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系辞(上)原文通俗译解

 鹤道子 2012-03-08

周易·系辞(上)原文通俗译解

        (一)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译文】天在上而高贵,地在下而卑贱。乾卦象征天,坤卦象征地,就由此决定了。天地间,万物由卑下到高大,杂然陈列,就是卦中的六爻所象征的贵贱之位了。万物的运行,一动一静有一定的常态,动则刚,静则柔,卦中阳刚之爻和阴柔之爻就判断出二者的截然不同了。宇宙万物的性向不同,同类的相互聚合,自然形成不同的群体,彼此之间利害的调和与冲突,便有了吉与凶的占断。宇宙的运动,在天形成日月星辰,白昼黑夜以及四季更替等更象,在地则有山岩原野、川泽湖海以及飞禽走兽、动植矿藏等各种形态,各种变化也就显现出来了。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译文】所以,阳刚与阴柔相互排斥吸引,八卦所象征的天、地、风、雷、雨、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相互推荡,便产生了八八六十四卦所象征的各种复杂的现象。天地之间,以雷霆鼓动而催发万物,以风雨滋润而长养万物。宇宙中的日月运行,便有了寒暑季节的循环。代表天的“乾”就成了男性的象征,代表地的“坤”便成了女性的象征。天地是万物的根源。“乾”的功能在于伟大的创始,“坤”的功能在于继承顺从而完成有形的生命。“乾”的功能是自发的,容易达成创始的使命,“坤”的功能是顺从,简易地作成万物。(坤体现乾的原创功能,乾通过坤而作成万物)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译文】容易就易于了解,简易就便于遵行;易于了解就会使人亲近,容易遵行就能成就功效;有人亲近便能保持长久,能成功效就能够发展壮大;能保持长久是有才能的人的智德;能够壮大是有才能的人的功业。懂得容易与简易的原理,那么天下一切事物的变化之理也就把握了。人若能领悟天下万物的变化之道,那么人就能在天地宇宙间确立其地位了。

(二)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译文】圣人们观察宇宙万象而设定卦爻,在卦爻之下,附记文辞来说明事物变化的吉凶,并通过阳刚之爻和阴柔之爻的一动一静、一进一退的演变来体现其变化之道。所以,卦爻辞所说的吉凶,是成功与失败的象征;悔与吝,是忧愁与顾虑的象征;变化,是阴阳进退的象征象征;刚柔,是昼夜动静的象征。六爻的升降变动,体现的正是天、地、人各自的变化规律。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译文】所以,君子平时立身处世应遵循的,是易所体现出的高低升降、进退消长的变化次序,所乐于反复品味的,是各爻爻辞所体现的奥义。因此,君子平时善于观察各种物象,进而体味领悟其卦辞和爻辞,将要行动时则要观其卦象的变化,并仔细推敲其吉凶的占断。如此,君子的一举一动必会得到自天的辅佐,吉祥而无往不利。

(三)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者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译文】彖辞,是用来解说卦象的。爻辞,是用来解说事物的变化的。吉与凶,是用来说明得失善恶的。悔吝,是用以说明当事者有小的过失。无咎,是说明只要关于补过即能趋吉避凶。所以,贵贱尊卑,依六爻的位置而定;各爻作用的大小,由其在卦中的时位而定;吉凶的辨别,依各爻的爻辞而定;卜到忧虑悔吝的卦,就要靠自己坚定的信心来决定;如何弥补自己的过失,则取决于自己对过失的忏悔。所以,卦所象征的物象事理有大有小,卦爻辞的含义所指有险有易。无论卦辞爻辞,它们都明确地指示出各自的变化趋向。

