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省2011年初中教师远程全员培训

 一路顺风666 2012-03-09

来十年教师的职业生活——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业

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答:当今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根据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进行教育创新。面对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广大教师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的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的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对于教师来讲,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养,提升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是重中之重,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启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其自身的人格形象也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施加着影响。教育事业整体发展要求每位教师都成为“典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不断学习,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自身要重视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上课前备好课,深挖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课堂里要上好课,努力做到每堂课都优质高效,提高教学效率;注意困难生的成长和优秀生的培养,让学生全体、全面发展;调整自己的心态,耐心细致的辅导学生,教育学生。只有不断更新自我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能力,才能保证教育改革的成功和国家各种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2、举例说明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1)在教学思想上,树立科学的“大课堂教学,大健康教育”的观点,重视课堂教学的人文价值,是 “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

(2)在教学内容上,适当突破教材,活化内容,是 “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手段。

(3)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过程,优化方法,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途径。

(4)在教学考评方面,多元评价,鼓励为主,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环节。

常言说,只有幸福快乐的老师,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从这一点上来讲,“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细节着手,就一定能达到“以人为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师生在人格上要互敬互爱,在教学中要民主平等。常言道,“尊其师,则信其道”。师生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快乐友爱的享受,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积极营造一种以真诚、热爱、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另外,教师还可通过表扬、激励等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其主体意识。教育要以人为本,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才是教育的本质和核心。

3、举例说明教师如何将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答: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

从一线教师角度来讲,最实际也最有效的行动就是抓住作业这个关键点,采取有力措施,减少作业的数量,提高作业的质量。精简作业,既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可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效益。

4、你觉得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教育公平可行吗?谈谈你的对策

答: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怎样才能实现教育公平,建设和谐社会呢?首先,政府应树立“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为全社会提供教育这个公共产品。其次,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没有较大的教育投入,教育公平无法实现。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体资助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以法律来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

5、你认为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答:我认为可一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1)、故事引趣法:教师将所要讲的内容与某些故事或生活实际相联系,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兴趣。2)、比赛法:教学中穿插比赛,学生注意力往往高度集中,兴趣极高,接受知识轻松,处于主动学习状态。3)、激励法: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对学生多鼓励、多肯定。给他们一种满足感,犹如注入一股无形的力量,能使之精神振奋,学习劲头倍增。相反,如果对他们,特别是纪律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处处不顺眼、事事都批评的话,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将老师的批评当作家常便饭而成为顽石一块。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基础好的学生有奋斗目标,基础差的学生看到希望。

6、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答:结合我的工作经历,我认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一,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青少年成长也不例外,只有遵循规律,采取有力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纲要》在“目标”中提出,要“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由此可见,青少年应该是《纲要》中提到的重要人群之一。青少年阶段是长身体、学知识、学本领的最佳时期,也是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所在,学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环境的好坏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大力加强学校内部创新教育环境的建设,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创新环境,才能真正使创新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导航奠基”。校领导在高度重视学生基础教育的同时,也高度重视校园创新教育环境的建设。自2001年创校以来,学校和老师们都在积极探索科技创新的突破口,并在每年都要举办“校园文化节”或“校园科技节”,鼓励学生学科学、用科学、搞创新,但由于没有合格的科技教师,也没有指导中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经验,因此收效甚微。后来,2005年,侯先槐老师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在如何有效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方面,提出了“群策群力、自主发展,有效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方案。六年来,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侯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一支优秀的科技辅导教师成长起来了,科技创新教育在我校蓬勃发展起来了,而且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007年举行的忻州市和山西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中,我校有两个创新作品都分别荣获市、省一等奖;2008年举行的山西省第二十三届科技创新大赛中,“家用切花保鲜技术的研究”项目被选送参加将在乌鲁木齐市举行的全国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国家三等奖;今年,我校教师辅导的三个科技创新项目又都分别获得了市、省一等奖。到目前为止,我校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科技创新教育辅导小组”的影响下以及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已经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创新软环境。

