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人敢“价值投资”

 心想事自成 2012-03-08

没人敢“价值投资”

蓝筹股投资近来成为市场话题。从郭树清到投保局,证监会一再向投资者喊话,要大家买蓝筹股。但市场并不买账,一旦行情活跃,还是小盘股涨得欢。这怨不得投资者不领情,这是市场条件使然。

按照经验,在没有市场大趋势情况下, A股一般每年也有两波短暂行情,一是春节后到“五一”前,二是四季度。这两波行情都是吃饭行情,年初炒年报,年底炒排名。

目前股市反弹就属于吃饭行情。鉴于流动性仍然偏紧,新股发行压力依旧,以及上市公司业绩预期不佳,这波吃饭行情还是熊市中的反弹。

蓝筹股虽然平均动态市盈率较低,但究竟有多少投资者会买进蓝筹股呢?

股市投资者分为两类人,一类是所谓价值投资者,注重公司基本面,不关心宏观经济和市场趋势,只是强调在合适价格买入特定公司股票。另一类是趋势投资者,强调跟随市场趋势操作,认为选时重于选股。前一类投资者可看作是买公司,后一类投资者则属于买趋势。

股市里两类人都有,但绝大部分投资者属于趋势投资者。不信你看,无论是券商经济学家,还是股评家,每天在媒体上谈论的都是宏观数据、经济政策、国际政治,说来说去无非是告诉你,股市将出现怎样的趋势。现实告诉我们,趋势投资者远比价值投资者多的多。这一点,郭树清也看得明白,所以无奈之下,郭主席只好替蓝筹股向投资者喊话。

导致股市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样的,既有制度原因,也有能力问题,更有心理影响。

所谓“买入并持有”的价值投资者,其购买某一公司股票的前提是对这个公司有着充分的了解,并对公司前景抱有信心。价值投资在发达市场盛行,股神巴菲特更是依据价值投资获得了巨额财富。

不过,价值投资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有效市场”。“有效市场”主要有三个前提条件,即投资者是理性的,能够自我判断股票价值;投资是随机过程,没有行为一致性;市场能够套利,达到价格均衡。这种假说对市场环境要求是严格的,至少对信息披露有着严格规定,以保证投资者能够公平地获得上市公司相关信息,并自主做出投资决策,“有效市场”的股价传达了所有信息。

但这种适合价值投资的“有效市场”在发达国家尚无法达到完美,在中国这种新兴市场更是可望不可即。

以行为金融学观点看待股市,投资者实际是非理性的,市场中常常具有“羊群效应”,而行情更是认识一致性推动的结果。这些特点,在中国市场表现得更为突出。导致A股市场难以实现价值投资的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由于IPO实行审批制,上市公司串谋造假行为多发。同时市场没有做空机制,坏公司也无法被市场清除。投资者担心上市公司东窗事发,也就不敢长时间持有股票。

其二,政策左右市场趋势。中国股市深受政策影响,不仅宏观政策影响公司业绩预期,而且政策变化常常导致行业整体生存状态出现逆转。所以,跟着政策炒股票就成为市场常态。

其三,流动性决定行情。没有流动性,就没有行情,没有行情,价值投资就什么都不是。在上市公司只顾圈钱,不想分红的情况下,投资者只能从资本利得中获取投资收益。所以,买公司不如买趋势。

俗话说,适者生存。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价值投资不好玩。

买了蓝筹股,不知道股价会否上涨。而蓝筹股一旦上涨,一定会形成市场趋势,趋势来了,买什么都赚钱。一段时间以来权贵PE近乎疯狂,通过IPO在一级市场大肆圈钱,股市供给不断增加,而需求相对萎缩。在资金相对短缺,股市缺乏财富效应情况下,市场很难形成蓝筹股行情。如果未来增加国际板,以及证监会放弃IPO审批制,则蓝筹股市盈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所以,理性的投资者反而不敢价值投资了,而非理性的投资者就只好跟着大拨儿轰了。再说了,市场是动态的,成长股可能就是未来的蓝筹股,而蓝筹股也可能是未来的“柯达胶卷”。

 虽然“有效市场”很难实现,但消除政府管制,让监管者归位,则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给价值投资者提供良好市场环境的必然选择。在当下,理性的现实主义者或许可以这样投资,以价值发现的眼光选股票,并在趋势中适时买和卖。

千万别长期拿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