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养啥?基本体能!

 雪山白云 2012-03-09

养生养啥?基本体能!

 

作者:丁和

“奥妙理疗”工作室

《奥妙养生》俱乐部 

本文为丁和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user.qzone.qq.com/398763088/infocenter

健康、长寿是人人梦寐以求的目标。

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养生的概念。随着几千年的探索和积累,便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养生文化,光古代留下来的养生书籍就多达几百种,养生的办法也是数不胜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在网络的普及使养生交流更为普遍和便捷。由此养生的群体越来越大,养生的招数更是越来越多,可以说让人应接不暇。

我学习养生可以从30岁左右的时候算起,到现在接近20年了。我学习养生下的功夫可以说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我在网上收集(学习)的养生知识不是最多的,也可以说是相当多的。我可能不算最聪明的人,也不是最勤奋的人。尽管我也写了几十篇关于养生的心得体会,也受到了很多康友的支持、赞同、好评。但我始终处于一种迷茫状态,我始终在考虑一个问题,我们学会养生了吗?我们会养生吗?

这个问题似乎想的很古怪吧。大家都在养生,怎么不是养生了呢?其实并不古怪,这的确是一个很尖锐的话题。其实我们真的不懂养生,我们的“所作所为”并不是真正的养生,也达不到养生的。我给大家提个疑问,也许就会明白我的想法是对的。

自古以来,长寿的人出现在哪里?长寿人群又出现在哪里?她们为什么会长寿?

长寿的人大多生活在农村,我们听说过长寿村,可听说过长寿城(市)吗?而且这些长寿人群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心态平和、与世无争、知足常乐、子女孝敬。

他们的医疗条件好吗?他们的经济条件好吗?他们的文化高吗?他们的知识丰富吗?他们是研究养生的吗?他们是热衷养生的吗?似乎这些“长处”都不是他们所能全部具备的,但长寿的却是他们。

他们掌握了多少养生办法呢?他们知道“生物科学”吗?他们用了什么“健康仪”呀?他们见过保健品吗?他们吃了多少“营养素”呢?似乎这些“优势”都不是他们全部有条件享用的,但长寿的却是他们。

难道养生不需要这些吗?不,需要,很需要。无可否认,目前所有的养生知识,养生办法,对养生都有很多好处。无论食疗、拳术、锻炼、功法、艾灸、拉筋、刮痧、拔罐,等等等等,这都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但即使把这些都用上也不代表就是养生,只能算是“狭义”的养生。因为它们更需要一个统领:中医养生论的核心——“自强不息”,身体“强壮”了,生命才会长久,这是“广义”的养生。只有在这个指导思想基础上,什么情况用食疗,什么时候用功法,什么问题用艾灸,才会达到“强身”的目的。

但问题又来了。科学发展了,技术先进了,对人体了解越来越多了,调理的思路也越来越多了。可是,“养生论”的发展似乎没有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在目前所有创新性的书籍中,我并没有发现有“创新性”的养生理论。

这句话可能会引起公愤,但现实是,养生养什么?强身强什么?身体里谁管健康?身体里谁管长寿?谁会告诉我们明确的答案?

所以,我尝试着想出一个似乎“大胆”的命题:奥妙养生=科学养生,所谓科学养生就是要把养生的目标尽量接近科学的发现,及时地改进和完善。“中医养生论”是一颗参天大树,庇荫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繁衍生息。但这棵大树老了,有些枝叶枯萎了,挡风遮雨“力不从心”了。我们帮她施肥浇水,让她发新枝冒新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不是更好吗?

什么意思呢?有网友说我不懂中医,不会辩证,不问虚实,说我就会蒙人。首先声明,我本身就不是中医,我也不是西医,我就是一个普通学习养生的。对待这个问题,我这样回答你。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我这个人比较现实,我喜欢具体的、直观的效果,我不喜欢笼统的、模糊的说法。今天给这人来个脾虚,明天给那人来个肾虚。虚多少?怎么补?补多少算补好了?现在的中医都现代化了,你还拿“鸡毛信”和智能手机比信息。我不会蒙人,但我不愿意被人蒙。所以我学习养生的宗旨是:发扬不离宗,传承不拘泥。我建议康友们学习养生的时候,也要尽量以新的观念学习新的知识。古为今用,今为古杨,古今结合,相得益彰。

言归正传,继续探讨怎样给“老树”添枝加叶。

养生养什么?首先看怎么养。

养鱼,我们要讲究换水、充氧、喂食、水质、水温等,养花,我们要讲究土壤、浇水、松土、施肥、见阳光、通风、接地(气)等,这里的“养”是用心才能得到的意思。

养宠物是为了解闷,养车是为了方便,养老婆是为了相互依偎,养孩子是为了防老,这里的“养”是明确目标的意思。

所以养生的养,也包含这两个意思。首先要用心,不用心的,人家的鱼越养越好,你的鱼可能会养死,人家的花艳花香,你的花可能会衰败枯萎。其次,就是要有明确的目的。

养生的目的是什么呢?长寿!应该是健康地长寿,浑身是病,即使多活十年二十年也是饱受病痛折磨。况且浑身有病,也长寿不了。但即使有病遭罪,也没有几个人愿意去死,都是苟延残喘。由此,我们为什么不健康地长寿呢?谁说不是呢!我们养生就是为了这个呀。可问题是,我们养生了,以后就能健康地长寿吗?我说不一定。因为我们还不知道养生要养什么?当然是养身体呀!我们学了这么多得养生办法,就是为了身体好呀。

核心问题出来了,什么样的“身体好”才能长寿呢?或者说,把身体“养好”到什么程度才能长寿呢?

