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城市圈格局变化与汕头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昵称4735378 2012-03-09
未来城市圈格局变化与汕头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未来城市圈格局变化与汕头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大潮学刊 第十期


     导读:汕头开埠一百五十年来,城市的发展与交通的建设息息相关,互相依存。在“十二五”重要发展期,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经济要素的有效配置,人流物流的高速流动,幸福汕头的全面构建,都对城市的交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机遇和挑战,汕头应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区域内外交通的连通性和高效性,建设成为海西经济区重要交通枢纽、联结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关键交通节点,以交通的一体化,为汕头的科学发展提供支撑,为粤东都市圈的融合成长创造条件。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超前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打造,是城市参与区域发展和竞争的重要砝码。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汕头能否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有重大突破,并初步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决定汕头“十二五”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发展质量与速度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汕头粤东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是否巩固与提高的关键所在。带着这一问题,调研组成员收集汇总粤东各市城市发展与交通发展方面大量资料,走访本市交通、公路、港口、发改、规划等多个部门,到粤东几市实地走访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调研组试图通过对汕头交通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回顾与总结,对未来城市发展与交通体系建设的展望与分析,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十二五”汕头交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一、区域发展视野下的汕头交通运输体系现状

     一个城市的交通运输体系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服务和辐射区域的重要支撑。汕头的开埠史和发展史,生动地诠释了从区域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到区域中心城市这一发展历程,印证着交通发展与城市发展互相促进又相互制约这一辩证关系。

    (一)从历史上看

     汕头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每一次的大开放和大发展,都伴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大建设和大发展,每一次开放和发展受制,均受到交通运输事业滞后直接或间接的制约。

     未有汕头埠,先有汕头港。汕头因港而设,因港而兴。1858年恩格斯在汕头未开埠之前,于《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称赞汕头是“五口通商”之后“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1860年汕头开埠后,随着国际航线的开通,汕头海运商贸得到迅速发展,至上世纪30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各年往来外洋船艘次和吨位数均占全国的第三位”,“商业之盛居于全国的第七位”,经济社会呈现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1939年汕头沦陷后,在日军的破坏下,汕头港成为死港,汕头海运商贸萧条冷落,“汕头商民星散,人口内迁”,经济社会发展受到极大的破坏。抗战胜利后,由于战争创伤,汕头港口设施未能及时修复,汕头海运商贸远远不及19世纪30年代,经济发展仍受到很大的限制。新中国成立后,汕头港迅速恢复发展,上世纪50年代,汕头工业产值仅次于广州市,居于全省的第二位,汕头经济再次得到长足的发展。“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汕头经济发展同汕头港一样遭受了重大劫难。改革开放后30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广梅汕铁路以及空港、海港的加快建设,汕头市已初步形成以海港、空港为中心,高等级公路、铁路为骨架的海陆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交通的大发展为汕头乃至潮汕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作出应有贡献。特别是实施“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市认真贯彻粤东工作会议精神,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围绕建设区域交通航运中心的战略目标,以交通一体化促进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全力加快港口、高速公路、铁路和跨海工程,积极改善国省道,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全面发展,全市港口生产快速发展,公路水路航空客货运大幅增长,机场旅客吞吐量大幅攀升,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强劲动力。特别是广澳港区、厦深铁路汕头段建设加快推进,汕潮揭高速公路、南澳大桥开工建设,潮惠高速、汕揭高速、苏埃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为“十二五”汕头交通大发展奠定了基础。总之,回眸汕头开放和发展百余年历史,可以看出,交通的发展与汕头城市的命运息息相关,一损俱损,一荣共荣。

     (二)从现实上看

     改革开放和特区设立后的汕头发展,虽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斐然,但也存在着不少遗憾,与特区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在不同阶段不同层面制约了汕头经济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受制于经济疲软和财政紧张,周边城市交通建设一日千里,而汕头交通建设进入了停滞期,错失了加快发展的机遇。在交通规划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未能形成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首先是规划的前瞻性不够。近年来区域合作整合加速,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我市交通发展规划处于相对被动应付局面,难以对事关区域发展大局的重大交通项目进行充分和前瞻性的研究。同时,对城区交通出行总量的发展估计不足,对城市交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有效解决手段。如金凤路一开始是作为过境通道设计的,但从当前情况看,其与城市发展轴线在空间上严重重叠,过境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交集在一起,导致了城市交通的混乱。其次是规划的系统性不够。缺乏对于城市道路优化、公共交通研究和轨道交通等专项规划的研究,交通基础设施、服务设施、附属设施的建设系统性不够,未能形成综合网络体系,没有发挥其综合效应。另外是规划的延续性不够。出现一些长期规划项目未能有效延续实施,实施规划的延续性和严肃性不足。

