遇。」万钢说,过去确实存在这种现象,一些大的科研项目总是由名教授来承担,在里面真正干活的却拿不到工资。目前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上,特别明确了间接费可以作为科研人员的绩效工资,奖给这些人,但同时要强调公正透明。

  年龄不是最高科技奖障碍

  2月14日,2011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92岁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谢家麟和90岁的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吴良镛荣获大奖。媒体统计发现,国家最高科技奖自2000年创立以来,共有20位院士获奖,获奖者平均年龄高达83岁,有15人的年龄在80岁以上,低于70岁的仅1人。而近3年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65岁。

  「年龄不应成为奖励的障碍,奖励的标准主要还是考虑他的贡献。」会后有记者追问,对于最高奖获得者年龄偏大,是否存在论资排辈等问题,万钢回应称,他也希望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能获大奖,但也不能抹杀为国家奋斗了几十年的老一辈科学家的功劳。他同时表示,这也是科技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