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没有学会创新,那么,他的一生就只会模仿和仿效”。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而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倡导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如何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仍是主渠道。创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要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的权利和机会,鼓励、引导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应是一个“好演员”,而应是一个好“导演”。

为了全面贯彻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我校每年都要派出一批教师出去学习新课程理念,进行新课程培训,并且,每年的四月份都要举行“课堂教学活动月”,督促教师进行课堂改革,充分利用新课程教材、习题和实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三,培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要培养懂得创新教育、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是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关键。美国阿克隆大学董事会杰出教授、著名高分子科学家程正迪教授认为:“要使中国的教育和科研真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就要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因为具有创新教育理念的教师,不仅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和落实已有的创新教育理念和经验,还能够根据自己以及学生的情况创造性地去开拓创新教育的新领域。

我校主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来快速发展自己的科技教师队伍。具体讲,“走出去”就是一方面带领学生和教师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参观学习,另一方面尽量给教师提供机会出去接受培训;“请进来”就是请有关专家来我校做专题讲座,并培训我校的科技教师如何辅导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目前,我校已请过十一位资深的专家做了科技专题讲座,效果很好,使教师们提高了辅导水平、学生们开阔了眼界,也激发了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兴趣。

第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

(1)成立学生兴趣小组。这是我们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培养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兴趣小组无疑是一种好形式。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我们追溯历史不难发现,很多成功的科学家、艺术家都是由对所从事专业的兴趣而走上了成功之路。达尔文对生物学的兴趣,写出了《物种的起源》;爱迪生痴迷发明,而获得了二千多项专利;……

我校在2006年开始就在各班组建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一个初三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生物课本中的“无土栽培”比较感兴趣,于是和指导老师一起研究讨论,进行了以“无土栽培黄豆苗”为课题的实践活动,这项研究在山西省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了三等奖;还有一个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有几个忻州本地的学生牙齿发黄,由此引发思考,最后和老师一起确定了以“忻州市曹张乡、奇村镇等地区饮用水含氟量的调查”作为研究课题开始研究,我当时也辅导了这个项目,在山西省第2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再有,在今年举行的山西省第2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郝一瑾等人从妈妈洗菜的方式方法不同出发思考,最后以 “忻府区市售蔬菜农药残留问题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开始研究,设计了多种方法清洗蔬菜,比较对农药的清洗效果,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这个课题由我和秦老师共同辅导完成,获得了市、省一等奖。我校每年都有许多兴趣小组,研究出多个项目,并获多个奖项,这里就不在一一列举了。

(2)开辟科技长廊,搞好科普教育。在“忻州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科技教育辅导员协会”成立后的当天,校长就决定投入一定的资金为科普教育创造条件,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在校园内建起了一个总长为一百米的不锈钢长廊,为科普宣传教育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阵地。目前已经进行过“近现代世界科技发明”、“地球在呼救”、“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成果”“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的低碳生活”等不同主题的展示,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学生们认为,通过科技长廊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许多科学知识,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学生们的科学素养。

(3)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展览、科普知识竞赛、实验技能竞赛、电脑网页设计、机器人大赛等等,是使创新活动充满活力的强大杠杆;

(4)举办多种形式的专家报告会,这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启示作用,同时也是让学生更多、更广的了解和掌握国际科技、经济发展前沿信息的有效方法。

以上这些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能起到消化课堂知识,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作用。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应该充分利用并大力发扬。

7、你认为应如何加强师德建设?