     更为严重的是,区域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布局缺乏统筹安排。近年来我市作为粤东中心城市,在区域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的布局上,没有得到省的支持和倾斜,也很难得到粤东其它城市的支持。厦深铁路客运中心站落户潮州,阜鹰汕铁路广东段建设无法截弯取直走新线,区域轨道交通尚未拿出初步成果;港口建设各市一哄而上,粤东煤炭中转基地建设进展缓慢。所有这些问题汕头市有责任,也和省统筹协调不力有关。

     二是港口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布局不够合理。汕头港为交通部确定的我国20个沿海主枢纽港之一,而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仅10个,比例仅占19.5%,缺乏5万吨以上大型深水泊位、现代化大型集装箱码头和大型专业化码头。珠池港区毗邻城区,其发展面临土地、水域、岸线资源和城市发展东移制约,发展空间受限;广澳港区则发展缓慢,错失良机,影响了主枢纽港地位和作用的发挥。加之粤东四市港口相邻,经济腹地重叠,区域间缺乏协调发展机制,港口功能重复性大,互补性不强,造成汕头港在区域内整体竞争性不强。从现有情况看,汕头港只有7条外贸航线进出口货物,因国际直航航线少,使粤东地区相当一部分货源流到周边的厦门、深圳等地港口出口;相当部分的进口物资不得不舍近求远,从深圳、厦门、广州、宁波、上海等港口进口后运回本地。(表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三是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建设相对滞后。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张和现代产业的发展,轨道交通对城市产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我市仅有的广梅汕铁路近十年来不仅没有发展,而且越显萎缩。广澳港区缺乏铁路作为集疏运大通道,导致大宗物流过于依靠公路运输,而海湾大桥没有纳入年票,礐石大桥不堪重负,公路运载能力日趋饱和,弊端逐渐显现,制约着汕头港对周边地区及内陆的服务和辐射功能的发挥。“十一五”期间轨道交通没有列入政府正式议事日程,仍处于前期研究阶段。高速公路建设缓慢,路网总量不足。目前汕头高速公路只有汕汾、深汕高速,尚未形成网络,难以发挥出高速公路安全、快捷、高效的优势,影响粤东地区交通一体化进程。国省道通行能力较低。国省道和县道大部分是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改造建成的,已处于超期限使用状态,跨区域干线运输通道不畅,干线公路通行能力小。部分国道、省道街道化严重,影响行车速度,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四是交通管理职权分散,未能形成统筹发展的交通管理格局。目前,由于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分割,汕头目前的交通管理体系仍然处于多口管理、条块分割的状态,各种运输方式各自规划、建设和管理,较少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角度考虑相互配合和互联互通。在汕头城市交通运输规划、投资、立项、建设、运营、执法管理等方面,存在交通部门与发改、规划、建设、公路、港口、公安等其他主管部门多头管理现象,而且相互之间沟通协调不足,具体表现交通规划、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输管理等诸多方面不协调,导致交通建设规划滞后、信息不能共享,交通设施建设进度缓慢以及交通运输系统效能低下等问题,对汕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形成体制壁垒。

     五是综合交通网络水平低,城区交通状况恶劣。铁路、公路站场、城市交通与港口布局之间合理衔接的基础设施,包括联络线、专用线、起联运功能的客、货运中心站、场等工程的建设长期未得到解决,货物换装环节多,增加运输时间和费用,且由于综合运输市场的培育缓慢,运输管理落后,呈现出各运输方式间客、货运输无序竞争的状态,同时也增加了城市交通压力。加之现有城市道路服务设施及管理水平落后,部分道路设计不规范,道路断面不尽合理,道路设施不全,渠化交叉口较少,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较低,中心城区南滨路、泰山路、金泰立交等项目的交通流量远未达到设计要求,相反其他道路的交通却相当拥挤,高等级道路两侧商业开发过度,车辆出入频繁。某些路段存在的“断头路”降低了路网的整体效能;城市道路公交停靠站、港湾式停靠站缺乏,改造难度较大,市民出行以摩托车、小汽车等个体出行为主等等,汕头城区交通状况呈现日渐恶劣趋势。