如果康友们到这里打住,别往下看,你能回答出这个答案吗?我想可能没有人能明确地告诉我们,身体里谁管健康长寿?没有明确,现在不知道,不代表身体里没有,因为有长寿的人,我们就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到答案。

我把我认识的、接触的老年人分成两组:一组是健康没病的老年人,一组是有病的老年人,从他们的区别寻找答案。有病的老年人肯定要比没病的老年人死的早,随着一个一个的死去,根据他们的病情发展演变,我仔细琢磨他们离去的原因,慢慢悟出一些道理。

人怎么活着?就是一天一天地反复循环,循环的天数越多,就是寿命越长。多通俗,多直观。人死了,怎么说?没气了,就是没有“呼吸循环”了。医学上怎么说?心脏停止了跳动。心脏不跳的结果呢?是“血液循环”没有了。

人靠什么活着?就依赖于这两个循环,没有了这两个循环,生命也就不循环了。可见,只要保证气和血的正常循环,生命就不会终结,这是最起码的条件,生命的基础。

 我们先看气循环。这里我们先以气的“主题”概念——空气为论点,我们主要讲的是氧气,其实空气中还有其它气体,对身体也很重要,缺一不可,只是目前科学还没研究到这一地步,目前主要是指氧气。氧气是人体所有生理活动的必需物质,什么活动也不能离开“氧化”和“还原”的新陈代谢过程。

氧气在人体里的循环称为“呼吸系统”,分为“第一循环”和“第二循环”。第一循环就是“肺循环”,新鲜空气吸进肺部再把废气呼出。第二循环就是“体循环”,肺部传来的血液载着新鲜空气通过动脉送向全身的每个部位,然后再把每个部位代谢后的废气通过静脉回收回来传给肺部。

第一循环重不重要?很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呢?直接决定人的寿命。首先,人体中什么也离不开氧气,谁离开它就会马上死亡。而第一循环决定了氧气的进量和速度,也就直接决定了身体内部的生命质量,进得少、进得慢,身体就会出故障。有人整天懒懒洋洋,稍微一活动就气喘吁吁,就是气不够用的。

大家知道“伯乐相马”的故事。伯乐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时每个马背上驮着一个麻袋包上山,所有的马都累得“气喘吁吁”,唯独这匹马,“呼吸均匀,步态平稳”,所以伯乐认定这匹就是千里马。它“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千里马的肺功能好,肺功能好才有耐力,才会生命力强。

肺功能怎样才算是好呢?看你的呼吸频率——肺率,就是一分钟呼吸多少次,平静状态下胸部的一次起伏就是一次呼吸,正常人的肺率是1620次,上下偏差2次忽略为正常。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就说明身体有问题了。身体有病了,像炎症、发烧、甲亢、感冒等,身体自救需要额外增加氧气,就会加快肺率,就会导致肺率过高。肺率过慢呢,一是肺本身有病导致功能下降,二是身体某个地方有病或功能下降。比方说某个区域血液不循环了,这个部位就进不去氧了或者得不到氧了,像局部发凉、僵硬等。再比方说某个功能下降了,耗氧量减少需氧量就会减少。

中华文化把气不光单单指为空气,还有多种含义,也就是“广义”上气的概念,像神气、意气、生气、气化、气功、宗气、元气等等。这些含义虽然具有不同的意义,但有一个共同的内涵,都是和氧气结合(化学反应)而来的动力。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身体里的所有物质要转化成能量(动力),都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一个人的力气很大,可是三分钟不呼吸,再大的力气也消失的无踪无影。如果三天没吃饭,给我们再大的精神鼓励,我们也难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因此,我们别管用什么样的养生办法,解决的就是一个核心问题,是促进氧气和其它物质“交合”的数量和速度。补气的办法很多,其实质也是这个原理,至于其中奥妙,我们再在好几篇文章里详细探讨。

所以说,“气”和“肺率”,就像是身体的“生命阳光”,而阳光是自然界万物生长谁也离不开的“光合”条件。我们可以“加奖”给肺率一个非常贴切的名号,叫做生命的“活力”。如果身体这个“活力”出现了问题,就会引发一系列故障,人就不可能长寿!现代社会,呼吸衰竭死亡率农村是第一位,城市是第三位,就是这个原因。