(四)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译文】《易经》是以天地变化的大道为准则的,所以它能够圆满地包容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变化规律,并能使其条理化。古圣先贤们,抬头观察天文星象,低头详察地理自然,所以能够了知昼夜明暗更替变化的原因。由事物成长灭亡的过程,从而了知道知人生死的道理。他们懂得,人的形体是精气化合的,游魂是精神变现的,所以他们也就知道鬼神到底是什么东西了。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译文】《易经》所阐述的义理与天地变化之道相似,所以,依此而作出吉凶的判断便不会与天地之道相违背;它所体现出的智慧万物且能济世救人,所以运用它不会逾越天地之道的法度。《易经》能使人触类旁通而不会流于散乱无章,能使人乐于天道而察知命理,所以知易者没有忧愁。同时《易经》也启示人们要安于自己的本分,努力去完善自己敦厚的仁德,所以知易者能博爱万物。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译文】《易经》包括了天地间所有造化而不使哪一样超越范围,委曲成全而不会使哪一样遗漏。《易经》通达明暗、生死、人鬼等的变化之道而具备大智大慧,所以说《易经》所体现的神奇功能无所不在,《易经》所体现的变化之道贯通所有而又无固定的形态

(五)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译文】阴柔阳刚交互作用,相反相成,这就是所谓的天道,也就是《易经》所体现的道理。继承大道就是善,使大道具体化,成就天道之功业是人的本性。人的见识是有局限性的,往往以偏概全。仁者看见天道之用说是仁,智者看到天道之用说是智。老百姓(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天道却毫无所知。所以君子所走的道路,知道的人就太少了。天之道以仁爱的面貌显现,其不可思议的功能隐藏在各种效用之中,它鼓动万物以生机完全是无为无心,并不象圣人那样心忧天下,天道的盛大德行与伟大事业可以说是至善至美了。长养万物而拥有万物,富有无比,这叫伟大的事业,每天以新的变化造化万物,永不停息,这叫盛大的德行。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译文】生生不息,日新又新,这就叫易;完成天地之间各种造化,这就叫乾;效法天的功能而成万物,这就叫坤;将天地之数推演而预知未来,这就叫占卜。由占卜而通晓事物的变化并采取应对的措施,这就叫事务;能够通达变化莫测的阴阳变化之道,这就叫神。

        (六)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译文】《易经》所蕴含的义理真是太广太大了!从远的方面来说,则是无边无际;从近的方面来说,则是沉静不动且端正明确;从天地之间来说,则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理无不具备了!以《易经》中最重要的乾卦和坤卦来说,“乾”亦即天的作用,静止时专一而无其他,变动时,正直而不屈折,所以产生伟大的宇宙。“坤”亦即地的作用,静止时闭阖而包容含臧,变动时则开放而顺受不拒,因此才产生了广大的万物。《易经》中乾坤的广大之义与天地之道一致,应对变化之理与四季循环类似;阴阳消长的规律与日月运行相当。易知易行的完美性与天地至高无上的德性相匹配。

         (七)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译文】孔子说:“《易经》的义理已达到极致了!”《易经》本来是圣人们用来完善自己的德行进而扩大自己的事业的。理想崇高而礼仪谦卑(也就是从高处着眼由低处做起),崇高故效法天,谦卑故效法地。天高地下的位置确定了,那么《易经》的道理就可以在天地之间实行了。道之为道,不生不灭,如如不动,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就入了大道之门。