    (三)从深层次分析

     交通发展不尽人意的内在因素主要是四个不适应。

    一是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区域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混乱、缺乏协调,严重弱化了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服务功能。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先导,交通基础设施的状况对于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区域的交通运输体系越完善、越高效,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就越快,对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越强。汕头要最终发展成为粤东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成为粤东人流、物流中心,进而成为产业、商贸、金融、信息等中心,而这离不开粤东交通枢纽地位的有效确立。但从现有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情况看,地区间整合与衔接不够,无法实现交通一体化布局和建设,汕头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服务功能严重被弱化,影响了粤东区域整体设施水平的提升,从而严重削弱了粤东区域的对外竞争力。

     二是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产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未能超前规划提前建设,制约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汕头市委市政府从更高层次谋划汕头的大发展,规划发展一湾两城、打造“四个基地”、实施“五个战略”,对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从目前汕头运输体系的建设情况看,系统规划尚未出台,相关衔接工作不理想,国土规划、城镇规划、房屋拆迁、建设资金等问题,严重阻碍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从而制约着汕头现代产业的发展。

     三是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不适应,市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制约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汕头城市密度高于一般地级市,可用于道路建设的人均交通建设用地面积远小于其它城市,城市中心建成区的面积介于特大城市与大城市之间,居民出行距离因素和其它历史原因,使摩托车替代单车和公交车,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工具,严重影响了公共交通的发展。城乡统筹发展,首要的是城乡之间的交通连接,人便于行,货畅其流。但从目前汕头现有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情况看,交通区域发展不平衡,潮阳和潮南公路设施仍然比较落后,缺乏对外公路运输大通道。城乡客运发展不平衡。农村客运发展未能跟上形势发展需要,农民群众由于交通问题,进城难的问题仍然显著,城乡二元化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

     四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和单一建设资金来源不适应,交通建设融资平台未能建立,建设资金严重缺乏。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投资量大、周期长、回报率低等特点,按现行的交通建设机制,地方配套资金占投资的大部分,而且需长期养护。汕头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地方配套资金和养护资金严重不足,仅靠单一政府财政性资金的投入和交通规费远远不能满足建设需求。同时,汕头并没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向好的机遇打造多渠道的交通建设融资平台,使资金短缺在相当长时期内成为制约交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也必然影响汕头经济的发展,造成恶性循环。“十一五”期间,全市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约75亿元,仅为“十一五”期间全市1200多亿固定资产投资的5 %左右,而深圳和厦门仅2009年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就达120亿和140亿元,其投入差距之大由此可见。

     二、汕头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定位与思路

     “十二五”期间汕头的交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形势变化。汕头的交通发展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深刻分析和积极顺应新变化新挑战,把握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一是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调整带来的新变化。“十二五”规划期的五年,在区域经济发展层面,将是国家东南沿海发展战略全面铺开、海西经济区纵深发展、粤东经济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关键五年。随着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加速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进,东西两发展极对粤东北和赣东南地区的经济辐射和资源吸纳将进一步增强,周边城市追赶步伐进一步加快,粤东区域发展格局将发生深刻变革,汕头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将受到更强挑战,由此造成的重大生产性项目和交通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布局竞争将更加激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粤东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图  资料来源《粤东城镇群体系规划》)

     二是特大交通项目布局引起的新变化。特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落户,在一定程度上对区域发展格局演变和中心城市首位度造成影响。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十二五”规划期的五年将是空港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海港建设跨越式发展、高速公路全面开花、高铁建设初见成效、轻轨建设开始破题、粤东交通一体化初见雏型的关键五年。“十一五”期间,空港落户揭阳、高铁中心站落户潮州,两大区域特大交通项目的旁落虽然削弱了汕头区域交通枢纽的位置,但尚未真正动摇汕头作为区域交通枢纽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但在“十二五”期间,如果汕头在特大和重大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上再错过机会,现有区域交通布局极有可能从中心城市放射状加快转向多点连接互通的环网状转变,汕头区域交通中心位置将不复存在。同时,随着广澳港口的加快建设,以及潮汕机场和高铁中心站的落成,城市主要对外门户从原来的城市中心向城市北部转移,城市交通与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组织必须重新审视和安排。