身体光有了“活力”还不够,还需要和其它物质起反应才能转化成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这些物质可以称为能量源,但这些能量源怎么和氧气交合呢?这就需要血液来解决。就是说,也可能是和血液里的能量源交合,也可能是血液把能量源送到某个部位再和氧气交合,这两种情况都会有。但无论哪种交合,都需要一个最关键的步骤,血液要在全身流动才行。比方说氧气要和肝脏血液里的物质转化成肝糖原,血液必须先从肠胃载上物质流到肝脏才行。再比方说,氧气要和糖在腿上转化成体温,首先血液要载着糖先流到这里才行。

这就说明了血液流动的重要性,而血液光流动还不行,要根据身体能量转化快慢而变换速度,才能满足转化的需要。既不能流动得太快,也不能流动得太慢,要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波动范围。这需要谁来控制呢?要靠心脏的跳动快慢来解决。为什么呢?因为血液流动需要动力,这个动力来自于心脏的泵血。正常情况下(没有心脏病),心脏一次泵血的数量是差不多的,所以血液流动的快慢取决于心脏跳动的快慢。古代人称为“数脉”和“迟脉”,现代人叫心率(快慢)。

血液流动快慢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知道,血液是个载体,负责运输,身体里的所有物质要靠血液来搬运。如果流动过慢,营养供应就会减少,远端的供应还会不及时,代谢垃圾回收的就会缓慢,缓慢就会形成沉淀(瘀、堵)。

心率快慢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心率慢,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心脏本是有病怠工,心脏有病本身影响生命,也会造成身体各种营养不足。二是身体转化量(代谢量)减少,说明身体某个系统出现了障碍。心率快呢?有三种情况:一是血液总量减少的情况下(比方月经流血量过多、外伤失血过大),身体为了满足供应需要就要“加油门”。二是身体营养消耗过快(剧烈运动、过劳不休息)“加油门”,身体出现病症需要增加营养“加油门”。三是身体出现瘀、堵,身体为了自救,就要升高血压冲破瘀、堵,就需要上坡“加油门”。关于这些机理的很多奥妙,我们要在以后的多篇文章里结合具体问题详细介绍。

这里又出现一个血压的问题。关于血压的机理问题,也是在以后的多篇文章里结合具体问题详细探讨,这里主要先谈血压和心率的关系问题。因为它们两者存在着很复杂的关联关系,就是说心率影响血压,血压也影响心率。而我们这里探讨心率,是假设血压正常的前提下。什么样的血压为正常呢?现代人认为正常范围为12080毫米汞柱,而我提出的“理想血压”应该为10060毫米汞柱,将在“长寿的血压是多少?”里具体介绍。这里探讨心率是在“理想血压”的前提下,也就是血压正常的前提下。

什么样的心率为最好呢?现代人认为正常范围是60100/分钟,我也不赞成这么笼统,这样的范围几乎人人都没有问题了,可问题恰恰发生了。我提出最佳心率为7080/分钟,为什么呢?人平均心率为75/分钟。如果一分钟差1020跳,一小时就差600——1200跳,一天下来差多少?算一算吓人一大跳。那么一天的营养供应会少多少?一天的垃圾排毒会少多少?一个月会有多大的出入?一年又会有多大的出入?一辈子呢?不敢想了!

所以说,血和心率(包括血压),就像身体的“生命源水”,而水是自然界万物生长谁也离不开的“滋养”之源。我们可以“赐封”给“心率”(包括血压)一个非常赞许的爵位,叫做生命的“能力”。如果没有这个“能力”的保佑,生命的旺盛,生命的长久,无从谈起。现代病死亡率和伤残率最高的就是“心脑血管病”,足以说明问题。

我们把“活力”“能力”比喻成一棵大树的“干”“根”,二者相互依偎,相辅相成,你助我旺,我助你盛,你衰我败,我死你亡。

我们把它们叫做生命的“体能”,这是奥妙养生提出的一个具体化的概念。养生,如果不重视和了解自己的“体能”,就不会知道身体存着什么问题,就不会预知自己能活多久。

我的论点有没有道理,我们随便找几个健康的老人,看看他们身体的这几个指标,就会得到验证,不用很深奥的理论。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身体里有问题,从这个“体能”里,肯定会找到根源。其次,各种问题的具体原因,只是这个“大树”的枝杈和树叶。

我们养车(船)的人每天出发的时候,要看什么?有没有气,有没有电,有没有油,对不对?可养生呢?我们知道自己的肺率吗?知道自己的血压吗?知道自己的心率吗?身体“折腾”一天下来,不知道自己的“气”、“电”、“油”还可以,一个月呢?一年呢?几十年呢?就这样不管一切地“乱跑”,生命之舟啊,能不提前“抛锚”吗?

所以说,养生,首先要先了解和调理我们的“体能”,否则,我们能说我们会养生吗?我们敢说能长寿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