          (八)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译文】圣人们想要显现天下万物的奥秘,便拟画各物的形象,用卦象来象征天下万物,所以把它称作“象”。圣人们想要显现天下万物变动的法则,便观察万物的变化情形,加以总结概括,融合贯通,从而形成处理事物的常规法则,再将这些常规法则,用文字写出附在卦象卦画的后面,以断其是吉是凶。所以把它称作“爻”,爻是交的意思,天下万物相交则动,不交则不动,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译文】《易经》道出了万事万物变化的奥秘,却不会让人厌恶,言天下万事万物最高的变动法则,却不会让人感到混乱。卦象模拟出事物的变化,圣人们再加以概说,对概说的结论再加以议定之后才形成变动的法则。模拟和议定是形成变化法则,揭示万物奥秘的关键所在。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译文】中孚卦“九二”爻的爻辞说:“鹤在日阴里鸣叫,小鹤应和;我有好酒,我与你同杯分享”。孔子进一步引申说:“君子平时居家所说的话,如果是好的言论,在千里之外,也会有人感动响应,更何况是近在身边的人呢?相反,如果是不正当的言论,在千里之外也会引起他人的反对,更何况是近在身边的人呢?言论由自己的口中发出,在民众的身上造成影响,行为在近处发生,在远处产生作用。言谈举止,对一个君子来说,象是门的轴、弩箭的扳机,门轴和扳机一旦发动,就已经决定了荣誉或耻辱。由此看来,君子的言行足以感天动地,怎么能够不谨慎呢?”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译文】同人卦“九五”爻的爻辞说:“与人合同,先惊喜大叫而后相拥大笑”。孔子引申说:“君子所走的道路,要么入世济人,要么隐居修身;或者保持沉默,或者发表言论。看上去表现形式不同,实际上道义的本质是一致的。二人的意志相同,其锋利足以切铁断金,意志相同的言论,其气味如兰草一般馨香芬芳。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译文】大过卦“初六”爻的爻辞说:“祭器的下面,铺以白色的茅草,没有过失”。孔子引申说:“祭器即使是放在地上也是可以的,现在却在下面铺上洁净的茅草,哪里还会有过错呢?这样做已是谨慎到极点了。茅草虽然不是贵重的物品,但铺在祭器的下面,其功用就非常重要了。对重大的事项,只要这样小心谨慎地去对待处理,那就不会有什么过失发生了。”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译文】谦卦“九三爻”的爻辞说:“勤劳而谦逊的君子,终究会吉祥的。”孔子引申说:“君子勤劳而不自夸,有功而不占有,为人厚道到了极点,把功劳推到其他人的身上。德行指的是富而不骄,处世则要严已宽人。谦卦所蕴含的道理,就是以极其恭敬的态度在天地间立身处世才能保持应有的地位。”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译文】乾卦“上九爻”的爻辞说:“处于极高位置的龙上下不能、进退两难,以致心生后悔。”孔子引申道:“高高在上,虽然高贵却已失去了地位,虽然极高却已失去了民众,虽然有贤明的属下却得不到辅佐,所以在这种情形下有所行动就会招来懊悔的结果。”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译文】节卦初九爻的爻辞说:“不出门庭,便不会有过失”。孔子引申说:“国家之所以发生变乱,言语是最初的阶梯。君主言语不谨慎,轻率地议论,就会失去有才能的臣子。臣子言语不慎密,就会多言招祸而丧失性命。机密的大事不慎密,就会造成大害。所以君子应当言语慎密,不可随便发表言论。”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译文】孔子说:“著作《易经》的圣人们难道了解为盗者的心机吗?《易经》解卦六三爻的爻辞说:“背负财物的人却乘坐车辆,以致招来强盗”。本来嘛,背负财物的是身份低贱的人所做的事。所乘的车辆是君子用的工具。身份低贱的人却乘坐君子的车辆,这是极不相称的,如此一来,当然强盗就想要夺取了!同样的道理,如果君王傲慢,臣子横暴,那么强盗就要来侵犯了!财物不极其隐密地收藏,是教唆别人来盗窃;容貌打扮得妖冶艳丽,是教唆别人来淫乱。《易经》上说: '背负财物却乘坐车辆,就会招来强盗。就是说明强盗是自己招来的”。