     三是城市空间发展形态上的新变化。在城市空间发展上,“十二五”规划期的五年,将是汕头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模式战略转型,构筑中心城市、城市组团、中心城镇有机结合的海湾型大汕头城市新格局的关键五年。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环绕汕头湾的珠港新城、濠江新城、东海岸新城、西部生态新城“一湾两岸四新城”交相辉映的雏形初显,潮阳、潮南、澄海城市化进程加速,南澳高端旅游岛的打造初见成效。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范围扩大,城市出行总量急剧增长,出行距离明显增长,机动交通大幅增加,如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水平没能跟上城市发展步伐,提前预留发展空间并做出及时应对,必将对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带来严峻考验。另一方面,未来五年,我市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指标有限,城市交通必须采取集约化发展的模式,既要保障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用地需求,也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好有限土地的最大效益,这对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是交通结构构成的新变化。在交通结构上,“十二五”规划期的五年,将是汕头从“个人交通(小汽车、摩托车)优先”向“公共交通优先”转型,由平面交通向立体交通转型的关键五年。从国内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经验看,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开始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交通组织转变,形成为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客运交通模式。而“十一五”期间,汕头市民的出行方式以个人交通为主,据有关部门测算,截至2010年上半年,汕头仅有公交车约800辆,但中心城区约有摩托车近40万辆,共有小汽车18.47万辆,其中中心城区小汽车12.6万辆,2006年以来平均增长率为19.74%和13.89%。按目前增长速度,2012年中心城区的小汽车保有量将突破20万辆大关,行路难、停车难等问题将进一步凸显。按国际交通发展的基本经验,当私人小汽车进入大规模发展期,人均年国民收入约在2500美元以上,也是轻轨和地铁建设大幅度提速的时期,目前我市已经基本符合国家建设轻轨建设的基本条件。因此,未来五年,如何改善城市道路网的等级结构和布局结构,及早预留建造公交换乘枢纽和停车场的用地,如何实现公交事业快速发展,如何规划和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如何调控私人交通工具发展等等政策的制订和实施,都是对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巨大考验。

     面对以上的形势和挑战,“十二五”时期的汕头交通发展任重道远、任务艰巨,必须重新发扬特区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拿出破釜沉舟、壮士断臂的勇气,以大手笔高标准硬措施来强势推进特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和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

     总的思路是:围绕高标准规划建设特区城市和东南沿海门户城市的总体定位,以建设东南沿海交通航运中心为目标,以规划引领为龙头,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区域合作为依托,以综合管理为手段,以融资平台为支撑,全力推进粤东交通一体化,主动对接珠三角和长三角,加快打通向粤闽赣的内陆连接通道,构建粤东1小时经济生活圈,并与珠三角、厦漳泉构建3小时经济生活圈;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实现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顺畅对接,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相互促进。加大市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尽快提升城区交通设施水平,优化城市道路系统布局,形成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十二五”期末建成以现代化深水大港为依托,以国家级公路运输中心为支撑,铁路与高速公路网络衔接配套,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智能型的区域交通航运中心。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粤东综合交通体系布局图 资料来源《粤东城镇群体系规划》)


     主要目标是:

     加快建设主枢纽港。汕头交通基础设施的核心优势在港口,港口的核心优势在集装箱运输,与珠三角港口群的比较优势在于对台直航。集中力量建设汕头港广澳港区、潮阳海门港区,置换盘活珠池港等现有北岸港口资源,发展梅州、赣州等无水港。到2015年,港口年吞吐能力达到8000万吨左右、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到280万标箱以上,与港口连接的铁路、高速公路、疏港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初步建成。