答:(1)强化师德教育。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在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培训制度,尤其是对学校班主任、负责人等德育工作者进行师德教育专题培训。

(2)加强师德宣传。学校要利用教师节组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以庆祝教师节和表彰优秀教师为契机,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要结合“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挖掘师德典型,大力弘扬人民教师的崇高师德,广泛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3)严格考核管理。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要及时劝诫,经劝诫仍不改正的,要严肃处理;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学校在年终考核时,要把师德表现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

(4)切实加强领导。学校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要千方百计地为广大教师做好事、办实事,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   

8、谈谈你对“教师培训既是义务,又是福利,既是前行的加油站,又是整装的训练场”的理解。

答: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第一个保障措施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特别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的关键是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以说是千古不易之理,只不过不同时代的“道”“业”和“惑”有所不同而已。教师要向自己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本领,这个本领就是教师的职业素养,也就是专业素养,因为教师是一种专业!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就是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或者持续的专业发展。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最主要的组织安排就是教师培训。2011年1月4日,国家颁布《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对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和安排。而加强教师培训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指令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9、为什么说合作与交流是放大个体研究成果、保障校本研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答:一是校本研修不能是教师个人的分散研究。校本的行动研究具有分散、个案的特点。一个人的一个教育叙事,可能只是一个个别的经验,一个教师的案例研究只能涉及到一个小小的教育行动。这样的研究优势是扎根于教育实践,弊病是研究过于细小。有人把这样的研究称作“草根研究”是不无道理的。合作交流,研究成果共享,就能克服这样的研究的细小弊端。教师群体的教育叙事就可能涉及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教师群体的行动研究就可能构成一个庞大的课题。教师的群体行动研究则可以使个体的研究成果积累起来,积沙成塔,积腋成裘,使研究成果得以放大。而且,经常坚持群体研究,可以造就一个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氛围、气势,使学校的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研究中来,使每个人的智慧都汇入集体的洪流。总之,合作能使研究深入发展,持续发展,能使研究成果得以放大,能使研究逐渐成为日常生活,造就一个学校的研究文化。

二是校本研修也不能局限于校内。从宏观层面看,校内的教师合作还不足以克服校本研修分散、个案的弊端。一个学校的教师人数不多,总体水平有限,如果把研究局限在校内,就会产生“萝卜炖萝卜还是一锅萝卜”的局面,校本研修也不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用区域性联合教研克服这样的弊端。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把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把校和校的隔阂打通了。我们完全可以把校本研修活动放置到网上,开展区域性联合教研,或者把校本研修做到全国去,做到海外去。这样的“校本”,既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又有开阔的研究视野,它对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建设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

三是专业引领。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高级形式。校本研修不能只局限于个体研究,局限于行动研究,局限于本园的研究。校本研修不能“坐井观天”,更不能“坐井研究井”。开阔教师眼界,拓展教师思维,提高教师研究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专业引领。首先是骨干教师引领。专业引领的第一种方式是骨干引领,也就是骨干教师对全体教师的带动。其次是专家引领。专家是指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有专门研究和深刻实践的人员,包括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师范院校的教师。还有是专业理论引领。专业理论引领,是指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教育、课程、教学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被引领”的过程。值得指出的是,以上三种引领方式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往往综合在一起使用。不能简单地分类,更不能机械地应用。

10、举例说明教师如何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答:(1)要加强自身信息化能力的培养,提高信息素养。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呼唤现代化的教师,现代化的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应该具备较为充分的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能够把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特点、思想方法;能够准确地理解信息社会的各种现象,并客观地评价信息时代的信息文化,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二是要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进行信息处理、开展信息交流、创作信息作品或产品、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自己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探求新知、研究问题,能够将信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创美好的生活。

(2)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对于教学而言,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通过生动直观的表象或精美装饰的文字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生本对话,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不能把信息技术的展现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的同时,也要防止对其滥用。要遵循以下原则:1)为教学服务的原则。2)适度使用的原则。3)简约可操作原则。4)要学会多媒体网络教学

广义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设备等,我们提倡的积累自己的教育资源库指的是狭义的教育资源,即教学内容资源以及与内容展现有关的资源。利用信息技术积累教育资源方便快捷,尤其是采集图片、音频、视频资源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能极大地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对教育教学方法和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应该充分利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