         (九)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译文】数字有奇偶,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天是阳,地为阴,故用一、三、五、七、九代表天,用二、四、六、八、十代表地。代表天的数有五个奇数,代表地的数有五个偶数,各自的五个数为三十,所有天地之数是五十五。这些数字构成宇宙间各种变化的象征,利用它们就可以鬼神般神奇地推算预知未来了。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译文】推衍所用的数是五十,另五根象征日月五星的数不动,占筮时所用的数是四十九,留一而不用,以象征太极。将四十九根蓍草任意分成两份,以象征阴阳两仪,分握两手。从右手中取出一根,“挂”即挟在左手的小指中,以象征天、地、人三才。再将左右手中的蓍草根一数,以象征四季。最后余下的蓍草挟在左右手无名指与中指,及中指与食指之间,以象征闰月。农历每五年闰月两次,所以剩下的蓍草再用相同的方法四根一数,将余下的一、二、三、或四根,挟在左手无名指与中指间。右手里的蓍草也要用同样的方法分开。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译文】经过前面分、挂、揲、扐十八变的程序,得老阳乾爻的正策三十六,坤爻老阴的正策为二十四。每卦六爻,三十六乘以六得乾之策二百一十六,二十四乘以六得坤之策一百四十四。总计为三百六十,相当于一年的天数。《易经》上下两篇六十四卦中阴卦三十二,阳卦三十二,各乘以乾策216、坤策144,分别得6912、4608,两者相加得11520,相当于万物之数。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译文】所以占策时要经过四营才得一爻再经过六爻共计一十八变才得到一卦。八个卦是把八个大的象缩小来概括。再将三爻卦重叠引伸而得八八六十四卦,再依据阴爻阳爻的互变,依类推演扩大,这样天下可能发生的一切变化就完全包括在内了。《易经》显示出天道的神明以及广大的德行,所以应用它就能够应对各种变化,协助神天完成教化之功。孔子赞叹说:“了解《易经》变化之道的人,岂不是知道神的所作所为了吗?”

(十)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译文】《易经》所包含的圣人之道有四项:用来议议时崇尚它的简洁的文辞;用来行动时崇尚它的变化之道;用来制造器具进崇尚它模拟的物象;用来卜筮时崇尚它吉凶的占断。所以当君子将要有所作为、有所行动时,向《易经》探问而得到的回答,其回答犹如回响之声,无论你要问的是远还是近、是隐藏的还是深沉的,最终都能告知你是何物。假如不是最精微的数理,又怎能如此呢?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译文】将阴爻阳爻相互置变,将天地之数交错综合,通晓其中的变化之道,就能成就天地之文采(事功);穷究数理的变化,就能确定天下之物象。假如不是天地间最玄妙的变化之道,又有谁能如此呢?《易经》所蕴含的天地之道本身没有人的思想,没有人的作为,它是寂然不动却又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只要我们能与它交通感应就能贯通天下万物之理。若不是天地最神奇的大道,又有谁能如此呢?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译文】《易经》是圣人们用来探极深奥的事理及研究微妙的玄机的。由于事理之深刻,所以能贯通天下人的心志;由于玄机之微妙,所以能成就天下的事功;由于功用之神奇,所以能够心不急而速成,人不劳而有功。孔子赞叹说:“《易经》包含的辞、变、象、占四种圣人应用之道,就是指此而言的了。”

        (十一)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译文】孔子说:“这本《易经》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简而言之,《易经》是一部探究宇宙万物、成就天下大业、包容天下一切道理的书,如此而已。所以,圣人用它来沟通天下人的心志,用它来成就天下的事业,用它来决断天下的疑虑。

所以,占筮用的蓍草内空外圆神奇无比,画出的卦形端方严正而智周八方;六爻的意义简易通达且高明确切。圣人们依此洗心静虑,退藏于精密的天道之中,吉凶都与天下百姓一同担待。通晓机变而预知未来,智周万物而包藏天下,又有谁能如此呢?惟有古代聪明睿智而又勇武不嗜杀的人才能如此吧!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译文】所以明了天之道,察知民之情,便能创造物质文明,并且让民众在前享用。圣人以此来警戒自己,从而更加完善自己的德行,达到神明的境界。所以关起门户,收敛包容就叫坤;打开门户,积极进取就是乾。一开一关、一退一进就叫变;阴阳变化往来无穷就叫通;显现变化的结果就是象,将现象变现为一定的形状就叫器;将器具用一定的方法制造出来使用就叫法;使用器具犹如出入门户一般简易,民众都知道如何使用,这就叫做神。