     推进区域交通主枢纽建设。顺应空港、高铁等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对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的影响,加快构建汕潮揭都市区1小时交通圈和全市半小时交通圈。着力于以高速公路网、干线公路网、铁路网、快速通道网、县镇路网为主体的路网建设,在中心城区、3区1县与外围汕潮揭都市区之间,形成由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快速路及干线道路共同组成、向外放射状的五条快速度、大容量、多方式交通走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以汕头为中心的对外交通放射图 资料来源《粤东城镇群体系规划》)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粤东铁路网络规划   资料来源《粤东城镇群体系规划》)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粤东城际轨道交通图资料 来源《粤东城镇群体系规划》)


     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以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理念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按照 “无缝衔接”和“零换乘”交通运输方式新理念,积极做好航运、陆运、空运和管道运输等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加快建设疏港快速干道、疏港铁路,连接深汕、汕普高速公路和厦深、广梅汕铁路,形成功能配套、设施先进、运作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整合港口资源,预留充分的岸线和后方陆域,加快广澳、海门等港区货物集疏运设施与陆域路网的衔接,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港口货物运输组织中心。大力扶持港口企业发展壮大,加强站场枢纽、仓储、货物装卸、运输装备等设施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和物流支持系统,满足港口发展需要。积极培育和引进大型物流航运企业,开辟和发展国内外航运线路,国内开通至沿海、长江主要港口航线,国际开通以东南亚主要港口为主,直达五大洲各大港口航运网络,千方百计吸引国内外物资通过集散。

     三、着眼强化区域中心功能,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加快汕头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形成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思路,以交通运输一体化为切入点,加速粤东经济一体化。

     规划是龙头,纲举目张。一方面。随着国家干线铁路网规划、高速公路网规划出台,珠三角改革开放进程和海峡西南经济区建设的加快推进,以及粤东一体化发展的加速,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系统极为迫切。另一方面,现有相关规划交通部分在内容深度上不足,交通系统复杂性考虑不全面,难以有效指导城市交通系统建设。目前,我市正在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发展规划的修编,为开展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提供了较好规划支撑。另外,我市近年来机动车增长迅速,城市交通管理面临严峻挑战,需要从多层面多角度对交通系统进行梳理,保障城市交通有序运行。因此,要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粤东地区经济社会“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的总体部署,按照把汕头建设成为国家重要港口、现代化港口城市以及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以及“突出港口,强化通道,整体提高、适度超前”的思路,主动加快融入泛珠区域和海西区域经济交通一体化进程,在广东省、汕头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内,编制汕头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提出汕头市现代综合交通发展的总体战略。

     在编制规划中,一是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体现前瞻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统一,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一体化、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以及粤东交通一体化等目标。要对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和把握,根据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空间演变等,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及预期的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战略。要做好规划与汕头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其他规划以及“十一五”交通规划相互衔接,确保规划目标、建设计划、投资安排和政策措施有机对接,以便形成规划合力,促成规划目标的实现。二是要着眼于区域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合理安排沿海铁路联络线、阜鹰汕铁路、疏港铁路、汕揭梅高速公路、潮汕机场快速通道以及深水港口等对外交通设施;同时规划要通过提升市域路网等级,理顺过境交通和城市交通的关系,完善和强化城镇间及其对外交通关系等交通网络结构建设,在规划期内实现市域一小时城市经济圈的规划目标。三是要着眼于满足市民出行需要,重点研究城市道路网络系统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停车系统规划、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物流系统规划,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交通需求,提出交通解决方案,以此初步形成适合汕头城市交通特征转变、城市空间结构高速扩张的汕头交通规划编制体系框架。同时,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引下,制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提出近期建设计划安排。

     在编制好我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同时,要提请省牵头编制《粤东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的原则,统筹规划建设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着重强化汕头市作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配合粤东城镇和产业布局,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重大跨市交通建设为重点,构建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同时建议委托省有关研究机构开展《粤东各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主动将粤东北、赣东南、闽西南作为服务范围来考虑交通组织,打通区域内的“断头路段”和“瓶颈路”,进一步优化粤东各市道路系统的有效对接。

    (二)成立统筹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市一级战略委员会,建立集统筹、协调、建设、运营、执法为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管理体制机制。

     建议根据国家、省关于地方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的精神,借鉴北京、成都、深圳等地的做法,由市政府整合现有发改、规划、交通、建设、公路、港口、公安等管理职能,组建成立汕头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全面履行市域内的交通运输管理职能,统筹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和协调发展。通过行政资源的集中整合,逐步消除不利于城市交通的各种行政管理障碍,建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协调、建设、运营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从而为汕头未来城市交通运输的大建设、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证。

