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理解】《梨一样的苹果》_带试题分析

 MouseHappy 2012-03-08

《梨一样的苹果

 

  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在苏联一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直到翘起的小胡子中出现了一根根令他叹息的白毛。

 

②像往常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他在黑板上飞快地画了大大小小十几个苹果,然后让孩子们每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苹果临摹。

 

③米哈朵夫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孩子们画的苹果简直可以拿到莫斯科去参加展览。

 

④他的目光落到墙角的课桌上。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画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

 

⑤米哈朵夫压住火气问孩子:“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我看有些像梨。”“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米哈朵夫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他的口气非常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但这个孩子压根儿没在意老师的温和,他告诉老师,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一起,长成了一棵树,上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的苹果。他是世界上唯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因为,这两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两棵树慢慢烂掉,都死了。

 

⑥专注倾听的米哈朵夫从故事的结尾感到了嘲弄的意味,他终于忍不住地咆哮了。“两棵树长成了一棵树,只结了一个果子,然后死了,那么——”他“嚓”一下撕掉了那页像梨的苹果的画,“你就必须乖乖地画我的苹果。”

 

⑦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土头土脑的小男孩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但他仍执拗地坚持:“确实有这种苹果,我吃过这种苹果。”

 

⑧米哈朵夫使出老师最后的也是最有效的一招,他把尤里卡赶出了教室。要么你拿出你所说的那种苹果,要么你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画出黑板上所有的苹果,否则,你就再也不要进教室上课了。

 

⑨如他所料,第二天孩子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本乖乖地走到他面前。令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苹果比其他学生的苹果画得都好,只是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边都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⑩如果尤里卡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事情也就这样过去了。经过米哈朵夫明察暗访,他发现尤里卡从不说谎。米哈朵夫虽然一如既往地上他的图画课,但是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像是患了感冒,再也不会欢快地抖动了。他莫名其妙地自言自语,烦躁地跺脚挥手。可是,无论他的手挥得怎样有力,总也赶不走缠在他脑袋中的像梨的苹果。无论他多么不愿意,那些泪渍早已像一块苦涩的盐斑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

 

{11}他知道,他必须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的苹果。他来到护林员家里,但这位昔日的护林员也只是听儿子说过在森林里吃过一个像梨的苹果。护林员没有见过那个苹果。

 

{12}迎着风雪,米哈朵夫一趟趟到邮电所去发信,到处询问有没有像梨一样的苹果。一封封信像雪片一样飘走了,但一点儿回音也没有。

 

{13}米哈朵夫的小胡子越来越白了。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他痛苦极了。终于有一天,米哈朵夫跳上了一辆破旧的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了1000千米外的莫斯科。在国家园林科研所里,他把尤里卡的画和这个梨苹果的故事一起交给了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的故事,这位伟大的园艺家突然疯了似的跳起来拿出了伏特加酒,为他的故事,为他身上1000千米路的尘土,为他令人尊敬的痛苦与他一次次干杯。整整喝完了两瓶伏特加酒后,米丘林激动地说:“亲爱的米哈朵夫,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给你一个像梨的苹果。”

 

{14}米哈朵夫回到了学校,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三个秋天过去了,米丘林一点消息也没有。突然有一天,教室的门被猛地撞开了,一个披着厚厚尘土的人匆匆闯了进来。这正是伟大的米丘林,他的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梨苹果。

 

{15}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神气地站在讲台上,一口气画了大大小小十几种苹果:“同学们,让我们再画一次苹果。我要说的是,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尤里卡同学,请务必再画一幅梨苹果。”

 

{16}尤里卡画好的梨苹果上,又一次洒满了泪渍。

 

   (选自《读者》,耿青/,有改动)

  

1.请以“梨苹果”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起因:图画课上,尤里卡画了一个梨苹果,米哈朵夫老师责罚了他。

经过:

结果:梨苹果嫁接成功,米哈朵夫老师真诚地请尤里卡再画一幅梨苹果。

2.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3分)