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译文】所以,《易经》的变化之道依次是:天地浑沌、阴阳未分为大极,又叫太极,由太极而生阴阳,成天地两仪,由两仪而有春夏秋冬四季即四象,由四象而有八卦所代表的宇宙万象,由八卦所体现的数理而判定吉凶祸福,明白了吉凶相存,祸福相依的道理就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所以,能够取法的象,没有比天地更大的了。能通达变化之道的,没有比四季更大的了。能够高悬其象且显明无比的,没有比日月更大的了。人类崇高的事业,没有比富贵更大的了。准备好财物而致用于民众,发明器具而利用于天下,没有谁超过圣人了。探求事物的奥秘、索求隐密的玄机,钻研之深,探讨之远,从而判定天下万事万物吉凶,成就天下之丰功伟业,没有什么能超过蓍草的功用了。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译文】所以,上天生出神奇的蓍草、龟甲,圣人用它们来建立起占断事物的法则;天地变化之道,圣人效法建立起《易经》原理。上天显示各种天象,呈现吉凶之兆,圣人们用卦象将它们模拟出来。上古时,黄河里出现了背上有图的龙马,洛水里出现了背上有图形的神龟,圣人们依此建立起《易经》数理推算的法则。《易经》有老阳、少阳、老阴、少阴四象,圣人们以此来显示自然变化的法则。圣人们又在卦画后面附上文辞,这些文辞是用来告知人们卦爻的义理的。《易经》中吉凶悔吝的判定,是圣人们来帮助我们对事物的发展作出判断的。

(十二)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译文】《易经》中有“由天保祐,吉祥而无不利”的说法。孔子解释说:“祐是助的意思。天所帮助的对象,是顺从天道的人;人所乐于帮助的人是诚信的人。履行诚信要想到顺应天道,更要礼遇贤能的人,所以天才会保祐,吉祥而无不利。”孔子又说:“用文字写成的书无法完全表达要说的话;说出来的话也不能完全表达心中的意念。尽管如此,圣人的思想难道就不能表达出来了吗?”孔子接着又说:“圣人设立卦象来表现深意,设置六十四卦来表现宇宙万物的变化情形,附上文辞来道尽要表达的心意,将变化之道通行天下而尽利民众,富国利民而尽显神奇的功用”。

乾坤,其《易》之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译文】乾坤两卦大概蕴含了《易经》的全部义理了吧!只要乾坤两卦所代表的天地阴阳的排列规则弄明白了,那么《易经》所体现的变化之道就立于其中了。乾坤两卦毁,那么就无法显现《易经》的作用了。反过来说,《易经》之道无法显现,那么天地乾坤几乎也就终结了吧!所以,从具体形象中抽象出来的称作“道”,具体有形可感可知的称作“器”。将大道适当的变化裁剪,达到便于应用的目的叫做“变”;变化裁剪过的法则逐步推行开来就叫“通”;再拿来实施于天下之民就叫事业。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译文】所以,《易经》中所说的“象”,是圣人们用来显示天下万物的奥秘的,他们拟画出各物的形象,用以象征天下万物,因此把它称做“象”。圣人们要显示天下万物的变化法则,便观察万物的变化情形,将其概括、融会贯通从而形成处理事物的常规法则,将这些常规法则形成言辞附在后面,来判断事物变化的吉凶,因而把它叫做“爻”,极尽天下万物的奥秘要依据卦象;要鼓动天下万物,要依据爻辞的判断;如何简化裁剪,要依据变化的情形;如何推行典章制度,要懂得变通;要达到神明的境界,则取决于当事者的智慧才能。默默努力而成就事业,无需言谈而取信于人,这就取决于当事者的德行了。

                       周易·系辞(上)原文翻译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