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芝地区基本情况

 金色春天 2012-03-09
林芝地区基本情况
发布日期:2006-10-01
    林芝地区是青藏高原人类原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川、滇入藏的必经之地,是中缅、中印边境的陆地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林芝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带,成为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素有“生物基因库”、“动植物王园”、“东方瑞士”、“西藏江南”之称。
  西藏和平解放50多年来,在经历建立--撤销--恢复7次大的演变后,林芝地区于1986年2月1日正式恢复成立。林芝地区下辖林芝、工布江达、米林、朗县、波密、察隅和墨脱7县,共54个乡镇52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6.5万人。林芝地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除藏族外,还有汉族、回族、怒族、门巴族、珞巴族、独龙族、白族、纳西族、傈僳族等9个民族和僜人。
  林芝地区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位于北纬26°52′~30°40′,东经92°09′~98°47′之间。东与昌都地区和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区州毗邻,西与拉萨市和山南地区交界,北与那曲地区相连,南与缅甸、印度两国接壤。林芝地区东西长646.7公里,南北宽353.2公里,边境线长约1000公里,幅员11.7万平方公里,实际控制7.6万平方公里。地区行署所在地八一镇海拔3000米,距离自治区首府拉萨市400余公里。
林芝地区年平均气温7℃~16℃,年降水总量400~2200毫米,年平均降雨量650毫米左右,年太阳总辐射5460~7530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日照2022小时,无霜期180天。林芝地区东南部属于热带、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地区,西部为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地区,东北部为高原温带季风湿润地区。全地区气候日照偏少,长冬无夏,温度变化小;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降水多;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立体气候明显。
  林芝地区北部是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部属喜马拉雅山脉,西北部是冈底斯山余脉,东部系横断山脉。前三大山脉为东西走向,后者为南北走向。山脉之间是宽窄相间的河流谷地,其中最大的是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之间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及其支流尼洋河、帕隆藏布、察隅河谷地。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最大峡谷,帕隆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三大峡谷。地形总的趋势是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高差悬殊大,最高为喜马拉雅山东端米林与墨脱两县交界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56米,最低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县巴昔卡,海拔155米,相对高差7601米,全地区境内具有典型的高山峡谷与山地河谷地貌。
  全地区冰川及常年积雪面积达6728.2平方千米,占土地面积的5.78%,仅次于新疆自治区,居全国第二。现代冰川大多属海洋性冰川,工布江达、朗县西部为海洋性和大陆性过渡性冰川。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南坡波密县易贡八玉沟的卡钦冰川长32千米,面积170多平方千米,冰舌末端海拔为2530米,是全国最大的海洋性冰川。冰川雪线分布高度自东南向西北升高。丰富的冰雪资源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夏季冰川大量消融,常出现巨大冰川泥石流,造成自然灾害。
  境内河流、湖泊、溪流广布,河流水面积78.37万亩,占土地面积的0.46%。因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河水均南流出境。河流主要属雅鲁藏布江、怒江两大水系,其余有吉太河、察隅河、丹龙河等河,水能蕴藏量在82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达3300万千瓦,占全区的56%,已开发利用的有18211.6千瓦。林芝地区为高山切割地形,大大限制了湖泊的发育,一些湖泊还因湖盆被切穿而消失,湖泊水面积38.23万亩,占土地面积的0.22%,较大湖泊有工布江达县错高湖,波密县易贡湖、帕隆湖、古乡湖及察隅县八嘎湖等。
  林芝地区林地面积为24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3.01%;森林覆盖率为46.09%,活木蓄积量8.82亿立方米,占全区木蓄积量的64.9%,是全国最大的原始林区。具有热带、亚热带、寒温带和湿润、半湿润气候带的各种森林植被,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典型地区,高等植物达2000多种。木本植物有上百种,几乎从亚热带到寒温带的各种针、阔叶树种均有分布,林木主要有云杉、冷杉、铁杉、高山松、乔松、华山松、云南松、落叶松、柏木、白桦、青冈、香椿、樟木等,其中乔松、巨柏、喜马拉雅冷杉属稀有树种。有野生动物340余种,其中哺乳动物63种,鸟类232种,爬行动物25种,两栖类20种,昆虫类有1800多种。林下资源有各类中草药材2400余种,食用菌类120余种。有雅鲁藏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察隅县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等3个自然保护区。
  农作物资源主要有小麦、青稞、玉米、稻谷、豌豆、荞麦、鸡爪谷、黄豆等。其中稻谷集中产于南部的察隅、墨脱海拔2000米以下的河谷两岸。林芝地区家养动物主要有牦牛、黄牛、马、驴、骡、绵羊、山羊、猪、兔、鸡、鸭等。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巴松湖(错高湖)、高原瑞士风光--鲁朗林海等自然景点,名胜古迹有朗县列山古墓群、太昭清军墓、太昭古城、驿站、烽火台、古城堡、喇嘛岭寺等古迹及将军楼等人文景观,墨脱县17世纪的藤网桥、林芝县工布第穆萨摩崖石刻、朗县列山古墓群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点。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林芝地区恢复成立以后,林芝地区经济和社会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时期。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自治区党委为了加快林芝的发展,于1995年召开林芝地区工作座谈会,要求林芝地区各项工作走在全区前列,率先进入小康。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东、福建等兄弟省市的无私援助下,全地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齐心谋跨越、奋力奔小康、携手抓稳定、合力促发展”,全地区上下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局势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2005年,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5亿元,同比增长11.2%,比1986年增长37倍;人均生产总值1.45万元,同比增长12%,比全区平均水平高540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00元,比1986年增长28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亿元,同比增长22.5%,比1986年增长139倍;财政收入完成1.28亿元,同比增长25%,比1986年增长35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23元,同比增长13.8%,比西藏全区平均水平高645元,居全区各地(市)之首,比1986年增长6.4倍。截止2005年底,全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2%,“普六”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78%,扫肓人口覆盖率达到95%。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9.5%和92.5%。农牧区医疗制度覆盖率达到100%,人口出生率为11‰、自然增长率为8.3‰,人均预期寿命67岁。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3.36%。科技工作不断加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