     汕头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主要职能包括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交通运输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拟订有关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和实施细则,并监督实施,制订与调整城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和规划,组织实施城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维护、经营和管理;负责城市交通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公共运输服务产品、公共信息、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和管理;对交通运输市场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实施监督、管理和调控,维护公路、水路交通行业的平等竞争秩序;负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综合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财政、融资和票制票价的协调和管理,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环保的协调,交通建设和运输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协调,突发交通事件应急处理的协调等工作。

     (三)建设交通建设融资平台,形成多元化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以大投入、大建设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发展,为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支撑。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先行者,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由于其投资量大、周期长、回报率低等特点,传统的融资模式根本无法满足新时期重大交通基础建设的资金需求。建议我市应尽快组建交通建设融资平台,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原则,负责城市港口、铁路、公路、站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融资工作,负责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项目的实施和项目开发,对交通、城建等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经营、运作,通过经营交通和城市资产以及自身经营利润偿还相应的项目负债,形成“借、用、管、还”一体化机制。一是利用资本市场募集建设资金。对港务集团或城建总等资产较为优质的企业改制上市,或是通过发行市政债形式,多渠道募集建设资金。二是构筑多层次银行贷款体系,疏通建设资金贷款渠道。重点建立并保持与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战略合作关系。及时把握国家政策走向,保证资金贷款渠道畅通,为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长期资金支持。同时,利用商业银行相互竞争的现实条件,将与各大商业银行的业务合作领域拓展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当中。另外,利用政府融资平台这种具备稳定回报率和低风险率的特点,尝试与急需挖掘优质国内客户的外资银行、地方银行进行合作。通过构筑上述多层次的银行贷款体系,确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的通畅。三是加强交通设施社会化经营,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城市交通建设。放开交通设施建设和营运市场,对经营性交通建设项目采取合资合作以及BOT、TOT、BT、PPP等方式,或者以土地一级开发捆绑项目开发的形式,吸引大型企业、外资、民企和其他投资机构进行投资。四是强化土地经营,增加融资功能。作为基础设施的交通建设,将使沿线的地价上升,从而给沿线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政府在规划和开展交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时,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提前对沿线有价值的土地,通过统一征用、协议回购和依法收回等方式进行统一规划储备,以多元化的方式对土地资产进行经营,确保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为政府所得,为城市交通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五是整合和统一经营政府公共资产。要加快政府公共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市场化经营,积极探索城市基础设施开发权、使用权、冠名权、广告权、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有效管理方式,筹措资金加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另外,还要积极探索其他多种渠道多方位获得城市交通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包括争取中央专项基金和财政债券资金等国家财政资金,使用企业债券、资产证券化、股权募集等融资工具等多种途径模式实现融资。

    (四)构筑完善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布局,强化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实施重点突破战略,全面提升综合交通服务水平。

     一是加快打造亿吨大港,充分发挥汕头港国家沿海主枢纽港的作用,做强做大港口经济,构筑面向国际、沟通省内外的区域性航运中心。要以大气魄全力加快广澳港区建设,突破广澳港区深水航道、防波堤以及口岸查验配套设施等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推进潮阳海门港区粤东煤炭转运基地的建设。同时要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整合盘活包括珠池港区在内的汕头内海湾资源,适时启动珠池港区及北岸小码头的功能调整和城市化改造,提升老港区滨水区域生态、景观和基础设施水平,优化人居及营商环境,并以此推动产业升级和空间功能换,实现珠池港区土地增值,为广澳港区建设筹措资金。

     二是加大铁路建设力度。重点建设厦深铁路汕头联络线、汕头疏港铁路和阜鹰汕铁路梅州至汕头段项目,把汕头建成“北京-龙川-汕头”、 “阜阳-梅州-汕头”铁路出海口和国家东南沿海铁路通道的重要节点。要以阜鹰汕铁路建设为契机,对广梅汕既有铁路线进行扩能改造,与广梅汕货运枢纽站(汕头北站)相连接,并与汕头港疏港铁路形成网络,促进海铁联运,加强汕头与赣东南及华东地区广阔腹地的联系。疏港铁路建设是汕头打造亿吨大港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支撑,决不能再从其它城市引入联络线,将发展和运营主动权交到别人手中,要充分估计周边城市对线路走向的不利影响,尽最大的努力争取线路从海湾大桥外侧过海连接广梅汕铁路,同时要做好自己出资建设疏港铁路的最坏打算。按照粤东轻轨规划,尽快启动汕头市域轻轨铁路建设,推动汕潮揭都市区城际轻轨网络建设。