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4.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7段中加点词语“令人尊敬的痛苦”的理解。(4分)

1)“痛苦”指的是:

2)“令人尊敬”的原因是:

5.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与感悟。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请任选一个角度,对下面摘录的两则内容进行批注。(4分)

 

                  参考答案              


1
题考查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捕捉主要信息进行概括提炼的能力。对记叙文来说,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记叙文要素把握上,本题不同于以往笼统地要求概括故事情节的问法,而是给出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让概括故事的经过,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另一方面提示所要概括的故事经过应围绕“梨苹果”这一线索,指向明确。

【失误分析】考生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够完整得分,主要表现叙述不完整,概括能力不强。【答题思路】

【答题思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围绕“梨苹果”线索,通读全文,把握大意,然后筛选相关信息,确定信息筛选的重点,然后整理成一句或两句简洁而完整的话。

【参考答案】1米哈朵夫老师怀疑错怪了尤里卡,内心很痛苦;为弄清有没有梨苹果,他到处询问,甚至找到国家园林科研所。

2题考查记叙文中描写方法和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是阅读记叙文的一项基本能力,此题通过描写方法来考查,就能一举两得,既考查了描写类型,又分析了人物形象。

【失误分析】从评卷情况看,不少学生对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等术语仍有混淆,答成比喻、打比方的比比皆是。这三处描写其实很容易理解,活动的是胡子,真正表现的是人物的心情

【答题思路】解答此类题需要通过整体理解故事情节、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等来完成。先从文中找处人物的典型语言、动作、心理,然后结合文章主题进行分析,按要求答题。

【参考答案】2.外貌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 作用:巧妙地表现了米哈朵夫老师不同的心情,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丰满。

3题考查考生对语言(文中重要句子)的分析鉴赏来分析主人公思想感情,进而剖析人物形象。

【失误分析】此题是常见题,学生对加点句子又非常眼熟,所以,这道题失分不多。但由于题干要求“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没有具体指定怎样分析,导致部分备考不太充分的考生只答出了人物的心情,而没有写出表达技巧,即所用修辞。

【答题思路】其实,比喻修辞的运用是很容易看出来的。而文字的表达效果其实就是要说出比喻在刻画人物的作用,结合上下文是不难体会出此时米哈朵夫老师的心情的。

【参考答案】3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哈朵夫老师内心深深的痛苦。

4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一直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仔细品读前后文,准确理解并表述出句子的特定含义。

【失误分析】由于部分考生没有从全文去理解,导致对“痛苦”对象认识错误,认为痛苦的是尤里卡,从而答题失误导致失分,很是可惜。另外因思路不清而导致回答不全面。

【答题思路】解答此题要求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住文中关键性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品味语言,深入理解思想感情,并能够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参考答案】41)米哈朵夫老师怀疑自己错怪并伤害了学生尤里卡,内心感到不安、自责。(意思对即可)(21这种痛苦体现了他作为教育者的爱心和责任心。2他到处询问,千里奔波,这种求实态度和执著精神,同样令人尊敬。

5题是一道作批注题,不算新题型,以前在综合学习中考查,但在阅读中中考查尚属首次,其实是考查对文章中关键句子的理解和鉴赏。

【失误分析】因为此题要求较宽松,学生大都能得分,失分的同学主要是不看阅读材料,乱答一通,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角度选择过于笼统,切入点选不准,也造成得分不完整。

【答题思路】此题只要围绕文章主题,结合句子,或赏语言、或写理解、或谈感悟、或作评价都能够让评卷老师满意。

【参考答案】51)示例一:“的确”“必须”,语气坚定,表现出米丘林作为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科学无比热爱的精神。示例二:语言朴实、精神伟大。(2)示例一:“我的”“和我不一样的”,这小小的变化体现出米哈朵夫老师教学理念的转变。示例二: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理念,不一样的收获。(言之成理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