     三是进一步完善干线公路主骨架布局,拓展对外联系大通道,同时促进市域内外公路建设协调发展。强化高速公路建设,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出发点,以高速、快速公路为骨架,构建外连粤东主要城市的高速公路网;加强对国省道的建设改造以及部分改线,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提高路网整体水平。近期要重点推进汕揭梅高速公路汕头段、汕头-普宁高速公路、潮普高速公路的建设,加快南澳大桥、陈沙公路等区域重要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抓紧做好惠来-揭东以及漳州至玉林高速公路揭东至揭阳西段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尽快提升市域范围内公路网络的整体效能。

     四是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道路网络结构,着力提升通达性和通畅性,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中心城区道路网络系统。构建中心城区环城快速通道和东西向、南北向快速通道,理顺过境交通和市内交通的关系,缓解中心城区内部路网的压力。尽快启动北快速环线(汕汾高速公路-泰山路-汕揭梅高速公路)、西快速环线(汕揭梅高速公路-牛田洋大桥-河浦-深汕高速公路)等城市西北侧环城快速通道的建设筹划工作,加快东西向快速通道中凤东路段的建设和黄河路段的改造,加快南北向快速通道中朝阳路段的建设和泰山路的改造,使中心城区的交通网路呈现出放射状与环状相结合的布局形态,将较为完善的解决过境交通严重影响市内交通的矛盾,提升中心城区路网的整体效能。近期要重点打通城市主干交通要道的断头路,增强市内道路路网通达性;加快推进苏埃通道建设和泰山路与潮安对接,进一步优化汕头内海湾南北两岸的交通网络结构;重点推进疏港大道、机场快速通道的筹划和建设工作,打通中心城区与深水港区、潮汕机场的联系通道。

     五是要大力实施中心城区“公交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提高公共交通线网覆盖面积和公共交通线网密度,限制甚至禁止摩托车、三轮车等进入中心城区。要尽快通过制定“公交优先”政策、建立合理公交网线和信息化系统、改善公交行驶条件和公交服务状况等多种措施实现“公交优先”战略,提高车辆与道路的利用率,消减交通总量从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要适时将城市轻轨系统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利用轨道交通运量大、速度快、占地少、耗能少、效益高等优点,最大限度的缓解未来城市交通压力。

     六是推进区域交通主枢纽建设,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交通运输服务功能。加强市域枢纽港口、公路客运总站、铁路枢纽站以及轨道交通枢纽站等重大交通枢纽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城市间及城市内交通线路的衔接,优化交通枢纽换乘能力,提升枢纽功能。重点建设汕头广澳港区、汕头主城区铁路枢纽(包括汕头火车站、汕头北站)等一级交通主枢纽,另外还要考虑国家沿海快速客运专线谷饶站、汕头轨道交通(主城区、澄海、潮阳)、珠池港区以及外砂机场等次级交通枢纽。通过交通枢纽建设和功能提升,增强市域交通运输能力,保障城市生产生活动输需求得到较充分满足。

     结语:从区域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分析,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往往发端于交通事业的发展,并反作用于交通事业的发展。汕头在新的发展时期,在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战略实施上,要实现港口建设的大提速,统筹推进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完善汕头与粤东、赣南、闽南等地区交通网对接以及不同交通方式衔接,优化市域内部交通结构、提高市域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的运作效能,大力推进城市“公交优先”战略,全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形成一体化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局面,引导城乡建设、产业布局、生产要素高效流动,实现汕头都市圈内外协调发展,强化粤东地区城市群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推动汕头的重新崛起和粤东经济圈的融合振兴。

    指导老师:郑良泽
    成员:尤朝东  郑良泽  陈春生  许  锋 谢叙淦  陆文胜



相关栏目:交通 信息来源:本网收集整理 加入时间:2011-5-19 22:24:00  到新浪微博发表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